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頭疼的陪寫作業問題,關鍵在家長身上,三種陪伴方式你是哪種

2020-12-17 IF枕邊育兒

文|全文共2003字,閱讀時間約3.5分鐘

9月1日各個學校剛開學,父母們還沒開心兩天,就迎來了輔導作業的魔咒。最近在追《親愛的小課桌》,節目中葉一茜的話真是說出了太多家長的心聲

「如果有靠譜合適的晚託班,我覺得還是把孩子送去寫完作業比較好,這樣可以避免親子關係破裂。」我想葉一茜的這句話應該引起了不少父母的共鳴吧,相信葉一茜也是經歷過輔導作業風暴之後,才得出來的這句真知灼見

《寫給父母的未來之書》中提到,目前最傷害家庭關係的事情就是陪孩子寫作業。

然而,想找到一個合適的晚託班並不是那麼的簡單和容易,大多數的父母還是選擇自己輔導孩子作業,或者說,是陪著孩子寫作業。那麼在第三期的節目中,育兒專家張敏又對父母陪孩子寫作業這個行為,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所在。

張敏老師表示:「父母的陪著,可能並不對孩子的寫作業產生積極的作用。」因為陪伴分為三種,一層比一層境界高,但大多數家長可能都是無意義的第一種,不知道你是不是這樣?

第一種:陪著(敷衍式)

閨蜜的女兒朵朵上二年級,在朵朵一年級,我就知道她們家每天因為輔導寫作業產生的種種矛盾。不少媽媽都問朵朵媽:「孩子才一年級,作業能有多複雜?至於每天這樣折騰嗎?」朵朵媽說:「作業確實不難,作業量也不大,但是經不住她發呆不寫啊,20分鐘就能寫完的作業,每天至少兩個小時!」

為了不讓孩子發呆,提高寫作業的效率,朵朵媽媽的做法是坐在旁邊陪著一起寫作業。孩子寫作業,她看手機,經常能看到她發在朋友圈的狀態,比如又在陪娃寫作業之類的。

我問她:「你這樣陪著,孩子寫作業速度快起來了嗎?」朵朵媽媽說:「稍微好一點,起監督作用,陪著就行。」

朵朵媽媽的做法就是典型的「陪著」,孩子寫作業,她在聊微信刷小視頻。這種陪伴對於孩子來說,其實是莫大的影響。現在的小孩,本來就對手機充滿了興趣,她自然會關心手機在播放些什麼內容。沒有家長陪著,孩子可能只是發呆,有家長陪著,卻是在分散她的注意力。

所以說,敷衍式的陪伴,家長不如不陪

第二種:陪伴(投入式)

一些用心的家長,坐在一旁什麼也不幹,一門心思盯著孩子寫作業。主要目的是看孩子寫錯了沒,有不懂的可以及時進行輔導。當然,也是督促孩子能夠儘快地完成作業,不要磨蹭拖拉。

《中國中小學寫作業壓力報告》中顯示:90%的父母會陪孩子寫作業,其中近80%的家長基本上天天陪著寫。

這種家長的陪伴屬於投入式,放下所有陪孩子寫作業。但這種也有它的弊端

1、 給孩子製造壓力

父母坐在旁邊直勾勾地盯著你寫作業,試問:誰不緊張呢?就好像考試的時候,監考老師一直站在旁邊看你答題,你還能自如的思考嗎?這種高壓之下,顯然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還會把氣氛搞得緊張兮兮,孩子和家長都不舒服。

2、 影響孩子的判斷力

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對於某些作業和試題地回答就會產生偏差。也許本來是會做的題,卻會答錯。

3、 讓孩子喪失主動思考的能力

當遇到不會做的作業時,正常狀態應該是先自己解決,獨立找到解題思路。但父母的陪伴,會讓孩子過於依賴,只要不會,就想要求助

看到這裡也許有家長會說:「可是孩子不陪著不行,你敢讓他一個人寫作業,他就能磨蹭到半夜。」我家大寶今年也要上小學了,在幼小銜接學習的時候,我和娃爹也開始經歷輔導寫作業的魔咒。所以我很理解爸爸媽媽們的焦慮,也明白陪著寫作業是迫在眉睫的一件事情。所以為了更好地陪伴,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三種陪伴。

第三種:引領式(高質量)

引領式陪伴是什麼意思呢?換言之,陪著孩子寫作業不是不行,但敷衍的陪著,或者過度投入的陪伴,對於孩子來說,都是一種「負擔」。如果能做到引領式陪伴,對於大人和孩子來說,都是一種高質量的學習過程

《不咆哮,讓孩子愛上學習》的作者認為,陪學時,要幫孩子營造學習的氛圍,同時不要總盯著孩子看。

當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父母可以把手中的手機換成一本書籍,把一直盯著孩子作業本的眼睛轉移到手中的書上。也就是說,要和孩子一起學習,對於他來說,才是最好的陪伴。

就比如教師節,大家都在趨之若鶩的給學校的老師送禮物,準備賀卡。卻忘了,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才對啊!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的言談舉止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和模仿的來源。

試想一下,當孩子學習的時候,爸爸媽媽也坐在一旁看著自己喜歡的書籍。孩子在這種學習氛圍之下,不自覺地就會集中注意力,跟隨著父母的節奏和步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Ps:對很多家長來說,輔導孩子寫作業是父母面臨的最大挑戰,無論你怎麼著急,孩子就是慢騰騰。殊不知,是孩子缺乏一種主動自主學習的能力,而這種能力需要在父母的正確引導下,才能逐漸形成。

枕邊育兒寄語:

作為父母而言,能成為一個終身的學習者,才能陪伴孩子更好的成長和進步。孩子年齡越大,掌握的知識越多,越是考驗父母學習能力的時刻。想要和孩子能一直保持有效溝通的狀態,我們也要努力學習才行啊!你家是哪種陪伴方式呢?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連結一:寶寶多大可以分房睡?年齡不是關鍵,這幾個標準更重要

相關連結二:總是亂扔東西的孩子,是在發洩情緒嗎?聽聽心理學的解釋

相關連結三:闢謠:懷孕後只能左側臥?孕期睡姿有原則,早些掌握胎寶少遭罪

相關焦點

  • 家長陪孩子寫作業分三種,育兒專家:第一種太敷衍,不如不陪
    那麼在第三期的節目中,育兒專家張敏又對父母陪孩子寫作業這個行為,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所在。 張敏老師表示:「父母的陪著,可能並不對孩子的寫作業產生積極的作用。」因為陪伴分為三種,一層比一層境界高,但大多數家長可能都是無意義的第一種,不知道你是不是這樣?
  • 孩子做作業拖拉,家長束手無策,寫作業需陪伴?家長該如何教育
    當我們的父母輔導孩子寫作業的過程當中,孩子覺得家長講的是錯誤的,就想按著自己的方式來。但是我們的父母一看就知道他的方式是錯誤的,雙方就出現了僵局。孩子寫作業家長到底該不該陪呢?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優勢和弊端又是什麼?
  • 論如何解決陪孩子寫作業傷腦筋的問題?
    陪孩子寫作業估計是很多家長們的噩夢,陪孩子寫作業時家長們分分鐘能對孩子動怒,假如你陪孩子寫作業是心驚肉跳、暴怒的,那你的方法肯定就錯了!由於受疫情的影響,我相信很多家長都已和自家神獸戰鬥一學期了。當教育部發出「停學不停課,停學不停教」,讓家長們都不淡定了,論如何解決陪孩子寫作業傷腦筋的問題?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探討。
  • 小學多陪,初中少陪,高中不陪!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式,轉給家長!
    關注左腦編程,你的學習小助手! 做作業這事兒,極少數孩子不需要陪伴,大部分家長都覺得小學階段還得陪伴,但陪伴的方式有講究。孩子幼兒園階段,我和孩子爸爸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留下一些隱患。
  • 孩子寫作業 家長咋陪伴
    近日,一則「媽媽輔導孩子寫作業,兩人都哭了」的微博貼文登上了熱搜,一段媽媽陪孩子寫作業的視頻引起廣大家長關於
  • 家長深夜陪孩子寫作業情緒失控,幼兒園家長現在補救,還來得及
    都說藝術源於生活,其實在現實中,孩子們被繁重的學習任務壓得喘不過氣的事例比比皆是,家長們也需要天天陪孩子寫作業到深夜,為此,大家都抱怨連連。在過去,學生上學時都是自己的作業自己獨立完成,家長們都忙於工作,哪有時間照顧孩子的學業,所以大部分工作也都由老師來完成。而現在,很多家長反應這學生的作業簡直就是給家長留的。
  • 記者調查|家長很頭疼,家庭作業咋成了「家長作業」?
    要科學設計作業,著力培養學生必備品質、關鍵能力、創新精神,減少書面作業,適當增加實踐性、體驗性、參與性作業。要標本兼治,教師重在作業設計、布置、指導與批改,家長重在陪伴、引導和督促,任何一方既都不能缺席,也不能越俎代庖。
  • 陪孩子寫作業寫到心梗的家長,都少說了這六個字
    自從小小常開始上小學後,一個大問題就擺在了常爸面前:要不要陪娃寫作業?之前,常爸堅持認為不應該陪,應該讓孩子獨立完成。可是,身邊有不少人卻反對——孩子還太小,應該陪。那麼,問題來了:寫作業這個事兒,應不應該陪?如果陪的話,到什麼時候我們應該喊停?如果不陪的話,孩子寫作業太磨蹭怎麼辦?
  • 你知道陪寫作業會氣到心梗,卻不知孩子被盯著寫作業會魂飛魄散!
    一位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直言:孩子寫作業最根本的問題,是在這個過程中,暴露了家長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深以為然。你越指點孩子越做不好;你越苦口婆心一遍遍講,他越反應遲鈍一遍遍錯;你越讓他快一點他越磨磨唧唧不肯動。換成哪個家長,都會看得人火氣直竄,想吼一頓。事實上這些都是孩子的正常反應,天天被盯著寫作業,那個孩子心裡其實更抓狂。
  • 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陪出來的(附1-9年級陪伴方法)
    優秀的孩子,一定是父母「陪」出來的,所有家長都要知道。 父母陪伴的五個「坑 一位教育專家說過: 優秀孩子是優質教育的成果,問題孩子是問題家庭的產物。 父母錯誤的陪伴方式,有可能毀掉了孩子的努力與潛力。
  • 作文字數寫不夠女兒報警:陪寫作業母女反目成仇,怎麼破?
    就在前幾天,一對母女更是因為寫作文字數不夠的問題而鬧到了報警的地步!一.反目成仇式的陪寫作業,為什麼會成為共性問題?在母女因作業報警事件中,無論是母親還是女兒,都有各自的委屈。作業矛盾是共性問題,情緒怪獸左右親子心情其實在現今社會中,這對母女的問題絕不僅是個案,而是許多家庭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談及作業,親子間就會「反目成仇」,而關於這個矛盾,作業和孩子的學習成績絕對不是原罪,真正的問題點是親子間對於陪伴寫作業這個行為所產生的不同情緒。
  • 細數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狂躁的原因
    你有沒有發現,大多數家庭孩子不寫作業時母慈子孝,一寫作業就雞飛狗跳。今天小編就幫你總結下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為何會狂躁的原因:第一、經常會用成人的理解力去衡量孩子,於是你覺得怎麼教孩子他都學不會,聽不懂,你就會覺得孩子特別笨,幾次下來家長就容易發飆。
  • 一陪寫作業就靈魂出竅?他從不陪寫作業,兒女卻都事業、學業有成
    今天的這篇文章算是我其中一個思考的結果吧,有的思考沒有結果,就仍在想辦法通過讀書和與人交流去獲得。你的留言讓我成長,再一次感謝網友的留言。01我也「腰疼」在我的《不必追著餵飯,不用逼著寫作業,這個方法連孫儷用了都說好》的文章中有很多網友提到了孩子不寫作業的苦惱,一陪寫作業就要氣得靈魂出竅
  • 輔導作業分分鐘讓人抓狂,家長別急著抱怨,你真的懂你家孩子嗎?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這已經不是一句玩笑話了,而是當下很多父母輔導孩子的真實寫照!前不久,有人在網上吐槽:小區裡的一位媽媽在給孩子輔導作業的時候,那吼叫聲甚至能傳遍整個小區。還有一位媽媽給孩子輔導作業,被家裡的「神獸」氣到哭,母子一起哭的場景讓爸爸哭笑不得。
  • 看張博士家孩子奧數如何考第一名,為什麼你在天天陪孩子寫作業?
    家長都愛討論怎麼管孩子,怎麼在低年級讓孩子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我偏偏看重了不愛管孩子的張博士,在我看來,張博士才是真正的科學教育者,他從來不管孩子,孩子成績卻越來越好。他從來不陪孩子寫作業,孩子的作業卻從來不讓他操心。
  • 小學生寫作業上演全武行,家長:你咋不上天?我的笤帚準備好了!
    出發點本是好的,可落實就不太順利,一方面有的家長在外面打工,孩子是留守兒童,平時跟老人生活,我們父母那一輩很多人連學都沒上過,根本不會輔導孩子呀。家長在身邊陪伴的,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孩子養成習慣了,總認為:這作業就是留給家長的,不會我就不寫,家長不陪著,我就不寫!所以現在就造成了這樣的局面: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 孩子寫作業太慢?原因有7種,趁早改正太關鍵了!
    孩子寫作業太慢?原因有7種,趁早改正太關鍵了!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 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一句戲言,道出了多少家長
  • 為什麼說輔導孩子寫作業是一道「送命題」?
    先是有聲稱因為陪孩子寫作業而做支架手術的,後來又有家長憤而退出班級群的。教育部也發文,先是說不許給孩子布置必須家長協助才能完成的作業,然後又是嚴格禁止老師要求家長改作業……一時間,議論紛紛,熱鬧非常。很多家長容易將自己的焦慮泛化到孩子身上。明明孩子按時完成了任務,你開始給孩子加任務,你想的是:有這個時間,多做一些課外練習不香嗎?於是會對孩子說:「這麼快就寫完作業了,你們老師作業留的這麼少?要不你預習一下明天的新課吧!」
  • 陪寫作業常困擾家長,分齡陪寫策略解決陪寫難題,親子關係更融洽
    引子提到陪寫作業,相信有很多父母都是一肚子的苦水。即使孩子還沒上過學,你也一定從各種媒體上聽說過不少父母因為陪寫作業而把家裡鬧得雞飛狗跳、甚至陪出心臟病、高血壓的傳聞。父母「越陪越差」?確實是讓人感到困惑。
  • 學霸家長分享:我從不陪孩子寫作業,只做這件事!
    這麼優秀的孩子,她爸爸卻說,從來不陪她寫作業。她爸爸說,家長是一項職務,從孩子出生就給你任命了;她爸爸說,家長是一項事業,要盡其所能常更常新。《人民日報》曾發表過一篇文章,說家長有五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捨得為孩子花錢;第二個層次,捨得為孩子花時間;第三個層次,思考教育的目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