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存唯一五代時期寺觀塑像
在北方地區除敦煌彩塑外,中原地帶五代寺觀之中,現存最完整的只有平遙鎮國寺內萬佛殿的這一處。五代為時短暫、文物建築遺存甚少,寺觀之內五代彩塑尤為奇缺。常與敦煌唐、五代彩塑相對比,尤其是莫高窟中的45窟,那麼具體到底有著怎樣的相似點與不同點?
▲莫高窟第45窟 盛唐
明代懸塑之技藝的群仙列陣
雙林寺各殿皆有彩塑共2052尊,完好的1566尊。寺廟中的雕塑主要包括圓雕和壁塑,大小不一,最大的彩塑是天王殿廊下的四大金剛,高約3米;最小的是各殿的影塑人物,僅有4釐米。
涉及的題材有的神態各異的天王、羅漢,還有神態威猛的金剛、神將,安然自在的輔助、菩薩,還有世間中供養人的形象。
當你來到雙林寺時,到底應該如何解讀雙林寺的群仙列陣?為何需要營造如此空間氛圍,如何來認識與理解雙林寺所獨有的藝術價值?如今對雙林寺彩塑藝術的分析對當今的我們有什麼啟發性?
跟隨專家老師
對話世界文化遺產:鎮國寺、雙林寺
對 話 專 家
郭 秋 英
現為山西大學美術學院工會主席、雕塑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晉行記研學中心文史顧問,文史研究者,自由撰稿人。主要研究古建築、壁畫、彩塑、晉商及民國史。多年來實地探訪全國六百餘縣市,隨行記錄,詳加考訂,發表了很多優秀作品,如《六百年的輪迴,一個普通人的尋根之旅》《尋找雨花宮》《閻錫山與他的模範省》《州縣往事》《汾陽舊事與林徽因的鐵佛》等優秀作品。
鎮國寺
來到千年瑰寶的鎮國寺,穿過元代原構的山門殿,你會被眼前的萬佛殿所震撼,其結構奇特、工藝精湛、力學原理精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之一,被譽為世界古建築史上的不朽之作。
11尊五代遺物塑像展現著高超的雕造技法,極為珍貴。在這裡,還可以發現唐代以胖為美的審美觀,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中的唐槐、宋碑、明鍾以及古代建築、彩塑和壁畫,都是稀世珍寶。尤其是寺中兩千多尊彩繪泥塑,更令人稱道不已。它們繼承了我國唐代以及宋、遼、金、元彩塑的優良傳統,具有高度寫實的風格,是我國明塑中的佼佼者。這些彩塑形神兼備,藝術價值極高,能夠完好保存至今,實乃藝術史一大幸事。
往期珍賞 · 珍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