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三百年多年的八極小架

2020-11-08 自媒體驍哥

八極小架是八極拳體系的基礎架子,也是精髓部分。稱它為基礎架子是因為他是每天必須練習的,從步形、手形、氣口、姿勢、發力這幾方面只有在小加中找,小架練熟了,其他的也很容易理解接受。說它是精髓,簡單的二十多個動作,它幾乎囊括了所有八極拳體系的技擊方法,六大開八大招,及八極拳的特點挨膀擠靠突崩撼擊都能在小架中體現出來。

八極小架也可慢練,也可柔練,也可快練,也可硬練。只要能把本拳門體系的特點體現出來,怎樣練都可以。練習小架一定要把拳意加進去,所謂拳意是指練拳的最終意義,每招每式的真正含義。八極小架的每一個動作也可單練,也可用作實戰的第一招,所有的動作也都能相互隨意組合,也都是古人的智慧的結晶。八極小架第一式「悟空問路頭一請」,雙手抱拳,是禮儀,卻暗藏殺機,即可防守進攻,又可直接主動出擊,迅猛突變,不及掩耳。如果失手,隨即進身用肘頂擊,不與對手反擊的機會,頂肘失效右手可向外纏抱隨後左手跟進開弓式直擊對手脖或頭,使其失去反擊能力,假如這招被對手化解,緊接著左手左繞打虎式進身擊襠,此時左臂繼續上架獅子大開口右手攻擊對手心口。

對方要防守,咱左右不停左右繞穿右掌插其下頜左手二龍戲珠直取雙目,對手驚魂未定之際,我迅速進身立地衝天炮擊其咽喉,對方化解,踢我襠部,我急忙退步護襠。這時我依然佔據對手的中路,繼續反手甩打對方面部,對方架擋,我跨步躋身窩心肘。

對方退步鞭腿踢我襠,我借力打力雙錘下揣迎擊其腳,逼其撤回,隨即我上步撐掌擊其胸口或用大纏將其摔倒。如果對方又化解了我的招數,我繼續喜鵲蹬枝隨後閻王三點手,忽然跪膝再打擊其腹部或襠部,隨後右手樓腿左手撐他腹部,猛起身將其掀翻。

八極小架打到這裡,也就是對方非常被動的時候,幫手從後面上來了,被我突然發現,我急轉身進步雙撞,這時候是兩個人夾擊我,八極小架的左把纏右把纏就大顯身手,纏不上就是一邊一下的左右撞肘,近肘失效,立即擰步出左掌,再上步提膝穿袖猛翻腕悶打其胸口,再轉身撩打另外一個對手腹部,對手防守,我右手叼捋左手中平掌,對手進身,我左手刁掛,同時退右步出右掌,對手下壓防守,我順手牽羊往裡帶,同時出左手託其肘斷其臂。

相關焦點

  • 八極拳的核心-八極小架
    八極門「三位一體」的拳法套路結構:  「八極小架」為八極拳最基礎的套路,吳鍾公時僅一趟,由會清公編為三趟,秀峰公編為十二趟。
  • 古老的八極小架,其魅力何在?為什麼會風靡全球
    八極小架是八極拳體系的基礎架子,也是精髓部分。稱它為基礎架子是因為他是每天必須練習的,從步形、手形、氣口、姿勢、發力這幾方面只有在小加中找,小架練熟了,其他的也很容易理解接受。說它是精髓,簡單的二十多個動作,它幾乎囊括了所有八極拳體系的技擊方法,六大開八大招,及八極拳的特點挨膀擠靠突崩撼擊都能在小架中體現出來。八極小架也可慢練,也可柔練,也可快練,也可硬練。只要能把本拳門體系的特點體現出來,怎樣練都可以。練習小架一定要把拳意加進去,所謂拳意是指練拳的最終意義,每招每式的真正含義。
  • 八極拳—吳大偉
    吳大偉積極與黨委、政府和教育部門溝通,在全縣中小學開展了八極拳進學校活動,專門設置課程,定期組織比賽匯演,強身健體,濃造氛圍,「走進孟村縣,人人會小架兒(八極拳基本套路)」已成為不爭的事實。自1993年至今,吳大偉協助父親吳連枝先生在國內外出版DVD教學光碟40餘部,著作5部。
  • 多年收集號稱「武有八極定乾坤」的剛猛至極的八極拳武林秘籍85本
    [1]八極劈掛拳術第一路[1]八極十三式八極單式拳及其使用方法(吳大偉)八極小架全文(孫亭亮著)八極拳 劉雲樵 新潮社八極拳 (國術秘本)八極拳++(國術秘本)【武進繆】八極拳-中國武術系列規定套路編寫組編寫八極拳-王樹田八極拳八極拳
  • 在陳家溝素來有小架不出門,迷陣之外就這一招不外傳
    除此之外派培養了文武兼備的太極大家吳禹襄,更是完善了太極拳的傳承記載,留下了太極十要等經典著作,直到現在仍然是初學者的經典書籍。陳家溝幾百年來培養了很多的太極拳愛好者,但是除了共享之外,陳家溝還有他四百年來亙古不變的老規矩,那就是大 架不出村,小架不出門。
  • 【視頻】陳應德弟子王晉讓傳陳派小架
    王晉讓 傳承:
  • 八極豈止是一門拳術
    提到八極,您可能想到的是一門拳術。然而在我三十多年習武的過程之中,漸漸明白了前輩用八極一詞定名拳術的用心良苦,八極已經超脫了一門拳術的範疇。而它,本應是一種文化的符號,一種信念,一種精神。當太極拳把東方陰陽哲學辯證的思想,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傳播的同時。
  •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 百年拳術傳承中煥新生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為將所學武術總結傳播,族中曾孫、清朝太學士吳澇奉吳鍾之命開始撰寫第一部八極拳譜《武術》,正式定名為「八極拳」,標誌著八極拳的正式創立。吳鍾創立的八極拳,以意領氣,以氣摧力,動如崩弓,發似炸雷。吳鐘的八極拳散打很講究肘法,故有「八極拳法肘最長」之說。
  • 田兆麟的外甥、蚌埠楊式太極拳小架傳承者崇壽永
    在楊澄甫1931年所著《太極拳使用法》一書中,崇壽永名列田兆麟傳承弟子名下。 崇壽永八歲起在杭州從舅父田兆麟學習楊式太極拳,經過十數年刻苦鍛鍊,深得楊式太極拳之精髓,尤精楊式小架太極拳。楊式小架太極拳是楊少侯所傳,由於楊少侯教授學生時不問對象,搭手即打。而其帶喜怒哀樂之神態,功淺者亦難依樣劃瓢,所以跟其學者,雖愛其技而能堅持下來者寥寥。
  • 傳承三百年,徐古武術村
    一場日常的對練就能吸引眾多鄉親圍觀三百年的武術傳承,對一個村落而言,意味著什麼?孩子們還無法理解,但每個村民,卻在冥冥中感知到了一種命運的連接。10多年前,孫偉勝在隔壁村表演武術時,那個臺下為他瘋狂鼓掌的女子,如今已是他的妻子。練武歸來,神清氣爽三百年的武術傳承,對近千名村民而言,意味著什麼?每個村民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但有一個相同的目標——精心呵護。
  • 太極拳小架的 "勁"
    小架練的就是腰襠勁,纏絲勁。他快,就是他的走的是小圈。纏絲勁是在骨和皮之間,有一股氣,從腳開始一圈一圈往上走,最後繞到手上。陳氏小架的身法最講究「規矩」,不得越規矩,手不能越過身體前方的中線,也就是左手不能跑到身體右邊,右手不能跑到身體左邊。
  • 從八極架的訓練、看武術圈的迷失
    個人的傳承我個人的傳承,是跟隨劉老師雲樵先生學習八極拳的。劉老師的師傅,也就是我的太老師,是有名的神槍李書文老先生。李老先生造詣高,學生又多,就形成他這一支八極拳的風格。他的學生之中,較有名的是:把八極拳帶到東北的霍殿閣先生,他擔任末代皇帝宣統的保鑣,當溥儀到東北的時候,他也跟著前去。劉老師本人,大家都知道他一直擔任蔣總統侍衛的訓練工作。
  • 陳氏小架拳論
    一、陳氏小架入門四要:真勤恆悟 1、首先是真。即入對門找個好師父,學到真東西。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關鍵就在一個真字。何為太極真諦?拳學根本歸根結蒂為踢打摔拿四字,太極裡面都有。但就省力和御眾目的而言,摔拿顯然費時費力多了,如面對眾人抑或力不從心,顧此失彼,關鍵還在於速度和效率。相比摔拿而言,踢打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 楊式太極拳小架的倡導者吳圖南
    吳圖南經吳鑑泉推薦,又在楊少侯門下學太極功、打手、小架等四年時間;他曾還拜張策為師學習通背拳、刀術。 他解放前從事教育工作,曾在南京中央大學、西北師範學院等高校任教,並擔任過故宮博物、全國武術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武協副主席等職。1980年,他被北京市文史研究館聘為館員。 吳圖南一生致力提倡太極拳運動。
  • 中國小架梅花拳創始人--張從富
    在梅花拳大架的基礎上大膽嘗試,獨創小架梅花拳」。張從富師祖集佛、道、儒三家之精義,採周易八卦之妙用,熔文武於一爐,開武教之先河。小架梅花拳表現為蹲勢、屈膝,縮、小、綿、軟、巧,神無方而拳法無體,文武交融,靈活多變,以柔克剛,妙不可言。理論基礎上採用了中國傳統文化,但在實踐應用上又高於傳統文化,充分反應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實質。
  • 趙堡忽雷架太極拳大師王晉讓先生1985年演練的小架太極拳及推手,非常珍貴!
    家中長輩為了讓他可以防身,於是聘請趙堡鎮太極拳十八世傳人陳應德至家中教拳,所傳的,名為太極拳小架(又稱陳家小架),是由陳青萍傳李景延,李景延傳楊虎(字書文),楊虎傳陳應德,又稱「活步方圓架」、「忽雷架」,與陳有本所傳的陳氏太極拳小架不同。王晉讓天資極佳,又肯苦練,每日必練二十餘趟拳,三年如一日,師叔謝功績與師祖楊書文極為欣賞他,經常從旁指點,因此養成了他深厚的功力。
  • 李樹才陳氏小架太極拳
    李樹才陳氏太極拳圖說陳氏小架太極拳李樹才疫情期間李樹才推出系列教程教大家學習陳氏小架太極,增強體質2018年10月紀念陳鑫170周年太極拳大會授予「傑出傳承人」稱號2019年被溫縣陳家溝陳氏太極拳小架研究會授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