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測量隊順利登頂,意義特別大!分析:你的天氣預報會更準

2020-12-23 中國氣象愛好者

5月27日上午11點,中國珠峰測量隊終於成功登頂珠峰。這次登頂極為不易。每年珠峰登頂的時間窗口只有一個,那就是4-5月。這是因為,冬季風盛行時,珠峰被西風急流控制,峰頂狂風呼嘯,氣候極端惡劣;而夏季風盛行時,印度洋暖溼氣流將會給珠峰帶來大量降雪,同樣也不適合登頂。只有每年4-5月,西風急流北撤,但夏季風還未在印度爆發時,珠峰才會迎來難得的相對「好天氣」。本來今年定的是5月22日登頂,但印度洋特強氣旋性風暴(相當於我國標準的強颱風)「安攀」突然出現並登陸印度,珠峰降雪,計劃被迫中止;安攀走後,印度季風很快將在6月上旬爆發,所以登山隊利用這最後的寶貴窗口期登上珠峰,可以說是爭分奪秒、只爭朝夕,最終取得了勝利。

這次很多網友提出,珠峰這麼危險,天氣這麼壞,為什麼不能用飛機上去測,或者讓無人機上去測?歸根到底一句話:這任務太複雜,珠峰峰頂風太大,無人機幹不了,必須要人走上去測。這次珠峰登頂,不僅僅是測量珠峰有多高,還要取得多種數據,包括氣象數據,完成一系列其他測量測繪任務。正因為此,本次珠峰登山隊登頂後,隊員們在峰頂停留了150分鐘。

青藏高原,對任何天氣預報都是非常重要的區域。不僅僅是因為,青藏高原本身的天氣很重要,更因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有全球獨一無二的高山氣候帶和垂直氣候分布。正是有了青藏高原,我國才有了這麼強大的季風,長江中下遊才能成為魚米之鄉。看看同緯度的非洲,那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青藏高原的氣象數據,對天氣預報當然也非常重要。

長期以來,由於環境的惡劣,青藏高原上的氣象站寥寥可數,它一直是天氣預報中的一個數據空白。天氣預報,就是收集足夠的現在的數據,放到超級計算機系統裡,用天氣模式推導出未來的數據。現在的數據越豐富越精細,未來的天氣,也就是天氣預報就會越準確。而青藏高原的數據空白,毫無疑問會影響天氣預報的準確度。

而這一次,氣象保障團隊、觀測團隊和珠峰測量隊如影隨形。根據中國氣象局的報導,在登頂隊制定登頂計劃時,氣象部門及時主動對接,提供了各項氣象服務,5月12日、5月20日前後西藏出現惡劣天氣時,氣象局提供了準確的天氣信息,保證了測量隊及時下撤,保證了他們的安全。

與此同時,珠峰測量隊在攀登珠峰時,氣象團隊也在不同地方放了很多探空氣球,取得了很多的、不同層次的氣象數據。這些氣球不像地面的測量站,只會取得地面一層的氣象數據,它可以取得地面、離地幾千米的數據。這些數據的取得,當然會讓天氣預報可以參考的數據更豐富,相信如果豐富到一定程度,會讓天氣預報更準。

相關焦點

  • 珠峰登山測量隊登頂的背後:你不知道的意義與影響!
    珠峰登山測量隊登頂的背後意義與影響,可能大家都會或多或少的有過這種疑問,那麼今天我們來認真的學習總結一下:「珠穆朗瑪峰」是藏語的音譯,為「神女峰」或「大地之母」 意思,最早在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14年),康熙就派人對珠穆朗瑪峰進行了初步的測量,於1719年在《皇輿全覽圖上》進行了標註和命名,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在地圖上正式出現
  • 2020珠峰測量隊成功登頂 為何選在凌晨出發?不會危險嗎?看完這篇你...
    根據當時的天氣預報顯示:26日晚風力減弱,27日凌晨是最佳的衝頂時間,經歷了此前的天氣原因兩次撤回,這第三次的衝擊格外引人關注。而珠峰的衝頂日,一般會綜合考量選擇在當天的凌晨出發,例如,本次珠峰登頂隊伍就在凌晨兩點過出發,這裡面最重要的原因是對「關門時間」的遵守,因為在關門時間之前完成攀登,能夠有效地降低攀登風險,尤其是這次登山測量隊登頂後還要留下工作時間,所以早出發是一定的。
  • 登頂珠峰的新疆人:測量隊登頂 民族自豪感爆棚
    天山網訊(記者王晶晶 張新軍攝影報導)2020年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中國將給出「世界高度」的新答案,「中國的測量隊登頂,並即將給出珠峰精確的高度,對於我們這些登上過珠峰的中國人來說,真的是感覺到無上光榮,民族自豪感爆棚。」
  • 珠峰測量隊隊員寧鄉人宋紅:心理壓力過大時體重暴降20斤
    登峰屢次遭遇惡劣天氣,心理壓力過大時體重暴降20斤。」 31歲的宋紅是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隊員,從2008年開始參與登山測量工作,已有十多年測量經驗,但珠峰測高是第一次。 北鬥系統為測量精度加碼 2015年尼泊爾遭遇大地震之後,珠峰的高度變化成了熱門話題。隨後,中國同尼泊爾宣布對珠峰進行高程測量並開展科研合作。
  •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 將揭曉「世界高度」新答案
    記者從中國西藏登山隊獲悉,由於珠峰頂峰特殊的氣象條件,人登頂後無法長時間駐留,而且一般下午頂峰風力會增大,留給測量登山隊隊員進行頂峰觀測的時間是一個多小時。據悉,隊員將啟動冰雪探測雷達開始觀測,待雷達測量結束後豎立測量覘標,在覘標頂部安裝GNSS天線進行靜態觀測。同時從地面6個交會點對覘標進行觀測,測量水平角、垂直角和距離,初步計算珠峰高程。
  • 見證珠峰登頂,意義非凡!向勇者致敬
    向攀登珠峰的科考勇士致敬!!!1960年5月25日凌晨,中國登山隊登頂珠峰成功,中國人第一次站在地球之巔。1975年二次登頂,科考隊員們測量出了當時最精準的珠峰海拔,標定了珠峰的高度為8848.13米。......2020年5月27日,登頂!!震撼!!!這是時隔15年後,我國再次測量世界最高峰高度,備受關注。
  • 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成功,復盤攀登過程:隊員抱著石頭躲大風
    專家解惑本次珠峰測量為何凌晨衝頂1、問:登山隊員為什麼會選擇凌晨這個時間登頂?夜裡爬山會不會有什麼危險?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黨亞民:這和珠峰的氣候條件有關係。一般來說在中午11點之前必須下撤,因為下午以後峰頂的風特別大,特別危險。從登珠峰來說,到了下午一點鐘,不管你登到什麼位置都必須返回。咱們這次還要在峰頂進行測量工作,要留下時間,所以我們就要在凌晨這個時間出發。選擇凌晨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凌晨雪不粘腳。登山運動員穿的爬山靴有四斤多重,雪再粘在上面是很危險的,而凌晨時的雪是不粘的,所以反而好一些。
  • 為登山隊員喝彩 珠峰登頂意義大不同——專訪登山協會主席李致新
    2020珠峰登頂意義大不同曾於1988年登頂珠峰的李致新指出,2020年登頂珠峰和以往有所不同,有三重特殊意義。圖為李致新。新華社記者徐子鑑攝(資料圖)「這不僅僅是一次登山活動,最重要的是和國家科考工作緊密結合。
  • 珠峰測量隊背後的「修路人」:都是登山高手 「修路」用繩超7000米
    5月27日上午11時許,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的8名隊員成功登頂,並在頂峰停留150分鐘。而高程測量登山隊能夠順利完成任務,和他們在攀登過程中身上所系的一條從營地到山頂的繩子密不可分。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這條保證這測量登山隊生命安全的繩子,是由一支特殊的「修路隊」架設。
  • 新聞分析:為珠峰「量身高」一定要人登頂測量嗎?
    新華社珠峰大本營5月6日電 題:新聞分析:為珠峰「量身高」一定要人登頂測量嗎?  新華社記者多吉佔堆、邊巴次仁、王沁鷗、魏玉坤  6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行動測量登山隊舉行出發儀式,30多名計劃登頂的測量登山隊員當日從海拔5200米的珠峰登山大本營向更高海拔出發,計劃抓住近日的天氣窗口,擇日登頂測量。
  • 專訪:珠峰測量艱辛 祝福中國同行——訪尼泊爾珠峰測量隊隊長高塔姆
    新華社加德滿都5月21日電 專訪:珠峰測量艱辛 祝福中國同行——訪尼泊爾珠峰測量隊隊長高塔姆新華社記者周盛平36歲的金穆·高塔姆能夠再次穿上鞋子,像正常人一樣走路,是在大約100作為尼泊爾珠峰測量隊隊長,他在一年前大約這個時候登頂珠峰,但左腳在山上嚴重凍傷,大腳趾的指尖部分被切除,至今上面的趾甲沒能再次生長出來。被凍壞不是因為暴露在雪中,而是因為浸泡在汗水中。測量隊一共4名成員,外加5名夏爾巴嚮導。高塔姆作為隊長,與另外1名測繪員在3名夏爾巴嚮導的支持下一起登頂。
  • 2020登頂珠峰成功意義精神 登頂珠穆朗瑪峰思考感悟分享
    2020登頂珠峰成功意義精神 登頂珠穆朗瑪峰思考感悟分享  新華社北京5月27日電 27日上午11時,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中國登山協會主席李致新在第一時間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他為登山隊員們不畏艱辛、永不放棄的登山精神喝彩,更為登山運動和我國高程測量科考工作的緊密結合而驕傲。
  • 珠峰測量隊隊員寧鄉人宋紅:登峰時隊友不到半小時凍傷三根手指
    登峰屢次遭遇惡劣天氣,心理壓力過大時體重暴降20斤。」 31歲的宋紅是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隊員,從2008年開始參與登山測量工作,已有十多年測量經驗,但珠峰測高是第一次。5月27日上午11時,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隊員成功登頂,13時30分完成峰頂測量任務。 「前後都遇到天氣惡劣、路況複雜的情況,衝頂了三次。第一次5月6日出發,在攀登過程中遇到大雪,攀登線路上還有流雪,非常危險,只能撤回;第二次出發,受颱風影響,風力太大,被迫放棄;直到第三次才成功。」宋紅心有餘悸,這一次測高是國家任務,壓力其實很大。
  • 揭秘:珠峰測量彰顯主權,大國競賽中展現科技實力
    1975年中國第二次組織測量隊登上珠峰1975年中國再次組織9人測量隊攻上珠峰,在峰頂設置覘標,以三角測量與其他觀測的技術,測得珠峰高度為8848.13米。中國珠峰測量隊於今年5月攜帶大量儀器這次中尼兩國的合作測量,尼泊爾的測量隊在去年登頂,而中國的測量隊則在今年5月登頂,這也是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唯一一支在2020年登頂珠峰的隊伍。
  • 登頂珠峰不難,但這次有什麼全新意義?登山協會主席告訴你
    2020珠峰登頂意義大不同曾於1988年登頂珠峰的李致新指出,2020年登頂珠峰和以往有所不同,有三重特殊意義。「這不僅僅是一次登山活動,最重要的是和國家科考工作緊密結合。雖然中國登山隊在1975年和2005年也做過登山測量工作,但今年我們和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聯手重測珠峰高度,實現了技術的創新和突破——現代科技的發展,先進儀器和大數據的研發應用為我們更加準確地測量珠峰提供了條件,讓我們可以更準確、更科學地向世人展示測量結果,也讓我們對珠峰有更加深刻清晰的認知。」
  • 學習強國:我與珠峰系列(三)
    李科在III7點架設GNSS接收機這次峰頂測量的工作不太順利,在測量登山隊第三次登頂的前夜,我觀看了1975年珠峰測量的視頻。【人物檔案】 李科,2020珠峰高程測量交會組組長,負責高程導線、GNSS測量和III7點的交會測量工作。我與珠峰 | 陳真:眾志成城,合力保障國家重大項目順利實施5月27日上午11時,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在世界之巔高高豎起紅色的覘標。
  • 登頂珠峰有多難 浙江有人親歷過 聽他們講那些生死一發的事
    昨天,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對珠峰峰頂進行交會觀測。珠峰地處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邊緣的碰撞擠壓帶上,地殼運動活躍。「準確測量珠峰高程有利於分析喜馬拉雅山脈、青藏高原高程變化。」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登義說。溫度、氣壓、折光環境等因素都會對測量產生影響,為得到精確的數據,科學家需要通過複雜的計算,以消除誤差。
  • 登頂!致敬中國力量,探路者專業戶外裝備全程助力珠峰測量
    2020年5月27日11時整,珠峰高程測量隊全員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峰頂,登頂中國高度,致敬中國力量!探路者全程助力珠峰高程測量圓滿成功,祝願英雄凱旋!珠峰測高在全球一直是一項被認為幾乎不可能的高難度任務,而支撐珠峰高程測量隊成功登頂珠峰的精神動力就是內心深處的中國心。四次登頂珠峰的探路者董事長兼總裁王靜(@飛雪靜靜)在大本營與本次珠峰測高隊員交流分享登山及戶外裝備研發體驗。
  • 此次登頂還有三重特殊意義
    登頂測量和交會測量成功完成,為本次珠峰測量外業工作畫上圓滿句號。測量外業作業收官,只意味著取得了一手的測量數據,珠峰高程尚需應用多種傳統和現代測量技術進行綜合計算。在數據分析、處理基礎上,還要進行理論研究和反覆驗證,才能最終確定珠峰精確高程。
  • 這個武漢姑娘成了中國首位登頂珠峰的女大學生!
    Q其實這一次登頂,我們前兩天也在節目當中說過,還是非常困難,挑戰也很多,包括登頂的時間一而再,再而三是往後推遲了兩次。這當中最大的原因是什麼?你親身參與過登頂珠峰的全過程,對於登頂珠峰挑戰最大的是什麼?陳晨:我覺得最大的一個挑戰就是天氣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