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樂《相馬經》:「馬白額入口至齒者,名曰榆雁,一名的盧。奴乘客死,主乘棄市,兇馬也。」
的盧,又作的顱,古代良馬,亦稱為馰、或馰顱、也稱為馰顙、或戴星馬、及的顙,《易·說卦》記載:額有白毛今之戴星馬。三國劉備所乘的名馬,為「的盧」其中一品種曰「榆雁」為兇馬。
「的盧」奔跑的速度飛快,在三國歷史中最耀眼的時刻,是背負劉備跳過闊數丈的檀溪,擺脫了後面的追兵,救劉備性命。這一跳奠定了其三國名馬的地位,「的盧」雖不及赤兔馬廝殺疆場聲名顯赫,但在三國中也頗有知名度,辛棄疾詞中的「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說的就是千裡良駒「的盧」。
「的盧」的來歷還有兩種說法,一是曹操贈與劉備的。傅玄《乘輿馬賦序》中描述「往日劉備初降也,太祖(曹操)賜之驄馬,使自至廄選之。明馬以百數,莫可意者。次至下廄,有的顱馬,委棄莫視,瘦瘁骨立,劉備撫而取之,眾莫不笑之。其後劉備奔於荊州,逸足電發,追不可逮,眾乃服焉。」
但《三國演義》中記載卻是劉備的戰利品。「的盧」馬原為劉表手下降將張武所有,後來張武造反,走投無路的劉備以同為皇室宗親的身份,與劉表認了親戚投靠劉表,這個時候便主動請纓親徵。等到短兵相接,劉備望見張武坐騎「極其雄駿」,大為讚賞贊曰:「此必千裡馬也」,趙雲即時領會了主公的意圖,挺槍而出,「不三回合」,便斬將奪馬。
等到班師凱旋,劉表見了這匹馬,禁不住讚不絕口。劉備正愁無一報答劉表,於是欲將此馬送給劉表。不料,劉表謀士蒯越認為此馬「眼下有淚槽,額邊生白點,名為『的盧』,騎則妨主。」還說「張武騎此馬而亡」就是證明,嚇得劉表趕緊找藉口還給了劉備,於是這匹戰馬又跟隨了劉備。劉表的幕賓伊籍將此馬「妨主」的消息透露給了劉備,劉備卻不予採納。
後來蔡瑁欲設計謀害劉備,伊籍又向劉備報信,劉備慌忙從酒席中逃走,騎上「的盧」跑出城來到檀溪前。闊越數丈的檀溪橫在眼前,蔡瑁領兵兇神惡煞般追來,劉備在這個時候才想起伊籍的盧妨主的勸告,一邊抽打的盧一邊大叫:「的盧,的盧!今日妨吾!」「的盧」忽然從水中湧身而起,一越三丈,飛上對岸,完成了的盧最富傳奇意義的不可思議的一幕。
這之後劉備更加不相信「的盧妨主」的預言了,對這匹救命的寶馬無限珍愛,後來出兵入蜀之際因見龐統坐騎老弱,為了顯示自己對龐統的重視而將自己珍愛的寶馬「的盧」贈送給了龐統。誰知龐統無福消受,剛騎上「的盧」便被敵人當作劉備,在落鳳坡被亂箭射死,從此後寶馬「的盧」也失去了蹤跡...根據《三國演義》:有落鳳坡逃得性命的軍士報說:「軍師連人帶馬,被射死於坡前。」
人們時常非議「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說,認為反覆無常的呂布配不上忠心耿耿的赤兔;而從劉備輾轉多年,妨主無數的經歷看,「人中劉備,馬中的盧」這八個字才是至理真言。
CCTV10《百家講壇》
每天中午12點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