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走進大名鼎鼎的山西平遙古城,卻經常忘記拜訪一座「古代雕塑博物館」——雙林寺。這座三晉大地上的藝苑奇葩,以令人叫絕的彩塑綻放著無限魅力。
雙林寺在1997年以前比平遙古城更為出名,直到平遙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雙林寺才慢慢淡出了遊客的視野。在平遙古城升級5A景區之前,尤其在一些法國人眼中,雙林寺早就是「五星級」的景點了,他們甚至專程坐飛機過來只為了這一方寺院。
這座古寺位於平遙縣西南6公裡的橋頭村,原名「中都寺」。始建時間因年代久遠而難以考證,民間有漢景帝為其母所建一說。院中現存最古老的石碑明確記載,重建是在北齊年間。至宋代,改名為「雙林寺」,而現在能看到的地上建築,大多是明代和清代所修。如果不是文革階段這裡改做了糧倉,恐怕現在國內就沒有了這座彩塑藝術寶庫。
雙林寺曾經的典故以及傳說故事如同它的藝術價值一樣,吸引著不少大「家」和名人前來。然而大多數遊客還是因行程所累,鮮至此地,難飽眼福,甚為可惜。
雙林寺中軸線上正北第一座是天王殿,廊簷下的四大金剛每尊高達3米,英氣逼人,殿內還供奉著彌勒菩薩和四大天王等。國內藝術院校包括清華美院的師生們經常來這裡教學、研修。這裡的一尊尊塑像都被他們奉為上品、珍品。
那年著名導演張繼剛從雙林寺遊覽歸來,獲得靈感打造了震撼世界的8分鐘節目《千手觀音》。
雙林寺大到一殿一尊小到一殿千尊,美輪美奐的泥塑彩像讓人目不暇接。生動的表情、逼真的細節,遊客至此無不被古人的藝術智慧所深深折服。
兩廂中的羅漢殿更是精品雲集,每一尊羅漢都到了呼之欲出、若聞其聲的境界。
千佛殿內的彩塑便達到驚人的500多尊,其中的韋馱像可謂精品中的精品,被評價為剛中有柔、武中蘊文、威而不悍、身如強弓,其「不動之動」的藝術感染力讓人覺得仙氣十足,心生敬畏,被稱為全國第一韋陀像——東方「維納斯」。殿內還有出神入化、國內罕見的自在觀音像,等等。
殿內「送子娘娘」塑像系根據民間傳說所塑,清代曾重妝。因為最接地氣,因而香火很旺。
因年代久遠,寺內一棵唐槐也被人們捧為了神明。
要讀懂這些古碑,還真不容易。現在是旅遊的淡季了,只有風在訴說,它曾經的輝煌了……
雙林寺的藝術精品成百上千,每一件藝術品都值得細細玩味,來了真的需要慢慢來品。然而旅行社帶領下的遊人,那會多給這個地方一點點時間呢?從另一個「文物保護」的層面來看,這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至少大家看不到過度包裝,不會遇到「買櫝還珠」的現象。
坐高鐵從平遙古城站下來,離這座雙林寺最近,從雙林大道步行前往也不過十幾分鐘,來到平遙一定要去這兒看看。
本文系原創。
請為山西好人:靈石縣南關鎮道阡村民韓春娥、介休市龍田選煤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學軍、晉中賓館黨總支書記李文拴投一票。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山西好人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