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寫作業常困擾家長,分齡陪寫策略解決陪寫難題,親子關係更融洽

2020-12-27 敖爸聊教育

引子

提到陪寫作業,相信有很多父母都是一肚子的苦水。即使孩子還沒上過學,你也一定從各種媒體上聽說過不少父母因為陪寫作業而把家裡鬧得雞飛狗跳、甚至陪出心臟病、高血壓的傳聞。

父母「越陪越差」?確實是讓人感到困惑。上學寫作業本是孩子應該要做的事情,可為什麼現在卻把父母給「拖下了水」,似乎變成了父母的學習任務?

01 父母越陪越差的真相在哪?

無論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大多數父母都希望儘可能為孩子的未來提早做好準備,在孩子教育上未雨綢繆的意識早已深入每個父母的心中,當然,中國父母尤其突出。在孩子下午放學到晚上睡覺前的這段時間裡,很多父母幾乎是守在孩子的身邊「督戰」功課,從小學到中學概莫能外。

然而,有關研究人員發現,孩子上了初中之後,如果父母仍舊對孩子的作業指手畫腳,很有可能會降低孩子的學習能力,影響到考試成績。其中的原因非常簡單:在長期陪寫作業的過程中,很多父母會因為自身的局限性而誤導孩子的作業等,畢竟不是每個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更何況很多父母已經離開學校很久了,或許早就忘了當年所學的這些中學課程內容,除了小學課程尚能吃吃老本之外,對中學課程的輔導往往是力不從心。

更讓人擔憂的是,我們經常看到有些父母出於擔心孩子完不成作業等原因,直接幫助孩子做作業。在這種情況下,父母的「越俎代庖」更像是在添亂和幫倒忙,孩子也不可能真正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一般而言,父母可以在小學階段陪寫作業,但主要目標是為了培養孩子在進入初中後能夠獨立自主地完成作業。否則,父母看似抓了孩子小學階段的成績,卻可能影響孩子初中階段成績的提升。

02 陪寫作業變成幹預行為具有三個危害

父母在陪寫作業的過程中如果過度幹預,很可能會導致以下三個危害:

第一個危害:責任人的角色產生混亂

孩子在年齡還小的時候,對責任的認知度還不夠,也就是在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沒有完全建立起責任意識。如果父母從小學到中學都全程陪孩子做作業,這會給孩子傳遞一個錯誤的信號,使得孩子容易產生做作業不是自己必須要做的分內事的錯覺,無形之中,做作業的分內事就在悄然之中變成了分外事——父母對作業的好壞都要承擔責任。我們不妨認真想一想,就會發現,這是多麼離譜的事情,可在現實中卻都真實發生著。

因此,在許多家庭裡出現了一種怪現象:父母陪寫越是勤快,孩子做作業越是被動;父母越是著急,孩子就越是磨蹭。其根源之一就在於父母對孩子寫作業過度幹預,導致孩子不大明白做作業應該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父母的事情的道理,這就是俗稱的」責任人角色混亂「!

第二個危害:親子關係變得越來越惡劣

習慣於陪寫作業的父母,在陪寫的過程中,常常會因為受到孩子不懂做題、不愛思考等問題的刺激而失去了耐心,對孩子大加指責,數落孩子的不是,長此以往,容易惡化親子關係。在親子關係沒有得到理順的情況下,等到孩子進入青春逆反期,親子關係一定會出現大問題。

第三個危害:孩子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不少父母陪孩子做作業的過程是這樣子的:一開始還能保持耐心,一旦發現問題,就按捺不住地開始埋怨起孩子來。如果孩子依然不懂做題或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父母就會從埋怨升級到責罵或乾脆就狠揍一頓了事。

這樣造成的一個嚴重後果是:在孩子幼小而敏感的心中,會把學習當作是一件要冒著挨父母打罵風險的可怕事情,若長此以往,就很有可能把孩子逼上厭學的道路。

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應該是孩子成長的同行者,不斷地給孩子鼓勁、加油、打氣,從而引導孩子把學習變成一件雖有挑戰、但充滿樂趣和享受的事情,這種感覺就像陪著孩子一起去攀登秀美山峰的那種「累並快樂著」的感覺。有了這樣美好的感覺,孩子在漫漫「攀登」之旅中才不會輕言放棄。

所以,父母必須用正確的方式去有限度、有階段性地陪孩子做作業,而這樣做的終極目標是為了讓孩子到小學高年級時就能做到獨立自主完成作業,為順利進入初中做好準備。

那麼,正確的陪寫作業是個什麼樣子?父母如何在孩子四個不同年齡段採用合理策略來陪寫作業?這些都是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的重要話題。下面分別介紹孩子在四個不同成長階段的陪寫策略,以便解決「越陪越差」的難題。

03 小學低年級陪寫策略:建立起做作業技能,從根本上解決作業拖拉問題

在孩子第一次接觸家庭作業的時候,父母不要急於要求孩子把作業做到完美的境地,更不能為了讓孩子又快又好的完成作業,自己擼起袖子去幫孩子做作業。

正確做法是:父母要抓住孩子第一次接觸作業時還帶著新鮮感的契機,幫助孩子建立起以下兩個重要的做作業技能:

一是讓孩子學會按照老師的基本要求來完成作業,可以把要求變成標準執行程序;二是建立起科學用時觀念,知道自己正常完成作業應該要花費的時間長度。如果父母能夠從小學一年級起就幫助孩子建立起以上這兩大學習技能,那麼孩子寫作業拖拉的問題就被消滅在萌芽狀態了。

具體要怎麼做呢?下面介紹兩種實用小方法。

方法一:建立起做作業的「儀式感」

我們不要小看了「儀式感」,對孩子來說,在很多時候,有了「儀式感」,也就讓他們有了更多想成就完美的感覺和一份期待。

這裡所說的做作業「儀式感」,在操作上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複雜,簡單來說,做作業「儀式」分為兩個步驟:

一是對作業進行科學分類;二是讓孩子讀懂悟透老師的作業要求。從表面上來看,多一道做作業的「儀式」好像是一件麻煩事。但如果沒有這道「儀式」,直接讓孩子寫作業,很容易產生一個問題:孩子對當天的作業任務並沒有形成一個系統全面的理解。

如果每次都是匆匆忙忙的,孩子在做作業這件事上就會變得被動且無自主管理作業的能力,對父母有強烈的依賴心理,比如每次都需要父母來安排自己要先做哪科作業、後做哪科作業。

磨刀不誤砍柴工。在做作業之前,我們引導孩子開展「為作業分類、讀懂悟透老師的作業要求」的儀式,並不是一件可有可無、多此一舉的事,而是在幫助剛入學的孩子建立起對作業的認知度和責任心的重要一環。一旦孩子變得習慣於這種做作業的「儀式感」,假以時日,高效完成作業將是水到渠成。

方法二:為孩子示範做作業所需的時間長度

我在第七章節「5步破解『重度拖延症』僵局,消除孩子不願做作業障礙,親測有效」中,著重介紹了如何幫助孩子認識時間、控制時間、安排時間和時間策略等四大問題。在這裡,我想再次藉助沙漏的演示法來幫助孩子學會控制時間。

眾所周知,很多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寫作業拖拉,並不完全是因為他們不想好好寫作業,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孩子沒有形成正確時間概念,不明白時間與完成作業之間的因果關係。為解決這一問題,你可以多買幾個不同時間規格的小沙漏,比如時長10分鐘、20分鐘、半小時等等,最好每種沙漏的顏色也不同,以方便區分。

我們可以花上大約一周的時間,用這些沙漏做一個實驗,然後和孩子一起匯總完成每項作業所需花費時間長度,最後取一個平均值。這樣一來,孩子每天寫不同科目作業時,就有了相對應的時間標準作為參考。同時,孩子也能直觀地理解完成作業進度和時間長度之間的關係,幫助他們合理控制好完成作業的時間。

此外,由於完成不同學科作業的時間快慢不一,因此,我們可以和孩子約定好,不同作業之間可以互相借用時間。比如有時候提前完成語文作業,省出來的時間就可以「借」給時間花費較多的數學作業。

當然,我們還可以把剩餘的時間作為一種獎勵,讓孩子自由支配和安排時間。

04 小學中年級陪寫策略:教孩子學習策略,提高完成作業效率

教孩子在做作業之前,要先規劃出寫作業的策略。幫孩子規劃作業策略的方式,不僅是在教孩子關注作業效率問題,同時也是在教他合理規劃作業,避免過度糾纏弱項,磨掉自己的時間和學習信心。一旦孩子掌握了這些學習策略規劃,就會大大提高完成作業的效率。

如果孩子對自己的作業已經建立起良好的認知和時間觀念,我們就可以在他做作業的過程中,刻意保持一個若即若離的距離,管住自己不去隨意打擾孩子。當然,為了防止孩子在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時,找不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我們可以事先和孩子約定好,如果遇到難題需要幫助,可以先把問題收集起來,最後再和父母一起討論,直至問題得到解決。

這樣一來,孩子就明確了哪些責任是自己的,哪些責任是可以和父母一起承擔的。父母還可以通過「責任階梯法」,一步步提升孩子獨立做作業的責任階梯難度。比如:

第一級責任階梯難度:鼓勵孩子為作業做出難度分類;第二級責任階梯難度:按照既定的難度順序完成作業;第三級責任階梯難度:按時按量完成作業,提交給父母檢查。需要提醒的是,在習慣養成初始階段,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就能主動而高質量地完成作業,所以,我們要陪伴孩子一步一步地明確好責任,再按照孩子的能力和速度引導他逐級爬升責任階梯。

05 小學高年級陪寫策略:父母全線退出,孩子獨立自主完成作業

等到孩子進入小學高年級之後,在身心發展上已經開始逐漸進入青春期,他們有了更強的自主意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還像以前那樣緊盯不舍地陪寫作業,往往會招致孩子的逆反心理。須知,孩子不僅在生活上需要空間,在學習上同樣也需要有空間,因此,我們需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學會放手,一步步退出孩子的學習領地,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完成作業的習慣。

相關焦點

  • 作文字數寫不夠女兒報警:陪寫作業母女反目成仇,怎麼破?
    在家長圈有這樣一句流行語,從母慈子孝到「反目成仇」,只需要陪寫一段作業的時間。從網絡段子中媽媽無力吶喊的「互為相反數」到各種讓家長崩潰的拼音造句,孩子總是在寫作業的時候「花招百出」,用各種意想不到的方法惹怒家長。
  • 陪孩子寫作業寫到心梗的家長,都少說了這六個字
    上次我和李懷源老師聊了很多家長和學校如何溝通的細節,不少家長都表示:很實用。趁熱打鐵,常爸又把「陪寫作業」這個老大難拋給了李老師,結果收穫頗豐,希望這次討論也能讓你遠離心梗支架高血壓。陪孩子寫作業這事兒,該不該?
  • 你知道陪寫作業會氣到心梗,卻不知孩子被盯著寫作業會魂飛魄散!
    換成哪個家長,都會看得人火氣直竄,想吼一頓。事實上這些都是孩子的正常反應,天天被盯著寫作業,那個孩子心裡其實更抓狂。心理學上有個專有名詞:叫社會抑制效應。教育家陶行知說,相對於成年的父母,孩子們更像是一個敏感的心理學家,父母只考慮他們的存在,他們卻特別在乎父母的情緒,對父母的心理變化非常敏感。有人說陪寫作業是門技術活兒,如果不懂得怎麼陪,瞎陪,那還不如不陪。
  • 家長陪孩子寫作業分三種,育兒專家:第一種太敷衍,不如不陪
    「如果有靠譜合適的晚託班,我覺得還是把孩子送去寫完作業比較好,這樣可以避免親子關係破裂。」我想葉一茜的這句話應該引起了不少父母的共鳴吧,相信葉一茜也是經歷過輔導作業風暴之後,才得出來的這句真知灼見。
  • 論如何解決陪孩子寫作業傷腦筋的問題?
    陪孩子寫作業估計是很多家長們的噩夢,陪孩子寫作業時家長們分分鐘能對孩子動怒,假如你陪孩子寫作業是心驚肉跳、暴怒的,那你的方法肯定就錯了!由於受疫情的影響,我相信很多家長都已和自家神獸戰鬥一學期了。當教育部發出「停學不停課,停學不停教」,讓家長們都不淡定了,論如何解決陪孩子寫作業傷腦筋的問題?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探討。
  • 讓人頭疼的陪寫作業問題,關鍵在家長身上,三種陪伴方式你是哪種
    「如果有靠譜合適的晚託班,我覺得還是把孩子送去寫完作業比較好,這樣可以避免親子關係破裂。」我想葉一茜的這句話應該引起了不少父母的共鳴吧,相信葉一茜也是經歷過輔導作業風暴之後,才得出來的這句真知灼見。《寫給父母的未來之書》中提到,目前最傷害家庭關係的事情就是陪孩子寫作業。然而,想找到一個合適的晚託班並不是那麼的簡單和容易,大多數的父母還是選擇自己輔導孩子作業,或者說,是陪著孩子寫作業。
  • 孩子做作業拖拉,家長束手無策,寫作業需陪伴?家長該如何教育
    當我們的父母輔導孩子寫作業的過程當中,孩子覺得家長講的是錯誤的,就想按著自己的方式來。但是我們的父母一看就知道他的方式是錯誤的,雙方就出現了僵局。孩子寫作業家長到底該不該陪呢?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優勢和弊端又是什麼?
  • 細數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狂躁的原因
    你有沒有發現,大多數家庭孩子不寫作業時母慈子孝,一寫作業就雞飛狗跳。今天小編就幫你總結下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為何會狂躁的原因:第一、經常會用成人的理解力去衡量孩子,於是你覺得怎麼教孩子他都學不會,聽不懂,你就會覺得孩子特別笨,幾次下來家長就容易發飆。
  • 家長深夜陪孩子寫作業情緒失控,幼兒園家長現在補救,還來得及
    都說藝術源於生活,其實在現實中,孩子們被繁重的學習任務壓得喘不過氣的事例比比皆是,家長們也需要天天陪孩子寫作業到深夜,為此,大家都抱怨連連。在過去,學生上學時都是自己的作業自己獨立完成,家長們都忙於工作,哪有時間照顧孩子的學業,所以大部分工作也都由老師來完成。而現在,很多家長反應這學生的作業簡直就是給家長留的。
  • 小學生寫作業上演全武行,家長:你咋不上天?我的笤帚準備好了!
    文丨木棉媽媽河北、東北等地疫情反彈,加上進入臘月,很多地方孩子們都放假了,初中生還好說,基本上不太需要家長監督了,有一定自立能力和自控能力,家長愁的是小學生,沒啥自律能力,老師布置了作業,每天的狀態都是「懶驢上磨」,不情不願。關於孩子寫作業需不需要家長監督,需不需要家長檢查,家長們在網上瘋狂吐槽:要是家長什麼都會,還要老師幹嗎呀?
  • 學霸家長分享:我從不陪孩子寫作業,只做這件事!
    這麼優秀的孩子,她爸爸卻說,從來不陪她寫作業。她爸爸說,家長是一項職務,從孩子出生就給你任命了;她爸爸說,家長是一項事業,要盡其所能常更常新。《人民日報》曾發表過一篇文章,說家長有五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捨得為孩子花錢;第二個層次,捨得為孩子花時間;第三個層次,思考教育的目標問題;
  • 張栢芝曬陪兒子寫作業,畫面溫馨有愛,網友大讚:是個好媽媽
    在孩子的成長中,家長們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大多數父母卻忽視了陪伴的重要性。父母們忙著為孩子營造更充裕的生活條件,於是便犧牲了陪伴孩子的時間,父母們以為這樣的愛才能夠有助於孩子未來的成長發展,可是殊不知,對於孩子們而言,他們並不想用童年時的陪伴換取未來生活的優渥。
  • 孩子寫作業 家長咋陪伴
    近日,一則「媽媽輔導孩子寫作業,兩人都哭了」的微博貼文登上了熱搜,一段媽媽陪孩子寫作業的視頻引起廣大家長關於
  • 兩會提議:建議減少家長陪作業任務,教培行業新機會來了?
    減量的「陪作業」任務,不減的學業壓力我們回顧發現,家長「陪作業」的情況是近幾年才被大家吐槽。那麼早些年孩子寫作業是什麼樣的呢?以前,孩子們寫作業遇到不會的題問家長、問同學,實在不行就先空著,反正老師會講,要是不講也不會在意,又不是所有的題都不會。
  • 比起輔導孩子學習更難的,是家長的言傳身教,陪學究竟該怎麼做呢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家長們對陪寫作業這件事真的是非常苦惱,不陪寫,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無法建立。陪寫,家長的血壓天天升高。即使天天陪寫作業,孩子的學習成績也不見的有多好。能夠獨立寫作業,檢查作業,安排學習的孩子,是自帶的天賦異稟,讓家長省心。小島老師在教學中,也會經常建議低年級同學的家長,多陪孩子寫作業和學習,先建立學習意識,再培養好學習習慣。這樣會產生問題,家長說,只有盯著寫作業學習,孩子才能專注,不盯著,孩子馬上放飛自我。這是一個無解的循環,家長們經常攤手。小島老師想說,這並不是無法解題,而是我們家長沒有用對方法。
  • 美國爸爸被女兒氣的飈出中文,網友:陪孩子寫作業仿佛是在渡劫
    到底要不要陪孩子寫作業?這是很多家長都頭疼的問題。網上有很多專家建議家長不要陪孩子寫作業,否則會害了他一輩子;也有些博主提出為了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就得讓他自己做作業,即使他做錯了也要學會自己承擔。
  • 孩子一寫作業就磨蹭?這3個「癥結」是根源,對症下藥告別拖拉
    文/小雪媽媽最近和幾個寶媽在一起聊孩子寫作業磨洋工的事,有位寶媽分享了她的經歷,表示「陪寫作業是個世紀難題」,陪寫下來渾身難受,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受?下午放學本來就比較餓,剛打開文具和作業本,就喊著:「餓了」。
  • 一陪寫作業就靈魂出竅?他從不陪寫作業,兒女卻都事業、學業有成
    01我也「腰疼」在我的《不必追著餵飯,不用逼著寫作業,這個方法連孫儷用了都說好》的文章中有很多網友提到了孩子不寫作業的苦惱,一陪寫作業就要氣得靈魂出竅關於孩子寫作業,我是真沒有這樣的煩惱。我的女兒從上學到現在,我陪寫作業的次數很少。她洗個臉和梳個頭,可能需要20到30分鐘,但是她可以把作業寫得又快又好,可能因為她是一個非常聽老師和家長的話的孩子吧。面對孩子的作業,我是有點兒「站著說話不腰疼」。但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我也「腰疼」,只是疼的部位可能不同。
  • 陪娃寫作業,你還在暴跳如雷嗎?這樣做才是正確的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已經沒有精力再陪二寶寫作業,可也奇怪,我們二寶的學習也從來沒有讓我操心過。後來,聽一個專家講課,才知道,原來,陪孩子寫作業的方法就是一個坑,讓一個個寶媽淪陷,又讓一個個的家庭淪陷。
  • 陪孩子寫作業能被氣哭?你說你吼他有什麼用?還是看看這篇文章吧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過這樣的苦惱,那就是孩子不開學很難受,孩子開學之後輔導作業更難受。 孩子寫作業要是認真效率還好,最怕孩子討厭學習,寫一會,玩一會,根本心不在焉。最痛苦的是他冷不丁的還要問你一個問題,而尷尬就出現了,有些小學題目你還真的就不會。 一、留給家長們的「作業」 有些事,我一說你就明白了,有孩子的一定懂!先看看這幾個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