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盧厝獅陣——咱厝人的百年武術傳奇

2021-01-18 愛石獅

  鼓點陣陣、旌旗閃動。在東亞文化之都•2014泉州縣域活動暨「文化之都•時尚石獅」文化周活動期間,「魅力獅陣武術傳承」獅陣藝術專場表演展現了咱石獅人獨特的百年武術傳奇。

  當晚,來自我市盧厝獅陣武術館的120多名武術隊員們套用《水滸傳》人物進行擺陣表演,稱為「宋江陣」,隨後融入武術器械演練和弄獅盤打,為泉州市民獻上了一場氣勢威武的精彩節目。

  盧厝獅陣,作為中國武術之鄉——石獅的一朵武術「奇葩」,在2008年入選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後,逐漸從曾經的傳奇進入人們的視野。獅陣表演將武術和舞蹈融合起來,並糅入古代的排兵布陣形式,具有深厚的內涵和很強的可看性。

  據介紹,盧厝獅陣又叫「刣獅」、「弄獅」、「舞獅」等,相傳為少林和尚「一元祖師」創建,武學歷史悠久。盧厝獅陣以群眾為基礎,代代相傳,有史可查的已經傳了五代。盧厝獅陣表演陣法據說最早出現在明末清初,俗稱「套宋江」,在表演「刣獅」的同時,也表演各種武術套路及對打,還演變「迭圈」、「雙打」、「群打」、「穿針」、「環螺圈」、「長蛇」等陣法。

  以前盧厝雖然地處偏僻,但常有海盜、強盜騷擾村民。為保護家園,該村興起習武之風,並聘請廣東少林寺一位姓顧的師父到盧厝來傳授少林武術。盧厝隨後成立了第一支「獅陣」隊伍,隊員全是村裡的村民。這些村民平時務農,閒時便練「獅陣」以強身健體,並成為村裡的「護村隊」。之後附近的鄉村便紛紛加入該隊伍,並在各村組建「獅陣」隊伍。1930年,中共閩南第一支部也是泉州地區最早的中共黨支部,在盧厝村秘密成立,盧厝「獅陣」隊曾經作為一支重要的隊伍,為保護地下黨支部的安危、大力支援地下鬥爭作出重要貢獻。目前,盧厝村仍有70歲以上老拳師20餘人堅持義務傳教「獅陣」,中青年有200餘人能參加獅陣武術演練。

■延伸閱讀

獅陣的組織

一、鼓臺一個、鼓一人,鑼一人、鈸一人,以指揮及提高氣氛。

二、醒獅擇身材魁梧、體魄健壯者擔任,獅尾擇身材矮壯而結實敏捷者擔任。

三、器械:分長、短器械。以下為主要的長短器械。

長器械:1、龍、虎旗各一支。 2、鈀(三腳鈀、三股叉)3、跨刀(樸刀)4、拭刀(東洋刀)5、鉤仔(鉤連槍)6、鋤頭7、扁擔8、長槌(長棍)9、短槌(棍、棒、齊眉棍)10、斧頭(長柄開山斧)

短器械:1、藤牌配單刀2、雙劍3、雙刀4、雙鞭(峨眉刺)5、雙鐧6、柳公拐7、長柄雨傘

【編輯/佩君 美工/榮鑫 審核/磐石世寧】



振獅醫院健康小助手:犯偏頭痛時,把雙手浸在一盆熱水中(保持水溫在60℃左右),一般約30分鐘,頭痛會減輕或至消失。這是因為偏頭痛是由腦血管充血,壓迫腦神經產生。當手部血管膨脹,血液流聚於手部,腦血管充血量就相對減少,血管膨脹也減少,壓迫減輕,痛感便逐漸消失。

觀看精彩視頻,請點擊屏幕底的「閱讀原文」哦。】

石獅廣電微信推薦

愛石獅 微信號aishishi-2013

石獅廣電傳媒 微信號sstv-chuanmei
平安石獅 微信號 sstv_pass

石獅新聞 微信號shishi-news

石獅網 微信號chinashishi

相關焦點

  • 盧厝獅陣文化園即將完工
    記者了解到,該文化園佔地面積為1400平方米,從8月初開始動工,依託村居斜長的地勢,打造一處集黨建、文化、傳承、健身為一體的微型文化園,通過文化牆、彩色牆繪、宣傳欄等方式,講述盧厝獅陣傳承發展的過程中與紅色革命的淵源,展示盧厝獅陣的陣法、武術以及武器的使用等,讓獅陣文化融入群眾的娛樂生活中。「練拳頭顧自己,練獅陣顧鄉裡。」
  • 獅陣不應止於入選非遺……
    日前,記者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官方網站看到,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布並進入為期20天的公示期,以盧厝獅陣為代表的泉州刣獅榜上有名。這是石獅繼蚶江海上潑水節之後第二個獲得國家級非遺名錄的項目。
  • 「咱厝裡的歌手」亮相金雞獎開幕式
    作為土生土長的閩南人,高珊並非音樂科班出身。雖然早在初中的時候就喜歡音樂,也曾瘋狂聆聽國內外各種風格的歌曲,但當時她從未考慮過走音樂的道路。2019 年,高珊報名參加漳州開發區 " 咱厝的歌聲 " 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手社區大圍爐選拔賽,最後,高珊以紮實的唱功、落落大方的舞臺表現力,以及對歌曲的完美演繹,獲得季軍。
  • 咱厝人朱斌強奪得世界終極格鬥王者金腰帶爭霸賽70公斤級搏擊冠軍
    WFK環球搏擊王系列賽之世界終極格鬥王者金腰帶爭霸賽,由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中國武術協會、福建省社會體育指導中心主辦。        朱斌強選手師從國際級武術裁判莊海老師。莊海,中國警察搏擊隊主教練,中國前衛搏擊與泰國拳擊對抗賽中國隊主教練,曾8次獲全國武術散打擂臺賽冠軍,2次獲國際武術散打擂臺賽冠軍。
  • 咱厝的冬至圓
    咱厝的冬至圓文 | 老嘟
  • @所有人,《民法典》之合同法律風險防範,咱厝法官來相拍報!
    @所有人,《民法典》之合同法律風險防範,咱厝法官來相拍報!
  • 拜七娘媽,吃糖粿,咱厝人的「七夕」這麼過
    小孫是一位「新泉州人」,愛好文史的她,今年七夕特地入鄉隨俗,一早就到市場上採購祭拜七娘媽的物品,中午又按照傳統親自操辦了祭拜儀式,通過親身體驗,她說:「感覺泉州人挺幸福的,時時刻刻有神明的庇佑。早上在街上時,我覺得節慶和市集密不可分,而兩者又帶來了城市的無限生機,推動了社會的再生產。」她認為,從保佑婦女和小孩的角度來看,泉州的七夕比「情人節」內涵豐富太多了。
  • 咱厝的「入厝」習俗 要做什麼?
    喬遷新居,就是搬入新家,用閩南話講,叫「入厝」。閩南一帶民間信仰比較盛行,古代的一些風俗習慣經過時代的更新和彌補,到現在依舊盛行。「入厝」的準備 首先,要挑選一個良辰吉日。全家在房子外面依長幼排成一隊,不會走路的孩子由大人抱著,隊伍由一家最長輩的人帶領(或請母舅參加),因為閩南俗語有言:「請母舅,甲會富」。但人數忌四、六、九(可以親戚親人湊數)。
  • 臺灣青年來鬥陣 平潭石厝「會唱歌」
    中新社平潭8月30日電 題:臺灣青年來鬥陣 平潭石厝「會唱歌」  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在「90後」臺灣設計師楊育乙眼中,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流水鎮北港村,「像夢一樣美麗」。  楊育乙猶記得來到北港應聘石頭厝民宿管家的第一天:民宿尚在改建,他投宿在村小學校舍。
  • 南安市江崎獅陣武術館正式揭牌成立
    2日,南安市江崎獅陣武術館正式揭牌成立。當天,南安市文體新局還授予江崎獅陣武術館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牌匾。  江崎獅陣武術館館長吳康文表示,江崎獅陣由來已久,但因一些歷史原因沒有開展大型集訓,面臨斷層之危。江崎獅陣武術館的成立,旨在搭建平臺,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江崎獅陣得以代代相傳。
  • 身上掛滿女包趴圍牆看學員駕考 咱厝教練成網紅
    咱厝教練身上掛滿女包、趴圍牆看女學員駕考的視頻火遍全網,網友熱議——「像極了送孩子高考的老父親!」  「像極了老父親送孩子去高考的場景!」近日,泉州一位駕校教練身上掛滿女包、趴圍牆觀看女學員考試的視頻在網上走紅,網友們紛紛表示這樣的教練太暖了,像極了操碎心的老父親。
  • 咱厝市民熱情觀賽 近距離感受電競魅力
    活動現場,咱厝觀眾熱情高漲,大家沉浸在激情四射的電競氛圍中,近距離感受電子競技的魅力。  當天下午4時許,記者在場外的觀眾席注意到兩位小男孩。兩人並肩而坐,目不轉睛地盯著舞臺上的大屏幕,不時討論兩句,精彩之處更是激動得鼓掌歡呼。據了解,他們一位叫吳澤林,一位叫楊佳楠,兩人既是同班同學也是好朋友,又恰好都對「王者榮耀」感興趣,於是結伴前來觀賽。
  • 【古早味晉江體育】晉江獅陣——傳承百年的民間技藝
    泉州刣獅(晉江獅陣)是一項將泉州南少林武術與獅子舞蹈完美結合的民間遊藝節目。「刣獅」又叫「武獅」「舞南獅」,屬古南獅的一種。晉江的傳統民俗活動和慶典中,刣獅隊總要出場參加遊行,待到廣場人多之處,便停下表演一番。
  • 石獅獅陣武術傳承走進美江小學
    3月15日下午,一群學生在操場上疾行繞陣,虎虎有聲,正有模有樣地跟著教練練「獅陣套路」!寒風凜冽也擋不住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這群「武林小子」就是美江小學第一批獅陣武術興趣班的學員。  「沙美村獅陣武術館自2012年成立以來,利用寒暑假期間,免費為村中青少年培訓獅陣武術。」
  • 體操全錦賽落幕,咱厝健兒林超攀又獲男子單槓銀牌
    至此,本屆體操全錦賽代表福建隊出徵的咱厝健兒林超攀收穫男女混合全能與男子單槓兩枚銀牌及男子全能第四名、男子鞍馬第五名。
  • 「咱厝裡的歌聲」兩岸情閩南語歌手活動在漳州開發區舉辦
    「咱厝裡的歌聲」鄉親鄉音兩岸情閩南語歌手活動正火熱上演,吸引了臺灣、泉州、廈門、漳州等地5000多人前來觀看。  此次活動由漳州開發區管委會主辦,漳州開發區社會發展局、文聯、音樂舞蹈家協會協辦。陳飛表演《望春風》,她表示,希望能夠通過活動,讓更多人在閩南語歌曲中得到共鳴,了解這片熱土  兩岸一家親 鄉音唱真情  活動一開場,勁爆十足的舞蹈表演《D-MASTER》點燃熱情,引來觀眾振臂歡呼,馮偉傑、猴賽雷、凱文、鄭奕燦、蔡慧群、大陸首位閩南語歌后陳飛等來自閩臺兩地的歌手為觀眾聯袂演繹《勝者為王》、《堅持》、《望春風》
  • 趙氏傳奇 古武術宗師---趙斌、趙武
    今天小編將為大家揭秘拳王中國最神秘,最傳奇的兩位導師,趙斌、趙武。趙氏家族一直生活在滇西臨滄鳳慶(舊時叫順寧府大理州管轄)延續傳承雲南古武術 刀術 瞄杆子 先後加入民革 任雲南省民革體育支部委員並榮獲優秀黨員稱號
  • 「永春白鶴拳」非遺傳承人鄭曉嶸入選《中國武術名家人才資料庫》
    現為福建省武術協會理事、福建省社會武術高級教練員、泉州市武術協會副秘書長(教練委員會副主任)、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永春白鶴拳」代表性傳承人 、永春縣公安局『白鶴拳進警營』教官組組長、永春縣桃城中心小學校外武術輔導員、永春白鶴拳鵬翔研究會執行會長。
  • 福州人的福州厝,構築正統閩派院落的生活精粹
    福州,一座22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城,經典的坊巷建築沉澱著福州人的居住印記,承載著這座城市的先民智慧與人文精神脈絡。福州人,更偏愛福州的厝!白牆灰瓦、飛簷翹角的閩派建築,古典意境的閩派園林、曲徑通幽的歸家道、門戶之中蘊含的的傳統禮序、闊綽風雅的戶內庭院與景觀涼亭,為當代人構築正統閩派院落的生活精粹。
  • 先來咱厝邊看一場「村晚」!
    「千家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過去,古人用「新桃」換「舊符」 新垵人民用「新街」換「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