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陳應德弟子王晉讓傳陳派小架

2021-12-21 陳溝水

王晉讓 傳承:

陳有綸、陳仲甡、陳清平——李景延——楊虎——陳應德——王晉讓

王晉讓(1905年-1996年),字遜甫,河南省溫縣人,臺灣武術家,將陳派小架傳至臺灣。從王晉讓自己整理髮布的資料看,清晰的指明其傳承,我們可以看到因為在臺灣,所以,近數十年所謂的近年內地說法並未在其言論中體現,歷史原貌躍然紙上!

 

網絡資料:

王晉讓(1905年-1996年),字遜甫,河南省溫縣徐堡人,臺灣著名武術家,是臺灣陳氏太極拳的代表人物之一。

個人歷程

王晉讓21歲時,在河南師範學校念書,因為曾遭逢盜匪,險遭不測。家中長輩為了讓他可以防身,於是聘請陳家溝陳氏十七世陳應德至家中教拳,所傳的,名為太極拳小架(又稱陳家小架),與陳有本所傳的陳氏太極拳小架不同。王晉讓天資極佳,又肯苦練,每日必練二十餘趟拳,三年如一日,師叔謝功績與師祖楊書文極為欣賞他,經常從旁指點,因此養成了他深厚的功力。到民國13年(西元1924年),地方紅槍會作亂,治安不良,盜匪甚多,陳應德無法前來教拳,於是中斷了學拳。民國22年(西元1933年),王晉讓到了鞏縣,經友人介紹,進入兵工廠工作,遂定居鞏縣。

民國38年(西元1949年),因戰亂,隨國民政府撤退到臺灣,寓居高雄,平日仍然練拳不倦。自民國53年(西元1964年)退休後,為不使此拳失傳,於是開始在家中客廳教學授徒。臺灣傳承陳氏太極,著名的六老,為杜毓澤、王鶴林、潘詠周、王夢弼、郭青山與王晉讓,對於臺灣傳統武術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王晉讓所傳的忽雷架套路,講究「筋骨要松、皮毛要攻、丹田要轉」,因為居住地的關係,主要傳播於臺灣南部地區。臺灣另一支忽雷架傳承來自杜毓澤,盛行於臺灣北部,形成臺灣忽雷架的兩大傳統,各擅勝場。王晉讓擅長推手,與杜毓澤之徒王嘉祥交好,因此兩派之間的交流十分緊密。他的弟子有郭冬寶、蕭治傅、蕭啟財、鄭國輝等人。

 

傳遞精彩,點下面「在看」

相關焦點

  • 趙堡忽雷架太極拳大師王晉讓先生1985年演練的小架太極拳及推手,非常珍貴!
    【名家簡介】王晉讓(1905年-1996年),字遜甫,河南省沁陽徐堡鎮人,臺灣著名武術家,將趙堡忽雷架傳至臺灣
  • 陳家溝「老四大金剛」——陳省三傳架
    陳立法傳承:陳公兆---陳有本--陳仲甡--陳鑫--陳省三---陳秉密【福來】---陳立法陳立法於一九六三冬隨父習太極拳大架,一九七二年開始學太極拳小架,受族叔陳克信、姐陳立清、兄陳立憲之真傳,習練陳家世傳小架多種套路及器械。繼承了祖父陳省三大、小架之風格。為使此拳術發揚光大,經立憲兄等人之許囑,於一九八二年開始傳拳育人,弟子遍布全國各地。一九九五年至今任溫縣陳氏太極拳研究會常務理事,一九九零年至今任陳家溝陳氏家族理事會理事。
  • 陳紹衝演練陳氏太極拳小架初層架第七式摟膝拗步、第八式初收
    (圈)代表人物陳伯祥先生習練小架拳至今。歷經幾十年的勤學苦練和陳伯祥先生的悉心傳授,對家傳小架太極拳領悟頗深,深得小架拳精妙,受到陳伯祥先生的認可和讚許。曾多次應邀赴北京、四川、安徽、湖南、江西等地教拳,現為陳氏太極拳小架陳伯祥拳術研究會副會長。陳紹衝老師太極拳傳承關係譜:陳王庭—陳所樂—陳正如—陳節—陳功兆—陳有本—陳仲甡—陳鑫—陳克忠—陳伯祥—陳紹衝。
  • 陳紹衝演練陳氏太極拳小架初層架第61式高探馬、第62式十字腳、第63式指襠錘
    (圈)代表人物陳伯祥先生習練小架拳至今。歷經幾十年的勤學苦練和陳伯祥先生的悉心傳授,對家傳小架太極拳領悟頗深,深得小架拳精妙,受到陳伯祥先生的認可和讚許。曾多次應邀赴北京、四川、安徽、湖南、江西等地教拳,現為陳氏太極拳小架陳伯祥拳術研究會副會長。陳紹衝老師太極拳傳承關係譜:陳王庭—陳所樂—陳正如—陳節—陳功兆—陳有本—陳仲甡—陳鑫—陳克忠—陳伯祥—陳紹衝。
  • 中國小架梅花拳創始人--張從富
    張從富和他的小架梅花拳繼續秉承「天下梅花是一家」傳統思想,所以,梅花拳的大架和小架也並沒有因此而分裂,這在其他拳派中是絕無僅有的。張從富也就成了梅花拳近代史上第一位改革家。     張從富創立小架梅花拳後,時有南和縣善友橋村候魁元慕名舉貼拜於門下,自此,張從富開始立壇收徒。「開武法在世傳留弟子,立文教度元人根招回還。
  • 陳氏太極拳小架拳之 起勢
    2009年莫海益有緣認識陳淑麗老師,進而,有幸遇到陳氏太極拳小架拳。                  2013年,莫海益有緣拜識戎燕彬老師,並跟隨其系統學習陳氏太極拳小架拳械至今,自此,陳氏太極拳小架拳便成為其一生的想往與追求。       自2013,連年在深圳武術精英賽陳氏太極拳的比賽中摘金奪銀。
  • 【視頻】陳金鰲多位弟子展示套路、器械、發力
    陳金鰲演示陳氏小架拳架祖父陳垚去世後,陳金鰲師從三祖父陳鑫,年至廿歲,其拳架、器械已在村中享有很盛名,尤其精通各種器械15世陳仲甡、陳季甡坐像其父陳上元練就一對幾十斤重的鞭,功夫很好,在家鄉黃河橋一帶做生意,以養家餬口。
  • 田兆麟的外甥、蚌埠楊式太極拳小架傳承者崇壽永
    崇壽永八歲起在杭州從舅父田兆麟學習楊式太極拳,經過十數年刻苦鍛鍊,深得楊式太極拳之精髓,尤精楊式小架太極拳。楊式小架太極拳是楊少侯所傳,由於楊少侯教授學生時不問對象,搭手即打。而其帶喜怒哀樂之神態,功淺者亦難依樣劃瓢,所以跟其學者,雖愛其技而能堅持下來者寥寥。
  • 太極拳小架的 "勁"
    小架練的就是腰襠勁,纏絲勁。他快,就是他的走的是小圈。纏絲勁是在骨和皮之間,有一股氣,從腳開始一圈一圈往上走,最後繞到手上。陳氏小架的身法最講究「規矩」,不得越規矩,手不能越過身體前方的中線,也就是左手不能跑到身體右邊,右手不能跑到身體左邊。
  • 八極拳的核心-八極小架
    君不知,八極小架初學者和八極拳法精通者,對「架子」的內涵理解是有天壤之別的。八極小架稱謂「小架」,並非還有「大架」相對應。凡持「大八極、小八極、死八極、活八極」之說者皆為訛誤。  八極小架是以「兩儀」為「架子」,以《易經》八卦圖為理論基礎思路形成的套路。  兩儀定乾坤,乾坤動而又左顧右盼生「四象」之態。乾為父、坤為母,生六子,得乾爻生艮、坎、震,得坤爻生兌、離、巽。
  • 在陳家溝素來有小架不出門,迷陣之外就這一招不外傳
    追溯歷史,陳家溝也算是實至名歸,四百年前陳家溝的陳王廷開始鑽研長拳,後來改名為陳氏太極拳,此後的歷史中先後有很多知名的太極拳大家出現。在陳氏太極拳的基礎上,更是因為陳氏的推廣有了後來的楊露禪,創立了楊氏太極拳,此後隨著拳迷們的需求陸續產生了很多的門派,到現在常見的有孫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等等。
  • 楊式太極拳小架的倡導者吳圖南
    吳圖南經吳鑑泉推薦,又在楊少侯門下學太極功、打手、小架等四年時間;他曾還拜張策為師學習通背拳、刀術。 他解放前從事教育工作,曾在南京中央大學、西北師範學院等高校任教,並擔任過故宮博物、全國武術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武協副主席等職。1980年,他被北京市文史研究館聘為館員。 吳圖南一生致力提倡太極拳運動。
  • 陳氏小架拳論
    一、陳氏小架入門四要:真勤恆悟 1、首先是真。即入對門找個好師父,學到真東西。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關鍵就在一個真字。何為太極真諦?拳學根本歸根結蒂為踢打摔拿四字,太極裡面都有。但就省力和御眾目的而言,摔拿顯然費時費力多了,如面對眾人抑或力不從心,顧此失彼,關鍵還在於速度和效率。相比摔拿而言,踢打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 李樹才陳氏小架太極拳
    李樹才陳氏太極拳圖說陳氏小架太極拳李樹才疫情期間李樹才推出系列教程教大家學習陳氏小架太極,增強體質2018年10月紀念陳鑫170周年太極拳大會授予「傑出傳承人」稱號2019年被溫縣陳家溝陳氏太極拳小架研究會授予
  • 陳氏小架有五層功夫?(二)
    陳氏小架有五層功夫? 太極茹小胖 小架的呼吸,「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氣遍身軀不少滯」打開內功的鑰匙就必須掌握「逆腹式呼吸法」。逆腹式呼吸是指吸氣時腹部自然內收,呼氣時小腹自然外鼓。逆腹式呼吸,生理學上稱為變容呼吸。
  • 孫臏拳小架全套教學拳譜
    孫臏拳小架一二三四五式左踢右崩砸拳和側身蹬瑞等孫臏拳小架,由六十四式組成,故又稱孫膜拳六十四手。屬於孫臏拳基礎套路的中等套路拳.在演練上,要靈活輕巧.以攻制攻,動作快速,高跳騰躍。旋轉劈掛,起落進退,伸縮多變,疾速敏捷。
  • 陳氏太極拳小架李樹才大師淺論傳統武術的勁力氣
    陳氏太極拳小架李樹才大師淺論傳統武術的勁力氣,中國傳統武術的勁、力、氣雖然練法不同,但武者追求的目的卻是三者結合,練勁、發勁,速度是首位,力量可以用器械輔助增加身體的耐受度。氣的練習法門就更多了,吐納、呼吸、吞津、咽沫、靜動轉換等等。
  • 傳承三百年多年的八極小架
    八極小架是八極拳體系的基礎架子,也是精髓部分。稱它為基礎架子是因為他是每天必須練習的,從步形、手形、氣口、姿勢、發力這幾方面只有在小加中找,小架練熟了,其他的也很容易理解接受。說它是精髓,簡單的二十多個動作,它幾乎囊括了所有八極拳體系的技擊方法,六大開八大招,及八極拳的特點挨膀擠靠突崩撼擊都能在小架中體現出來。
  • 【視頻】陳立清、陳永福陳氏小架套路
    1992年至2007年在歷屆全國太極拳邀請賽上,作為太極拳名人名家,為來自全國和海外的太極拳習練者表演太極拳小架,得到廣泛的讚譽。1994年被列入《中國民間武術名家典》。1995年應邀參加北京第二屆國際太極拳養生修煉大會並傳拳,同年評為國際太極拳年會名師;1996年被列入《陳氏太極拳志》;2000年被聘為中國焦作國際太極拳首屆年會副秘書長;2002年被邀請拍攝了中華武術展現工程《陳氏太極拳小架》系列和108式長拳;2003年被國際太極拳年會評為太極拳大師;2006年同陳小旺,陳正雷一起錄製由中國武術協會審定,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監製的世傳陳氏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