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點陣陣、旌旗閃動。在東亞文化之都•2014泉州縣域活動暨「文化之都•時尚石獅」文化周活動期間,「魅力獅陣武術傳承」獅陣藝術專場表演展現了咱石獅人獨特的百年武術傳奇。
當晚,來自我市盧厝獅陣武術館的120多名武術隊員們套用《水滸傳》人物進行擺陣表演,稱為「宋江陣」,隨後融入武術器械演練和弄獅盤打,為泉州市民獻上了一場氣勢威武的精彩節目。
盧厝獅陣,作為中國武術之鄉——石獅的一朵武術「奇葩」,在2008年入選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後,逐漸從曾經的傳奇進入人們的視野。獅陣表演將武術和舞蹈融合起來,並糅入古代的排兵布陣形式,具有深厚的內涵和很強的可看性。
據介紹,盧厝獅陣又叫「刣獅」、「弄獅」、「舞獅」等,相傳為少林和尚「一元祖師」創建,武學歷史悠久。盧厝獅陣以群眾為基礎,代代相傳,有史可查的已經傳了五代。盧厝獅陣表演陣法據說最早出現在明末清初,俗稱「套宋江」,在表演「刣獅」的同時,也表演各種武術套路及對打,還演變「迭圈」、「雙打」、「群打」、「穿針」、「環螺圈」、「長蛇」等陣法。
以前盧厝雖然地處偏僻,但常有海盜、強盜騷擾村民。為保護家園,該村興起習武之風,並聘請廣東少林寺一位姓顧的師父到盧厝來傳授少林武術。盧厝隨後成立了第一支「獅陣」隊伍,隊員全是村裡的村民。這些村民平時務農,閒時便練「獅陣」以強身健體,並成為村裡的「護村隊」。之後附近的鄉村便紛紛加入該隊伍,並在各村組建「獅陣」隊伍。1930年,中共閩南第一支部也是泉州地區最早的中共黨支部,在盧厝村秘密成立,盧厝「獅陣」隊曾經作為一支重要的隊伍,為保護地下黨支部的安危、大力支援地下鬥爭作出重要貢獻。目前,盧厝村仍有70歲以上老拳師20餘人堅持義務傳教「獅陣」,中青年有200餘人能參加獅陣武術演練。
■延伸閱讀
獅陣的組織
一、鼓臺一個、鼓一人,鑼一人、鈸一人,以指揮及提高氣氛。
二、醒獅擇身材魁梧、體魄健壯者擔任,獅尾擇身材矮壯而結實敏捷者擔任。
三、器械:分長、短器械。以下為主要的長短器械。
長器械:1、龍、虎旗各一支。 2、鈀(三腳鈀、三股叉)3、跨刀(樸刀)4、拭刀(東洋刀)5、鉤仔(鉤連槍)6、鋤頭7、扁擔8、長槌(長棍)9、短槌(棍、棒、齊眉棍)10、斧頭(長柄開山斧)
短器械:1、藤牌配單刀2、雙劍3、雙刀4、雙鞭(峨眉刺)5、雙鐧6、柳公拐7、長柄雨傘
【編輯/佩君 美工/榮鑫 審核/磐石世寧】
振獅醫院健康小助手:犯偏頭痛時,把雙手浸在一盆熱水中(保持水溫在60℃左右),一般約30分鐘,頭痛會減輕或至消失。這是因為偏頭痛是由腦血管充血,壓迫腦神經產生。當手部血管膨脹,血液流聚於手部,腦血管充血量就相對減少,血管膨脹也減少,壓迫減輕,痛感便逐漸消失。
【觀看精彩視頻,請點擊屏幕底的「閱讀原文」哦。】
石獅廣電微信推薦
愛石獅 微信號aishishi-2013
石獅廣電傳媒 微信號sstv-chuanmei
平安石獅 微信號 sstv_pass
石獅新聞 微信號shishi-news
石獅網 微信號chinashi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