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標準化工作需要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具體到體育領域,團體標準法律地位的確立,則會進一步激活原本四平八穩的市場死水。近三年,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持續推進體育用品標委會改革。
「從前,人們對體育標準化工作的理解,還簡單停留在運動裝備的技術規範上,所以這塊業務一直非主流。」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以下簡稱「聯合會」)副主席、全國體育用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標委會」)主任委員羅傑表示,隨著中國體育產業進入新舊體制、機制轉換的關鍵階段,各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及各運動項目協會都開始意識到,競賽組織、賽事管理、活動服務、場地安全、青少培訓等諸多領域都需要標準引領。羅傑認為,團體標準的「誕生」,恰可以在這輪體育改革中扮演「關鍵先生」,甚至是「救火隊員」的角色,「相比於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團體標準具有制修訂迅速靈活、同時又不失權威性的特點,所以更符合將體育推向市場的時代需要。」
作為國務院第一批社團改革試點單位,聯合會在與總局「脫鉤」時帶走的還有全國體育用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成立於2007年5月的全國體育用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是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覆的直屬技術委員會,具體職能是承擔全國體育用品行業標準化技術歸口工作,對體育用品標準化工作實行統一計劃、統一審定,分工管理。
據統計,截至2020年3月,體育用品標委會已組織起草體育用品類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聯合會發布)51項,標準涉及運動服裝、運動鞋和運動器材等領域。「我們主要在推動團體標準的落地生根和推廣宣貫,以期更好地服務於體育改革的大勢。」羅傑介紹,自2017年以來,標委會針對體育總局系統、各運動項目協會及體育用品細分領域的不同需求,制定完成7項團體標準。
標委會通過團體標準制定與推廣,協助政府部門解決工作中發現的行業突出難點,以技術手段規範市場,為大眾創造更安全、健康的健身環境。以《二代室外健身器材通用要求》為例,這是總局群體司三年來委託聯合會研製的諸多團體標準之一。目前來看,這一標準的實施,直接推動了健身器材智能化的技術革新和應用的普及,最終成為總局和全國各省市體育系統二代室外健身器材招標採購的技術依據。
聯合會在推進標委會改革過程中,與各單項運動項目協會合作,提供團體標準制修訂等方面的技術支持,幫助脫鉤協會儘快構建適應市場端的各類標準化體系。以今年開始實施的《直排輪滑鞋》團體標準為例,這是聯合會與中國輪滑協會合作的一個成功案例,該團體標準旨在推動輪滑裝備市場的規範化和健康有序發展,從目前看成效顯著。而三年來,聯合會也同時在與網球、棒球、帆船帆板、跆拳道、柔道、空手道、摔跤、風箏、跳繩等中字頭運動協會進行不同形式的合作。
以下屬各專業委員會為抓手,傾聽各領域、各層面企業的不同需求,以標準促行業規範,進而帶動市場有序競爭。以《智能固定式健身器材技術規範》為例,這是聯合會不久前出臺的一項團體標準,其發起主要源於企業標準,起草組主要由聯合會全民健身器材專業委員會的企業成員擔任。這是一個滿足行業需求的經典團標研製案例。
自聯合會主導下的標委會推進改革以來,越來越多的單位和機構也開始涉足體育標準化工作,涉及的品類和範圍也越來越豐富多元。「標委會改革的最終目標是適應體育改革的需要,帶動更多的業內外人士關註標準化工作,最終形成高質量滿足市場端需求的局面。」羅傑這樣表示。(豐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