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能有多懶?吃飯要餵,出門要背,父母離世後他被活活餓死

2020-12-23 蒲芯大人leela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象傳》

有了責任與擔當,才有了不斷努力拼搏下去的動力。而人存在於這個世上的價值便是不斷產生價值,創造價值。而要實現這一目標便是要一直前進一直向上。一個人的嬰兒階段,他沒有任何的自理能力,需要依靠父母來完成所有的生活,後來隨著我們漸漸地可以爬行,可以行走,開始有意識的時候便有一些事情需要我們自己來完成。例如我們可以自己去吃飯,可以自己去上廁所,可以自己穿衣服。再到我們上小學上初中,有了獨立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的思想才幹不斷增長,不斷得到鍛鍊,從小到大我們所受的教育都是要讓我們越發獨立和自主。

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新一代的青年們有著很大的闖勁與膽量,他們敢於在新的領域不斷嘗試創新,他們不懼失敗也不怕未知,他們的思想不像老一輩的人特別保守。政府和社會都鼓勵年輕人創業,這年輕人的存在讓商業更加有了活力,讓市場更加有了競爭力。也就是因為年輕一代的存在讓世界有了朝氣與活力,這是這個社會所倡導的年輕人的特性。

不過這個社會所不接受的人便是啃老的人,他們自己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卻不願意去努力,只依靠家裡生存過活。畢竟年輕人有手有腳有體力有腦子,他們有拼搏的資本與能力。但是卻由於個人懶惰的性格或者是由於父母的過分溺愛,讓他們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不願意費力去做任何事情。所以家庭背景以及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不管是富有的家庭還是貧窮的家庭,都要教給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並且給他們以正確的思想,引導他們走入正途。對孩子過分的寬容與縱容會讓孩子產生不正確的思想和行為,給孩子的未來蒙上一層灰暗,讓孩子永遠走不出舒適圈。韓愈《進學解》中有:「業精於勤,荒於嬉。」

一個人能有多懶?吃飯要喂,出門要背,父母離世後他被活活餓死。這個小孩便是因為父母的溺愛,使得他喪失了基本的生活與自理能力,以致最後的死亡。這個孩子名叫楊鎖,是河南信陽人,雖然他的家境很一般,但由於他是家裡唯一的孩子,父母對他極其寵愛。他的父母給他起名「鎖」字也是想把孩子永遠地鎖在身邊,可以看出父母對他的珍愛程度。

楊鎖的日常生活都是由父母料理,他自己從來不用做任何的事情。而且父母的溺愛,相對於其他家庭的溺愛還有所不同,楊鎖父母對孩子愛的方式便是幫他料理生活中的一切,小到吃飯睡覺,大到出門工作時要帶著自己的兒子。所以一直到楊鎖長大,他一度不懂得筷子是如何使用的,出門後不捨得讓他走一步路,都是把楊鎖背在身上。甚至到後來楊鎖上學之後受到老師的批評與懲罰,楊鎖的父母都會去學校與老師吵鬧一番,看到自己心愛的兒子不願意上學便直接讓孩子放棄學業。

但是在楊鎖13歲的時候,他的家庭出現了變故,父親因為重病而離開人世。家裡缺少了一個勞動力,所有的生活重擔都壓在了楊鎖母親身上。不論生活過得多麼困難,楊母也不捨得讓楊鎖幹一丁點兒活,而是身兼數職還無微不至地照顧楊鎖的生活起居。極大的生活壓力,快將楊母壓垮的時候,她曾讓楊鎖去幫他幹一點活,得到的結果卻是惡語相向與拳腳相加。楊母不僅沒有放棄楊鎖,還耐心哄他,讓他高興。不過沒多久,楊母也因極重的生活壓力而離開了人世。母親死後再也沒有人去照顧楊鎖的生活起居,他既不整理自己的儀容也不換洗自己的衣服。後來他的堂哥看他可憐便接他去自己家裡居住,給他找個工作。可是楊鎖卻因為懶從工地跑回了家中。

堂哥見他如此懶惰,也沒有了管他的心思。楊鎖為了活下去,將家裡的所有東西都變賣,可是不管多少錢都填補不了他這個無底洞。後來他直接去乞討,他在家裡甚至連一張床、一個被子都沒有,冬天的時候他只能在屋子裡刨個坑用土蓋著取暖,但是那年冬天下了幾天的雪,楊鎖的堂哥還是很擔心這個沒有自理能力的弟弟,並準備帶著東西去看他。可他看到的是渾身僵硬已經失去生命體徵的楊鎖,可當時的楊鎖才23歲,一個如此年輕的生命就這樣逝去了。楊鎖的故事後來被人熟知並拍成了一部《罪愛》電影以警醒父母對孩子愛的方式一定要正確健康,不要一味地縱容和放縱孩子。

參考文獻:《進學解》

相關焦點

  • 一個人能有多懶?走路要人挑吃飯要人餵,父母去世後23歲被餓死
    每次帶著他出門,他的父母都是輪流抱著,生怕他下地走路會累著他,就連楊鎖8歲的時候,都是兩人拿著擔子挑著他。楊鎖 影視劇形象每次吃飯的時候,楊鎖的父母都是親自將飯端到楊鎖的面前,偶爾還會親手餵他吃飯;家裡的家務活從來不讓楊鎖幫忙,什麼洗碗、掃地、洗衣服等等都是由父母來做,楊鎖長到20多歲都沒有摸過掃把
  • 「中國第一懶人」楊鎖,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離世後被餓死
    一個人,即便他遭遇再不好,或者說家境再貧寒,只要他勤勞,只要他願意付出自己的雙手去做事情,那麼他最終也不會有一個非常差的未來。而一個人,如果他即便家裡有著千財萬貫,但是他懶惰,他不思進取,最終也會坐吃山空。中國第一懶人,他吃飯靠別人喂,從來不上班,在他的父母親離世之後,他就因為懶惰被餓死了。
  • 人真的會被「懶死」,走路太累,吃飯要餵,父母去世後23歲被餓死
    ——《詩經·衛風·淇奧》在中國有這樣一個懶人,8歲時還沒有下地走過路,吃飯一直讓人餵著吃。父母去世後,跟著堂哥生活,卻什麼事情都不願意做,最後23歲時被凍死在家裡。但是楊鎖的父母一點這種意識都沒有,對楊鎖,從來不讓他幹任何活計,甚至吃飯的時候還餵飯給他吃。楊鎖到了上學的年紀,夫妻倆本不願讓他離開身邊,但我國實行的是九年義務制教育,上學既是權利也是義務,必須去上學。年紀大了的楊鎖,拖了幾年,還是去上學了。
  • 中國頭號懶人:走路怕累吃飯靠餵,18歲成孤兒,23歲終餓死家中
    走路怕累,吃飯靠餵這位男子名為楊鎖,從小出生於河南信陽一個普通村莊,家境並不富裕,由於他是家中唯一的一個獨子,所以父母對其非常的溺愛,將所有的愛與關心都傾注在了楊鎖的身上。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這種關心已經讓孩子喪失了最基本的生活能力,甚至每回出門都要背著孩子,生怕把他給累著。
  • 中國第一懶人:走路怕累吃飯靠餵,23年不幹活,父母走後餓死家中
    但無論出身如何,懶惰都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的「致命傷」。不克服總會為懶惰付出代價,只有克服懶惰才有出頭之日。說到懶惰,在我國有這樣一個人,「懶到極致」最終被活活餓死。他就是號稱「中國第一懶人」的楊鎖。走路怕累、吃飯靠喂,23年不幹活,父母走後餓死家中。出身普通卻享受著「皇帝」般的生活楊鎖出生在河南,雖不是富貴家庭。但因為是家中獨子,備受父母寵愛。
  • 中國第一懶人楊鎖:吃飯要餵從不工作,父母走後他活活餓死在家中
    中國式父母,似乎天生就有著體諒子女的本能,但是這種本能如果過了分很有可能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利,就比如說:有一些孩子成為了「巨嬰」,這些巨嬰的形成條件就是因為父母太過於勤快,幫助孩子們做了孩子們原本力所能及的事情
  • 23歲河南小夥楊鎖,父母去世後,他是如何活活把「自己餓死」的?
    這樣長大後就成了「巨嬰」,「懶人吃餅」這個寓言故事大家都聽過,但你有見過現實版的嗎?河南信陽小夥楊鎖,他就是「懶人畫餅」的真實版,也是電影《罪愛》的原型。楊鎖是家裡的獨生子,一出生就被父母高高的捧在手心裡。夫妻兩人老來得子,特意為兒子取名楊鎖,意思就是能讓兒子好好的留在身邊。
  • 中國第一懶人:出門不下地走路,吃飯讓人餵,23歲時被凍死在家中
    而然孩子的懶惰跟自己的父母也有直接的關係,有些家長太寵愛孩子了,今天他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無限溺愛,導致父母去世後,自己只好被活活餓死,凍死,他就是「中國第一懶人」——楊鎖01楊鎖出生於河南省的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裡,他的到來,算得上家中晚年祈福得來的缺寶,母親在40歲的時候才好不容易懷上一胎
  • 中國「第一懶人」:吃飯要人餵,父母死後不久被凍死,年僅23歲
    但是,懶惰也是一劑毒藥,他讓我們沉迷於依賴,讓四肢健全的我們成為可憐的蛀蟲,讓我們成為社會的敗類,所以大多數人儘管懶惰,還是能夠能夠通過意志力來讓自己克服懶惰,畢竟我們還需要賺錢養家。不過就在幾年前,在中國大地上,就出了一個「第一懶人」楊鎖,他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吃飯要人喂,整天躺床上,就連走路都不想自己走。
  • 他是中國第一懶人,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去世後餓死家中
    按理來說,即使是不是那麼富裕的家庭可能孩子也不至於餓死。但是就是有這麼一個人活活地把自己餓死了。說起楊鎖,大家第一反應便認為他是天下第一懶人。他因為是家裡的獨生子,無論是家裡的爺爺奶奶還是自己的父母都非常的疼愛他。從小到大,他沒有幹過任何一件家務,沒有受過一點的苦,所有的苦都是由自己的父母和家人受著。而且他在八歲的時候不走路經常是有父母用擔子背著他出入的。
  • 「中國第一懶人」楊鎖:23歲活活餓死,他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
    這個故事聽起來不可思議,不少人覺得這是胡編亂造,然而現實中真的有人會懶到這種程度。這個人名叫楊鎖,他被稱為「中國第一懶人」,23歲那年他活活餓死,他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呢?楊鎖8歲之前父親總是用竹筐挑著他,竹筐成了他的兩條腿。他們家生活貧困,日子過得緊緊巴巴,老兩口每頓飯寧願吃鹹菜就饅頭,他們也要給楊鎖買肉吃,雖說楊鎖生在窮困家庭,但是他的生活質量相當高。在父母的嬌生慣養下楊鎖變得刁蠻任性,稍不順心他就亂發脾氣,父母自然寵著他順著他,他上學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 河南頭號懶人楊鎖:吃飯母親餵,從不去打工,父母死後餓死在家中
    有些巨嬰單純是不會,有些巨嬰是因為懶,而歸根結底,巨嬰的養成都是父母太過溺愛。有這樣一個人,他是巨嬰的鼻祖,被稱為天下第一懶人,而他真的被懶死了,他就是楊鎖。楊鎖出生於1986年,他只是一個農民家的兒子,家庭條件並不好,但是這對窮苦的農民卻將所有愛都給了孩子,因為他們老來得子,而他的名字也展示了父母對他的態度。
  • 他是中國頭號懶人,23年不幹活,吃飯靠餵,父母死後,最後怎樣了
    北宋有位著名的道家學者,名叫陳摶。他不僅靠睡覺出名四方,還以睡覺來滋養身體。陳摶可不是一般的能睡,根據《唐才子傳》記載,他一覺睡下不知道哪年哪月能夠起來,如此誇張的睡眠時間,著實震驚後人。據說陳摶曾經還寫過《喜睡歌》,大體的內容是他生性笨拙只是喜歡睡覺,除了呼吸之外什麼都覺得累。宇宙上面看起來空空的,人生大概就像喝醉了一般。辛辛苦苦忙忙碌碌都為了為誰,還不如在高大的廳堂睡一晚。也許睡覺真能讓人長壽,陳摶活到了118歲,才不幸離世。陳摶的「懶」是基於養生,最後成了長壽老人。
  • 號稱「中國頭號懶人」的楊鎖究竟有多懶?連「飯」都懶得吃!
    不知道大家對於「懶」的定義是什麼呢?是平時能坐著就不站著、能躺著就不坐著?還是懶得收拾房間、懶得做飯、只點外賣?實際上,生活當中的大多數人都有「懶」這一特性,不過,從某種角度上說,偶爾的「懶」無傷大雅,只要別懶得跟楊鎖那般就可以了。說起楊鎖,他簡直是當之無愧的中國頭號懶人,因為他的懶,甚至將自己送上了絕路。
  • 中國第一懶人楊鎖:從小到大不幹活,父母去世後在23歲餓死家中
    眾所周知,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如果得到好的家庭教育,那孩子便會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如果孩子從小在父母的溺愛中長大,便會成為一個自私自利,好吃懶做的人。而咱們今天的主角楊鎖,便是被父母的溺愛毀掉的一個人。
  • 當年吃飯要媽媽餵,出門四輛賓利接送的變形記16歲女孩,如今怎樣
    早些年富二代一直都是紈絝子弟的代名詞,因為很多富二代仗著自己家裡有錢就為所欲為,在社會上也是誰都看不起來,性格非常高傲,這樣的人正是被大部分人所厭惡的,所以現在富二代在很多人眼中更是一個富有貶義色彩的詞語,國內有一檔綜藝叫做《變形記》,我們的真香鼻祖王境澤就是通過這個節目火起來的,不過我們今天的主角並不是他
  • 2歲男童被活活餓死,全身骨瘦如柴,生母及男友引發網友憤怒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成為父母的資格,有些人生下了孩子,卻沒有盡到養育的責任,讓可憐的孩子遭受不幸,這樣的人根本不配當父母。兩歲男童被生母餓死據臺灣媒體近日報導,臺北市發生了一起兩歲男童被親生母親活活餓死的惡性案件。經了解,男童母親林某生下他時年僅19歲,不久後便與孩子父親分手,獨自帶著孩子在臺北生活。
  • 河南頭號大懶人:「巨嬰」楊鎖,父母離世時18歲,餓死時23歲
    沒有哪個人能夠在剛生下來就是什麼都會的,都是要依靠在之後的不斷學習才能夠變得更好。因此,我們每個人在從小的時候就必須要學會學習,學會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只有不斷地開闊自己的視野,有了動手能力,才可以在這個社會上生活得更好。
  • 他是中國第一懶人,出門不下地走路,吃飯靠人餵,如今怎樣了?
    他是中國第一懶人,出門不下地走路,吃飯靠人喂,如今怎樣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是父母最真實的鏡子,在孩子的教育上最不應該去放任不管,也不能過分的去溺愛。溺愛的讓孩子失去了自理能力。
  • 父母去世,56歲一直啃老的「家裡蹲」,把自己活活餓死了……
    死因是營養不良導致的衰弱死,可以說是直接把自己活活餓死。其實政府部門已經在一個半月之前就掌握了這位56歲家裡蹲的情況,期間北見萬幸頻頻上門拜訪勸說,還是沒能阻止悲劇的發生:「我每天每天都去見他,結果卻沒有起到任何效果。可能我們發現他的情況太遲了,開始行動的速度還是太遲了,這讓我感覺非常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