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胡育兒日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給孩子養成什麼樣的習慣,孩子以後就會形成什麼樣的習慣,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很重要的,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從小父母就會教育我們要勤勞勇敢,不少溺愛孩子的家長卻忘掉了這一點,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將孩子寵愛成一個「小祖宗」。
中國第一懶人楊鎖:取暖燒家具,長發留到腰,最後被活活懶死
關於中國第一懶人楊鎖的情況,相信不少人都知道,楊鎖出生在一個高齡父母的家庭中,由於老來得子,所以父母從小就對楊鎖溺愛至極。
從小楊鎖出門要背著,餓了父母就要主動餵飯,由於父母「慣」出來的毛病,上學的時候因為自己的性格與老師不和,總是發生矛盾,溺愛楊鎖的父母也會經常到學校找老師進行評理,久而久之被學校勸退。
輟學的楊鎖變得更加的「懶」,成天待在家長什麼都不幹,什麼都要父母操心,隨著父母的年事一天比一天高,父母在楊鎖13歲的時候就已經患病去世,父親的去世並沒有在生活上改變楊鎖,依舊「懶」的可恨。
母親發現這些下去也不是辦法,就將楊鎖送到了飯店當起了服務員,但是「懶」慣了的楊鎖在飯店裡竟然當起了大爺,除了吃飯和睡覺什麼都不幹,最後還是被「遣送」回家。
在楊鎖18歲的那年,目前遺憾的去世了,畢竟「千歲的父母管不了百歲的兒」,本以為雙親不在了,楊鎖會振奮起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楊鎖變得更加懶惰。
冬天家裡沒有柴燒來取暖,就將家裡的家具都燒掉用來取暖,甚至將自己的棉被也燒了,上廁所不願出門,就自己在屋子裡面刨個坑來解決,簡直讓人不可思議。
楊鎖自己不會煮飯,好心的村民就將飯做好之後掛到楊鎖的門把手上,但是「懶」到無能為力的楊鎖竟然不願意去吃,最後在冬天的某個日子裡,村民發現了楊鎖的屍體。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父母如果是真的愛孩子,不應該在生活中過於溺愛孩子,甚至放縱孩子,這是在害了孩子,父母必會為孩子進行長遠的打算與謀劃,而不是只顧眼前的生活,一點一滴的照顧孩子不如讓孩子自己學會照顧自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個道理相信不少人都會明白的。
父母可以愛孩子,但是不要「慣」孩子
|真正的愛是教會孩子如何生活
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輩子,總會有老去或者離開孩子的時候,孩子學不會如何生活就會在父母離去的時候喪失了自立能力,不知該怎麼面對沒有父母的人生,也不會自己照顧自己,如同廢人一般,這樣的孩子就是被慣出來的。
|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
父母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自立的能力,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到了可以自己動手的時候,家長要適當的讓孩子嘗試,不要將孩子保護在自己的臂彎下,這樣孩子是不會成長的,也不會有更大的出息,不經歷風雨怎麼能見彩虹。
如何讓孩子學會自立?
1.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父母不應該從小就幫助孩子包辦一切,對孩子的事情進行大包大攬,這樣不僅不會鍛鍊到孩子的獨立性,更會讓孩子在潛意識上以為父母做這些都是理所應當,等到該獨立的年紀也會感覺父母對自己的束縛,導致孩子沒有主見不會拿主意。
2. 適當地讓孩子做決定
在原則範圍內可以適當地讓孩子自己決定一些事情,家長不要替孩子做決定,也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權利幹涉自己的事情,父母要知道孩子自己決定一件事情也會有利於孩子的自立意識。
孩子是父母的手心寶貝,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可以付出一切,但是真的愛不是溺愛,而是給孩子插上翅膀,讓孩子自己學會飛行,才能飛得更高更遠,到達勝利的遠方。
今日話題:你認為「楊鎖」死在家中到底是誰的過錯?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