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視聽傳奇!揭秘神奇的電影技術&藝術

2021-01-19 中關村在線

前言:

在家看電影跟在電影院看電影的感覺,能夠帶來的感官衝擊是完全不同的,除了巨幕的畫面衝擊, 還有色彩的還原度、聲音的高保真,都使得電影在對現實世界的還原與重構上具有了極大的幻真性,電影能夠帶來的臨場感和沉浸感是家庭影音空間望塵莫及的。

陳凱歌:《霸王別姬》

作為誕生於早期科技時代,受到技術發展影響最大的一門藝術體系。不同規格的影院技術和各色的拍攝技術和手法,就是為了增強電影的臨場感而存在的,拋開攝影器材的升級換代之外,特效處理技術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一些影視聽技術&藝術的知識,幫助感興趣的同學建立認知體系。

· 技術帶動藝術 電影技術發展迅猛

在「阿凡達上映之前,我們並不用糾結電影該看3D還是2D」,技術的突破,能讓電影的呈現形式更加多樣化,一部好作品一個大導演,逆推全球院線開始了放映技術的大更新,《阿凡達》和卡梅隆能夠做到改變觀眾的觀影習慣,這無疑是一部裡程碑式的作品,筆者個人也認為,從技術的應用和商業價值層面上出發,卡梅隆是當今世界上最偉大的導演,或許可能沒有之一。

卡梅隆:《阿凡達》

我從來不在公開發表的文章中,表現出如此強個人偏好的言論,但卡梅隆把當時本不成熟的3D技術,憑藉《阿凡達》完成了一次蛻變,而《阿凡達》也確實不負重託,狂掃27.88億美元票房,成為了世界影史上的最大贏家,改變了觀眾觀影習慣的同時,也將3D變成了後來的商業大片的固定拍攝模式。

2、電影的發育歷程

視像技術從誕生之初,就對電影及電視兩種視像傳播媒介,定下了標準。即便進入了數碼拍攝時代,電影及電視視像技術依然受其影響。當然也有部分原因是因為電影採用更專業的設備與更高成本,其呈現的標準,無論任何時代都是要高於電視的。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火車進站》

自從18世紀90年代盧米埃爾與奧古斯特,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臺比較完善的攝影器材,電影藝術正式開始了它的旅程,電影本身就是因為技術的進步而誕生的,電影藝術發展至今100多年,受到影像技術飛速發展的影響,電影的發展速度要比其他藝術體系(音樂、繪畫等)迅速得多。

電影在誕生之初,並不能夠稱之為藝術,僅僅是一種記錄的手段,但凡是一門藝術就都要有自己的規律,從美術學開始向其中介入開始,到形成自己的藝術語言和獨特的表現形式,在器材與技術不斷成熟之後極短的一段時間裡,電影就逐漸開始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體系。

·誕生於無聲的世界

美術學的介入,讓電影在美術學的幫助下,形成了最初的鏡頭語言以及對於鏡頭的運用,以及電影場景的風格,隨著這些手段的成熟,電影藝術也就逐漸的開始成型,並且具備了規則,從這一階段開始,正式成為了一項藝術被人們所接納。

電影誕生的初期,我們或許可以將其稱之為「先鋒時代」,此時的電影藝術,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衍生出了不同的風格,在當時,英國和美國是電影技術發展的主要戰場,這兩個地區對於電影這一藝術載體的影響走向了兩個極端,這些影響甚至一直延續至今。

· 英國:文藝復興的後遺症,無聲時代的超現實主義

無色彩的默片時代,歐洲走上了貴族式的先鋒主義藝術道路,當時的歐洲毫無疑問是自負的,文藝復興的自豪感依舊存在,在後期的在三次電影運動期間,以英國為代表的歐式電影也有較大起伏。基本上電影運動時期是發展的高潮,而低谷時期的英國電影比起國內更加不堪。

布努埃爾:《一條安達魯狗》

要知道在當時,電影正在處於無聲的時代,只有畫面和動作的呈現,所能夠承載的信息量相對現在是非常有限的,當時的電影藝術體系中,英國的電影人始終在探索新的拍攝手法以及呈現方式,當時的英國對於電影技術的掌握是非常熟練的,拍攝方式方法更是雲裡霧裡,超現實主義的電影也正是在這個時代大量的登場,其中的代表作就是路易斯· 布努埃爾的作品《一條安達魯狗》這部片子的拍攝手法和內容,至今還在被爭論中。

· 美國:生存和現實,顯然更接地氣

電影藝術自從在美國落地生根後,在美國迅速的商業化,在默片時代美國的電影文化,與商業化是密不可分的,同期誕生了大量的電影作品,卓別林就是當時的代表人物,也擁有《大獨裁者》、《摩登時代》、《城市之光》這樣的電影作品。

卓別林

美國的藝術文化,與歐洲的貴族式藝術文化不同,這一點從美國的文學作品中就能看出來,《老人與海》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美國的文學、電影、藝術充滿著當時美國街頭的粗糲,生存是美國早期文學作品的主基調。這一點從當時的美國文學作品和電影作品中都能看出來,相較於英國的藝術形式,顯得更具有親和力更接地氣。

加布裡爾·穆奇諾:《當幸福來敲門》或許就是從先鋒時期一脈相承的美式電影

· 設身處地的站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破去電影新浪潮藝術的外衣,世界上迥異的電影文化,在哪裡生根發芽,在哪裡開花結果,最後的決定其歸屬的始終都是地域的文化土壤。

· 從無聲到有聲:更豐富的表達與色彩衝擊力的形成

電影史也不過就是100多年,在黑白默片時代之後的不久,有聲電影技術的問世,將電影藝術進行了又一次的革命,因為聲音與臺詞的加入,每個鏡頭裡的信息量變得空前的豐富,音畫技術進步的同時,膠片技術的革新也推動了電影藝術的發展,電影藝術在第三次革命中完成了由黑白到彩色的華麗蛻變,在黑白電影階段恐怖效果都是由意像形態與氛圍烘託出來的,直到更有衝擊力的色彩到來,電影才變得更加真實。

我們繼續回歸到今天的主題,「電影本身就是因為技術的進步而誕生的」,膠片技術也好,聲音技術也罷,電影藝術在變革中變得愈發豐滿,而電影技術革命的最後一次變革「有聲有色」,其實距離我們並不遙遠。

黑澤明:《用心棒》

北野武:《座頭市》

以日本的早期的劍戟片為例,從黑澤明到北野武經過了多長的時間呢?從《用心棒》到《座頭市》其實就是黑白有聲到彩色有聲電影的步進時間節點,這種說法或許並不嚴謹,也僅僅是筆者的個人見解。

· 巔峰時代到來,世界電影技術步進加速

將視角拉回現代,以《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為例,4k、3D、120幀,幾個詞彙加在一起,的確有些嚇人。4K已經普及了好久,現在連手機都可以拍攝4K視頻了。而《阿凡達2》也離我們越來越近,究竟它會不會再次改變電影院的基礎設施,會不會將電影技術的拔高到新的水平?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我已經開始不願將現在的視聽技術和電影兩種媒介區分開了,因為門檻降低了,曾經高高在上的電影也已經落下神壇,但藝術體系始終是藝術體系,這是無法改變的,所以我更傾向於將其叫做「視聽藝術」,它服務於視覺和聽覺,是感官中最重要的部分,電影技術和呈現技術發展,都在為更強的幻真性和沉浸感服務。電影技術&藝術的下一個百年已經開始了,我們都期待著那一部承上啟下的作品出現。

(7497597)

相關焦點

  • 什麼是視聽語言?帶你了解視聽語言基本內容及對於電影的重要性
    今天我們介紹的是關於「視聽語言」的基本簡介和理解方法。電影作為一門畫面與聲音結合的藝術產物,分析好視聽語言才能夠更好的把握電影。這篇文章我將分成「什麼是視聽語言?」、「視聽語言的內容(上)」兩個部分來介紹,可以做筆記記錄一下。什麼是視聽語言?視聽語言就是結合畫面的視覺感受,再配以聲音的聽覺感受從而構成的一種「剪輯的藝術」,不只是電影,電視,廣告等影像產物都運用了視聽語言並且也必不可少。
  • 數位技術助力中國戲曲電影守正創新
    數位技術助力中國戲曲電影守正創新 2020-11-18 17:28:58 15日在京舉辦的戲曲電影論壇上,與會專家探討了數位技術對戲曲電影守正創新發揮的作用。  戲曲電影在中國電影發展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中國電影史上的多個「首次」均與戲曲電影有關。
  • 騰訊視頻聯合vivo推出臻彩視聽專區 創新技術打造影院級視聽享受
    近日,在vivo最新影像旗艦X50系列的線上新品發布會上,vivo宣布與騰訊視頻聯合打造優質高清的VIP臻彩視聽專區,會員用戶可以在臻彩視聽專區內享受高幀率、HDR10、高解析度、杜比全景聲/杜比音效、立體環繞聲等頂級視聽盛宴。同時,用戶還可以在X50系列手機上通過騰訊視頻自主研發的視頻原彩技術,體驗到更真實的色彩還原。
  • 網絡視聽助力弘揚嶺南文化——首屆「錦繡中華 大美嶺南」網絡視聽...
    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聯合主辦,廣東省網絡視聽新媒體協會與廣東省南方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辦,首屆「錦繡中華 大美嶺南——傳承嶺南文化、講好嶺南故事」網絡視聽節目品牌促進計劃活動(以下簡稱活動)於2019年10月31日正式啟動。
  • 電影配樂|電影與音樂的浪漫相遇,藝術與情感的隱秘相融
    那就是——電影。它像是一門有關夢的藝術,不僅帶人們見到了前所未見的世界,也帶人們去思考了生命維度以外的命題。 電影用自身獨特的藝術性,將包含著極致想像力和強大敘事功能的一樁樁故事以影視視聽語言構建了出來。
  • 騰訊視頻推出「臻彩視聽」 功能 實現音畫技術三重升級
    技術革新讓用戶對視頻播放品質的期待不斷攀升。為了讓用戶能夠體驗到極致自然的視聽享受,騰訊視頻今日發布消息稱,將在8.0.5版本上線「HDR10+高幀率+環繞音效」三重升級的最佳音畫組合——臻彩視聽功能,並為VIP用戶推出臻彩視聽專區。
  • 電影的藝術特點分析
    最顯而易見的莫過於電影畫面借鑑造型藝術的點、線條、塊面、色彩、光線、畫面構成原理、明暗對比、對比與協調等抒發導演的審美理想,塑造藝術形象的凝聚力和感染力,造型藝術所具備的美學原則依然在電影藝術中大放異彩。除了造型藝術中的繪畫外,電影藝術還薈萃了多種藝術之精華。
  • 最溫和的電影導演,最激進的技術狂人
    與其說我們看到的是關於大俠李慕白為師父復仇的故事,不如說是民間傳說中的英雄進行自我追尋的心路歷程;與其說是關於一把青冥劍的奪寶傳奇,不如說是天理與人慾、精神與感官、節制與張揚、平和與暴力、傳奇與真實等諸多二元對立衝突的複雜演繹,李安將這一切進行平衡與融合,體現出對武俠類型傳統的高度自覺與深刻反省。
  • 淺談:電影音樂在電影旋律藝術中的意義,你認為呢
    摘要:本文就電影中的音樂在電影旋律中的藝術體現來做出討論,電影涵蓋的藝術範圍很廣,眾所周知,電影音樂在電影旋律藝術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是毋庸置疑的,當然這也給我們在做電影音樂的藝術家帶來一定的便利。
  • 一百年前的年度最佳電影,如今仍然散發著光芒
    他們既是學界最高產、最勤奮的寫作者,同時又是電影藝術最忠誠、最包容的信徒。在撰寫影響力巨大的經典著作的同時,他們在自己名為「電影藝術觀察」(Observations on Film Art)的博客上,筆耕不輟,以半隨筆半學術的風格撰寫下一篇篇與電影有關的文字,領域之廣,幾乎無所不包,字裡行間,又充滿對電影的款款深情。
  • 中國電影在具體表現手法上,嘗試和採用與之相匹配的視聽語言
    新中國電影是社會主義國家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題材選擇、主題生發方面皆自上而下,新中國電影在具體表現手法上,嘗試和採用與之相匹配的視聽語言。一、電影語言新中國電影是社會主義國家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題材選擇、主題生發方面皆自上而下,新中國電影在具體表現手法上,嘗試和採用與之相匹配的視聽語言。新中國電影開始之時,正值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全盛時期。
  • 「金屬樂隊」推出3D電影「穿越永恆」
    今年8月中旬,美國重金屬搖滾的傳奇金屬樂隊(Metallica)來滬舉辦了成軍以來的首次中國演唱會,引來無數搖滾樂迷們前來朝聖。如果有樂迷還沒有機會現場領略這一震撼的視聽享受,那麼這部3D電影《金屬樂隊:穿越永恆》千萬不能錯過。美國金屬樂隊是一支成立於上世紀80年代的重量級搖滾樂隊,他們的現場表演極富衝擊力。樂隊的一大貢獻在於擴展了傳統鞭笞金屬的含義,從「金屬樂隊」開始,複雜的編曲和大量華麗的吉他獨奏也同樣屬於鞭韃金屬。
  • 5G技術加持帶來新機遇,網絡視聽產業格局有望重塑
    (記者 陳曉晟)近段時間,與網絡視聽行業相關的利好消息不斷傳出:網絡視聽用戶規模破9億;2020(GIAC)智能視聽大會在青島舉辦;第二批國家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產業發展項目庫申報工作啟動……而5G技術的高速發展也為網絡視聽行業帶來更寬廣前景,同時在5G技術的加持下,傳統的網絡視聽產業格局有望重塑。
  • 尚雯婕獻唱電影《上海王》主題曲 詮釋大時代傳奇
    電影《上海王》主題曲-《花開亂世-Blossom-in-Shanghai》拍攝花絮電影《上海王》主題曲-《花開亂世-Blossom-in-Shanghai》海報  搜狐娛樂訊 「電子唱作人」尚雯婕受邀獻唱著名導演胡雪樺電影作品《上海王》、《上海王Ⅱ》主題曲《花開亂世 Blossom in Shanghai
  • 17場活動 6天視聽盛宴 拓展網絡視聽新邊界
    還將舉行雲展覽、雲展映、雲發布、雲市場4場活動,以圖文、視頻、直播等方式,全面展示5G、AI(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網絡視聽新技術與新產品。線下大會於10月13日-14日在成都世紀城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著力舉辦網絡視聽精品創作高峰論壇、網絡視聽產業峰會、5G視聽技術及應用創新論壇、網絡電影生態發展論壇等17場高質量、高熱度、高水準的活動,邀請馬東、王凱、薛兆豐、羅振宇、江疏影等行業人士及專家學者200多人,聚焦網絡視聽發展的新模式、新內容、新文化、新業態、新格局。
  • 聊聊新《著作權法》裡的「視聽作品」
    今天我們先來聊聊「視聽作品」背後的故事。在「視聽作品」進入我們視野之前,《著作權法》有的只是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俗稱「類電作品」,以下與電影作品統稱「電影類作品」)。新《著作權法》把電影類作品替換成「視聽作品」(一個更有彈性的概念),包括電影作品、電視劇作品(統稱「影視作品」)和其他,[2]但立法對「其他」的外延和內涵保持了沉默。於是,人們又開始議論紛紛,各種猜測此起彼伏,這個新名詞到底意味著什麼?
  • 龍貓和他的夥伴們|宮崎駿經典作品視聽音樂會
    「我喜歡他的電影,研究他的電影。當我尋找靈感的時候,我會看他的電影。」提及宮崎駿時,《玩具總動員》和《蟲蟲危機》的導演約翰·拉塞特曾如是說。許多其他的動畫人也認為,這位來自日本、滿頭灰白頭髮的安靜男人可能是史上最好的動畫導演。
  • 第八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網絡視聽產業峰會在成都圓滿舉辦
    【中國教育電視臺總編輯 胡正榮】峰會開始,中國教育電視臺總編輯胡正榮進行了擲地有聲地開場演講,以《網絡視聽行業動能:技術、產業與文化》為題,分享了自己對網絡視聽產業的獨到見解,展望了網絡視聽的美好前景米未創始人兼CEO馬東認為,好的內容產品應該有三個標準:一是能夠體察時代的脈搏,二是擁有正向的商業回報,三是能夠生產正向的情緒價值觀;馬東還提到了關於新技術和內容產品之間的關係,技術階躍是內容創作的契機,由此可以進一步推動新場景、新業態、新消費的迭代;而前沿科學對於內容創作的啟示,關鍵在於技術需要和內容融合,內容要作用於人們的情緒和內心。
  • VR電影:技術為翼、權力讓渡與本體衝擊
    近年來,得益於技術的發展推進,VR相關產業引領一股新的潮流,VR技術的應用形成對社會生產生活的多面覆蓋,各種新興產品陸續展示,以至於2016年被稱為「VR元年」。VR電影由此被裹挾其中,成為各方資本的著力所在。但是,在經歷短暫的喧囂之後,VR電影似乎又歸於沉寂,就像一塊石子投入水中,雖有波瀾,卻未掀起多少風浪。其實,VR電影不會甘於寂寞,風浪還會生成,只是等待技術的精進與突破。
  • 40載導演生涯,從不循規蹈矩的徐克,離了施南生還是影壇傳奇嗎?
    02今日之我要打敗昨日之我,精益求精不言棄眾所周知,電影是一門綜合聲光電的視聽藝術,觀眾觀看電影的一大心理期待就是期望一場「視聽盛宴」,來愉悅身心。徐克深深了解觀眾的這種需求,所以徐克的電影在視聽藝術上精益求精,在畫面構圖、武打設計、畫面剪輯以及配樂插曲等各個環節上力求完美。例如,徐克早年拍《笑傲江湖》請黃沾作曲,結果黃沾寫了很多首曲子,都被徐克以沒有寫出他理想中江湖俠氣的理由給一一否掉了,直到《滄海一聲笑》的橫空出世,才讓徐克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