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溫杯裡泡枸杞」,這句火遍網絡的歌詞,正在訴說都市的亞健康人群有多麼需要中醫調理。
不僅是都市人的日常健康管理,中醫治療普遍適用於各個年齡層,中醫診療、中西醫結合都是常見的治療方式。
「脈之語」是一家網際網路中醫智能設備公司,主要用智能硬體和網際網路,把稀缺的名老中醫資源遠程帶給更多用戶,解決遠程把脈難題。
36氪獲悉,脈之語宣布完成數百萬元的天使+輪,投資方是美團點評的天使投資人付棟平。
圖片來自脈之語
脈之語正在做的產品,形象地說就是「脈動傳真機」,遠程採集和復現脈搏,讓名老中醫能夠給千裡之外的病人把脈。具體是用兩個儀器來實現的,分別是脈採儀和脈復儀,能夠採集中醫脈象中的寸關尺、浮中沉信息,復現脈搏的強弱、遲數、緩急,復現血管的寬度、彈性等信息。在浮、中、沉三種把脈狀態中,脈象自然的變化狀態也能被復現出來。產品是自主研發,共獲4項專利技術。現在均已完成樣機,可量產。
36氪獲悉,美團點評的天使投資人付棟平,因為在尋找中醫科技產品的投資標的,因此找到脈之語,後進行投資。
那麼,什麼樣的人群會需要遠程採集復現脈搏呢?脈之語早期主要應用於教學市場,針對中醫院校、培訓班、學生、基層醫生等。這是因為名老中醫非常稀缺,國醫大師、國家級名老中醫僅有數百名,能坐到診室裡跟師的學生至多七八名,跟師名醫的機會非常難獲取。而且,在傳統的脈診教學是書本教學,描述不同脈象的方法通常是「如輕刀刮竹」、「如雨沾沙」、「如病蠶食葉」,比較晦澀難懂。脈之語實際上是想解決名師稀缺的難題,用智能硬體結合教學視頻,來讓更多用戶遠程跟師。
繼遠程教學後,脈之語開拓了遠程會診業務,這是當前發展重點。疫情影響下,網際網路醫療的價值更為顯現,行業逐漸更加重視在線醫療,這種行業趨勢也給該公司推進遠程會診帶來利好。
具體來說,希望名老中醫診療、病情較為複雜的患者,會向當地醫院提出遠程會診需求,由醫院對醫院進行遠程會診。以往的方式比較繁重,基層醫院要提前一到兩周申請,大型醫院則要根據申請走流程,環節比較複雜。脈之語的方式是向醫院提供「輕會診」業務,用脈採儀和脈復儀這兩個相對簡潔的智能硬體,簡化溝通流程,讓醫生之間可以直接視頻會診。
讓36氪好奇的是,醫院是否會接受這樣簡化流程的「輕會診」呢?脈之語用兩個案例來說明,目前該公司已經在民營診所慈方中醫連鎖上線了輕會診業務,而且正在與北京市第一中西醫結合醫院商談戰略合作,預計今年內能夠在該醫院的五個院區上線。
整個盈利模式來看,遠程會診的費用由患者支出,脈之語按比例收取服務費。這對於患者的好處是,傳統「重模式」的遠程會診通常要1000-2000元,而脈之語輕會診的價格會在數百元,定價策略是普通患者能夠負擔,擴大用戶面。
接下來,脈之語的發展重點是拓展遠程會診市場,計劃到明年6月在全國50家三甲醫院上線在線醫療服務系統。目前已經與國內一家HIS平臺建立合作,可以接入該平臺上的2000家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