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文章:中國以航天速度打造太空強國

2020-12-23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2月22日報導俄羅斯自由媒體網12月18日發表了題為《下一步是火星——中國在太空領域挑戰美國》的文章,作者為俄羅斯《勞動報》觀察家米哈伊爾·莫羅佐夫,文章認為,莫斯科時間12月16日,攜帶月壤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安全著陸。中國成為繼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取回月球樣本的國家。中國藉此展現出不輸於美俄的最高科技水平。俄羅斯人眼下只能仰頭觀望美中這兩個主要經濟和技術強國之間的這場競爭了。全文摘編如下:

中國人並不諱言,這次探月之旅不僅旨在研究往返月球的所有飛行階段,而且是為載人登月做準備。月壤對於未來建造可居住月球基地的項目很有幫助。這些都屬於中國的探月計劃。

在經歷了航天發展的幾個階段之後,中國人開始認真競逐航天領先地位。就拿中國的整個探月計劃來說,它以規劃清晰和分階段穩步落實而著稱。首先是繞月飛行和登月。隨後,中國打算為在月球表面永久存在創造條件:部署生產,在太空中獲取太陽能為基地供電。下一階段是從月球發射太空飛行器,實現深空載人飛行、採礦和研究小行星。為了實現探月目標並建立太空太陽能發電站,中國計劃使用目前正在研發、將於2030年左右首次發射的長徵九號重型火箭。長徵九號將用於把發電站送入地球靜止軌道。後續,中國還將執行嫦娥七號(探索月球南極)和嫦娥八號任務。倘若所有預定計劃都得到落實(中國的計劃通常都能落實),那麼到本世紀中葉(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之際),中國將成為擁有常駐月球基地的太空領域領先大國。

實際上,在這場新的月球競賽中,只有美國能與中國競爭。

不要忘記中國是探索太空的後來者。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進入太空。直到2003年,中國才進行了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但在那之後,中國以真正的航天速度闖入了全球太空強國俱樂部。目前,中國已經掌握了幾乎所有航天技術,開展了各種航天活動:載人飛行、軌道空間站、行星研究等。中國還正在研發可回收太空飛行器。中國很快有望在太空競賽的某些領域超過俄羅斯,這裡指的不只是月球。

目前,中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正在飛向火星。該探測器於今年7月23日起飛,目前距離地球已經超過1億公裡。「天問一號」將藉助軌道器、著陸器和火星車來獲得「天問」的答案。它預計將在2021年2月進入火星軌道,在此之後的兩三個月內,帶有火星車的著陸器將在火星表面著陸。軌道器將繼續繞火星飛行,並開始自己的科學觀測。

在抵達火星後,「天問一號」的軌道器預計將飛行一個火星年(約合兩個地球年),重240千克的火星車預計將工作90個火星日。不過,美國的「機遇」號火星車曾經在火星上漫遊了14年多。

如今中國已經在星際探險方面具備豐富的經驗。有意思的是,隨著「天問一號」的發射,中國開始在探索火星方面與美國直接競爭。與此同時,美國的「毅力」號探測器也在飛向火星。它應該也會像「天問一號」一樣,在明年2月到達火星。

俄羅斯人眼下只能仰頭觀望美中這兩個主要經濟和技術強國之間的這場競爭了。

相關焦點

  • 美國公布世界航天強國名單,俄羅斯落榜前三,成功上位者值得警惕
    目前,全球已經有一些國家已經完成了載人航天的太空計劃,甚至還有些國家已經具備了探測月球和火星的實力以及對更加遙遠的太空進行探索的高科技。日前,美國媒體公布了一份全世界航天強國的排名名單,令人驚訝的是,俄羅斯竟然罕見落榜了前三。
  •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引發全球熱議,俄航天專家:成績太好了
    就在12月17號凌晨1點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太空經過數日漂泊後,終於安全返回了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降落區域,而當返回器平穩降落在地面的那一剎那,也標誌著中國第一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海南日報數字報-力爭打造我國商業航天主戰場
    ,打造空間科技創新戰略高地」。中央12號文件提出,「依託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推動建設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航天產業具有廣泛的經濟帶動和科技帶動作用,海南不僅要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助推航天強國建設,還要搶抓商業航天發展機遇,推動航天產業與海南地區經濟融合發展,力爭把海南打造成中國商業航天的主戰場。  航天工程是國家意志和戰略利益的重要體現,是國家綜合實力和大國地位的重要象徵,是戰略性新興產業。
  • 海外媒體矚目「神十一」飛天:中國的航天事業加速崛起
    外媒稱這是中國朝獨立建設空間站邁出的重要一步,中國的航天技術已經足以與美國、俄羅斯等老牌航天強國比肩,中國的航天事業正在崛起。海外媒體回顧了中國航天發展歷程中的重大事件,稱中國航天能取得今日的輝煌成就,離不開60年來的不懈努力。此外,與神州十一號同步升空的兩位中國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的履歷、採訪等也成為國外媒體目光的焦點。
  • 中美俄月球取壤不同之處 俄媒:中國前所未有
    早在返回器成功降落前俄專家就表示,美國和蘇聯均曾與其他國家分享月壤樣品,中國若繼續弘揚該傳統將有助於建立各國之間的良好關係,美國國家航天局方面也曾表達過類似言論。早在嫦娥五號返回前,相關研究機構和人員就已經開始考慮能不能從中國分得部分月壤了。
  • 李傑點兵臺:中國航天在世界上是「二鍋頭」
    軍事專家李傑、《太空探索》主編周武做客騰訊主持人:親愛的騰訊網友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這一期《李傑點兵臺》,中國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成功的在太空進行了交會對接,圓滿完成了中國的首次「太空之吻」,也標誌中國從此邁向宇宙強國的行列。
  • 少年強國 航天築夢」全國航天科普進校園河北第一站走進宏遠路小學
    11月23日,在我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即將發射之際,石家莊欒城區宏遠路小學隆重舉行了「少年強國 航天築夢」全國航天科普進校園活動。開幕式於當天上午9:30在學校操場舉行,教育局局長屈翠彬主持開幕式,團省委學少部部長週遊宣布「『少年強國 航天築夢』全國航天科普進校園活動」開幕式開幕;區委組織部長、宣傳部長靳風獻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表示推進航天科普活動就是要在師生中廣泛宣傳航天事業的偉大成就
  • 美公布4大航天強國排名,俄被踢出前三,應對取代者保持高度警惕
    隨著世界技術的進步,人類終於將手伸向太空領域,在二戰結束後的冷戰期間,美蘇兩國展開激烈的太空爭奪戰,有數據顯示,在此期間,是世界衛星發射最頻繁的時期,時至今日,可以完成載人航天計劃的國家已經不止局限於美俄兩國,人造衛星、火星探測器層出不窮,等到了明年,我國的空間站也即將搭建完畢,可以說
  • 中國能對美國進行有效核反擊?俄媒:他們有320枚核彈頭!
    近期,俄羅斯的網站上又上傳了一篇有關於此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俄媒羅列兩國各個方面的對比,強調中國當前軍事力量的強大。12月9日,俄羅斯媒體周刊,《側面》中上傳了這樣一篇文章,題為「美國拿什麼應對中國軍力增強」。在文章中,俄媒從海上爭奪、空中爭奪、網絡優勢、核戰略等對中美軍隊的目前狀況進行了分析。並於12月11日被《參考消息》所轉載。
  • 中國航天與淘寶共同發布「太空護照」
    中國日報4月24日北京電(記者 趙磊)今年的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中國航天和淘寶聯合發起「點讚中國航天日」系列活動,活動期間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的「太空創想」文創品牌與淘寶網共同發布「太空護照」並推出淘寶雲遊「航天日」專題直播。
  • 獻禮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0周年 國家級玉雕大師孟慶東參與打造《中國飛天寶璽》
    故宮建立600年來,作為中國古代藝術品的最高殿堂,一直以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為己任,響應習主席弘揚航天精神、航天文化的號召,聯合北京工美集團技術中心,打造頂級藏品為航天事業助力,紀念航天盛事,傳承航天精神。
  • 英媒:嫦娥奔月助推中國太空強國夢 美欲遏制
    這是中國首次實施月球軟著陸計劃,是其太空計劃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據報導,如果一切進展順利,「嫦娥三號」將於12月中旬在月球表面軟著陸,進而開展月球探測,內容包括地質調查和月表可利用資源調查。中國科學家稱,中國可能在2020年之後考慮實施載人登月計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希望將中國建設為太空強國。
  • 日本太空飛行器搶先返航,俄:創造全球新紀錄
    【編輯/作者 日月軍武欄目 火光/魔魔】前言:人類航空航天方面接連出現好消息,繼中國"嫦娥五號"成功完成任務,正準備返回後,日本也傳來好消息,據中新網報導,日本太空飛行器搶先返航,"隼鳥二號"結束太空使命準備正式降落地球
  • 太空創想攜手淘寶發布「太空護照」 助力中國航天「出圈」
    「太空護照」實體護照銷售產生的利潤,將用於支持後續的航天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供圖。中新網北京4月24日電 (郭超凱)4月24日是第5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紀念日。
  • 「十三五」成就巡禮丨問鼎蒼穹 中國航天邁向太空新高度
    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十三五」期間,圍繞技術創新和實踐創造,中國航天不斷刷新進軍太空的中國高度。  這幾天,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正在進行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測試,這一次,它要運送的是總重量超過8噸的月球探測器嫦娥五號。
  • 中美俄運載火箭推力比拼:俄羅斯3300噸,美國3500噸,中國多少?
    上個世紀開始,世界各國就提出了人類的最終徵程是星辰大海,在這樣的情況下,美蘇兩個超級強國紛紛展開了航天領域的競賽,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兩國的航天事業開始迅速發展,甚至美國還在此期間成功的登上了月球。
  • 天宮二號總設計師講述航天人61年:太空將留下中國足跡
    這份使命感,從我1993年來到航天五院工作的那天起就一直伴隨著我。當時我們這幫人就有一個夢想,就是爭八保九,爭取1998年,最晚,也不要晚於1999年,把中國的載人飛船送上太空,這就是我和我的團隊共同的使命。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戈壁沙漠,航天人靠著馬拉和人推將火箭運到發射臺去發射。
  • 「十三五」之「太空舞」:中國航天耕宇牧星耀蒼穹
    (十三五回眸)「十三五」之「太空舞」:中國航天耕宇牧星耀蒼穹(編者按:「『十三五』,那是什麼舞?」五年前,一曲《十三五之歌》火遍網際網路;五年過去了,當年歌中提出的問題已到揭曉答案的時刻。中新社8日起陸續推出一組六篇報導,從多個維度回答「『十三五』究竟是什麼舞」,介紹過去五年來中國取得的輝煌成就,敬請垂注。)
  • 【地評線】天府網評:以「探月精神」奮進航天強國新徵程
    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必將點燃億萬人民奮鬥激情。  追逐夢想,矢志自主創新。九天攬月凱旋歸,中國航天創造了新的歷史。
  • 流浪亦或起舞:太空裡的中國航天
    得知昔日好友、航天材料專家姚桐斌因為「反動學術權威」被毒打致死,趙九章傷痕累累的意志徹底放棄。1968年10月的某個夜,趙九章像往常一樣寫日記、燙腳,然後服下平日偷偷存下的大量安眠藥,自殺身亡。這一年,僅中科院自殺的一級研究員達二十人。不得不提的是,當中國航天人在動亂中流浪,同一時間卻是地球人探索太空的高潮。1961年,蘇聯人加加林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地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