【圖集大全】淺析石雕關公(關聖帝君)雕像的介紹及寓意

2021-02-19 傳統石雕建築


我國傳統石雕藝術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人類的打制石器。本訂閱號用大量傳統石雕圖片,展現不同地區不同風格建築石雕,從藝術性、知識性諸方面使讀者較簡明概括地介紹了建築石雕的技術、藝術、民俗、環境等各方面相關的基本知識。該訂閱號圖文並茂,集藝術性、知識性、通俗性於一體,可供石雕行業的人員閱讀。


關公像,是關公塑像的簡稱。文拜孔子、武拜關公。在港澳臺地區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幾乎每家都會供奉關公像。近代以來,越來越多的人把關公作為全能保護神、行業神和財神。關公被人視為武神、財神及保護商賈之神。亦稱「關聖帝君」「關帝」。


關公身前的忠勇實際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等等,關公在後人眼裡就是忠義的象徵。被無數後人所讚美。傳說關公死後天上的大神玉帝看其忠義勇猛便動了愛才之心,封其為武財神。掌管人間財運並且還能驅魔闢邪。所以關公像因此被後人供養,一來可以招財,二來可以闢邪。成為現在常見的供奉神像之一。


對於所有的神佛仙像反正受世人供奉的所有,都不能說買回來供奉之類的話。這樣對其實大不敬的。一定要說請,切忌此乃重點。關公像的話一定要記住,買閉眼的關公,因為有句話叫做「睜眼的關公要殺人」關公的青龍偃月刀如果朝上的話代表驅邪避邪。如果朝下代表鎮宅。關公最注重義氣,所以請關公的人一定要講義氣。不然關公不會保佑還會生氣的。


關公像寓意

1.關公立像,刀塵朝上直立的,也就是直刀。用來放在寬闊的中堂,功用是鎮宅。也就是此宅本來沒有什麼不妥,只是為求平安。


2.關公立像,揮刀朝下的,也就是劈刀。用來放在室內的一些地方,功用是驅邪。也就是認為此宅經常有令人不安的因素,放置關公像來驅走邪氣。


3.關公雕像,是關公文化的基本載體,它把關公典故、民間傳說、戲曲形象以及祭祀活動等用雕塑的形式表現出來。


關公是中華民族的人倫典範,和道德楷模,被儒家稱為「武聖」,道家尊稱「帝君」,佛教奉為「伽藍菩薩」,商界奉為「武財神」,民間尊為「萬能之神」。在全球華人及世界範圍內有廣泛的影響力。近兩千年的推崇與傳承,關公已從平民成為神聖,其忠義仁勇精神已成為一種信仰。

在日以文明的今天,古典石雕建築文化確有著她更為獨特的魅力,被許多文人雅士所喜愛收藏。這些美觀典雅的傳統石雕走進了他們的公司、院落及居室,呈現著一種文明華貴與典雅的風範。因為石頭在我們生活當中無處不在,所以自古以來人們就以「石」倍受崇拜,將其雕琢或賞識出來,就更富靈性。為此有人曾說:「山有石則奇;水有石則秀;園有石則美;家有石則安;室有石則雅;人有石則旺;業有石則興……

精美的石頭會唱歌,願君能在此欣賞精美的傳統石雕或賞石而「石來運轉,好遠常隨」。

        共同弘揚中華「石」文化。-李養坤

相關焦點

  • 農曆五月十三,關聖帝君降臨日、關公磨刀日!
    關帝即三國大將關羽,道教尊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關聖帝君會攜帶寶刀(譽稱「青龍偃月寶刀」)降臨人間,故稱這一天也叫「磨刀期」、「關公磨刀日」。
  • 正月十三|關聖帝君飛升日
    關帝,即關羽,為關聖帝君的簡稱,又稱關元帥、「關公」 、「關老爺」等。道教奉為護法四帥之一,並祀之為武財神,稱「蕩魔天尊」、「伏魔大帝」,聖號全稱「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同時,關帝在中國宮廷和民間信仰極其普遍,影響極其深遠。 《三國志》記載:關羽(160——219年)字雲長,河東解縣(今山西臨猗西南)人。
  • 九峰鎮:平和武廟關聖帝君將於正月十三日繞境出巡
    平和武廟管委會、理事會決定於2月28日(農曆正月十三日)隆重舉行關聖帝君出巡九峰城大典,屆時將組織大鼓隊、舞蹈隊、軍鼓隊、火銃隊、彩旗隊、彩車隊等方陣隨行參加演出,規模宏大。這是平和武廟關聖帝君坐殿以來,首次舉辦的巡安活動,以祈神恩垂佑,降祥賜福,平安順利,財源廣進,興旺發達。其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盛況可期。       精忠衝日月,義氣貫乾坤,面赤心尤赤,須長義更長。
  • 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即在中國道教神話傳說和民間信仰的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五虎上將之首,字雲長,美須髯,武勇絕倫,與劉備、張飛結義於桃園
  • 正月十三關聖帝君飛升日
    關聖帝君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志心皈命禮太上神威,英文雄武;精忠大義,高節清廉。
  • 關聖帝君二三事
    關聖帝君,自古受儒釋道三家的推崇,受歷代帝王的尊敬和冊封。
  • 關聖帝君崇拜
    民間記載正月十二是關公「飛升」之日,五月十三是關公「壽誕日」,每年五月十三還會下雨,渭之「磨刀雨」,所以又有人說這天是關公磨刀,單刀赴會的日期。無論哪一天,民間都會舉行盛大祭儀。關帝原名關羽,又稱關聖帝君、帝君爺、關老爺、關公、山西夫子等,字雲長,山西運城解州人,原為三國時期蜀國大將,死後被奉為神,被視為忠勇仁義的化身,並得到歷代帝王的推崇,先後21次為他御旨加封,有「漢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之說。儒道釋都把關羽奉為神明,儒家尊為山西夫子、文衡聖帝;佛教尊為護法伽藍、蓋天古佛;道教尊為協天大帝、伏魔大帝;民間尊為「武財神」、「關聖帝君」。
  • 農曆五月十三|關聖帝君降臨日、關公磨刀日,見者得福!
    關帝即三國大將關羽,封號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關聖帝君寶誥志心皈命禮。關聖大天尊。伏魔真上帝。靈著玉泉山。英風常震世。至大與至剛。浩然成正氣。砥柱立綱常。(1328年)封關公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明太祖朱元璋明令拜關公,並於洪武廿七年敕建南京關公廟;明憲宗敕令重建關公廟;明神宗萬曆十年(1528年)封關公為「協天護國忠義帝」;後敕賜解州關帝廟為「英烈廟」;  明神宗萬曆四十二年(1614)加封關公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又敕令京都正陽關帝廟為關公金身加衣飾,任陸秀夫、張世傑為關公左右丞相,嶽飛為元帥,尉遲恭為伽藍,封關公夫人為九靈懿德武肅英皇后
  • 關聖帝君信仰
    拜關公 結善緣 學關公 行鴻運 關聖帝君,簡稱關帝,俗稱關公,即三國蜀將關羽。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朱元璋敕建關公廟於南京雞鳴山,每歲四孟及歲暮遣應天府官祭,五月十三日誕辰,又遣南京太常寺官祭。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建關公廟於北京。萬曆十八年(1590),神宗敕封關羽為協天護國忠義大帝,由王而晉為帝。萬曆四十二年(1614),敕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並將關羽定為武廟的主神,與崇祀孔子的文廟並列為文武二聖。
  • 道教神仙|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
    關帝,即關羽,為關聖帝君的簡稱,又稱關元帥、「關公」 、「關老爺」等。道教奉為護法四帥之一,並祀之為武財神,稱「蕩魔天尊」、「伏魔大帝」,聖號全稱「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同時,關帝在中國宮廷和民間信仰極其普遍,影響極其深遠。 《三國志》記載:關羽(160——219年)字雲長,河東解縣(今山西臨猗西南)人。
  • 關聖帝君寶誥
    關聖帝君,即在中國道教神話傳說和民間信仰的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五虎上將之首,字雲長,美須髯,武勇絕倫,與劉備、張飛結義於桃園,即所謂桃園三結義。平定西蜀,督師荊州,曾經大破曹軍,他的忠義大節,永垂青史。
  • 義絕千秋的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即關羽,簡稱「關帝」,俗稱「關公」、「關老爺」。道教奉其為護法四天神之一,又稱「蕩魔真君」、「伏魔大帝」。民間信仰極為普遍,「關帝廟」遍布全國城鄉各地。關帝信仰由關公的形象衍化而來。關公原為三國蜀漢劉備的武將,姓關名羽,字雲長,蒲州解良(山西臨猗)人。他武藝超群,生前武功顯赫,死後被追諡為「壯繆侯」。自魏至唐,關羽在民間的影響還不大。宋代以後,聲名日彰,其身世漸趨神化。並傳說他為青龍轉世,降生時豎眼攢眉,超額長面。身高九尺五寸,須長一尺八寸,面如燻棗,唇似抹沙,丹鳳眼,臥蠶眉,力敵萬夫。宋哲宗時封為「顯靈王」。
  • 三界伏魔大帝: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生平義氣貫乾坤,以「仁、義、禮、智、信」著稱,千裡尋兄為「仁」、華陽放曹為「義」、秉燭達旦為「禮」、水淹七軍為「智」、單刀赴會為「信」。 《三界伏魔關聖帝君忠孝忠義真經》云:「(關帝)掌儒釋道之權,管天地人才之柄。上司三十六天星辰雲漢,下轄七十二地土壘幽豐。秉注生功德延壽丹書,執定死罪過奪命裡籍。
  • 關聖帝君的神像都有哪些區別?
    在道教神仙信仰中,關聖帝君法力高強、神威浩蕩,在各類科儀中常召請帝君臨壇,並將他與馬靈耀馬元帥(玄天上帝部下)、趙公明趙元帥(雷霆副帥)、溫瓊溫元帥
  • 三界伏魔大帝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即關羽,簡稱「關帝」,俗稱「關公」、「關老爺」。在中國道教神話傳說和民間信仰的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五虎上將之首,字雲長,美須髯,武勇絕倫,與劉備、張飛結義於桃園,即所謂桃園三結義。又經歷代朝廷褒封,清代時被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由於歷代封號不同,有協天大帝、翔漢天神、武聖帝君、關帝爺、武安尊王、恩主公、三界伏魔大帝、山西夫子、帝君爺、關壯繆、文衡聖帝、崇富兵君等,關公因德乃剛乃正乃忠乃義,由將而侯而王而帝聖。一生忠義仁勇,誠信名冠天下。數千年來以武聖人之尊與文聖孔子齊名,倍受海內外炎黃子孫頂禮膜拜。
  • 關聖帝君在道教中的地位
    關聖帝君,即在中國道教神話傳說和民間信仰的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五虎上將之首,字雲長,美須髯,武勇絕倫,與劉備、張飛結義於桃園,即所謂桃園三結義。平定西蜀,督師荊州,曾經大破曹軍,他的忠義大節,永垂青史。民間宗教信仰自漢朝以來,漸漸融合儒、釋、道三教而為一的民間信仰。
  • 五月十三日,恭賀關聖帝君聖誕
    農曆五月十三日,關聖帝君降神日五月十三日,為關帝君聖誕日。民間會在五月十一到十三日舉行規模不等的廟會活動,廟會內容豐富多彩:進香、禮拜、禱祝、演戲、謝神、進刀馬等,其中進刀馬最為有趣。關帝生前既為「天下第一武將」,降神日這天給他進大刀、駿馬當最為適宜。
  • 正月十三|關聖帝君飛升
    農曆正月十三關聖帝君飛升(關帝殿紀念關聖帝君得道飛升祭典)
  • 橫貫三教之神 | 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一組        明代側坐關公(彩印)     清代    福建道教將關羽奉為「關聖帝君」,即人們常說的「關帝」,為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關聖帝君(粉本)     清代   河北關聖帝君像(拓本)     清代
  • 關林再塑關公神像 泉州開斧
    3月10日,在福建泉州東石木雕廠,洛陽關林管理處處長郭挺彩和臺灣關聖帝君弘道協會總會長郭有智等人在為洛陽關林再塑關公神像舉行開斧儀式。 洛陽網3月10日訊 今日,在福建泉州東石木雕廠,洛陽關林管理處處長郭挺彩和臺灣關聖帝君弘道協會總會長郭有智等人在展示關公神像大樣。當日,洛陽關林再塑的關公神像開斧。 古時河洛先民或避戰亂、或尋生計,背井離鄉遷徙閩南。洛陽與閩臺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同宗、同源、同文化。目前遍布臺灣的900多座關帝廟擁有800多萬名信眾,臺灣因此被稱為「關公之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