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制

2021-03-02 燕然搦管
學制


學制與生命之間存在爭議由來已久,古已有之;不過不像今天如此直白?似乎學童已不是過去浪漫天真的孺子,幼教也不再是當年識字開蒙的私塾先生。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一句渾話就如同當年施拉普納的那句名言,「如果你不知道球往哪踢,你就往球門裡踢。」不知是場景太局限,還是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出現了問題?普普通通一句不能再直白的廢話,被炒的沸沸揚揚,傳遍大江南北、黃河上下,令億萬中國民眾找不著北?真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嗎?冷靜下來細想,當時的中國人跟著哄的到底是什麼?無解!

如今可不是跟著哄,一雙雙家長同臺比拼,看誰更能虐待兒童?四、五歲的孩子要綁在鋼琴上,琴旁立著畫架,下面堆著英語教程,下架的幼童帶上乾糧還要奔赴奧校。沒有底線的父母如此猖狂虐待幼童竟然沒有任何法律約束,更無人問津?促成學前教育五花八門形成格局。深究其責學前教育就是沒有底線、毫無良知,違法亂紀的源頭產業。「沒有買賣、就沒有獵殺!」學前教育的產業化本身就是在獵殺千千萬萬中國幼童的良知?

其實,孩子從小到大,接受感知的進度循序漸進、按部就班、自然天成。古今中外沒有哪位天才是被虐待出來的?

人生早期有三次開智的時間段,也是智力增進的黃金期,如果能正確把握,成才指日可待。第一次是兩歲左右萌動記憶階段、兒童的超常記憶難以想像,此時理解能力有限,但記憶清晰,哪怕是長篇經典也能流暢背誦。第二次是小學四年級、孩子的理解能力增強,開始對自身愛好發生興趣,文筆超常的顯現嶄露頭角。第三次是初二期間,學生在文理兩方面出現造詣潛能,而且對擅長科目情有獨鍾,記憶、理解以及求知心切。

所謂學制要根據學生生理增長發育變化把握機遇,合理促進學生潛能的發揮、發展,循序漸進,事半功倍。

如果說人生百歲為常態,那麼學制不能超出15年,所言是能服務於社會的大學生,此時應該走出校門、步入社會。以6歲上小學計算,小學學制縮短為4年,應完成小學所有課程,初小兩年、高小兩年,也就是說小學畢業那年迎來人生第二個開智黃金期,等同當今四年級的學生,但已經完成小學所有學業步入初中,伴隨10歲左右的開智期,迎來初中課程。有利於循序漸進誘導學生開發潛能。初中課程設置為兩年,應完成初中三年所有課程。此時正值人生第三個開智期,伴隨學生步入高中3年的課程,有利於學生文理選擇,更為完善促進學業,發揮學生綜合能力,使之激發出學習潛能全面並舉,完成高中3年所有課程。此時年方15歲、風華正茂、正值花季;取替全國統一高考,致使完成高中學業者,都能走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名牌大學採用自主招生的原則,盡可擴大招生範圍。

大學學制設置必須規範,工科學制5年、理科4年、文科3年,各別學科如醫科,不得超出5年。所有大學應取替在校生考取研究生,保證大學畢業必須服務於社會,有兩年以上社會實踐者才有資格考取研究生、博士生。如此學制是依據學生生理髮育為前提的科學定製,更有利於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

學以致用的原則是造就更多的有用之才,所以必須徹底清除應試教育的殘渣餘孽,施行開放式教育,解除數千年來套在幼童身上的枷鎖,讓天真爛漫的兒童盡情享受回歸自然的天啟。中國只有從教學育人方面回歸正軌,才有可能從源頭阻斷數千年來貪腐不斷的惡性循環?「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美女顏如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等等一系列望子成龍的古訓,依然在左右當今父母的期盼。

中國的教育開發,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先聲奪人;甲骨文中的「塾」字與今天私塾的「塾」字完全相同,但當時其「塾」不是指私塾;商代之「塾」並非教育場所,而是宮門側堂,其「塾」乃等候之意。最初私塾走入社會的形式極為簡陋,從設於家庭開始,逐步形成開辦於宗族以及鄉裡的教育機構,稱為私塾。它是古代開辦私學的起源。追根溯源,直至西周時期,「塾」才被鄉紳認同,始辦雛學。《學記》追述西周學制記載,「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最初學在官府,以官為師,所謂地方之塾主持、為年老告退的官員,負責當地教學推行教化。

中國人歷來重視教育,兩漢時期舉孝廉、備選為官,可謂科舉制的前身,原為察舉二科。漢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即舉孝、舉廉各一人;兩漢後期通常為孝廉混同一科。在漢代舉孝廉屬於清流之目,為官吏晉升的正途,後來名士公卿多出於孝廉,對漢代政治影響極大。被選舉之人的資歷,大多為州郡屬吏或通曉經書的儒生。

察舉孝廉均為歲舉,即郡國每一年都要向中央推薦人才,並有人數限定。其後任用升遷與今之官場相似,事在人為。在中央以郎署為主,再遷為尚書、侍御史、侍中、中郎將等官;在地方則為令、長、丞,再遷為太守、刺史。

當時舉孝廉逐漸演變為躋身政治、攀附權力的階梯,郡國之間相互傾軋,舉之不公現象司空見慣。時至東漢和帝永元年間,改以人口為標準,人口滿二十萬、每年舉孝廉一人,滿四十萬、可推舉兩人,以此推之;人口不滿二十萬,每兩年舉孝廉一人;人口不滿十萬,每三年舉孝廉一人。所以說選舉制還是起源於中國,繁體字「選」字可謂象形字中的經典,兩個「巳」是被推舉人,要在公共搭建的平臺上講演,下面的走之表述最終還要走上一圈,讓大家心安理得,最起碼知道選的是誰?雖至如此,還是無法阻止選舉舞弊現象層出不窮?民眾怨聲載道,「舉孝廉、不知書!」啥意思?就是推舉出的人才不識字,也可譯為當年的「白卷先生。」都說推選「工農兵學員」營私舞弊;那就恢復高考。

科舉制是中國歷史上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途徑,始創於隋朝、隋煬帝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始置進士科;首創開科取士的科舉制度,接踵而來的唐朝、確立了科舉制的延續,從而完備於宋朝,興盛於明、清兩代;時至清朝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歷經一千三百多年科舉制度廢止於清朝末年。時代變革不容小覷,科舉制壽終正寢是歷史發展之必然,就科舉而言,不僅對中國歷史發展影響深遠,對後來的教育改革同樣影響深遠,時至今日應試教育根深蒂固依然把持在教學領域內不肯退讓半步?到底是制度、還是觀念從中作祟,眾說紛紜。

伴隨科舉制的廢止,近代創辦新學的道路異常曲折。面對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步調步步為贏,有識之士紛紛呼籲興辦新學;1901年,清廷下興學詔,鼓勵地方興學。1903年,「癸卯學制」頒布推行興辦新學。1905年,科舉制度被廢除,為興學讓路。

其實教育發展離不開經濟基礎,中國近代工商業稚嫩低迷,小農經濟體制遍布農村,沒有普及近代初等教育的空間,無力支撐普及經費。經濟滯後制約了近代小學教育的發展,農村文盲多如草芥;而當時農村教育的格局依然是數千年不變的私塾水準,近代社會的變革與私塾之間的距離,已不是簡單的遠近之分。

清末民初,義塾、族塾停辦,改辦小學,教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以及「四書」、「古文觀止」的私塾先生走出格局,可謂是為人所難。面對新學開設算術、歷史、地理等學科,格致顯然是一片空白。

1906年,學部曾向各省轉發了江蘇士紳提供的《私塾改良會章程》,支持民間組織參與私塾改良,但其收效不大。

1952年9月,教育部指示各地接辦私立中小學;時至1954年,全國私立中小學全部由政府接辦改為公立。」隨後,私塾或併入小學,或主動關停。

中國的教育現實值得深思,查看其內容重複教學,浪費時間,誤人子弟之外,流於形式化的規程比比皆是。學子的未來與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時不我待的憧憬下呼籲,「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浪費時間就是謀財害命的說法已被認同,於是就有了「打好深厚的基礎,成為國家棟梁之材」的慨嘆!

關於教育體制和學制存在的各種爭議由來已久,不同的聲音所關注的是內含缺陷。目前、九年制義務教育,三年考試選拔高中教育,普及職業技能教育,廣泛擴大普通高等教育以及精英式大學分級管理教育,塔尖式研究生教育和博士培養教育,充斥教改的方案花裡花哨,實為落地的景象難得一見。在參照不同用人需求的標準下,招回大量歸國留學人才魚目混珠;與其納入五花八門的教改計劃,不如踏踏實實更新除弊,還以學子清平世界。

大學教育與本國科技發展有機構成息息相關,與時俱進、不是空談;必須清除那些有其名、無其實的「磚家、叫獸及搏導。」

為什麼?蔡元培、陶行知令國人敬仰,他們興學始於憂國憂民,以培育新人為己任,

肩負起國家富強的期盼、民族振興的大義。

 

作者、燕然搦管

2021年2月21日

 

 

相關焦點

  • 英國、美國、澳洲等多個國家的學制與中國學制對比!
    學制,不僅是全球教育界所關注的熱點話題也備受有意出國留學的學子/家長所關注例如長沙立思辰留學小編在日常接待諮詢的過程中就經常被同學或家長們問到:到某某國留學,該銜接到幾年級呢?因此,在這裡我們也特別整理出了英國、美國、澳洲等多個國家/地區的學制與中國學制的對比 中國學制國家實行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學校教育制度。
  • 我國學制的發展歷程
    我國現代學制的發展歷程,無論在教師資格還是教師招聘的考試中,出現的頻率都比較高,其中涉及到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帶大家一起梳理一下。1.現代學制的地位區別《壬寅學制》:我國頒布的第一個現代學制,但只頒布而沒有實行。標誌著我國師範教育的開始。《癸卯學制》:是我國第一個實施的現代學制,標誌著我國國民教育制度的開始。
  • 教育管理在職研究生的學制長嗎?
    就讀在職研學員所關注的問題越來越多,有些人比較關注報考方式、報考條件、考試時間或學費,但有些人員比較關注學制的問題。近期有學員諮詢教育管理在職研究生的相關信息,從而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教育管理在職研究生的學制長嗎?
  • 教師編考試知識點:我國學制的發展歷程
    該學制劃分為三段七級,從小學堂到大學堂,除通儒院外,學制總年限長達 21 年,至通儒院要 26 年,該學制的最大特點是修業年限長。它還規定了各級各類學校的目標、年限、入學條件、設置課程及相互銜接關係。 中國開始實施的第一個現代學制或實行新學制的開端。
  • 中英教育學制區別全解釋!
    1、第一階段教育就讀年齡:5-7歲學制:2年畢業考試科目:英語、數學(全國考試科目)2、第二階段教育 就讀年齡:7-11歲學制:4年畢業考試科目:英語、數學、科學(全國考試科目)英國中學教育 就讀年齡:14歲-16歲學制:2年適合申請的學生:中國初二、初三的學生   延續教育階段,為中學至大學的過渡期,它分為兩種體系:學業路線(Academic Route)和職業路線(Vocational Route)。
  • 文化常識:關於我國的「學制」,你知道多少?
    1902年,我國正式頒布第一個近代學制「壬寅學制」(《欽定學堂章程》),該學制以日本學制為藍本,只頒布而沒有實施。《欽定學堂章程》由清末官學大臣張百熙主持編制,儘管最終沒有實施,但是它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個正式頒布的現代學制,是第一次規定要實行義務教育的學制。
  • 教師招聘教綜之我國現代學制的形成與發展
    《奏定學堂章程》 「癸卯學制」 承襲了日本的學制 我國第一個實行的現代學制 反映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 「壬子癸丑學制」
  • 縮短學制、將普通高中納入義務教育?教育部表態了!
    01教育部:尚不具備條件我國現行的基礎教育學制為12年,即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其中小學和初中共9年屬法定義務教育階段。教育部表示,現行學制是經過長期實踐、反覆調整後逐步建立的,符合目前國際上普遍做法,基本與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相適應,基本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規律。
  • 加拿大學制全解析(收藏!收藏!收藏!)
    下面介紹一下加拿大的學制年限。加拿大與中國教育體制相似,中小學一般實行6+3+3制度,即6年小學、3年初中、3年高中制度。安省實行6+2+4學制,高中修滿30個學分就能順利畢業。  >9年級高中一年級10年級高中二年級11年級高中三年級12年級 加拿大本科學制
  • 同九年,有「六三學制」有「五四學制」?到底哪個才是最優選?
    消息內容為島城某學校為打造九年一貫制學校,學習人大附中的早培班選拔,在校本部開了兩個「掐尖實驗班」,走5+1+3的學制。五年結束小學全部課程,1年銜接初中,3年正式初中,目標就是把早培班的孩子全送進二中、五十八中。而該班在最近一次月考上也考出了極為優異的成績,全班最低分為91分,其餘基本都是95分以上甚至是滿分。這一成績在家長群中引起極大震動!
  • 【日本小常識】日本學校的學制
    要去日本留學,不了解日本的教育制度是不可以的,尤其是學制問題。一般來說,本科都是四年制,偶爾會有學生因為找工作不理想而延期一年畢業。
  • 高職擴招的彈性學制應該怎麼去理解,是否等同於掛讀?
    因為高職擴招主要是針對社會四大類人員的一個招生政策,這一部分人員都是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的,所以高職擴招就提出了「彈性學制」這個概念,不影響這一部分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讓他們有機會去拿到全日制大專文憑。由於「彈性學制」具有學習形式靈活、教學模式多元的特點,有很多機構宣稱可以「掛學籍」,在家就可以三年後坐等拿證。
  • 九年義務教育除了六三學制,還有五四學制,你了解嗎?
    但是,在六三學制之外,還一直存在一個五四學制。五四學制就是小學是5年,初中是四年。五四學制與六三學制的區別就在於小學與初中的時間分配不一樣,但是在小學階段與初中階段學習的內容是一樣的。小學六年,那麼小學學習的時間就比較輕鬆寬裕。初中四年,那麼初中階段的學習壓力與負擔就相對較輕。
  • 彈性學制等於「不用學習」!
    很多人多對於擴招「彈性學制」都是處於一個迷迷糊糊的認知!甚至還有人覺得高職擴招彈性學制就是「掛學籍」,只要報上名錄取後,就什麼都不用管了,也「不用學習」!對此小蒙只能說,要是不用學習就可以拿到學歷,在哪裡?我也去報一個。如果真的報了高職擴招,並且是選擇了「彈性學制」的童鞋,你要是不用學習就想畢業的,那你可能這輩子都不可能了!
  • 29所一流大學延長學制!博士3年畢業有多難?
    ▎博士四年制已成國內高校主流學制就在前不久,中國傳媒大學召開研究生教育會議,大刀闊斧地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延長博士生基本學製成為此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大亮點。目前,在我國42所「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共有29所高校實行四年博士學制,7所高校實行3-4年彈性學制,博士四年學制已成國內高校主流學制。改革開放之初,社會建設急需人才,我國博士生教育肩負著「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歷史使命,教育部規定博士生的學習年限為2-3年。
  • 職高學制全解析!3+2,3+4,五年一貫制,你了解多少?
    在學制上,目前最普遍的職業學校大致分為三年制、五年一貫制、3+2和3+4,不同的學制對應的畢業文憑也不同。下面我將為大家詳細介紹各學制,希望對有意向報讀的學生和家長有所幫助。三年制就是人們常說中專三年制,學生在校主要學習中學專業知識,還學習文化課,招收已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
  • 高職擴招為什麼會有彈性學制,是掛讀嗎?和在校學習有什麼聯繫
    不難發現其中包括待業人員和在職人員這兩大類,所以為了權衡學生,才推出了這麼一個彈性學制的說法,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都有學習的機會。一般情況下,高職擴招有兩種學制可供選擇:一種是,全日制的學習形式,也就是通常講的跟班、跟讀,吃住在校,全天候學習;另一種是,彈性學制的學習形式,網絡授課,文件規定不低於2500個學時並且有40%的線下統一授課,但根據去年報名的同學實際情況再結合疫情原因,線下授課的機會很少。
  • 「畢業最快」的211大學,學生自己選學制,最快3年就能畢業
    「畢業最快」的211大學,學生自己選學制,最快3年就能畢業 在國內的3000多所大學中,不同類型的高校也有不同的學制,一般來說,醫學類大學的學制比較長,都是在五年及其以上,而專科類大學的學制最短,學生三年就能畢業,而且第三年基本是在實習,實際的上課時間也就兩年多,而最廣泛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 專家建議縮短學制,小學和研究生在讀時間減兩年
    建議大大縮短,中小學學制從12年改成10年,並取消小升初和中考。讓學生坐上直通車在連讀制的學習環境中健康成長。 以上專家提出縮短學制,主要還是認為教育應該根據我國現狀和社會發展進行更加合理化的調整。
  • 國開明明學制是2年,為什麼所有機構都宣稱要2.5年才能畢業?
    這幾天工作的時候也收到了同學諮詢:「為什麼幾乎所有機構都說國開要2年半才能畢業,明明學制是2年,學信網也是顯示的2年?」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就在於學制和學習時間的區別這裡。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學國家開放大學的學制以及學習時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