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部戰爭電影,無處可逃的殘酷童年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在難民營生活是什麼感受?4 月29 日,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何以為家》在國內上映,講述了黎巴嫩難民營中年僅12 歲的男孩贊恩的流離與成長之痛。

我們以此推薦和「戰爭中的孩子」相關的9 部影片。片中的主角,全部是飽受戰爭之苦的孩子,他們有些是不能讀書的難民、有些是被迫參戰的恐怖分子、有些則因為戰爭被迫流浪…… 我們或許難以切身感受其中之痛,卻總能領會到影片的真誠與懇求,渴望電影可以成為「社會的陰暗角落投下一束聚光燈,讓這些光線,滲透到那些貧困且無法逃脫命運的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01

何以為家(2018)

推薦指數:★ ★ ★ ★ ★

導演/編劇: 娜丁·拉巴基

上映日期: 2019-04-29(中國大陸))/ 2018-05-17(坎城電影節)

豆瓣評分:8.8

《何以為家》的導演娜丁·拉巴基出生在黎巴嫩,此片視角也對準了黎巴嫩的兒童。影片講述了12 歲男孩贊恩向法官狀告親生父母,原因竟然是:父母給了他生命。贊恩的父母無力撫養和教育孩子,但依然不停地生育,贊恩作為家中長子,弱小的肩膀要承擔起生活的重壓。當妹妹被強行賣給商販為妻,贊恩憤怒離家……

《何以為家》是繼《羞辱》之後又一部口碑極佳的黎巴嫩電影,此片入圍第91 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與《羞辱》多為室內戲不同,此片大量外景和實景鏡頭的運用,拉近了我們與這個國度的距離。《何以為家》大量的手持跟拍和半紀錄片手法的實景拍攝,以及俯拍鏡頭最大程度還原小男孩Zain 的視角中,我們都能讀到這位女性導演娜丁·拉巴基對這片土地上創傷的動情關懷。

拉巴基在一次訪談中說:「《何以為家》描述的是血淋淋的現實。我非常理想主義,我相信電影能夠改變世界,即使不能馬上改變現狀,至少可以引發話題和爭議,讓人們去思考。我希望《何以為家》能夠真的幫助這些孩子改善生活,我用電影作為『武器』,在社會的陰暗角落投下一束聚光燈,讓這些光線,滲透到那些貧困且無法逃脫命運的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02

猴子(2019)

推薦指數:★★★★☆

導演/編劇:亞歷桑德羅·朗德思

上映日期: 2019-01-26(聖丹斯電影節)

豆瓣評分:8.1

《猴子》這部影片,不算傳統意義上的「戰爭中的孩子」這個題材,而是參與戰爭中的孩子。此片的主角是一群與世隔絕的青少年遊擊隊,他們在一名侏儒教官的嚴格指導下學會了格鬥技術和武器使用,教官離去之後,給他們留下任務要照管好一頭母牛,以及一個說英語的女人質。這一段情節在充斥古怪儀式與山巒環境裡推進,而母牛被射殺後,情節開始進入瘋狂而難以預測的走向。

從模糊不清的時間背景來看,影片似乎是在刻畫一場正邪難分的戰爭。青少年遊擊隊綁架了女工程師,而遊擊隊領導自殺後,接任者獨攬大權、肆意妄為,這個無政府的小團體就此陷入分裂狀態,這一系列糾纏不清的、敵我難辨的混亂狀況,正是影射哥倫比亞長達60 年的殘酷內戰。

03

午夜行者(2019)

推薦指數:★★★☆☆

導演: Hassan Fazili

編劇: Emelie Mahdavian

上映日期: 2019-01-27(聖丹斯電影節)

本片導演Hassan Fazili 被塔利班懸賞通緝,於是攜妻子和兩個女兒開始了由阿富汗到匈牙利的逃亡之旅。三年的跌宕經歷中,阿富汗導演Hassan Fazili 用一家人的生活細節拼湊出一部流亡生活實錄。全片由三臺手機拍攝完成,跨越3500 英裡的神奇旅程中,除了記錄下戰爭背景下的難民現狀,影片也對影像創作的虛實和目的性進行了反思。

導演Hassan 在電影裡提到,當女兒Zahra 失蹤在叢林之中,作為電影人,創作的需求讓他想要記錄下可能出現的女兒的屍體;作為父親,他又對此深惡痛絕。深刻的思考、身份的轉換、快節奏的混剪,都是本片的精華與亮點。偷渡者、難民將自己描繪為午夜旅者,「我們能去的地方,就是我們要去的地方」。

此片並沒有一份正式海報。

04

我失去影子的那天(2018)

推薦指數:★★★☆☆

導演/編劇: 蘇迪德·卡丹

上映日期: 2018-09-03 (威尼斯電影節)

豆瓣評分:6.7

網友將《我失去影子的那天》概括為母親版《美麗人生》。此片是導演處女作,簡單直率地落實「影子消失」的高概念,並留觀眾以解讀空間。此片幾乎沒有暴力衝突血腥的畫面,甚至除了家和流落荒野之外幾乎沒有戰區的環境畫面,僅在對白的隻言片語和畫外遠處的爆炸聲,就把比地獄還猙獰的戰爭傳達得滲人無比,冷汗淋漓,充滿無限留白的消失的影子可以用任何想像或形式去理解,所想如所見。

導演用手持攝像頭的紀錄片手法,拍攝了一部近乎懸疑片的戰爭電影。雖然犧牲了影像的質量,但完全可以理解。此外,手持快速橫搖建立剪輯點、挖土時自下而上的仰視鏡頭、用敲門/拉手剎等現場聲源打斷後期弦樂配樂......這些都為技術上的亮點。

05

恐怖分子的孩子(2017)

推薦指數:★★★★★

導演: 塔拉勒·德爾基

上映日期: 2017-11-15(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

豆瓣評分:8.6

這是第一部對恐怖分子進行近距離觀察的紀錄片,導演塔拉勒·德爾基是敘利亞人,在2011 年開始了敘利亞內戰之後,離開故土,流亡德國。2014 年,導演回到了他的家鄉,偽裝成同情聖戰的戰地記者,走進了一個敘利亞北部的恐怖分子家庭,在這個伊斯蘭家庭中生活了兩年多,用鏡頭講述孩子們如何耳濡目染的在日常嬉戲中被恐怖主義行為方式影響。

導演的鏡頭語言克制而冷靜,在影片中宗教極端思想不是口號式的歇斯底裡,而是潛移默化中形成的生活方式。槍和炸藥是他們的玩具,仇恨與毀滅是他們的教育,他們是恐怖分子的孩子,而他們永遠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被培養成一個恐怖分子的。

06

再見,孩子們(1987)

推薦指數:★★★★☆

導演/編劇:路易·馬勒

上映日期: 1987-10-07

豆瓣評分:8.6

《再見,孩子們》是導演路易·馬勒的童年半自傳影片,獲1987 威尼斯金獅獎。此片以二戰時期的法國為背景,講述了二戰末期德國依舊堅定不移地推行反猶政策。來自馬賽的猶太孩子波奈特因此家破人亡,被送到法國的學校念書。在這裡,他一直小心翼翼的保守著他的秘密,但還是因為新生的關係常常遭到同學戲弄。其中就有法國有錢家庭出身的朱利安。 朱利安和波奈特成為了室友,在共同相處的日子裡,兩人的關係漸漸融洽,成了童年要好的夥伴。當朱利安從種種跡象猜測出波奈特的猶太人背景時,他沒有疏遠波奈特,而且還幫忙隱藏這個秘密。也許在孩子的心中,政治世界在真摯的友誼面前顯得太過渺小。

路易·馬勒讓一種美妙的純真貫穿於電影的始末,這種追憶充滿了情感,卻以一種緩緩道來的姿態展現了大師的風範。也許這一切都建立在電影中隱隱透露出的對電影的熱愛之上。

07

流浪的尤萊克(2013)

推薦指數:★★★☆☆

導演: 佩波·丹科瓦特

編劇: 亨裡希·哈丁

上映日期: 2013-11-05(科特布斯電影節) / 2014-01-10(波蘭)

豆瓣評分:8.4

《流浪的尤萊克》改編自以色列作家尤裡·奧萊夫2001 年發表的同名作品, 8 歲的猶太小男孩尤萊克從華沙集中營中逃了出來,他躲藏在森林裡面,並假裝成是波蘭孤兒在農場裡打零工。尤萊克遇到了為了賞金而出賣他的人,也遇到了不惜一切願意幫助他的人。不幸地尤萊克失去了一隻胳膊,很難再找到工作,但他任然沒有放棄希望。終於俄國軍隊來到了村莊,尤萊克甚至找到了一個願意收留自己的家庭,然而他又一次遭到了背叛。尤萊克被人帶回了他的家鄉,但他卻不願意承認自己是猶太人。

在戰爭題材的電影中,身份認同的困境不止一次出現,也許當經歷過戰爭中的波折欺負,尤萊克已經快要忘卻父親對自己的要求:「尤萊克,你要記住你是一個猶太人,你不能將這件事告訴任何人。但是,不論到了什麼時候,即使你忘了自己的名字,忘了媽媽,忘了我,你也要在心裡深深記住,你是猶太人。」

08

伊萬的童年(1962)

推薦指數:★★★☆☆

導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愛德華·阿巴洛夫

編劇: 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上映日期: 1962-04-06(蘇聯)

豆瓣評分:8.6

母親和姐姐早年被德國軍隊殺害,殘酷的戰爭摧毀了12 歲男孩伊萬的童年,小小年紀的他走入戰場,成為了一名偵察兵。由於年齡的關係,即便在戰火和死亡中拼命奔走,伊萬還是沒有得到中尉戈克森的信任,但從科赫林上尉的口中,他知曉了眼前這瘦小的男孩的果敢與堅韌。科赫林上尉希望將伊萬送去遠方讀書,離開冰冷殘忍的戰場。然而伊萬卻拒絕離開,這個勇敢的男孩決心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遠方的煙囪、搖曳的白樺林、被仇恨裹挾的少年,塔可夫斯基對戰爭的描寫含蓄而有力,導演通過夢境把心中充滿仇恨的伊萬還原為一個單純的孩子。客觀與主觀鏡頭間的跳躍、場景間的不斷切換,使得視覺效果極為突出,導演用充滿詩性的鏡頭語言,引導觀眾探索隱藏在畫面敘事背後的深刻含義。

09

一袋彈子(2017)

推薦指數:★★★☆☆

導演/編劇: 克裡斯丁·杜瓦

上映日期: 2017-01-18(法國)

豆瓣評分:8.2

影片改編自法國當代著名作家約瑟夫·若福的自傳小說《彈子袋》。莫裡斯和喬是一對年輕的猶太兄弟,父親經營著一家理髮店,一家人過著溫馨又美滿的生活。法國被德軍佔領之後,猶太人的處境越發困窘。所有猶太人應納粹要求,必須在外衣上縫上一個黃色的六角星以示區別,強制的隔離激發了種族偏見,同學對他們的態度逐漸發生了轉變。

為了保護兩兄弟,父親命令他們逃難,一家人約定在尼斯匯合,父親囑咐他們不能告訴任何人自己的猶太人,兩兄弟在旅途中親眼看到了納粹對猶太人民的迫害。逃亡之路漫長而艱難,兄弟二人憑藉機智與勇氣以及陌生人的幫助,一次又一次躲過了死亡的威脅,只為與家人再次團聚。

相關焦點

  • 直擊心靈的5部伊拉克戰爭電影,揭露戰爭的殘酷
    結尾意料之外,更是雙方對外戰爭關係上的一次進步或轉折。2.《12勇士》本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2001年911事件後一支美國特種兵小分隊被派往阿富汗山區執行任務。為配合阿富汗地形和攻敵戰略,特種部隊們駕著馬匹化身騎兵隊,在險惡的山區追擊敵軍,一連串生死交鋒的激烈戰爭一觸即發。3.《鬣狗之路》故事發生在阿富汗第二大城市坎大哈,塔利班反政府武裝組織的總部就設在這裡。阿富汗戰爭爆發以後,北約軍隊屯兵坎大哈,加拿大作為北約成員國也參與其中。
  • 國外電影推薦:5部震撼人心的戰爭電影
    電影的題材有很多種,每種題材都會踴躍出令人嘆為觀止的電影。如今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早已遠離戰爭,但我們不能忘記那些曾為了和平而犧牲的將士們,通過戰爭電影,我們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今天就介紹5部戰爭題材電影,通過他們的崢嶸歲月,來一起緬懷為和平付出珍貴生命的將士們。
  • 驚險而又刺激的核大戰電影10部
    不要錢就可看的20部少見的經典電影女性題材電影46部不要錢就可看的32部影史佳作片經典美國戰爭題材電影18部22部諜戰電影國產禁片8部紀實電影44部28部最新熱播電影21世紀大片30部再奉上21世紀大片
  • 真實體驗戰爭殘酷,專家認可,10部嚴謹專業的戰爭電影
    優質的戰爭電影,肯定不止於轟隆隆讓人看個熱鬧,更重要的是還原一個時代以及時代背後的東西,也就需要在細節上千錘百鍊。這是電影藝術的良心體現,也是對戰爭中捐軀者的尊重和致意。 藝術畢竟是虛構,要在大銀幕復現歷史的原貌,難度逆天。但就是有電影人願意死磕,挑戰這個不可能任務。下面9部半戰爭電影,都是嚴謹專業著稱的表率。
  • 推薦5部熱血戰爭電影,喜歡戰爭片的話,不容錯過這5部電影
    推薦5部熱血戰爭電影,喜歡戰爭片的話,不容錯過這5部電影。喜愛看戰爭電影的人,看的時候估計就想看得爽,下面為大家推薦幾部超好看的熱血戰爭片。黃鳥美國製片,2017年月1上映,影片也是改編自口碑極佳的同名小說,小說題材改編的電影還是有很多的。講述一位年紀稍長的軍人為了守住承諾在伊拉克戰爭期間保護照看一位小兵的故事,而影片的主視角小兵「莫非」從參軍時的一腔熱血到真正參與戰爭,在經歷了一幕幕慘烈的場景之後,導致無法走出戰爭殘酷的陰影。
  • 10部反映越南戰爭的影片,帶你感受戰爭的殘酷
    全片對戰爭的描寫和思考遠勝大部分戰爭片,但真正母題是:文明的黑暗面。用了大量隱喻和象徵,以表現主義的筆法揭示了人性的瘋狂。多彩煙霧、華格納、戰場衝浪、沒落莊園、祭壇等意象滿是荒誕與非理性,影片技術與內涵均登峰造極2、全金屬外殼這是一部先讓你熱血沸騰,捧腹不已最後再讓你啞然失聲的電影。
  • 推薦二十部戰爭題材電影
    大家好,這裡是白北星,今天我給大家推薦二十部震撼人心的戰爭題材電影,以下是這二十部戰爭題材電影的主演和個人評價,排名不分先後1、《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給觀眾的感覺太過真實,很多情節的血腥暴力程度讓人對真實的戰爭產生了深深的恐懼。2、《盧安達飯店》
  • 五部鐵血硬核現代戰爭電影,全程高能非常精彩!
    第一部《物理外科手術式打擊》 一部非常不錯的印度戰爭電影,根據一起真實反恐事件改編。沒有載歌載舞、也沒有寶萊塢式的大神開掛,值得一看!
  • 十大經典戰爭電影,你曾被哪部震撼到過?
    育碧這些年拍了很多牛逼轟轟的短片,畢竟手裡有很多不要版權的資源,如果能加以利用,相信能給電影市場打上一針強心劑。3、《勇者行動》,電影劇情沒有任何的大幅度變化,與多數戰爭片一樣,《勇者行動》的劇情就是檔案提取的片段,電影就是把無數個作戰的資料和背景進行賽選,然後選取最為典型的案例,對故事加以提升和修改。
  • 讓人無法抗拒的5部現代反恐戰爭電影
    影片繼承了史匹柏一貫的「殘酷現實主義」風格,真實地表現了巴以民族和土地鬥爭中和平的殘酷和絕望。深刻的主題、獨特的視角和嫻熟的處理手法都證明了史匹柏的導演才能和駕馭複雜政治主題的能力。2。擊斃賓拉登影片告訴我們,瑪雅是中情局一位幹練而堅定的女特工。自9月11日以來,她一直致力於找出賓拉登。
  • 10部韓國高分戰爭電影,讓你知道和平是多麼的美好!
    第一部《軍艦島》年紀大了的人,就是偏愛看這種歷史電影,特別是近現代歷史事件的影片,此電影配樂得手工點讚,悲哀的場景反而是歡樂的配樂,其實更顯悲涼。宋仲基演的是從西安派去的光復軍,倒是演得不錯。第二部《登陸之日》電影場面宏大,感情線路清晰,以一個熱愛跑步的朝鮮小男孩的悲劇一生烘託著反戰的主題。眾觀近年來亞洲戰爭片,此片可說已到達一定高度,該片從質量到內涵可以和《拯救大兵瑞恩》媲美,雖然兩者主旨不同。
  • 豆瓣9.1分,這部二戰題材電影以一個8歲兒童視角揭示了戰爭的殘酷
    故事隨著納粹軍官的8歲兒子布魯諾的視角向前推進,以小見大式的展現出了戰爭的殘酷圖景、以及對於人性的異化,都讓這部電影成為了觀影人心中的經典。本片的巧妙之處在於主角是兩個有著善良純真的小孩子,源於本性的表演往往最令人動容。
  • 電影推薦:10部好看的阿富汗戰爭電影,近距離的感受戰爭的殘酷!
    ★成為超人的星星達人: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1、《鬣狗之路》《鬣狗之路》是保羅·格羅斯主導,由 保羅·格羅斯 、羅西弗·薩瑟蘭 、 克拉克·約翰森 、 艾倫·霍科 、 克裡斯汀·霍恩主演的一部戰爭電影。美國因9.11事件拉起一個反恐聯盟進行反恐戰爭,一大批美國的的盟國和追隨國也投入了戰爭之中。
  • 推薦三部《精彩戰爭動作電影》
    本期推薦三部精彩的主旋律戰爭片,一部都不要錯過哦!《黑鷹墜落》這部哥倫比亞公司出品的動作戰爭電影上映於2001年,影片改編自真實事件,取自1993年美軍在索馬利亞的一次軍事行動,而「黑鷹」直升機作為當時美軍最為先進的直升機之一,卻有兩架直接被索馬利亞軍隊用RPG擊落。
  • 本文以《伊凡的童年》為例,分析了塔可福斯基電影的三大主題
    在世界的導演中,只有七部電影使他在電影界成名,到之前為止,只有一個不朽的人:安德烈塔可福斯基的前蘇聯,他的電影總是呈現出詩意朦朧的意境和對永恆時間的不斷拆解。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將逐一分解他的七部作品,我將分析他的第一部作品《伊萬的童年》。
  • 10部優質戰爭電影推薦,兩部國產大片上榜
    而這是他最後能拯救的生命···戰爭如此殘酷,而人性的光輝真的可以為世間苦難所燃起!辛德勒不是聖人,他只是一個貪財的商人。或許他對妻子談不上忠誠,對員工也不見得多好,甚至在大屠殺來臨時,他也沒想過自己能做些什麼···可就是這樣一個發著國難財的小人物,在看到了毫無人性的屠殺後,他勇敢的站了出來,用他自己的方法和力量,去拯救那些跟他並無關係的普通人。
  • 以《伊凡的童年》為例,解析塔可夫斯基電影中貫穿始終的三大主題
    在世界導演之中,僅靠七部電影就揚名影壇,至今不朽的只有一位:前蘇聯的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他的電影總是呈現出詩意化朦朧的意境和對永恆時間的不斷拆解。在隨後的文章中,我將對他的七部作品進行一一的拆解,今天先來解析他的第一部作品《伊萬的童年》。
  • 以寡敵眾戰爭,最後戰死幾位英雄?4部票房差口碑好的戰爭電影
    另外再推薦4部戰爭佳作。第一部戰爭片:《危機:龍潭之戰》|以寡敵眾戰爭, 最後戰死了幾位英雄?戰爭是殘酷且無情通常戰爭類型的電影都難逃催淚二字,畢竟碰上生死離別的這檔事,情緒很容易被挑起來,《危機:龍潭之戰》也順勢利用這股氛圍使觀眾淚灑戲院,而戰爭又再次的與無情和殘酷劃上等號,不管白髮送黑髮人的悲痛,還是親人或愛人間的天人永隔,都令人悲痛不已,即使電影片尾在跑字幕時交代,不管是北越還是紐澳聯軍都聲稱自己的勝利的一方,但戰爭本來就沒有贏家,損失一兵一卒都是失敗的。
  • 跨性別者:無處可逃,便無需再逃
    Nikkie說自己「出生在了一個錯誤的身體中」——從小她便認為自己是個女孩,她喜歡裙子,喜歡娃娃,可偏偏她是一個男孩的身體。於是她從14歲開始了完整的變性流程,到19歲終於完全成為女孩。終於面對鏡頭講出自己的真實故事後,她說感覺「更輕鬆和自由了」,「我做回了自己。我是跨性別者,但我也是我自己」。
  • 請回答無處可逃的拷問:「什麼才叫用腦子打球?」丨次世代策略型籃球賽「321BALL」!
    02 陰謀,幹擾,與無處可逃的勾心鬥角——「王者」般的Ban與PickBan與Pick的玩法,對國民遊戲——王者榮耀的資深玩家來說,肯定不陌生。在這片場地上的競爭,是殘酷,激烈,而且壓抑的,不信你看看它的場地設計。03 無處可逃的困獸之鬥——籃球的比賽,格鬥的氛圍民間稱半場籃球比賽為「鬥牛」。在321BALL的Logo裡面,也有明顯的牛頭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