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淗江連卜12+1杯卜到祖公視頻

2021-02-20 最特社

2018年11月17日 

《李氏君懷公878辰誕》承辦權-卜杯現場

2018年11月17日下午
經過3-4小時352個村落的輪流卜杯菊江村以連卜12+1杯獲《李公氏君懷公878辰誕》承辦權


第一杯祝福:一帆風順!

第二杯祝福:兩人同心!

第三杯祝福:三陽開泰!

第四杯祝福:四季平安!

第五杯祝福:五福臨門!

第六杯祝福:六六大順!

第七杯祝福:七星高照!

第八杯祝福:八方來財!

第九杯祝福:久久登科!

第十杯祝福:十全十美! 

第十一杯祝福:身體健康!
第十二杯祝福:萬事如意!

再加一杯祝福:兒孫滿堂!

2019一起沾12杯好運氣,12杯的喜氣,一起努力!

素材整理不易,鄉親一起來努力,關注轉發好運氣!

希望朋友點擊關注好運,轉發好運給身邊的朋友圈。

福建南安李氏人物 

一、溯源 

    李氏由來,有偃理之源。相傳帝少昊的後裔皋陶,生在曲阜偃地得偃姓。帝堯時,皋陶擔任大理的職務(司法長官)。皋陶之後,歷虞、夏、商廿六世為理官,故稱皋陶及後裔為理氏。 商末,理氏後裔理徵,因執法不阿,得罪了紂王,被紂王處死。理徵之妻契和氏在家奴的幫助下,攜幼子利貞逃難伊侯之墟(今河南安陽)。母子飢渴交困,摘李子充飢,得以活命。利貞感念"木子"活命之恩,遂改理為李。利貞的子孫後來在周期做官,十世孫李乾曾任御史大夫。李乾之子李耳,周平王時任守藏吏,就是著名哲學家老子。 李利貞的十九世孫李曇為秦御史大夫,生有四子:崇、辨、昭、璣。長子崇為隴西太守,是隴西郡始祖;四子璣為趙郡房,李璣的幼子李齊為遼東李氏始祖。李崇之孫李信,字有成,官大將軍,隴西候。漢河東太守、徵西將軍李仲翔,葬隴西狄道東川,其子伯考是隴西、河東二郡主。後裔李虎,精武略,有功於國,封隴西公。隋末,李淵,字淑德,亦隴西成紀人。建立了大唐帝國,李氏稱帝二百八十九年。李氏得姓三千年後,唐王室後裔向南方各省遷移。其後裔(包括贛、浙、閩、臺、粵、桂),皆以《隴西傳芳》作為家族的共同標幟。 1987年5月3日《人民日報》公佈為百家姓第一大姓。 1982年統計,李姓佔漢族總人口的7.9% ,居全國漢族人口之冠。 1992年9月27日《人民日報》報導"李氏根基在隴西",並批准修復李氏"隴西堂"。 

  二、入閩 

    李氏入閩,始於唐代。唐高祖李淵的第二十子李元祥,生於貞觀二年(628)。貞觀五年封許王,貞觀十一年(63 7),時年十歲,封"江王"。元祥之子李皎襲封江王。皎之子祖叢襲封江王,流放於南安落籍。祖叢卒葬南安德教鄉超庭裡皇平山天硯塚(今南安八都),俗稱天孫墓,古蹟猶存。【編者按:根據江王墓志銘等史料文字證明,唐江王李元祥初封許王,後改封江王,確實未曾入閩,其曾孫萬康公隨父避武則天亂入閩,才是江王房的入閩始祖。故福建永安譜所謂江王入閩及封「閩越江王」皆是杜撰之言,不足為信。是為記。】

  三、肇基 

    李祖叢之子萬康,名融,幼鞠養於南安縣丞。李融於天寶十年(751)蒙敕申敘,得以恢復族人身份,授南安縣丞,贈秘書監。生四子:楚盌、晁唐、晁嵩、晁叢(晁隆)。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楚盌率諸弟侄和子尚昊五十餘人勤王從軍,授漳浦參軍。甫宗乾元二年(759)封五州節度使,因破安祿山有功,升雲麾大將軍。代宗寶應元年(762)封隴西開國公,後卒於南安德教鄉嘉禾裡半林村(今南安洪梅鎮仁宅村與東園村)。玳瑁山靈應寺供奉李公祖師,稱靈應祖師,俗名李應,法名文愈大師,據傳是楚盌後裔。大師掛錫寺宇,後坐化於山中加吊藤上。楚盌苗裔分佈在德化英山、繡溪、沙堤。 

四、蕃衍 

    李元祥的第廿七世裔孫李君懷,祖籍同安南山山邊。諱貞孚,號憶園。原配鄭氏、繼妣張氏,續妣蔡氏,均葬同安迎仙宮左閩粵大道旁。君懷生於宋紹興十一年(1141)十月初十辰時。孝宗乾道二年(1166)鄉試中舉,錄為泉州萬戶府參軍;淳熙八年(1181)擢升濠州節度使;後敕封五州節度使,加封南靖王。開禧三年(1207)正月十六日逝世。墓葬於南安大盈東嶺頭西南坑落水蛇穴。 李君懷傳五子:汝淳、汝謹、汝誨、汝謨、汝謙,繁衍於漳泉五座名山,故號"五山李"。  

    君懷之長子汝淳居南安大盈雄山,蕃衍新營、樸山、下廳、埕尾頭、後坑、前宅、新厝、洋美茂、禦踏坡、陳林頭、山頭、圳盇、肖厝,九都新營、安溪感化裡、同安果園、汀溪向陽、溪湖、永安西洋、葛州,省外有廣東南澳、浙江台州和港澳臺及海外。 君懷之次子汝謹(號恪廬)居同安仙店南山,傳三子:長致敏,次致政,三致敦。  

    致敏居晉江崇明山,傳四子:長子仲喧居龍溪福河,次子仲昌居廣東大埔白葉大清社,三子仲昭(進士、資政殿大學士)歸隱後居晉江池店(號"鳳池"),四子仲曜居晉江竹樹下村(號"鳳竹")。 致政,諱念三,號美嵐,妣黃氏順德。傳四子:仲仁、仲禮、仲義(又名仲起)、仲祥。長子仲仁居同安南山山邊,傳二子:天與、人與。天與的後裔:同安後濱、南安院前、蓮邊。蓮邊一支承溪東,一支承淗江桑宅寨內,一支傳同安肖壟。次子仲禮居同安山邊,傳四子:經與、光與、巽與、學與。三子仲義(號義濟)由同安南山仙店移居晉江仙店,傳三子:宣義、希靖、希泰。宣義居晉江新店(即雁山),希靖遷惠安東下坑,希泰遷永春東平。四子仲祥居晉江烏洋,後裔遷南安蟠龍、蟠龍宣諭之子竹軒分派錦堂。繼妣石氏微柔,傳三子:長子崇原居淗江桑宅,字校政,號十八郎,傳二子:菊村、菊峰,堂號"鳳山";次子乖,字崇青,號十九郎,十三歲(宋理宗丙辰年1256年)擅自隨吳姓船下湛江,後走失被林氏寡婦收養於高州三拓裡,婚育三子無成。林氏病逝後,乖與妻相議改姓李,連育九子二女,蕃衍高州城內外三百裡,故號三百;三子乃育,字煌遠,又字崇基,號二十郎,娶小嶝邱兆磯胞妹。生二子:孫助、孫奇。孫助為小嶝守禦百戶,洪武二年(1369)三月十八日,倭陷小嶝,孫助戰歿。孫助娶妻伍氏(不育)、王氏,傳二子:德宗、顯宗。德宗與王氏避同安古驛,成驛路李一派,顯宗與伍氏於金門,成金沙桂林一派。 致敦生五子:仲怡(居龍海金山)、仲愉(居漳浦西街)、仲恂(居海澄踏石裡)、仲忄尉(居金門浯江)、仲愷(居金門浯江山,五世孫文珍為園美始祖)。 君懷三子汝誨,傳一子致曲。致曲傳二子:仲文居兌山,仲進居同安小東山。  

    君懷四子汝謨居海澄己山(又稱漸山),傳二子:永福、永佑。永福傳逸軒,居海澄己山;永佑傳有本,居廈門後埔。  

    君懷五子汝謙居南靖水頭金山,傳三子:致欽、致仰、致?,致欽傳仲陽,致仰傳仲雍、仲隆、致?傳仲徵。  

    君懷之弟君迭,居南安浮橋(今屬泉州),君懷堂兄君達傳安溪湖頭。  

    據梅山芙蓉鄉志,在元末,有李氏一脈,徙居此地。鄉志則言之鑿鑿,雲初來時,人口稀少,人不滿十,家業更是薄弱。所從何來,一說河南固始,一說閩北,一說永縣。有人考證推斷,至明代,李汝夏(諡號"白水散人")拯弊起哀,勵志奮發,使宗族轉向中興,並首修族譜。由於戰亂和其他原因,芙蓉李氏祖先史料,有一大段散佚,無法查考,迫不得已,只好割裂,將元末李廣孫,姑且定為開基祖。當時分春(長房)、夏(二房)、裕(三房)、秋(四房)、冬(五房)兄弟五房宗支,至今已經681年,洋洋大觀,繁衍二十四代,人口逾萬。  

    五、昭穆 

    南安石井溪東村(自九世起) 

    爾有啟興卿鴻圖開泰運文章正達時 

    朝廷逢科取世代顯榮旗 

    南安石井淗江村(自十三世起) 

    榮華則立昭明哲從孝友忠誠肇興隆 

    邦家輔履泰廟宇起勳鵐 

    南安石井院前村(自十世起) 

    志於儲景華實並茂孫子百世 

    輝光俎豆德澤綿長 

    詩書禮樂簪纓奕祀榮國文章 

    朝政克昌君恩臣報惟孝作忠 

    南安蟠龍、錦堂村(自二世起) 

    弼拔伯德若於如孚實天肇衍 

    宜爾君子長發其祥垂裕來茲 

    新字輩 

    和宗睦鄰敬老尊賢仁義孝悌 

    培育英才克繩祖武奕世丕昌 

    南安水頭新營、樸山村(自四世起) 

    體克於以仕甫卿爾友實益謙 

    則式維慶宣成孫道其昌宗瑞 

    即緒週典欽贊唐勳左昭右穆 

    前裕後昆 

    南安榕橋祥塘(三十都) 

    國兆世善先榮茂家傳詩訓後汪洋 

    書香丕振流芳遠耀族光宗永吉昌 

    南安榕橋 

    公卿侯世德丕承遠垂芳 

    南安九都彭口村(源自安溪石壁村安生分派) 

     (自三世起)天允弘國學毓正光 

     (自十二世起)淵才亮茂雅慶宏毅 

    仁禮敦庸文敏誠篤 

    南安崙蒼園美村(二十六都) 

    名倫(自十二世起)文士亨昭資亭植,宗功祖德典型敦 

    敬承錦衣綿世業奕代書香澤長存(字倫) 

    啟明孝友垂燕翼修齊平治顯揚光 

    孫子紹銘貽志守忠貞仁義永傳芳 

    南安園美白珩村 

    奕維文教昆耀輝功宗宏重寶 

    詩禮傳芳書培友德拱景示昌 

    南安園美英溪尾(前字輩) 

    文士章茂宏詩禮傳家香 

     (臺灣續今字輩) 

    功成昭模紀奕世永流芳子孫賢且美 

    南安梅山芙蓉村(十六都) 

    汝子延自必世為宗有建於國 

    引成斯志用保孫貽英賢鼎起 

    翌贊鴻基景運開新典常述祖 

     (新字輩) 

    大有建於國引成賜志英賢鼎起貽贊鴻基 

    詩山內益李氏昭穆 

    名行:元亨為正允紹孔嘉斯以懋美永垂光華 

    泰和同德謙吉鼎明順通信義久恆豐昌 

    字行:處孟景繼宗國卿世侯延 

    爾孫昭孝悌法祖上丕前 

    忠誠宏熾盛仁禮蔚嗣賢 

    興得我邦基濟益厚福長 

    李氏郡望隴西衍派 

    六、外遷 

    南安是臺灣同胞的祖籍地之一。南安石井是民族英雄鄭成功故鄉。順治辛丑(1661),沿海李氏族人大多因參加鄭成功抗荷復臺戰鬥和為反抗清朝"禁海遷界"的迫害,溪東李氏有數百人東渡臺灣,湧現了鄭成功護駕左都督李啟軒及李仕榮、仕華、學老等十八猛士,其後裔參加"開闢荊榛",長期居留臺灣、澎湖。已來尋根問祖的有臺中沙鹿、清水、大甲及臺北等。 順治辛丑(1661),溪東李氏十二世孫李興宇,由小嶝駕船往廣東甲子登陸,初居北門頭間,蕃衍後代,其分佈:東北、東南、城西、兩東、東溪、新南、深割湖、陸豐、汕尾、惠州、廣州、香港等地。 南安是全國著名僑鄉之一。宋元時,泉州為東方第一大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正如北宋惠安謝履《泉南歌》:"泉州人稠山谷瘠,雖欲就耕無地僻;州南有海浩無窮,每歲造舟通異域。"是南安華僑大量出國的寫照。清初,人口迅速增長,耕地不足,生活難以維持,李氏族人離鄉背井,紛紛出國謀生。主要分佈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安南等國。 1972年,南安建設山美水庫,庫區有7750人李姓移居同安,自成"彭口李"一派。  

    芙蓉李氏中興之後,各業發展,家族鼎盛。不甘老死蓬蒿,移居海內外開拓者日眾,以臺、港、澳及東南亞各國尤多。清康、雍年間,移臺定居的就有370多人。亦有移居福州經商,自立村社者。還有的遷徙金淘嶺兜、嶺腳、水磨等地開拓建鄉。移外宗親,三百多年來興旺發達,人丁多達兩萬餘眾。 譜牒 

    南安李氏歷來重視編修宗譜、族譜、家譜,保存著豐富的家族史料。明中後期屢受倭患及清順治十八年(1661)的"禁海遷界",族譜大多毀於兵燹。康熙癸亥年(1683)復界後,重建家園,再修譜造昭穆。又因"文化大革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毀。近年來,各村、各房柱續修族譜。

    1、溪東村《雙溪李氏族譜》,康熙五十一年(1712)李瑞圖編,乾隆十五年(1750)其子李開漢續修,今存世系圖。其私譜有:(1)雍正十一年(1733)李卿瓚《雙溪三房下柱私譜》,近年重修。 (2)乾隆廿八年(1763)李圖祥《雙溪三房上柱私譜》,今已破損不堪。 (3)乾隆卅六年(1771)李圖光續修《雙溪長房私譜》。 (4)嘉慶年間《雙溪長房殿內私譜》。 (5)同治甲子年(1864)李運中續修《長房竹西私譜》。 (6)光緒十一年(1885)李文煦《雙溪二房私譜》。 ( 7)宣統元年(1900)李章暉續修《長房竹東私譜》。 

    2、淗江村有:(1)《淗潯桑宅長房(頂份)族譜》。 (2)《淗潯桑宅二房(下份)族譜》。 (3)《淗潯桑宅崇青分派族譜》。 (4)《淗潯桑宅乃育公派族譜》。 (5)民國甲申年(1944)重修《淗江李氏順期公派下家乘》等。 

     3、園美《李氏族譜》文珍公派下,1991年十月重修。  

     4、院前《李氏族譜》於近年重修。  

     5、錦堂《李氏族譜》於近年重修。  

     6、原有《芙蓉李氏族譜》。  

    十年前,編寫《芙蓉李氏繁衍情況簡介》。  

     1997年,成立《芙蓉鄉志》編寫組,撰寫初稿,反覆討論,多次修改,並定稿付梓。  

    詩山紅旗村(內益)李氏 

    詩山內益李氏始祖係明永樂年間(1413年)肇基內益,現海內外人口近萬人。族譜為1928年第四次重修,至2002年第五次修譜。

本文素材來源網絡,為家鄉做點宣傳,如有出入聯繫本社。

相關焦點

  • 廣東吳川分會祭掃開基祖準公大典
    墓正中前方立朝簡石碑,高1.8米,上刻「河南郡顯開基祖考巡宰宦仕肅穆浦陽府君,妣淑德安樂任許二氏安人」,髮妻任氏同穴。墓穴周圍有保墓碑包圍。此墓至今已歷六百餘年,因我先祖重納稅金(清朝納1鬥米地稅),故稱稅山,歷來受政府法律保護。準公墳塋,彰顯風彩。然滄海桑田,人倫變換,浩劫之下,焉有完卵?麥氏侵犯,屢遭重創,三翻重修,五遇磨難,祖宗遺蹟,體無完膚!
  • 歷史名人--卜商
    卜商出生當日,其母在外村討飯,來不急回家,生在村南六裡外的一個三官廟裡。一個拾糞的好心人路過,聽到嬰兒啼哭,忙跑去卜裡村報信,卜周啟才趕來將母子接回家裡。到了漢代,這個村稱「古賢村」至今。卜商就是在飢餓苦寒的環境中長大的,他的啟蒙教育是靠「看」、「聽」、「問」完成的。
  • 徵集:各地江氏開基祖【1】
    為了讓尋親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讓我們攜手,把尋親工作進行到底,人人關注,人人轉發,人人有責,相信我們的付出一定會感天動地!提供材料:一:省+市+縣(區)+鄉(鎮)+村二:各地開基祖名字,入遷年代,從何地,何情況(可以提供口傳,族譜記載的)遷往,從始祖起排的輩分,以及更詳細的資料。
  • 十六郎公--子興公---法祖八郎公三子萬五郎公派部分族譜摘錄
    (十六郎公--子興公---法祖八郎公三子萬五郎公派部分世系 )                                        賴坊一世
  • 重修十郎公祠記
    (圖為田背十郎公祠堂  劉能科攝影)倡議至基本工程完成,僅半年時間,耗資拾萬餘元,各地宗裔一呼百應,熱情高漲,外出工作裔孫及嫁出姑姊亦慷慨解囊,大力支持,體現了敦宗睦族,思親念祖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重修後祠宇恢弘明亮,美輪美奐,上祖有感定蔭子孫人才輩出,興旺發達,萬代馨香。
  • 【尋根問祖】全國尋根問祖信息(2021.2.21)
    我地族譜開基祖 景文公 一世祖 萬一郎公(貴通公)二世祖 念一郎公三世祖 百一郎公四世祖 仲一郎公五世祖 法暉公六世祖 強公七世祖 王廷公八世祖 季芳公九世祖 觀榮公 祖居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藍塘鎮白沙村羅經湖 ,生三子長子粵瑞,次子粵璵,三子粵璋
  • 安溪威靈廟卞府舍人2000多個許氏宗親首次到詩山這謁祖
    安溪威靈廟卞府舍人往詩山錢塘謁祖盛況時隔669年,安溪光德威靈廟卞府舍人過來詩山錢塘許氏大宗祠謁祖!2020年1月13日農曆十二月十九日上午,詩山錢塘村到處彩旗飄飄,拱門迎祥,一路張燈結彩,人們穿著盛裝,手拿鑼鼓在路口等待著,在許氏大宗祠門口,紅地毯直鋪進入正堂,大庭上敬桌連排,甚是熱鬧。
  • 【尋根問祖】全國尋根問祖信息(2019.9.25)
    ,找到上杞祖公,在建設湘桂鐵路時,我村的工人曾經遇見過,並說知道從永淳搬來,門前有一口井。六大房的四房其迎的後裔思銳後代)解放後四川曾經有後輩回來尋根,來人問到昌前老宅以及三眼塘:山塘、散塘、豬萖塘。由於被問之人佔用了四房的房產,生怕會被收回,所以回答尋根之人說沒有此地名,這是後來那老人說出了這個隱滿的秘密。還有三房其蓬公的後代善紀次子存恆字繹貞、善紀四子存福字儉照在清朝道光年間前往四川。希望能和他們聯繫上,回來尋根問祖。
  • 【尋根問祖】全國尋根問祖信息(2021.2.24)
    六、尋找從永淳(現在橫縣巒城鎮)搬遷到寧明縣明江鎮的陳克明的後人,字輩是:克-順-文-蘭-大-康-棋-上-聚-星-堂-承...在解放後曾回去尋根一次,找到上杞祖公六大房的四房其迎的後裔思銳後代)解放後四川曾經有後輩回來尋根,來人問到昌前老宅以及三眼塘:山塘、散塘、豬萖塘。由於被問之人佔用了四房的房產,生怕會被收回,所以回答尋根之人說沒有此地名,這是後來那老人說出了這個隱滿的秘密。還有三房其蓬公的後代善紀次子存恆字繹貞、善紀四子存福字儉照在清朝道光年間前往四川。希望能和他們聯繫上,回來尋根問祖。
  • 1.12 既然祖大壽墓在遼寧,那個多倫多的「祖大壽墓」又是誰的
    從青銅器甲骨文到明清的民間馬車,從南北朝的佛像到盛唐造型誇張的三彩冥器,還有連中國博物館也少見的清皇室燒制的玻璃器皿,它既有玻璃的纖巧,又有玉石的溫潤。而最為出名的是近100年來立在那裡的一組中國高官貴族的陵墓,展品的說明上說是清祖大壽將軍墓。它包括墓冢,一米多高拱形堆,八角形邊是八塊花崗石圍欄,上有精美鳥獸花卉浮雕。花崗石的拱門有六米多高,還有石供桌、一對高二米多的石頭文武官,跟二個石駱駝。
  • 法祖八郎公後裔賴氏來臺開基祖名單列表
    法祖八郎公後裔賴氏來臺開基祖名單列表穎川賴氏 源自中原。中原是漢文化的發祥地、中華民族的搖籃。
  • 臺灣開基祖惇厚百六公譜略
    為釐清開基祖源,羅柏青到祖源地二次,擴及臨近縣城族親,並至各地宗祠敬拜,且透過大陸族親世傳譜系,證實羅姓來臺祖世系,並找到大明萬曆元年世傳的手抄老族譜,將福廣開基一世祖的臺灣來臺祖與子孫資料,一一整理,逐步確認,補足福廣和臺灣子孫譜系,又有宋朝先祖先賢,歷世的生平事跡記載,古籍淵源讓此譜系更加全面可觀。
  • 一鍵轉發視頻文字語音軟體
    應用內包含: 1.視頻轉發:一鍵轉發朋友圈視頻,讓你省時更省力,和更多朋友分享日常生活,分享朋友圈的點點滴滴 2.圖片轉發:一鍵轉發朋友圈圖片,一鍵克隆朋友圈的圖片,讓做微商的朋友省事省力 3.克隆朋友圈:普通微信人群一鍵克隆朋友圈好與朋友分享生活;微商朋友一鍵克隆朋友圈好與上家對接 4.圖片水印:添加屬於自己的水印圖片
  • 湖北荊門廖氏(廖世彬公後裔)尋根問祖信息
    湖北荊門廖氏(廖世彬公後裔)尋根問祖信息祖籍地:1.公少於明太祖二十五歲明初以兵戰鄱陽湖,破瞿唐關,封德慶候時公年剛 二十四歲。十月始生權公,窺太祖難,共安樂,知不容朝,故退職歸田耳。妻:石氏:生元至正壬辰年[公元 1352 年]十月十三日午時。卒:明永樂丁亥年[公元 1407 年]臘月初三日子時。葬:未詳。生子:權。
  • 林氏後裔齊聚祖地朝歌 共同參加比幹公誕辰紀念活動
    值此比幹公誕辰紀念日,淇縣隆重舉辦比幹公誕辰紀念活動,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北京、香港、廣東、廣西、福建、江蘇、江西、浙江等地的數百位林氏宗親會代表、林氏後裔及各地遊客齊聚祖地朝歌,尋根謁祖,共同緬懷比幹公忠貞報國的偉大情懷,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美德。
  • 「古今菏才」——卜商
    卜商  卜商(公元前507年——前?年)字子夏,春秋末年晉國溫地(今河南溫縣)人。「孔門十哲」之一,七十二賢之一,人稱卜子。性格勇武,為人「好與賢己者處」。以「文學」著稱,曾為莒父宰。孔子逝後,他到魏國西河進學,主張國君要學習《春秋》,吸取教訓。以防止臣下篡權。
  • 湖南四田廖氏【發祥祖】德行公後裔徙川源考
    4.1.1 彥聰妣嚴氏生祖一,繼妣盧氏生祖曾、祖赴、祖學。      4.1.1.2 祖曾妣向氏生三子文魁、文用、文梓,文用妣張氏生運開、運吉,運開妣王氏生啟發、啟強、啟後(子家孝夫婦上川)三子。
  • 故裡謁祖的感覺真好
    7月14日,江西省南豐縣黃氏井公後裔聯誼會會長黃良群帶領黃偉、黃國輝、黃楊琪、黃樂宇等4個家庭成員驅車跨省前來峭山公故裡謁祖省親
  • 【尋根問祖】全國尋根問祖信息十三則(2019.2.16)
    這就是融入血脈中的眷念,是我們的來處,尋根問祖,尋找人生的來處,血脈的源頭... 從文聰公到現在已經有九代人了。如有哪一支陳姓宗親是從貴州遵義仁懷縣溫水一甲出去的,字輩相符合者,請與我(陳朝銀15125389289)聯繫。另如果是陳文亮公的後裔,字輩不合,與口傳典故相符合者。也請與我聯繫。九、廣西隆安浙籍陳氏尋祖:隆安先祖愛山公於明萬曆九年前自廣東東莞到廣西隆安任職至今已有十六代。族譜上寫祖籍自越紹興府山陰縣。
  • [視頻]安溪官橋駟嶺大宗盂蘭盆會——林氏大普
    複製打開連接觀看超清視頻:http://v.qq.com/x/page/m0322bbpf59.html安溪林氏駟嶺大宗,坐落在安溪縣官橋鎮赤嶺大草埔上,宗祠背靠駟馬山主峰,勢如天馬行空,左尖峰山,右駟馬山,兩峰形似雙凰,景色宜人,祖祠取「雙凰朝牡丹」之形。門前七大奇石排列,狀似七星星座,故稱「七星墜地」。駟嶺大宗始祖撲翁公於明正統十一年,登駟馬山巔,見山勢起伏迴轉,龍虎翱翔,至明正統十三年遂卜築於斯,鑑崩圳,堅赤嶺,奠成吾宗永世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