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去北上廣就是瞎折騰,應該回到小城市安穩生活,你同意嗎?

2021-01-12 老吳職場說

有人說,普通人不應該去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而是應該安於生活回到小城市,只有這樣才能夠擁有幸福的生活。那麼,關於這個問題,你怎麼看呢?

大城市還是小城市

首先我們來說什麼是安於生活,什麼是幸福的生活?我記得畢淑敏說過一句話,她說:所謂幸福,就是身邊有一個愛著你的人,有自己想做的事兒,並且對未來有所期待,這就是幸福!

就像蘇東坡的那首詩: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也就是說,讓你心安的地方,才是適合你的地方,不管是大城市還是小城市,所以,要問一問自己的心。

拋開這些,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我覺得越是普通人,越應該去大城市。為什麼呢?我們從三個方面來作說明:

一、大城市擁有更強的包容性

我們生活在大城市的時候,在這裡別人不會去過度地關注你的個人情況,比如說你的出身、你的家庭、你的成長經歷、你的年齡、你的婚姻狀況等等。那麼相對而言,你會生活得比較舒適和自如一點。

而在小城市裡,周邊的親朋好友,七大姑八大姨等等,則會時時刻刻將目光聚集到你的身上,這種過度關注的壓力,就好像天然被戴上了一副鐐銬,不管走到哪裡都會感覺不自由。

二、大城市具有更強的公平性

在大城市裡,通常只要滿足了相應的條件,達到了相應的能力要求,你就能夠獲得一份不錯的工作,拿著更高的薪水,不用去論資排輩。

而在小城市,因為崗位需求比較局限,好的資源基本都被當地的老資歷和有關係的人所把控,想要在這裡突出重圍是很困難的,需要一點點地熬時間,打關係。

三、大城市擁有更好的教育資源

就這一點來說,對你以後小孩的成長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現在是信息化時代,如果教育跟不上的話,對以後的發展限制是很大的。

說到這裡,有人可能也會說那小城市也有很多的優勢啊,比如說人會更加的自由,房價比較低,壓力比較小,我們會擁有更多的時間來經營自己的生活,等等,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試想一下,如果把你放到一個安逸的環境當中,你真的能夠很舒服,很優雅地去生活嗎?恐怕未必吧!我們不妨捫心自問,當你在空餘時間,在休息時間的時候,是在做些什麼的?真的是在從事自己的興趣愛好在享受生活嗎?

更多的應該是往沙發上一躺,去看電視,玩遊戲,刷抖音,或者出去跟朋友吃個飯,喝個酒,打個牌,等等這些事情吧!這是安於生活嗎?不是,這是浪費生命。

我記得有人說過一句話:大城市容不下肉身,但是小城市呢?容不下我們的靈魂。其實現在很多的年輕人,並不適應小城市的這種人情世故和人際關係的往來,我想過年在家裡這麼長的時間,大家應該感同身受吧。

最後我來說一下自己的兩點感受:第一個就是你在大城市奮鬥過、努力過、拼搏過,你會對自己有一個交代,不管說成功與否,哪怕最終你又回到了小城市,你也能夠安下心來;第二個就是你的努力,最起碼對你以後的小孩在這個社會上的生存會有一點點的幫助,不用那麼費力,那麼艱辛,這一點也就夠了!你說呢?

這裡是@老吳職場說,每天分享情商思維,解答職場和溝通中的一些困擾,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你有在大城市回到小城市生活的經歷嗎?有所失,必有所得!
    回到小城市感覺自己輕鬆了很多,開心了很多。以前每天都很忙碌,去上班要坐將近1個小時的公交車還要倒車,車裡是人擠人,夏天熱冬天冷,苦不堪言。然後上班的時候也是壓力很大。出去辦事什麼的也都是人多,車多的,天天都很匆忙的感覺。後來回到小城市了,頓時感覺輕鬆了。
  • 你為什麼在北上廣深掙扎,回老家不香嗎?
    為什麼這麼多人要背井離鄉,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每年還要折騰著回家呢?在家裡不香嗎?不香,它真不香。有句話叫做條條大路通羅馬,挺有道理的,然而有人他本來就住在羅馬。這個世界的資源分配是不均的,不管是發達的美利堅,日本,還是落後的非洲小國,資源都是集中在少數地方。
  • 問答:年輕人究竟應該在大城市奮鬥,還是應該去小城市生活?
    西貝餐飲集團董事長賈國龍表示,年輕人就應該優先選擇北上廣等大城市發展,他就建議自己的兒子和女兒哪個地方競爭激烈就去哪。你認為年輕人應該如何選擇城市? 美國暢銷書作者史蒂芬妮·丹勒所說:「為什麼我要留在紐約?因為我的野心是那麼的大,只有最繁華的都市才能裝得下。」北上廣等大城市的五光十色和豐富精彩,總是讓無數懷揣夢想的年輕人慾罷不能。
  • 在北上廣打拼的日子,想家想到發瘋,你有嗎?
    為何當初要留在廣州這一線城市,是爸媽做得飯菜它不香嗎?不合胃口嗎?其實,哪有那麼多為什麼呢?成年人的世界裡,從來就沒有容易二字,誰都想在爸媽身邊安穩快活地過日子,不爭不搶,不吵不鬧,清晨有暖粥入肚,夜晚有牛奶入眠,這種日子它很香,但是我們不能那麼自私,我們不能因為追求短暫安逸的生活,而向父母索取,因為父母為我們付出的太多啦,我們之所以留在北上廣這種快節奏的城市裡,寧願忍受著無比痛苦的孤獨也要牢記初心,追求內心的夢想,努力拼搏,趕在父母老去的時候成功,讓父母過上安穩的生活,如果成功的腳步趕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 帶狗旅行是瞎折騰,還是真的有意義?讓網友的經歷來告訴你!
    帶狗狗一起出去旅行,是很多人都非常嚮往的一件事但平時也經常有人會說:你這不是瞎折騰嗎?帶狗出去玩又有啥意義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聽聽網友Humphrey的故事,讓他的經歷來告訴你!一年前,Humphrey因為失戀和失業,而患上了很嚴重的抑鬱症這種情緒傳染了給他的狗子Maddie它也開始不愛出門,喜歡無緣無故的吠叫,靚麗的毛髮變得黯淡且粗糙一人一狗原本幸福的生活就這樣變得一團糟直到有一天,Humphrey突然對狗子說:嘿,不如我們一起去看看這個世界吧,反正我們有彼此陪伴,也不算流浪Humphrey
  • 逃離北上廣,回家鄉找份安逸的工作,是當代年輕人最後的抉擇嗎?
    如果你是一無所有的年輕人,那麼我建議你去北上發展。如果你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那麼我建議你去北上廣發展。如果你心懷某種夢想,那麼我更建議你去北上廣發展。我沒有權利去說這種生活方式或者選擇方式是對與錯,但是從個人的發展來說,一個在北上廣深待過的人,和一個從沒有涉足家鄉以外的城市的人,他們的眼光跟格局完全是一個天和一個地。先說社會資源,我們就拿最簡單的職場資源和教育資源來做對比。
  • 中國不止北上廣,小縣城才是中國「經濟底色」
    若是要在本國的社交網絡中選出存在感最強的幾個城市,北上廣一定名列前茅。畢竟作為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到達了發達國家水平的三座城市,無論在什麼地方拿出來說,這個成績都是相當亮眼 ,容易引起更多的關注也是理所當然。然而和北上廣的繁華相反的是中國的人均GDP。根據相關報告顯示,只剛剛突破1萬美元大關,連北上廣的一半都不到。
  • 沒事兒別瞎折騰,不然後果堪憂
    首當其衝的是貨幣改革,直接擾亂了百姓們的日常生活。要知道貨幣在一個國家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保持貨幣的穩定性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非常要緊的一件事。結果王莽也不知道是為了「去漢朝化」還是為了回到周朝那個以物易物的時代,一通瞎改,完全就是拍屁股決策。畢竟桑弘羊這樣由商到官的人沒有幾個。
  • 西部重點985大學,和北上廣普通211高校相比,選哪一個更好些?
    就算北上廣的211非常普通,也比西部重點985好,因為北上廣才是有發展的城市還有一些人覺得,就算北上廣的211院校非常普通,不是什麼特別好的重點院校,但是,北上廣這個生存環境,才是對我們的發展更有利的環境,我們留在這裡,在畢業以後才會更有出息,因為我們在這裡生活,見多識廣,會學到很多東西。但是,如果去西部的重點985,生活就完全不同了。
  • 去一線城市打拼,放低自己,降低期望值,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
    快畢業找工作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天不怕地不怕,心裡想著畢業之後一定要去大城市闖一闖,開拓自己的眼界,但是真正面臨工作城市選擇的時候,迫於生存的壓力以及爸媽意見的參考,自己最終還是選擇了在自己老家的一個三線城市工作,安穩且安逸,沒有太大的工作和是生活壓力,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 年輕人應該留在北上廣深?還是回老家發展?
    北上廣深有現代城市的繁華,和便利的生活服務,醫療、教育都是最好的。唯一不好的是,人太多,房價太高,在這樣擁擠高壓的環境,其實很容易讓人壓抑,甚至抑鬱,最後不得不逃離。我在深圳的地鐵,或者走街道上,很少看到中年人,大部分都是年輕人。
  • 「最牛」的新一線城市,經濟趕超北上廣深,知道是哪個城市嗎
    時針在不停的轉動,而祖國的發展也是無休無止,隨著「中國速度」的到來,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新變化,這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民勞動的成果,也是我們需要傳承的中國精神。我國的土地廣為人知,中國內部其實有很多城市,計算起來,中國內部的城市至少有600多個,雖然不多,但是中國的城市很多,這些城市的發展過程、歷史文化、各地的風土人情其實都不同,根據地理位置,許多城市擁有的城市資源也不同,這些和城市一樣,現在說我國內部最有名的幾個城市,就離不開北上廣深和香港臺北了,這些城市現在也是世界一流的一線城市。
  • 絕大部分的小學家長雞娃數學就是瞎折騰!!
    要編書,又不能隨便引入中學數學的知識,他們只好搜腸刮肚,去趣味數學裡撈各種習題,甚至把豎式計算變成數字謎題,大搞特搞,學豎式計算搞這些玩意有用嗎?還有面積題,雞兔同籠型應用題,巧算速算,這些都是題庫大寶藏,博大精深,奇技淫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至於這些玩意適不適合塞給小學生,符不符合數學教育規律,有沒有後續銜接性,這些編書專家根本不在乎!!
  • 人過50,千萬別瞎折騰了,特別是這4件事,你輸不起
    曾有網友總結過人生三個階段:「三十該結婚,成家立業;四十想清楚,積累閱歷;五十算了吧,別再折騰。」細細想來,所言不虛。然而,生活中有很多人到了一定年紀,在一個固定模式生活太久,加上家庭、事業已經穩定,難免覺得乏味,忍不住想換一種活法,畢竟世界那麼大,還是想看看。殊不知,自己的人生已經不起折騰,一旦折騰,註定險象環生。人過50,千萬別瞎折騰了,特別是這4件事,你輸不起。
  • 在大城市呆了十年再回到小城市,真的能實現降維打擊嗎?
    我把「在大城市呆了十年再回到小城市,真的能實現降維打擊嗎?」這句話發了朋友圈。有個朋友評,「難說」。她在北京奮鬥了八年,30歲了,被家人軟硬兼施搞回了老家,結婚、生子。她說,「現在是和父母在一起,工資完全是自己花,沒有房貸和車貸的壓力,每個月也不用自己出房租,經濟上很富裕。
  • 回到三四線城市考公務員和留在一線城市打拼,哪一種更好
    隨著大學畢業季的到來,很多大學生都面對著兩種選擇:到底應該是在一線城市為自己打拼呢,還是遵從父母的意見,回到作為三四線城市的老家考公務員?哪一種選擇,對於大學畢業生的長遠發展更好?現在就讓我們來好好探討一下,這兩種選擇帶給人的不同影響。
  • 如何做到內心穩定,踏實地安穩於當下的生活?
    2 如何做到內心穩定,踏實地安穩於當下的生活?有人說,離開繁華的大都市,回到嚮往的田園生活中去。這的確是很多人夢裡一直嚮往的鄉村田園生活。然則,夢與現實總還是隔著那麼一步,需要人們去努力才能實現。即便是真正的實現了,你的心能夠安定下來嗎?你能夠真正放下城市打拼的生活嗎?
  • 當下最毒的雞湯,就是鼓動一個人放棄安穩的工作去創業
    曾經在我們小的時候,很多人的理想是要當一名老師,當一名警察,當一名科學家,當一名醫生。很多創業培訓機構和各種毒雞湯會鼓動你,去創業吧,加入我們改變命運吧;十年打工還是工;反正你就是一無所有,創業大不了失敗了還是回到一無所有,成功了就是鹹魚翻身;你沒錢就是因為你整天呆在窮人的圈子裡,擺脫不了窮人思維,我們之所以有錢,就是因為我們接觸的都是富人的圈子……當你整天聽了這些很有道理的廢話,看了馬雲和巴菲特的精彩演講
  • 大學畢業選擇留在大城市,還是回到家鄉的小城市,大家是怎麼看的
    春暖花開的五月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一,等到6-7月份,2020年的大學的應屆畢業生們也要收拾行裝離開朝夕相處的大學校園,當他們離開校園的那一瞬間,各種選擇題就開始紛至沓來,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就業問題,是選擇留在大城市衝進北上廣辛苦打拼一番,還是回到自己家鄉的小城市安逸舒適的生活,如果是你面對這個問題
  • 《三十而已》熱播,王漫妮重回上海,安穩和拼搏你會如何選擇?
    最近一直在看三十而已,三位女主三種人生卻幾乎涵蓋了當下幾乎30+女生生活的常態!一種像王漫妮,畢業後漂泊在外獨自打拼;一種像鍾曉芹,在父母身邊結婚工作,生活平淡如水;一種像顧佳,外能替老公打拼事業內能相夫教子。很多人在看這部劇時,似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