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深刻變革、網際網路技術和新媒體快速發展,各種思想文化的頻繁交流交融交鋒,兒時記憶中的熱鬧場景越來越淡,聖誕節、情人節、感恩節等「洋節」越來越多的佔據我們的生活,現代學生愛標新立異,追趕時髦,糊裡糊塗地跟著過洋節。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文件要求,「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豐富春節、元宵節、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文化內涵」。
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深入貫徹落實愛國主義精神,2020年12月24日上午,老山頭鄉中學開展以「弘揚傳統文化,杜絕追捧洋節」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
老山頭鄉中學利用大課間時間,向全校師生宣傳「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
00:10
班主任向學生進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杜絕追捧洋節」主題教育。
老山頭鄉中學全校師生提倡「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杜絕追捧洋節」精神,並共同宣讀倡議書:
老師們、同學們、家長們:
我們的祖先是炎黃!我們的民族是華夏!我們的國家是中國!我們要過中國的傳統節日!所謂「洋節」就是歐美等西方國家的節日。「洋節」主要有:萬聖節、聖誕節等。「洋節」還在一些商家的熱捧中,成了促銷熱賣的噱頭。青少年兒童辨別能力不強,盲目跟風效仿,甚至把一些富有宗教色彩的節日帶入校園,並互贈禮品,開晚會慶祝,既給家庭帶來了一定的經濟負擔,也給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帶來了負面影響,混淆了學生正確的思想認知。
我們要弘揚民族文化,傳承民族精神,體現自身文化特色,彰顯華夏文明悠久厚重的歷史,自覺抵制過「洋節」,過好中國傳統節日,守護我們的民族傳統,保持我們的文化基因,認同並支持中華民族復興大業。這是每一個華夏子孫對民族、對傳統、對文化的尊重。
在此,學校向廣大師生及家長提出倡議:
1.堅持文化自信心,弘揚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向我們身邊的朋友及親人宣傳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做傳統文化的踐行者、傳承者。
2.理性思考,拒絕被動過「洋節」:理性地看待西方節日,不盲目仿效、不跟風、不媚外、不組織、不參與聖誕節的聚會與狂歡;不轉發與「洋節」有關的簡訊、微博、微信。不以過節為名,在校園內教室裡懸掛與聖誕節相關的裝飾物品;不互贈與「洋節」有關的禮物,如平安果等等。
3.各班主任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節日的系列宣傳介紹,向學生宣傳不過「洋節」的理由;各班通過微信、簡訊等形式向家長宣傳,拒絕過「洋節」,倡導民族文化深入家庭,家長要做到不帶孩子參加平安夜活動、聖誕節聚會等。
4.我們要踐行習主席所講的十二句話:說中國話;吃中國食;穿中國衣;用中國貨;在中國遊;過中國節;購中國物;有中國腦;安中國心!想中國事;守中國禮!做中國人!
傳統節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傳統節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寶,每個民族都有其傳承的節日,這是民族凝聚力的維繫。在此,我們呼籲大家拒絕「洋節」,從我做起,傳承文明,過中國節!
家人團聚,贊天地之化育,我感恩,過春節
家人團聚,報四時之恩賜,我溫暖,過中秋節!
家人團聚,感先賢之聖德,我學習,過端午節!
家人團聚,念祖先之恩德,我思遠,過清明節!
家人團聚,孝親人之大恩,我感動,過重陽節!
我沒有忘記,我的祖先叫炎黃!
我沒有忘記,那些烙印在心底的恥辱!
我沒有忘記,我身上肩負復興中華的使命!
我沒有忘記,我是中國人!
聖誕節的第二天,12月26日,是我們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的誕辰紀念日,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國人洗刷百年恥辱,從此站立起來了。
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正帶領著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此時此刻,我們青年一代更應該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不過洋節日!這是我們的鄭重倡議,這更是我們的愛國決心!
弘揚傳統文化,不過洋節日,從你我做起!
近些年,每逢聖誕節,個別商家把自己的店鋪裝扮起來,藉機造勢,營造氣氛,吸引消費者,洋節的社會影響越來越大,相比之下,一些中國本土的傳統節日卻被很多人忽略。
中國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涵蓋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曆法、易理術數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不僅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先民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也積澱著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農曆正月初一);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龍抬頭、社日節(農曆二月初二);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 ;寒食節(冬至後的105或106天);清明節(公曆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下元節(農曆十月十五);冬至節(公曆12月21~23日);除夕(農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另外,在二十四節氣當中,也有既是自然節氣又是傳統節日的,如:清明、冬至等,這些節日都兼具自然節氣與人文兩大內涵。
通過這次宣傳教育活動,學生們進一步了解了傳統文化,豐富了校園文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更好地弘揚經典文化,銘記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