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槍嘯起 扎出「八極」

2021-01-08 大眾數字報

  民國九年八極拳譜

  □ 本報記者 盧昱 高曉雷
    本報通訊員 徐洪義

  近代以來,有一種武術在風起雲湧的歷史大潮中屹立不倒,傳承至今,這就是「八極拳」。因其狠辣直接、殺傷力強的特點,屢屢成為近代史上保護政要人物的「大內武術」,溥儀、毛澤東、蔣介石的近身侍衛中皆有練習此拳者。
  這裡所謂的「八極拳」是一個綜合概念,是一個武術體系和武術門派的代名詞,不能僅理解為徒手運動。八極拳從源起至今已有三百餘年歷史,現時可考的第一代傳人吳鍾,是今山東省慶雲縣嚴務鄉后庄科村人。在這三百年中,八極拳的奧秘一直吸引著眾多武術愛好者。那麼,在它的發展歷程中,有幾多難以猜透的謎團和招式?有多少令人盪氣迴腸的俠骨豪情呢?
源流紛紜 歸於吳鍾
  雖然習八極拳之人皆知第一代傳人吳鍾,今山東省慶雲縣人。但是關於其創始人和產生年代的資料均已散佚。有人說八極拳可能是由「古拳法」中的「十字戰拳」簡化而來;已故臺灣八極拳名家劉雲樵認為此拳應出自於戚繼光時代,戚所著《紀效新書》中「古今拳家……楊氏槍法與巴子拳棍,今之有名者」,他據此認為「巴子拳棍」可能就是後來的八極拳;也有人說八極拳源於武當派內家拳法,是武當道士根據前人武技所創;還有人說八極拳是清代河南嶽山寺和尚張氏所創;也有說八極拳是清代一位號「癩」的雲遊道士所創。甚至有人說八極拳是武松在徵方臘後修行期間所創,後流傳到少林寺。仔細分析可以發現,這些八極拳起源傳說的最後指向,都是清朝的吳鍾,這難道是歷史的巧合,為什麼直到清朝才有如此明確的傳人記載呢?
  在中國武術學會常務理事、山東師範大學李成銀教授那裡,我們得到了些許答案,「關於八極拳的起源,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資料證明,但中華文化,特別是武術這一塊,基本上都是師父口述心授的,這是中華武術文化的一大特色,所以出現各種傳說都有可能,也是正常的。」
  據吳鍾八極拳研究會副秘書長鞠長輝介紹,從八極拳古樸的風格,以及注重大槍、長棍的訓練內容來判斷,它的創始期大約在明初,且與當時的軍中武藝有很大的關聯。八極拳的六合大槍應和明朝戚繼光所創二十四槍法有淵源,有滄州羅疃村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拳譜之大槍圖可以印證。
  據鞠長輝介紹說,元末至明初、明抗擊倭寇、明末清初農民軍起義、明末清初及後來反清復明等種種戰爭活動,給軍隊武將和民間武術家們提供了很好的鍛鍊機會,在客觀上對當時武術水平的整體提高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而由於戰爭殘酷,許多武將被敵方追剿,有人選擇易守難攻的山區繼續戰鬥,有的武將、民間武術家們則逃至遠離政治漩渦的地方,如佛寺、道觀中,以保全性命。這其中當然可能包括八極拳譜涉及到的嵩山少林寺、湖北武當山、河南嶽山寺、陝西梭羅寨等地,這些人在那裡生根發芽,所學武藝也得到相互切磋。其中就有八極拳、六合大槍等技藝,而到清朝中期,時機日漸成熟,八極拳和六合大槍結合的重任就落到吳鍾肩上。
籍貫慶雲 族譜為證
  除對八極拳的源起有紛爭外,武術界對吳鐘的籍貫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有人持孟村鎮說,即吳鍾是清朝天津府滄州縣孟村鎮人,其早年移居孟村,女兒嫁到海河戴門。
  而據慶雲吳鍾八極拳研究會會長常慶祝介紹,據民國九年八極拳譜記載:「祖師吳鍾生於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二月初三寅時。」有這詳細的時間,加上《慶雲縣誌》清朝時期四個不同版本的記載,可知慶雲彼時尚屬天津府,吳鍾應為慶雲縣北鄉后庄科莊人。
  尋訪現后庄科村,其坐落在今慶雲縣城東北18公裡處,屬嚴務鄉,傍居漳衛新河東岸。村前有一塊碑石,上刻「明永樂二年劉、武、陳三氏由山西洪同縣遷此,村前有一廟,廟前稱前莊科,廟後稱后庄科。」
  據后庄科吳氏家譜《寫心詩草清心帳》記載,吳氏家族祖籍今安徽歙縣,明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因高祖吳祚永授河間府滄州鹽運分司,遂全家遷至滄州。吳氏原本住在滄州城裡,至明朝萬曆年間,吳氏第六代吳師孟落戶后庄科村。至於遷移的原因,據八極拳歷史研究者張華介紹,「清初慶雲有兩個鹽場,一是海豐場,地點應在今無棣縣境;二是嚴鎮場,我推斷嚴鎮場可能就是今嚴務鄉,而吳氏由滄州遷來慶雲,可能是來當鹽官,當然這仍有待考證。」
  吳師孟的兒子叫吳玉書,吳玉書次子吳天順,吳鍾便是吳天順之子。吳鍾膝下無子,只有一女名吳榮,招婿入門繼嗣,生吳邦安、吳邦寧兩子。吳鍾之父吳天順也是一位文武雙全之人,吳鍾出生後天性聰穎,小小年紀便喜文弄武,吳天順量才施教,遂傳之以文章,授之以武學。由此,開啟了吳鍾傳奇的一生……
在鄉學拳 老嫗點撥
  據張華介紹,吳鍾自幼家境殷實,少年學藝於父。不料年月更迭間,武藝精進,其父竟囊窮技絕。而此時吳鍾依然求藝迫切。吳天順知兒子是大器之才,以自己的武藝授之,無異於大旱滴露,再繼續下去,勢必耽誤吳鍾前程。於是,吳鍾拜當地武藝高人馬勝標為師,得太祖32勢、少林刀法。後來馬勝標也窮其所學,吳天順便出賞帖以為子求師學藝。
  本地人皆知吳鍾功夫,故賞帖張出許久,無人敢來應聘。父子正作難犯愁,這日忽有翁嫗夫婦來訪。老翁自稱呆叟,說願與吳鍾切磋。吳鍾請二老入府,老人話雖不多,對武學卻有著非同一般的造詣,吳鍾知是武林高人,遂將二老拜為師父、師母。當時正是清初雍正、乾隆年間,據當地村民傳說,此二老是反清復明的武林高人,鬥爭失敗,隱姓埋名流落於此。
  此後,呆叟悉心傳授拳法。吳鍾日夜苦練,功夫越發出類拔萃。這一日,呆叟說要外出訪友,囑吳鍾在家刻苦練功,自己三五日即回。師父走後,吳鍾在家練武場演武,拳腳器械,叱吒風雷。師母恰好經過,駐足觀望良久,忽然制止他說:「吳鍾,你幾年武功錘鍊,到底到達什麼水平,演示給我看一下。」聽罷,吳鍾便將呆叟所授武藝打了一套下來。
  師母感嘆可惜了吳鍾數年苦練,功夫尚未爐火純青。於是老嫗親自到武場中演練了一遍,一招一式,一虛一實,皆指要衝。吳鍾天性聰穎,根基又深,竟心領神會,一絲不漏地記住。聯繫往日師父所授,入之心意,武學真諦,豁然貫通。
  待呆叟返回,見吳鍾槍法拳藝大進,較他外出之前判若兩人,甚為驚訝。詰問因由,吳鍾將師母授藝經過據實相告。呆叟嘆了口氣說:「你原有根基,功夫不凡,經內人指點,更是錦上添花。你的槍法拳藝俱已精到,我們該告辭了。」吳鍾聽了,跪拜堅持苦苦挽留,說明自己早有夙願,要為二老送終。在吳鍾及吳氏家人的挽留下,呆叟夫婦只好定居下來,直至去世葬於后庄科村。在今天,后庄科村裡還保留有這對翁嫗夫婦的墳墓。
  從此以後,吳鍾更求深造,走遍大江南北,開始行走江湖,四處訪友較藝的歷程……
尋藝江湖 大槍吳鍾
  據滄州羅疃村民國二十四年八極拳譜記載,在鄉學藝之後,吳鍾便走出慶雲,先在少林寺隨老禪師習八極拳及氣功三年,深得師法奧妙,拳法精進,技藝大成。遂離開少林寺到處訪友,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名山都邑。
  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吳鍾遊至陝西延安府梭羅寨,有意投於六合大槍賴魁元為師,無人引進,適值賴魁元之妻壽誕之辰,備壽禮以賀壽之名,始得收留。吳鍾專習六合大槍三年,寒暑無間,技藝勇猛精進,深得大槍法奧妙。吳鍾經數十載苦功,精八極拳、六合大槍法及其他器械。為驗證所學技藝,吳鍾專訪武林各派和隱居江湖多年的武林異人,較技切磋。
  自去梭羅寨學藝之後,吳鍾受摯友之聘,客居天津南鹹水沽,設場授徒。一天,一武師來場與吳鍾較技,來人用單刀對吳鍾大槍,把他的大槍招數逐一化解。吳鍾敗北後甚是懊悔,來人說:「師弟,勝你者非外門,我是你師兄,尊賴魁元師命傳刀於你!」原來是師父賴魁元派弟子皮虓來傳吳鍾飄搖刀法。吳鍾掌握了飄搖刀法,更是如虎添翼。
  而從其學藝者若過江之鯽,但大多數習武之人不堪其苦,多半途而廢,吳鍾憾無俊才,無心傳藝於此。時有康大力、李章和劉三閃等人,亦為雍正、乾隆年間武林泰鬥。當時有「康大力的棍,吳鐘的槍,短打擒拿數李章,劉三閃的八極天下趟」之說。吳鍾與這三人較技切磋,相互敬佩,甚為投契,結為莫逆之交,相互換藝。後在今河北、山東一帶以保鹽鏢為業,時有「南京到北京,大槍數吳鍾」之說。
  在此期間,吳鍾把一生所學各種拳法、器械及氣功進行系統、歸納、整理、優化組合,採眾家之長,將八極拳技藝與氣功有機結合,創立了「內存八意」、「外俱八形」、「勁發八面」,出手起腳無所不用其「極」的八極拳體系。從此,八極拳形成以「六大開」、「八大招」和「六合大槍」為主體架構的拳械演練與技擊體系,將健身與技擊融為一爐。這是八極拳歷史上「質」的飛越和升華。
若論八極 先說六合
  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吳鍾回到家鄉,在后庄科村設場授藝,從者甚多。有女名榮,隨父習藝,功夫也非同一般。精大槍法,技藝獨到,亦聞名遐邇矣!
  而八極拳與六合大槍有著「珠聯璧合」的關係。練八極,而不論大槍是「跨著鞍子當馬騎」。練八極拳,追求八極拳的勁道,八極拳勁發的訓練最有益於拿大槍,有益於靠近大槍勁道,直到掌握槍法的實際運用與臨戰變化的訣竅。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練八極拳是為了給練大槍創奠基礎的,是大槍入門最好的前期準備。
  吳鍾就以大槍馳名,有「神槍吳鍾」之號。自吳鍾以下,後來的八極拳名家也莫不以槍法相標榜,以「神槍」立名當時。先後有「神槍」張克明、李大忠、黃四海、張景星等,直到威名赫赫的「神槍」李書文。從一定程度上說,八極拳的大名是靠大槍扎出來的,不是靠頂肘頂出來的。舊時,八極拳家與人較藝,通常是用大槍,而不是「控拳而鬥」,因為八極拳家視拳牙相鬥為末技。
  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起,吳鍾受丁、吳兩家之請到孟村授藝,設場十餘年,把八極拳、六合大槍傳給丁孝武、吳永二徒,八極拳由此在孟村得到傳播。之後,吳鍾因年事已高,返回后庄科村。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一代武學宗師、八極拳的創始人吳鍾以90高壽歸真,葬於后庄科村吳氏祖墳。
  宗師雖歿,武魂長存。八極拳在代代相傳中經久不衰,也產生了很多俠義之士,長槍嘯起,他們慷慨激昂的故事迴蕩在歷史長河中,久久不息……

相關焦點

  • 而我槍出如龍乾坤撼動一嘯破蒼穹是什麼歌
    18183首頁 QQ音樂 而我槍出如龍乾坤撼動一嘯破蒼穹是什麼歌 而我槍出如龍乾坤撼動一嘯破蒼穹是什麼歌 來源:網絡
  • 《抖音》長槍刺破雲霞放下一生牽掛是什麼歌
    相信有很多小夥伴在玩《抖音》的時候聽到過「長槍刺破雲霞放下一生牽掛」這句歌詞,很多小夥伴都好奇這是什麼歌,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抖音長槍刺破雲霞放下一生牽掛歌曲的相關信息。相信有很多小夥伴在玩《抖音》的時候聽到過「長槍刺破雲霞放下一生牽掛」這句歌詞,很多小夥伴都好奇這是什麼歌,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抖音長槍刺破雲霞放下一生牽掛歌曲的相關信息。 小編推薦閱讀:抖音熱門歌曲大全
  • 上世紀的八極宗師!雙拳振宇內,鐵槍掃四合!有一徒弟是民國殺手
    有「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震乾坤」之稱! 八極拳近代的宗師李書文,有著「剛拳無二打,神槍李書文」的美譽! 李書文將八極拳發揚光大,現在每年李書文忌日的時候,都有上萬人到滄州李書文的墓地祭拜。
  • 八極崩!八極崩!吳磊你還會不會別的?白山:這小子他還會裝死!
    吳磊飾演的蕭炎得到了藥老的幫忙,鬥之氣的增長速度簡直非人類,並學會了一超級大招——八極崩。然而這一切除了蕭炎誰也不知道,這是憋著一股氣,要在比賽上給所有人一個驚喜啊。只是接下來,這八極崩用的有點多。。果然,當所有人都以為蕭炎還是那個廢物的時候,蕭炎一招八極崩宣告天才歸來。八極崩那是無往而不利,接連戰勝兩個對手,獲得了前往迦南學院修煉的機會。
  • 長槍刺破雲霞放下一生牽掛下一句是什麼?《踏山河》歌詞完整
    近段時間以來,在抖音上面有一首歌開始火了起來,在這首歌當中有一句歌詞是:長槍刺破雲霞放下一生牽掛,這是一首什麼歌呢?據悉,這首歌的歌名叫做《踏山河》,一起來看一下這首歌的演唱者及歌詞介紹。  1、抖音長槍刺破雲霞放下一生牽掛是什麼歌  「長槍刺破雲霞放下一生牽掛」是歌曲《踏山河》當中的一句歌詞,演唱者是「是七叔呢」。
  • 《耕餘剩技·長槍法選·長槍說》
    今大封大劈,有類於擊地之常情,而借地之 勢,反易於起扎。且扎入有力,是便於吃槍、還槍也,故日最上。封劈之後,即以還槍為最急。如散扎我圈裡,我即拿封至地,槍頭顛起借力一槍扎去,敵人格開,復又扎來,我又照前扎去,圈外皆同,無暇用別著,故日最急。進退鬥殺,即以風點頭為最疾。
  • 冷兵器時代長槍多長夠用?東方西方給出了不同答案
    在不同地域不同時代,步兵使用的長兵器都表現出了極大的不同,這是長杆的材質,士兵人種和戰術細節的差異所決定的。如果將中國和歐洲進行對比的話,我們會發現,中國古代長期以來實戰長杆兵器穩定在3~5米之間;而西方則在一些特定時期出現了5~6米的超長兵器,今天就來分析下這個原因。
  • 滄州八極先輩圖譜
    稱「八極」,系沿用古代有「九州之外有八殥,八殥之外有八紘,八紘之外有八極」的說法,寓「八方極遠」之意。  北方稱武術為把式、八式。八極的意義在於勉勵門內弟子要將八(把)式練到極高的境界。另外八極的訓練講求頭、肩、肘、手、尾、胯、膝、足八個部位的應用。所以八極之名是要求本門弟子將這八個部位的功能發揮到極致。
  • 八極豈止是一門拳術
    提到八極,您可能想到的是一門拳術。然而在我三十多年習武的過程之中,漸漸明白了前輩用八極一詞定名拳術的用心良苦,八極已經超脫了一門拳術的範疇。而它,本應是一種文化的符號,一種信念,一種精神。當太極拳把東方陰陽哲學辯證的思想,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傳播的同時。
  • 八極劈掛拳訣
    劉雲樵先生全文如下: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棚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極之功以深沉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
  • 《覓長生》八極崩神通效果怎麼樣 八極崩神通效果介紹
    導 讀 《覓長生》中的八極崩是比較好用的低級神通,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這個功法的具體效果是什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玩家
  • 《少年三國志零》零演武場八極篇過關圖文教程 八極篇如何布陣
    > 導 讀 少年三國志這款遊戲擁有非常刺激的遊戲玩法,充滿挑戰性的遊戲內容讓玩家們感覺到十分有趣,很多玩家們都在挑戰零演武場八極篇
  • 八極少年VS農民鬼腳七,誰劍法更猛?【功夫徵途首場兵擊淘汰賽】
    第三場比賽,由李巖VS來自鬥戰勝會的熊貓,李巖是一名多年的杆子練習者,在長槍方面有很強的功力,本場比賽他未能戰勝長期從事兵擊的熊貓最後一場正式比賽,是由津門劍士會的陳天同VS鬥戰勝會的均衡之,兩位選手的風格非常明顯,一方大聲氣合,一方花招百出,有著非常強烈的劍道和中國劍風格。兩位選手為本次淘汰賽奉獻了最精彩的一場比賽。
  • 傳承三百年多年的八極小架
    八極小架是八極拳體系的基礎架子,也是精髓部分。稱它為基礎架子是因為他是每天必須練習的,從步形、手形、氣口、姿勢、發力這幾方面只有在小加中找,小架練熟了,其他的也很容易理解接受。八極小架也可慢練,也可柔練,也可快練,也可硬練。只要能把本拳門體系的特點體現出來,怎樣練都可以。
  • 八極連環拳
    分為兩段21個動作,可將首尾連接起來,反覆進行練習故名為八極連環拳。其動作簡單實用,攻防兼備,氣勢雄健。其套路具有編排新穎,內容精純,動作樸實,勁力剛猛,技法實用之特點。久練此拳能強筋健骨,增長氣力,增強防衛和格鬥能力。
  • 從八極架的訓練、看武術圈的迷失
    八極架的功能八極架的功能,真是太重要了。比方來說,它是一把鑰匙;必須要有這把鑰匙,才能打開八極拳的大門,進入八極門的殿堂。也就是說:通過練習,它會介紹八極拳基本的技術和它的風格。如果是沒有學過拳的人,要通過八極架的練習,進入八極拳的門戶。那麼學過其它門派拳術的人,也要先經過八極架的洗禮,才能夠把八極這個門派的技術和風味,同學習者以前所學習的拳術,作一個區分。
  • 八極連環拳圖解
    分為兩段21個動作,可將首尾連接起來,反覆進行練習故名為八極連環拳。其動作簡單實用,攻防兼備,氣勢雄健。其套路具有編排新穎,內容精純,動作樸實,勁力剛猛,技法實用之特點。久練此拳能強筋健骨,增長氣力,增強防衛和格鬥能力。
  • 《騎馬與砍殺2》長槍騎兵怎麼用 長槍騎兵使用戰鬥技巧分享
    > 導 讀 《騎馬與砍殺2》中的騎兵作為綜合戰鬥力最強的單位,其衝鋒以後的騎槍衝刺威力不可阻擋,但是如何保證自己在衝刺時可以扎到敵人以及不被打下來呢
  • 特勤教官破解~大內八極比詠春拳更強猛
    洪篤昌說,大內八極之所以能近身保護元首,就是因為它招招都可致命,而且易懂難學更難精,其招式用法「穩準狠」,再配上堅忍滑的劈掛掌,讓身高只有160公分的大內八極創始人李書文,以此打遍東北無敵手。八極拳和大內八極並不相同,也可分為官邸版和民間版。洪篤昌說,他們在特勤中心學習和教的大內八極,很明顯和外面武壇教的完全不同,手法差異性不小,最主要的差別,是因為師父劉雲樵認為官邸版是用來保護元首,招招都致命,所以和一般武壇、學武比賽或強身,必須有所差異。
  • 女孩子的「八極」之路──天下無敵梨花槍
    吳榮是八極祖師吳鍾的獨女,也是八極門的第二代祖師,據說她的大槍名聞遐邇。歷史上,沒有關於吳榮武藝的具體記載。然而我們可以知道,她的弟子李大忠、張克明等在入八極一門之前,本身都職業武師;他們竟然願意向一位女子求學,可想而知這位女子必有具體實在的過人之處。這一點,也許就是她的「大槍」。據吳修齡《手臂錄》中所記,在明清之際的武術界中,「遊場較槍」是尋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