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都聽別人說過:減肥就是管住嘴,邁開腿,只要把飲食與運動的問題解決了,自然就能變瘦。道理是沒錯,唯有讓人體處於匱能狀態,脂肪才會開始燃燒,以此保證正常生理活動的能量所需。然而,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繼而採用錯誤的節食模式(絕食),最後不但沒能成功減肥,還帶來一系列其他問題。
因為比較懶,我最初減肥時,採用的就是節食法,認為只要少吃一點,沒有了營養攝入,肯定就能瘦下來。那時候連營養餐都不想去搞,畢竟那個又要計算食物能量,又要花時間去採購、烹飪,實在太麻煩。你還別說,少吃的效果確實不錯,尤其是剛開始的一個星期,體重下滑明顯,這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可沒過多久,我實在受不了,選擇了屈服,過去看電視劇的時候,總認為荒年挨餓也就那麼回事兒,怎麼可能會出現易子而食的情況?那也太殘忍了,可真等輪到自己的時候才能體會,原來餓極了真的會咬人!在這不得不對那些不吃早晚餐的女性表示敬佩,她們的意志力也太狠了。
吃點苦也就算了,身為男人,我也沒那麼嬌氣,真正讓我生氣的是,等我恢復飲食之後沒多久,居然又胖了回去!辛辛苦苦幾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之前餓得半死,這不到半個月的功夫,又給我整回去了,這不是逗我開心嗎?氣得當時把體重秤都踹飛了。直到後來才知道,減肥界有這麼一句話形容節食:吃得越少,胖得越快。
真正科學、合理的節食減肥,並不是吃得越少越好,它應該是在能量攝入方面下功夫。醫學界按照飲食能量的多寡,將低熱量飲食分為三大類:
1、低熱量安全飲食:日攝入能量在1200kcal左右,基本能保證人體正常生理需求,在不增加運動量的情況下,能量差很小,減肥效果略低,但對健康的負擔也很小。
2、低熱量飲食:日攝入能量在800kcal-1200kcal之間,部分正常生理活動已經開始受限,尤其是男性,反應會很明顯,能量差較大,減肥效果提升,不過對健康的危害也比較大。
3、極低熱量飲食:日攝入能量低於800kacl(也有說法認為低於1000kcal就算),絕大多數生理活動開始出現波動,能量差很大,減肥效果好,但對健康的危害也非常大。
除了第一種之外,剩下兩種完全是在拿健康換取減肥效果,也許年輕人吃得消,他們的生理恢復性比較強,但對於我這種40歲以上的中年男性而言,那純粹是對自身健康的迫害。
此外,錯誤的節食法會逼迫細胞進入低耗能、休眠模式,當時是沒什麼問題,可事後一旦恢復正常飲食,細胞會本能地抑制瘦素分泌,反而加大飢餓素的合成,憑此大量合成脂肪,以防止再次進入不健康的低能環境,這就是節食法變瘦之後容易二次發胖的關鍵所在。
順帶提一句,如果不要命,可以選擇這樣一份減肥餐:水煮白菜+黃瓜,能量總量極低,具備一定的飽腹感。不過其副作用與減肥效果一樣厲害,凡是用這種方法減肥成功的,胃病、肌肉溶解、營養不良等問題均會出現。
減肥不是玩命,拋開健康談減肥,無疑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事實上,二者也不矛盾。我之前就是弄不清楚這一點,才遲遲不能減肥成功,還留下了一身傷。後來在一位營養科醫生的幫助下,用改變早晚餐飲食的方式瘦下38.4斤,這才順利完成形象轉變,重回25歲小夥身材。朋友一直誇我毅力強,他們認為減肥的難度不亞於戒菸,讓我都有點不好意思了,畢竟我覺得自己好像也沒出什麼力,無非是早晚餐換一種食物而已,其它一切照舊。難怪人們總說,會者不難,難者不會,減肥成功的人都覺得減肥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