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出身是自己無法選擇的,很多時候,人一出生就決定了命運。
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不用奮鬥就比普通人過得輕鬆很多,這樣的家庭我們也是羨慕不來的。
當然普通家庭裡的孩子,也可以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為自己打拼出一番天地。
但現在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從小也是十分溺愛,給孩子形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
這樣長大後就成了「巨嬰」,「懶人吃餅」這個寓言故事大家都聽過,但你有見過現實版的嗎?
河南信陽小夥楊鎖,他就是「懶人畫餅」的真實版,也是電影《罪愛》的原型。
楊鎖是家裡的獨生子,一出生就被父母高高的捧在手心裡。
夫妻兩人老來得子,特意為兒子取名楊鎖,意思就是能讓兒子好好的留在身邊。
父母對楊鎖十分寵愛,拼盡全力把最好的給兒子,從小穿衣、吃飯都是母親幫忙。
8歲時,只要出門父母從不讓楊鎖自己走路,不是背著就是騎車帶著。
到了上學的年紀,楊父為他取大名楊德穩,但他自己改名楊德龍,說自己要像龍一樣騰飛。
偶然楊鎖也想幫父母幹家務,但每次都被拒絕,久而久之形成養尊處優習慣。
到了學校,老師讓他幹活或者是批評了他,楊鎖回家就會告訴父母。
父母心疼楊鎖就找到學校問罪老師,這樣一來二去,老師也是不敢再管楊鎖了。
楊鎖雖然聰明,但他不喜歡學習,所以沒有考上初中,父親就花錢為他買了個名額。
只去了一學期楊鎖就吵鬧著不去上學,父母只好應了他。
不上學的楊鎖,就跟著父母進貨、賣貨。
13歲時,60歲的楊父患病臥床不起,沒人去進貨一家人的生活可怎麼辦。
楊鎖做了一件震驚父母及全村的事。
楊鎖一個人拿著錢,替父親去進貨,來回600多公裡,中途倒了幾趟長途車。
最終楊鎖毫髮無損的回來了,還帶回來了一大包貨。
13歲的年紀能做成這樣的事也實屬了不起,如果楊鎖子承父業,說不定將來還能發大財。
但在母親看來,這樣太辛苦了,就算自己去也不能讓兒子這樣辛苦。
楊父去世後,楊母還是一直寵愛著兒子,什麼活都不讓他幹,無所事事的楊鎖便學會抽菸、喝酒、打牌。
楊母一直承包著家裡所有的農活和家務,積勞成疾後一病不起。
但楊母依然拖著病懨的身子,給兒子洗衣做飯,而此時的楊鎖已經懶成習慣,看到母親如此,他也毫不心動。
楊鎖母親去世後,就跟著堂哥一起生活,但親戚可不會像父母那樣寵著慣著他。
堂哥給楊鎖介紹了很多活,但最後都沒有幹成,無奈之下也不管他了,任由他自生自滅。
楊鎖沒錢生活,就把家裡的東西全賣了。
錢花完了就開始乞討,但誰給他飯吃他就粘著誰,後來也沒人敢再可憐他。
討不到飯的楊鎖,開始撿垃圾桶裡的剩菜剩飯,爛水果吃。
原本利索乾淨的楊鎖,漸漸變成了「犀利哥」的模樣。
頭髮很長也不洗,臉上也是髒兮兮的,穿著撿來的舊衣服,舊鞋。
冬天太冷,楊鎖懶得出門,把屋裡能燒的全都當柴火燒了,拉撒也全都在屋裡解決。
楊鎖變得越來越懶,除了找吃的其他時間就是睡覺,有時候能睡兩天才起來找吃的。
村裡的好心人給他送來的菜和肉,放壞也沒見楊鎖動一下。
終於,連剩飯剩菜都懶得撿了,2009年2月,楊鎖把自己活活餓死在家中。
父母去世前,給楊鎖留下了田地、房屋、菜園、竹林、水塘。
如果楊鎖稍微勤勞一些,一輩子便可以衣食無憂,但父母從小的溺愛,讓23歲的楊鎖像個巨嬰。
沒有了父母什麼也不會,連最基本的溫飽都解決不了,最終因「懶」而死。
懶惰可以吞噬一個人的心靈,它就像灰塵一樣,再硬的鐵碰上也會生鏽。
父母可以愛孩子,但不能溺愛!
版權聲明:
原創作品,如發現抄襲洗稿必究。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