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三百年,徐古武術村

2020-12-16 瀟湘晨報

對很多人而言,練功習武,或許只是童年「英雄夢」裡划過的一顆流星,但在10歲的小女孩孫夢涵看來,卻如同早已戴在手腕上的花環。

村廣場上,村武術隊給鄉親們帶來一場武術表演

哼哼哈嘿,在武漢市新洲區徐古街孫家咀村,孫夢涵和村裡的小夥伴,每天放學後在村裡找一塊空地,打上一套孫家拳,總能引來不少村民的圍觀。

一場日常的對練就能吸引眾多鄉親圍觀

三百年的武術傳承,對一個村落而言,意味著什麼?孩子們還無法理解,但每個村民,卻在冥冥中感知到了一種命運的連接。

76歲的孫茂林在村裡教孩子們打拳

76歲的孫茂林,打拳時身法靈活,眉目間英氣逼人,誰能想到他前不久才剛動過一場手術。從6歲師從父輩習武,孫茂林幾乎每天傍晚都會打上一套拳法,老祖宗傳下來的精氣神,都在這武術套路裡。

村子裡」武術家「們的聚會

58歲的孫友善,十幾斤的木材在他手中,如同筷子一樣靈活。走南闖北討生計,每當木匠同行稱讚孫友善臂力驚人,總讓他想起自己小時候,夜晚家裡微弱的柴油燈,曾把他瘦弱的身影印在院牆上。

在妻子和女兒眼中孫偉勝就是武林高手

38歲的孫偉勝,平時在武漢城區打工,逢年過節,村子組織武術隊到周邊巡演,他總是一場不落。10多年前,孫偉勝在隔壁村表演武術時,那個臺下為他瘋狂鼓掌的女子,如今已是他的妻子。

練武歸來,神清氣爽

三百年的武術傳承,對近千名村民而言,意味著什麼?每個村民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但有一個相同的目標——精心呵護。

孫氏宗祠內的切磋

曾是村小學教師的孫輝,十幾年前就開始搜集梳理「孫家咀武術」的傳承故事。康熙年間祖輩重金聘請楊家拳宗師傳藝,後來吸收趙、嶽兩家拳術的精華,孫家咀武術在當地方圓幾十裡聲名鵲起。三百多年來戰亂紛紛中,不乏孫家咀村走出的執甲軍士,在安徽熊家山和武漢周邊地區,也曾活躍不少孫家拳師的身影。

平時在田間地頭也能玩幾把

集搏技、娛樂、健身為一體的孫家咀武術,至今還完整地保存著十幾種套路拳譜,搏技格鬥技巧精湛,演繹出的舞獅表演,更是活靈活現。今年,新洲區將孫家咀武術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閒暇時,房前屋後的空地就是習武的場地

農閒之時,在庭院田間,孫家咀的村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使槍弄棒、踢腿使拳。村子裡,近處炊煙升起,雞犬相聞,遠處的大別山脈綿延如雲,仿佛把人帶入電影之中。

這樣美好的場景,或許也是孫家祖先最初的希冀吧。

【來源:楚天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武漢市新洲區徐古街孫家咀村:傳承三百年 徐古武術村
    三百年的武術傳承,「舞槍弄棒」成為居民生活的日常孫偉勝在妻子女兒眼中就是武林高手每逢節日,村武術隊隊員集中表演村子裡「武術家」們的聚會哪裡有空地哪裡就是習武的地方76歲的孫茂林教孩子們學拳在武漢市新洲區徐古街孫家咀村,孫夢涵和村裡的小夥伴,每天放學後在村裡找一塊空地,打上一套孫家拳,總能引來不少村民讚許的目光。三百年的武術傳承,對一個村落而言,意味著什麼?孩子們還無法理解,但每個村民,卻在冥冥中感知到了一種命運的連接。
  • 傳承百年僑村良好家風村風:南京市古雄社區
    在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古雄街道古雄社區,人們日常言談中總提及一個村名——華興村。作為南京歷史上唯一一個華僑村,華興村曾承載著百年前無數愛國華僑實業救國、振興中華的光榮夢想,也見證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光輝歷程。
  • 南京雨花臺區古雄社區 傳承百年僑村良好家風村風
    南京市雨花臺區古雄街道古雄社區——傳承百年僑村良好家風村風(僑界關注)本報記者 賈平凡文/圖在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古雄街道古雄社區,人們日常言談中總提及一個村名——華興村。作為南京歷史上唯一一個華僑村,華興村曾承載著百年前無數愛國華僑實業救國、振興中華的光榮夢想,也見證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光輝歷程。參觀華興村僑史陳列館,漫步乾淨寬闊的華興大道,走訪古雄社區的「僑二代」「僑三代」……近日,本報記者實地探訪華興村舊址,遠程連線旅居海外的華興村後人,對比百年僑村的古貌新顏,感受華興精神的時代傳承。
  • 朱樹理—— 傳承菩提拳法 弘揚傳統武術
    在傳承中融合了白猿拳形體輕盈、動作敏捷和點子拳短、平、快的特點,逐步形成了獨具風格的朱氏菩提拳。朱氏菩提拳凝聚著歷代傳承人在實戰中總結、在演練中提升的智慧結晶。朱氏菩提拳是中華民族傳統武術流派的一種,在無棣縣車王鎮朱家村歷經朱法堂、朱德恆、朱登閣三代傳承人近二百年的傳承,在無棣縣乃至全市也具有深遠的影響。
  • 韶關「研學記」④|湞江大村:百年古樟為證,兩大名校薪火傳承
    實地探訪:百年古樟見證兩大名校辦學歷史沿著湞江一路北行,在武廣高鐵與京廣鐵路兩條大動脈交匯不遠處的群山裡,有一個以盛產茶花、香樟而聞名的小村——犁市鎮大村。【聲音】中大學子要傳承先師教育精神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陳險峰書記在考察現場後認為,大村所鐫刻的不僅是嶺大辦學的歷史,也是華南教育一段重要歷史。「經過實地參觀發現,嶺大在大村的舊址與廣州河南康樂村的校址布局非常相似,實際上就是模仿康樂園校園設計布置的,所以在這裡有很深的嶺大印記。
  • 會員風採 | 古武術傳人趙浩傑
    在22歲時成為古武術第3代傳承人,開始整理、創新、推廣古武術,也把古武術視為一生要延續下去的一個事業與責任。 古武術原型是呈現了人類最初的一種生存方式,經過時間的推移繁衍成了一種格鬥技術,在之後成為冷兵器戰鬥的一種武術,傳承挖掘地在於雲南滇西區域都有古武術始於痕跡,他不同於傳統型武術有著成系列的套路,直接劃分成劈、砍、斬、刺、抽、撩、點,基本技法
  • 「弘揚傳統武術 傳承菩提拳法」 農家大院大有作為
    近日,無棣縣朱氏菩提拳研究會揭牌儀式車王鎮朱家村村兩委大院內舉行。
  • 【古早味晉江體育】晉江獅陣——傳承百年的民間技藝
    晉江獅陣表演是舊時官兵操練、少林武術和民間防衛技術融合一體的表現形式,表演套路由排陣、武術套路表演和刣獅三部分組成,表演時磅礴霸氣,威武有力。據了解,晉江獅陣的歷史源遠流長,有創立於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的安海下山後村獅陣,有創立於康熙年間的靈源大浯塘武獅陣,還有創立於乾隆年間的磁灶三吳一元師祖青獅陣等,最長的傳承時間已達600多年。
  • 武清區下伍旗鎮馬神廟村:小康路上百年武術村的美麗蛻變
    今年67歲的張國旺,是土生土長的馬神廟村人,種了大半輩子菜,前些年的人均年收入卻只有不到一萬元,而這個收入水平幾乎是村內每戶的常態。「村集體沒錢,村民也沒錢」的狀況,讓村書記張建剛每天都是眉頭緊鎖。  近年來,在市、區、鎮的支持和幫扶下,馬神廟村的集體收入逐年提升,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腰包鼓了起來,打響了脫貧致富翻身仗。  時間迴轉到2017年。
  • 趙氏傳奇 古武術宗師---趙斌、趙武
    今天小編將為大家揭秘拳王中國最神秘
  • 葉問師傅陳華順的故鄉,永春武術之魂薪火相傳
    馬東村村貌 村內黃甲社稷壇、天后宮、洪聖古廟、忠孝堂、陳家祠、古井、古屋等歷史文化建築眾多。2016年入選第四批中國傳統古村落名錄。悠悠田園村落,是永春拳之鄉。
  • 鄄城小鄉村裡的武術傳承
    近年來,在鄄城縣委縣政府和菏澤市武協、菏澤市洪拳協會、鄄城縣教育和體育局的關心下,鄄城縣太祖洪拳武術協會整理文史資料,完善文化大院、演武大廳、練武器材等硬體設施,申請了菏澤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東範莊村裡成立太祖洪拳武術協會,為武術愛好者搭建起學習、交流、切磋技藝的平臺,能夠更好地傳承太祖洪拳文化、強健廣大群眾體魄,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 傳承武術,不要忽視傳承它的儒俠文化
    但是在武術傳承中,除了技術,還有文化。在這裡,我想和大家探討一下武術文化傳承的一些問題。1、跆拳道文化不能等同於武術文化跆拳道館的教學模式,滲透著跆拳道的文化精神。跆拳道文化的核心價值是:&34;。在跆拳道的學習過程中,一直貫穿著&34;的文化理念。世界上各國的格鬥技能,在技術上各有短長,在文化上各有特色,並無絕對的好、壞、強、弱之分。
  • 日本傳統古武術【古武道】縱覽
    日本的傳統武藝一般被稱之為「古武術」、「古武道」或「古流武術」。日本自古承襲下來的各種類型、各種流派的古武術都是通過武士階層數百年不斷的研究發展和沙場磨練所得實戰經驗的完善與總結。古代的武士多要從軍徵戰,即使是在如江戶時代一般的和平時期,武士與武士之間也常會因政見不同或個人恩怨而互相敵視,往往一語不合即拔刀相向,比武決鬥,事關生死存亡,故各派古流武術都將技術的實戰性放在第一位,所謂存在的即是合理的,經過數百年時間篩選而留存傳習至今的古流武術,大多都是冷兵器時代實戰格鬥的技術精華.
  • 葉問師傅陳華順的故鄉,永春武術之魂薪火相傳--杏壇鎮馬東村
    「永派奉禪宗少林武術千秋頌,春拳揚國粹正統神功萬裡傳。」這座高8米、寬2米,現今世界上最大的木人樁石雕像,訴說著這個古村落的浩然正氣。       永春拳第五代傳人徐兆祥介紹,陳華順1849年出生於馬東村,13歲到佛山打工,後拜永春拳宗師梁贊為師,學成武藝名震江湖,當時與黃飛鴻齊名。葉問是他在61歲收的徒弟。
  • 清流縣李家武術傳承
    李家武術前輩中的李錦天、李成水、李升科等都是治傷的高手。      李家武術之徒手拳的套路有長拳、短拳、單勾、四門拳、雙劈虎、老拳、美女拳、炮虎拳、單邊拳、猛虎跳牆、八步纏師、燕子拳、三步曲、老花拳等。      李家武術之器械套路以棍為主,有起腳槍、大陣棍、落地棍、回棍、八步連環、二十八宿棍、滴水棍、乾坤棍、大峰棍、兩頭棍、三節棍等。
  • 苗族武術傳承人士走進苗疆腹地黔東南丹寨縣揚頌村祀祭戰神蚩尤始祖.用功夫獻禮!請看來自苗族武功傳播的現場報導.
    關注苗族武功傳播,您才會收到更多關於苗族武功傳承的文章。
  • 痴心傳承 百年快跤 訪市級非遺保定武術快跤傳承人安鴻喜
    保定武術快跤,在摔跤運動中重視快速技術,輕視蠻力,融合了武術手法、步法技巧,經過長期的實戰經驗,形成了「活步、散手、快摔」的獨特風格。經過幾百年的發展,保定快跤造就了一批大師級的人物,成為保定記憶中不可忽視的符號,如馬長春、平敬一、張鳳巖、常東升、安松泉、閆善意、馬子明、馬子榮等等。這些人有不少投身軍旅擔任武術教官,也有不少紮根民間從事摔跤傳承和推廣。
  • 山西介休板峪村:百年傳承續新篇
    山西介休板峪村:百年傳承續新篇 2019-08-16 1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本土】盧厝獅陣——咱厝人的百年武術傳奇
    在東亞文化之都•2014泉州縣域活動暨「文化之都•時尚石獅」文化周活動期間,「魅力獅陣武術傳承」獅陣藝術專場表演展現了咱石獅人獨特的百年武術傳奇。  盧厝獅陣,作為中國武術之鄉——石獅的一朵武術「奇葩」,在2008年入選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後,逐漸從曾經的傳奇進入人們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