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弘揚者

2020-12-26 和訊

觀眾在陝西歷史博物館參加體驗活動(資料圖片)

曲江二小的博物館教育課程很受學生們歡迎(資料圖片)

新聞提示

2015年2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西安博物院時,在聽取古代絲綢之路和西安歷史文化介紹後指出:「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要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在傳承祖先的成就和光榮、增強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時,謹記歷史的挫折和教訓,以少走彎路、更好前進。」

5年來,陝西文物系統深刻領會新時期博物館社會角色和職能定位新要求,以「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為使命,以破解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為問題導向,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目標導向,以服務「堅定文化自信」為結果導向,在推動將博物館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始終、拓展博物館教育的廣度和深度,優化博物館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增強博物館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等方面勇於探索實踐,取得積極成效。

5年開展博物館教育體驗活動兩萬餘場次

「陝西是天然的歷史博物館」,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豐厚沃土,擁有一批享譽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博物館、紀念館。截至2019年底,全省備案博物館319座,基本形成了主體多元、類型豐富的博物館體系。全省擁有國有可移動文物774萬餘件,具有豐富性、完整性、至高性、多元性的藏品資源成為開展博物館教育的優質載體。

5年來,陝西文物系統積極踐行「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要求,堅持「創新發展、開放共享、合作共贏」原則,與教育等部門共同謀劃,統籌整合優勢資源,建立起上下一致、聯動有序、內外協調的博物館教育機制。2016年,與省委宣傳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聯合成立陝西博物館教育聯盟,與團省委、省文明辦聯合成立陝西青年文博志願者聯合會,聯合教育等部門將博物館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推出完善博物館青少年教育、規範中小學研學旅行、開展優秀歷史文化進校園等新舉措、新模式、新機制,陝西博物館教育工作始終走在全國前列。2016年,與省委宣傳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聯合下發《優秀歷史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通過65家博物館與610餘所學校結對子深入開展優秀歷史文化進校園活動。隨後,與省委教育工委、陝西廣電網絡(600831,股吧)傳媒集團等聯合開展「博物館校園大講堂」公益巡講,由省內10餘家重點博物館優秀講解員組成宣講團,在陝西各大高校巡迴宣講。活動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同時,引導大學生增強文化自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5年來,陝西積極推動博物館教育由認知教育向文化教育轉變、青少年教育向全民教育轉變、由講解型教育向專家型教育轉變。2017年,省文物局立足陝西文物資源優勢,努力將博物館教育全方位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大力實施文物惠民工程,打造25家「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要求各基地「圍繞一個傳承主題,策劃一系列原創展覽、開展一系列教育活動,設計一系列研學課程、開發一系列文創產品、編寫一套主題教材,建立一個優秀品牌」的「七個一」要求,針對不同需求提供個性化歷史文化傳播和菜單式互動體驗服務,不斷提升觀眾的參與感和獲得感。依託25家基地的示範和帶動作用,全省博物館公眾服務水平顯著提升。5年來,全省博物館共舉辦展覽近4000個,開展教育體驗活動超過2.3萬場次,開發研學課程1600餘節,接待觀眾超2億人次。

陝西博物館教育形成「三位一體」格局

5年來,全省各博物館挖掘博物館教育新手段,探究博物館教育新方法,拓展博物館教育新領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精心策劃系列主題鮮明、特色突出、互動性強的教育案例和體驗項目,目前已經形成傳統節日文化教育、常態化公眾教育和對外合作的社會教育「三位一體」格局。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西安博物院打造社會教育專屬空間「樂知學堂」,策劃「快樂中華節」和專門針對特殊人群的系列主題活動;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優秀歷史文化進校園」活動走進香港等地;西安半坡博物館「史前工場」等教育活動走進省外上百所學校、社區和文博單位……這些優秀教育案例融入「快樂的體驗和感知、實踐中收穫與發現、學習遊戲化」等策劃理念,讓參與者在互動中學習、在遊戲中感悟、在實踐中感知。陝西省文物局通過開展首屆「博物館教育項目優秀案例」評選和集結出版獲獎案例,加大其示範和帶動效應,促進博物館教育活動系列化、菜單化、常態化,進一步提升博物館公眾服務水平。

依託省內豐厚的文化遺產資源和優秀教育項目,省文物局積極開展對港臺的文化交流,連續承辦六屆「臺灣歷史教師中華文化研習營」活動,常態化開展香港教師中國歷史文化教育活動、臺灣文物修復鑑定從業人員實習創業就業研習營,充分發揮文物博物館在強化文化認同和歷史認同,促進與港臺民心相通方面的重要作用。

開放融合拓展博物館教育渠道和模式

陝西文物系統跨界合作,與中國移動、中國知網等企業合作,以科技為支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文物及其文化元素為載體,推動文物事業和文化產業有機結合。近年來,先後舉辦「陝西歷史文化使者」評選、「我心中的博物館」徵文大賽、「陝西歷史文化動漫遊戲大賽」等活動,在引導大眾「保護文物、傳承文明、發展文化」和爭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言人的同時,讓「文化遺產人人保護,保護成果人人共享」理念深入人心。特別是正在舉辦的第二屆「陝西歷史文化動漫遊戲大賽」,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時期,大賽組委會倡議參賽者積極創作疫情防控相關作品,切實履行文化工作者的社會責任。賽後省文物局將聯合三秦出版社,在已收集到的1400餘件「抗疫」作品中遴選出優秀作品編輯出版《我們一定贏——動漫版抗疫讀本》,生動直觀地講述疫情防控知識,記錄「抗疫」一線最美逆行者的感人畫面。目前該書的電子版已經面世。

除了開展跨界合作,陝西文物系統在博物館教育方面積極開展融合創新,逐步從單一走向多元,強化館校合作,在課題研究、科普讀物編寫、研學旅行等方面共享資源,將博物館與中小學課程教育、社會實踐活動、體驗式教學有機結合。省文物局組織編寫面向中小學生分低、中、高年級的歷史文化遺產叢書——《陝西歷史文化遺產》,向全省8122所中小學10.2萬個班級贈送28.4萬冊,讓青少年更好地了解陝西歷史文化。獲2017年度「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獎」一等獎的「陝西博物館教育聯盟」,目前已吸收76所大、中、小學校和49家博物館、4家企業。「陝西博物館教育聯盟」組織館校結對共建,建立長效機制,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學規律,在西安曲江二小博物館試點「校內博物館課+校外博物館實踐課、參觀學習+對照研究、課程學習+學習成果展示」3R博物館課程教學模式。通過博物館在校園內舉辦展覽,教育人員作為校外輔導員與學生建立長期聯繫,師生們走進博物館辦沙龍,為博物館教育課程制定出謀劃策等方式,促進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

借力科技讓沉睡在庫房的文物「活」起來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陝西省文物系統積極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新媒體助力博物館社會教育,讓更多沉睡在庫房的文物「活」起來,實現文物資源共享。

據了解,陝西數字博物館已完成144家數字博物館網絡虛擬館、145個專題講座、900多件文物介紹等數位化項目,讓更多沉睡在庫房的文物「活」起來,實現文物資源共享。與中國移動陝西分公司籤署「網際網路+中華文明」戰略合作協議,建成「網際網路+文物教育」平臺線上線下體驗中心,上線全國首個5G「網際網路+革命文物」平臺。不少博物館利用AR、VR等現代技術手段開展線上教育活動,通過漫畫、拼圖、答題闖關等互動體驗項目,使觀眾能隨時隨地參與活動。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美國華盛頓國際學校首開「秦兵馬俑遠程教育課堂」,該項目作為中國博物館數字教育海外傳播的創新成果,成功入選中組部幹部教育局所編《開放發展—新發展理念案例選》。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豐富的數位化展示利用成果為豐富民眾文化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近一個月來,各博物館「閉館不閉展、謝客不怠客,服務不缺位、精彩不缺席」,運用陝西數字博物館、陝西文物之聲電臺、「網際網路+文物教育」平臺和百餘家博物館已有的數字平臺,策劃推出數位化展覽、線上講座、文化遺產知識普及、語音講解等服務,向公眾傳播歷史文化知識、數位化展覽、防疫常識、線上講解等,讓公眾足不出戶盡享陝西歷史文化資源。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陝西文物系統將以「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為指引,肩負起優秀傳統文化代表者、傳播者、推廣者的責任,充分彰顯文物工作在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的作用,創新博物館教育方式,講好陝西故事,讓公眾在博物館中獲得歸屬感、滿足感、幸福感,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為彰顯歷史與現代交相輝映、傳統與時尚相融合的陝西新形象而努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作出積極貢獻。

本報記者趙爭耀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傳承中華文化 唱響中華聲音——傳統文化傳承者駱高山
    雖然年僅只有16歲,但他也確實經歷了許多,做過工地工人、服務員、銷售員等眾多工作,幹過了眾多的行業,當他在外打拼的煎熬歲月,要說度日如年一點也不為過;也正是有了這樣的經歷後,每當自己在外打工時,頓時腦子裡就會浮現出
  • 做正統三國文化傳承者:《三國志·戰略版》獲央視首肯
    做正統三國文化傳承者:《三國志·戰略版》獲央視首肯 來源:www.18183.com作者:阿魚覺得海星時間:2020-12-24 分享到: 12月22日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欄目對2020年遊戲產業年會進行了報導,《三國志·戰略版》作為正統三國文化的傳承者獲得了央視的認可,成為傳統文化與遊戲結合的代表案例。
  • 張金濤:加強道教自身建設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張金濤在發言中表示,應加強道教自身建設,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張金濤說,道教應加強自身建設,引導信教群眾正信正行。他認為,宗教團體和宗教人士是黨和政府團結、聯繫廣大信教群眾的橋梁和紐帶,首先就要加強自身建設。只有道教自身建設做好了,才能維繫道教人士在廣大信教群眾中的影響力、號召力,從而引導他們正信正行,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杜絕追捧洋節——老山頭鄉中學
    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深入貫徹落實愛國主義精神,2020年12月24日上午,老山頭鄉中學開展以「弘揚傳統文化,杜絕追捧洋節」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       我們要弘揚民族文化,傳承民族精神,體現自身文化特色,彰顯華夏文明悠久厚重的歷史,自覺抵制過「洋節」,過好中國傳統節日,守護我們的民族傳統,保持我們的文化基因,認同並支持中華民族復興大業。這是每一個華夏子孫對民族、對傳統、對文化的尊重。
  • 深化認識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傳統文化的關係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來認識和處理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傳統文化的關係,就既要反對那些無視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認為馬克思主義無需與中國具體文化實際相結合的教條主義觀點,也要反對那些無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史作用和時代價值,主張割斷文化根脈的歷史虛無主義觀點,更要反對那些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名,宣揚「馬克思主義過時論」、鼓吹「以儒代馬」的復古主義觀點。
  • 弘揚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在當今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首先復興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了更好地傳承與發展中華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九州出版社近日出版了《劉餘莉傳統文化十二講》,作者是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劉餘莉教授。在本書中,劉教授首先從重新認識傳統文化開始,破除對中華傳統文化先入為主的偏見和斷章取義的理解,以達到破邪顯正、為傳統文化正名的目的。
  • 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文化:家風家訓流動展館巡展活動全市進行中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指示精神,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今年,市婦聯依託陝西瑞夢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在全市開展「家風家訓流動展館」巡展活動。
  • 常州11歲小花旦摘得國戲杯金獎 「想做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中新網常州1月6日電 題:常州11歲小花旦摘得國戲杯金獎「想做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中新網記者 唐娟  近日,第十一屆國戲杯戲曲大賽的獲獎名單傳到常州市局前街小學,五年級的學生顧宸溪又收穫了不少「小粉絲」。據了解,在國戲杯學生戲曲大賽中,11歲的顧宸溪在幾千人中脫穎而出,她表演的京劇《霍小玉》獲得了小學組金獎。
  • 嵐山一中|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
    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為認真落實《教育部關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及《中共教育部黨組共青團中央,關於在各級各類學校推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效機制建設的意見》,圍繞我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團委特組織此次「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暨元旦假期文化自信主題教育活動。01堅定文化自信,拒絕「洋節」倡議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
  • 夏翠蘭:以弘揚漢服文化為己任
    所謂漢服,就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如今,各少數民族仍然保持了各自的服飾文化傳統,每逢節假日、重要會議都是著盛裝出席,非常醒目。但佔中華民族主體的漢族卻沒有任何標誌性的服飾,服飾歷史基本處於中斷的局面,日常服飾五花八門、嚴重西化,沒有漢族文化的特徵、品性和標示。針對這個現狀,夏翠蘭決心做漢服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
  • 王明倫:嶗山民間文化的傳承者
    王 明 倫> 嶗山民間文化的傳承者 <作為土生土長的嶗山人,王明倫對民間傳統文化有著與生俱來的熱愛。出生於60年代的他,童少年時代唯一的文化生活是大約一個月才能看上一回的露天電影。尤其是他的父親,更是裝了滿肚子故事,這讓他從小便得到了民間文化的薰陶。可惜這些優美的民間傳說都是口口相傳,精彩的故事往往隨著傳承者的逝去而銷聲匿跡。如何讓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傳承下去?也就是從那時起,王明倫產生了用筆記錄下來的想法。從此他便處處留意,悉心搜集那些流傳於民間的故事傳說。這種積土成山的原始積累,為他後來從事民間文學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 探尋傳統文化 做文明傳承者
    (通訊員供圖) 珠江時報訊(記者/李冬冬通訊員/杜建新)組織學生志願者開展社區傳統文化探尋活動,開展「新時代好少年」學習宣傳活動……如今,桂城校園文明創建提升工程進行得如火如荼,桂城各個學校結合自身實際,通過多項舉措建設文明校園。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2020-12-04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魯言鼎集團是做什麼的?高舉弘揚傳統文化旗幟一路前行
    但也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中魯言鼎集團是做什麼的?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中魯言鼎集團做什麼的?據了解到,中魯言鼎集團是一家以文化為主導的綜合性企業。魯言鼎集團旗下的山東言鼎藝術品有限公司專注於字畫藝術品收藏。高舉弘揚傳統文化旗幟一路前行中魯言鼎集團作為一家有理想、有信仰的「網際網路+文化」的高新企業,中魯言鼎集團始終肩負著「弘揚民族文化,傳統國粹經典,承擔社會責任,助力文化復興」的企業使命,做文化產業的先行者。
  • 弘揚傳統文化 促進全民健身
    弘揚傳統文化 促進全民健身 2020-12-16 11: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路走來 國風音樂企劃《忘川風華錄》堅定做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在國內ACG圈子被日本二次元文化佔據大半江山的今天,國風勢力已經逐漸覺醒。而《忘川風華錄》正是以大型唯美國風為定位的原創音樂企劃,自2018年6月1日成立以來,忘川已經在B站、網易雲音樂等平臺擁有數千萬播放量和數十萬粉絲。細數《忘川風華錄》從誕生到崛起的腳步,記錄下這個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 推進傳統文化落地生根 平度成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志願者協會
    6月22日上午,平度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志願者協會成立大會召開,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郭爽,市政協副主席劉明娟,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呂強,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志願者協會會長劉成愛等領導出席會議。郭爽代表平度市委市政府對協會的成立以及新當選的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和全體會員表示祝賀!向推動我市經濟和文明發展的志願者致以崇高敬意!
  • 弘揚傳統民族文化的方法有哪些
    文化在不斷傳播發展的過程中,逐漸與大眾的風俗習慣行成融合,進而在不知不覺之中,影響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終成為大家墨守成規的習慣。 隨著我們步入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興起,快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西方文化的傳入,在不斷地改變著個人的思想觀念,傳統文化在這樣的浪潮衝擊之下,變得搖搖欲墜,似乎隨時都有可能被西方文化所淹沒。
  • 娃們學習俗做燈籠 弘揚傳統文化
    「這是所有燈籠的做法中,比較簡單易學的一種,需要的材料比較少,十分適合孩子自己動手來做。」於淑晶說。 家住安泰花園的李英有兩個孩子,在陪伴孩子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她也了解了不少元旦習俗。 東方社區工作人員楊榮介紹,舉辦這次活動,除了為即將到來的元旦佳節預熱,更重要的是藉此機會,引導孩子們了解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加快建設文化強國
    因為,在傳統文化中有精華也有糟粕,必須有所甄別,有揚棄地予以繼承。  今天我們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是復古懷舊,不是厚古薄今,不是泥古不化,而是要把我們祖祖輩輩創造和傳承下來的精神和智慧,融入和指導我們今天鮮活的社會生活,用當今時代的豐富實踐和不懈創造來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使它具有更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