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華夏盛德·禮商書院金牌禮儀講師凌一然,今天為大家分享大學生禮儀素養提升課的內容,這次為大家分享的是「點亮燈塔,成就未來」。人生就像大海中的航行,有了燈塔的指引,船才不會迷失方向,而沒有目標的生活,就像在大海當中沒有羅盤的航行。
(很多夥伴可能都遇到過以下這些問題,比如···)大學畢業後很迷茫,感覺沒有方向該怎麼辦?想要學習進步,卻總是三分鐘熱度怎麼辦?為什麼畢業才短短幾年,自己就被拉開很大的差距?為什麼別人可以獨當一面,自己卻總是躊躇不前?
各位親愛的年輕的夥伴們,誰的青春不迷茫呢?迷茫時其實不需要太擔心,它是正常的,但我們不能因為暫時的迷茫就停止進步,只要你願意沒準兒此時的迷茫會成為你嶄新生活的開始!在我們找到該做的事情之前,能做的就是把眼前的每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這真的很重要。
比如說按時吃一日三餐、晚上十點半之前睡覺、好好上課、和同學處好關係、按時完成作業、有計劃地堅持鍛鍊身體、積極對待身邊的所有人和事等等。接下來我們就要來考慮一下該怎樣讓生活變得更加有趣並且充滿意義了!
時間銀行中,我們每人每天都公平地擁有86400秒的存款,沒有結餘、不可轉存。但這24小時有人精心經營,有人混沌糊弄,每一天的差別,日積月累之下,就成了人生的差距。此時此刻,無論你是擁有鮮花掌聲還是一事無成,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接下來你要度過的每一天是否讓你走上了一條成長、成就、成功的道路。
目標管理你認為目標重要嗎?你能馬上說出你2020年的目標嗎?很少有人會說目標不重要,但事實上,依然有很多人,或缺乏目標,晚睡晚起,毫不吝惜時間,學習走馬觀花;又或者對目標管理充滿誤解。
哈佛大學曾經對一群智力、學歷、環境等條件差不多的年輕人開展關於人生目標的調查。調查結果發現: 27%的人沒有目標; 60%的人目標模糊; 10%的人有 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
經過25年的跟蹤研究,結果發現他們的生活狀況及分布現象有一定規律:
3%有清晰且長期目標的人,他們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的頂尖成功人士,他們中不乏白手起家創業者、行業領袖、社會精英。
10%的人,成為各個行業、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大都生活在社會中上層,他們的共同特點是,短期目標不斷被達成,狀態穩步上升,成為各行各業的不可或缺的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工程師、高級主管,等等。
佔60%的模糊目標者,幾乎都在社會的中下層面,他們能安穩地工作,但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成績。
剩下的27%是那些25年來都沒有目標的人群,他們幾乎都在社會的最底層。他們都過得不如意,常常失業,靠社會救濟,並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世界。
當下的社會節奏之快,讓很多人都會感覺心中壓抑甚至喘不上氣,更容易在這樣的環境中迷失自己。我見過一些人,尤其是年輕人居多,當他們感到生活不自由、工作不如意,就會安慰自己,說著放下這些無妄的追求吧,平凡可貴呀!先去旅行放鬆一下,辭職再找工作。
可結果大多還是旅遊回來問題並沒有解決,現實也沒有改變,於是陷入迷茫,怨天尤人。很多商業大佬們,比如馬雲、巴菲特、比爾蓋茨,他們都有一些共性。是什麼呢?比如:他們一定都是很樂觀地看待未來,永遠不抱怨而是不斷向內看、檢查自己的問題,他們擁有著超越常人的堅持!
人生路上不會一直是坦途,會有風雨也會有荊棘,但如果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到哪兒去,那通常你哪兒也去不了。想要走出這種困境,首先就要從渾渾噩噩的生活中抽離出來,為自己制定生活目標。
找尋正確、適合自己的目標,讓自己擁有持續努力並且不畏困難、不怕辛苦的信心與力量,也是一件需要智慧與技巧的事情。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沒有找到,只能碌碌無為。那到底該如何而制定目標呢,接下來我將給到大家一些中肯的建議:
1、明確目標。
首先一定要回答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
你的夢想是什麼?有了夢想,那麼接下來呢?你每天醒來後想著的是什麼?為什麼這是正確的時機?你曾經做過的最艱難的事情是什麼?哪些人希望你成功?你最重要的優勢是什麼?你什麼時候是最好的自己?你將來可能的最好的自己是什麼樣的?你必須克服什麼障礙?現在具體要怎麼辦?
通過回答以上這些問題,可以讓你的目標更加明晰,追求目標的步伐更加堅定,如果你真的想讓這個目標落地、實用、堅持下去,你就必須將自己的熱情、希望與目標結合在一起,一件事情只有在你自己心裡真的下定決心要去做的時候,它才可能成功。你很清楚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做,你的理由令自己信服且願意為自己負責任。這時候目標就像一劑疫苗,紛亂的思緒與擔憂再也無法阻止你向前。
2、拆解目標。
目標要切實可行並合理分解,如果設置得空虛遠大,就極其容易產生挫敗感。制定現實的、有能力實現的或者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目標,要讓目標可量化。給自己留出一定的時間距離的時候,你也一定會感受到壓力感與負面情緒隨之降低。
1984年的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奪得了世界冠軍。當記者問他憑什麼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他說了這麼一句話:憑智慧戰勝對手。當時很多人認為這個偶然跑到前面的矮個子在故弄玄虛,馬拉松是體力和耐力的運動,說憑藉智慧取勝確實有點勉強。兩年後,義大利國際馬拉松邀請賽在義大利北部城市米蘭舉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參加比賽。這一次,他又獲得了世界冠軍。兩次奪冠並非偶然!十年後,這個謎團終於被解開了,山田本一在他的自傳中說:「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奮力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四十幾公裡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麼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
起初,我並不懂這樣的道理,常常把我的目標定在40公裡以外終點的那面旗幟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裡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一個目標最關鍵的點在於出色的實施環節,好的結果一定是明確的,並且有時間限制的,它們可以衡量,也方便評估。
比如讀書、減肥、健身或準備考試,想做好一件事,最重要的是做完一天,記得再做第二天,把計劃分解成一個月、一周、一天,堅持下去,讓人不敢相信,改變命運可能真的只是一兩年而已!
3、以終為始,反向思維。人們總是先清楚終點,然後再努力趨向終點。先明確最終想要達成的目標和結果,然後再拆解計劃、採取行動,規劃自己的人生。
比如我們來試著對於一個服務類型門店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的問題作出分析,我們知道的結果是如果工作人員專業素質不高那將會直接影響客戶的體驗感以及門店的效益。
接下來就回推是什麼影響了員工的專業素質呢?
得出結果,是因為員工專業知識、技能、職業道德不夠,沒有經驗、沒有時間。那如何才可以提高員工專業素質呢,可以採取的措施是:
1、由門店經理帶頭組成自己的內訓師隊伍,並且外聘老師進行專門培訓;
2、增加員工人數;
3、員工師徒制、老帶新,方便交流經驗等等。
從結果倒推開始,從產出倒推投入,從問題倒推策略,層層剖析、找出真相,幫助我們可以更好地理清思路。
人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都會面臨兩次創造,一次是在大腦中創造的,另外一次是在生活中的創造,我們書寫自己的人生劇本,這兩次創造都很重要。
毋容置疑,有行動中的創造才會有結果的呈現,可是不要忘了,如果沒有大腦中的藍圖的規劃,你的每一步都只是麻木地進行而已,何談動力呢?
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如果總有一座燈塔佇立在遠方,我們能夠牢記「燈塔」的位置或經常向它的方向眺望,就會不容易偏離航路,那麼我們所做的事情也都將建立在正確的方向上,以保證「安全出行」。
計劃實施--拒絕拖延老闆交代麗麗將今天的會議報告整理出來,明天下午四點交給他。回到家後:麗麗剛要坐下寫整理會議報告,她突然記起陽臺的花該澆水了,於是就去給花澆水;澆完水後,覺得地板有些髒了,就把地板擦了擦;吃完晚餐後,覺得有點兒小困,就想著小睡一會兒吧,這樣就有精神寫報告了;小睡一會兒後, 打開電腦,不由自主地看了一會兒彈窗新聞,又看到自己喜歡的裙子正在進行打折特賣活動,於是她左右斟酌挑選,買下了一條裙子;太晚了,還是睡覺吧,明天早點兒起來再做;一覺就睡到早上7點,她匆匆起床,準備上班,根本沒時間寫報告;忙乎了一早上才把手頭的事處理完,她午飯也沒吃,趕緊寫報告,但已經趕上不下午4點的截止時間了;麗麗疲憊不堪,只好向老闆申請延期一天,老闆無奈同意了,她終於趕完了,內心憤怒不已,發誓下次一定不再這樣。可是下一次報告任務,她的拖延一如往昔······
這樣的場景是否會有夥伴感到有些熟悉呢?
拖延就是把重要的和有時限的事情,推到其他時間去做的不好習慣。按照《今日心理學》的觀點,大概有20%的人都認為自己有著積習難改的拖延症。在生活中找一個凡事從來不拖的人確實不容易。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們難免會對一些即將要做的事有些厭煩,這種情緒包含著一種轉移注意力的衝動,讓人想用一些無關緊要但快樂的事來代替,比如打遊戲、刷劇、購物等。
急事緩辦,忙則生亂;緩事急辦,敏則有功。終結拖延,你可以更加從容,不用再受那些因拖沓而帶來的痛苦和煩惱。這樣,你會有更多的娛樂時間,同時,從拖延中搶回更多的時間,也會讓你的工作更出色。
當你發現自己正在拖延時,你要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你可以與自己交流,給自己一些心理暗示,比如我的目標是……,我正準備做……,我開始行動的時間是……,我要堅持做……,我可以休息一下的時間是……而不是一些陳詞濫調,比如我能一定會做到,我一定會成功的。
拖延行為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逃避壓力,追求完美,害怕失敗等等,給自己適當的壓力也是好的,這可以讓你效率更高!
為什麼我們聽過很多的道理,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
我想,那是因為多么正確的道理、多麼有效的方法都不能代替你去行動。光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還要不斷練習才可以。
悠閒而安逸的生活,誰都嚮往。但對於二、三十歲的人來說 ,過於休閒則意味著躺在一個大而舒適的泥沼裡,而人生最好的樣子,是在青春裡好好努力過。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人生很貴,請別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