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新冠肺炎疫情可稱為「大流行」,歷史上此前僅有四次……

2020-12-18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財經報

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全球性大流行的威脅近日引發熱議。如何界定全球性大流行?面對升級為「大流行」的疫情,全球又該如何應對?

世衛組織說新冠肺炎疫情可稱為大流行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1日說,新冠肺炎疫情從特徵上可稱為大流行。他說,疫情的傳播程度和嚴重性令人深感擔憂,「因此我們評估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從特徵上可稱為大流行」。

3月11日,在瑞士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中)出席新聞發布會。新華社記者 陳俊俠 攝

世衛組織每日疫情報告顯示,截至歐洲中部時間11日10時(北京時間11日17時),中國以外確診病例較前一日增加4596例,達到37371例;中國以外死亡病例較前一日增加258例,達到1130例。全球範圍內,確診病例達到118326例;死亡病例達到4292例。

譚德塞表示,未來幾周內預計確診病例數、死亡人數、以及受影響國家和地區數量還將進一步攀升。

「我們以前從未見過冠狀病毒引發的大流行。我們以前也從未見過得到控制的大流行。」 他再次呼籲各國採取緊急的、積極的行動。「我們已經響亮而清楚地敲響了警鐘。」

圖為3月1日,在首爾鍾路區一家超市外,民眾排起長隊等待購買口罩。中新社記者 曾鼐 攝

譚德塞強調:「對於許多正在應對大規模聚集性感染或社區傳播的國家來說,挑戰不在於它們能否做到這一點,而在於它們有多大意願去這樣做。」

他呼籲各國圍繞預防感染、拯救生命、減輕影響,採取全政府、全社會的戰略,並將這一戰略總結為充分準備、加強檢測保護和治療、減少傳播、創新和學習共四個方面。

他說,雖然大家都在關注「大流行」這個詞,但「讓我給你一些更重要、更可操作的詞:預防、準備、公共衛生、政治領導,最重要的是——人。我們團結在一起,冷靜地做正確的事情,保護全世界的公民,這是可行的。」

如何界定全球大流行?

此前,譚德塞9日在日內瓦已經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全球性大流行(Pandemic)的威脅「已經變得非常真實」。世衛組織也一直堅持使用流行病(Epidemic)的提法。

記者注意到,傳染病在英文裡有5種形容詞,從輕到重分別是Sporadic(零星的)、Endemic(地方性的)、Hyperendemic(高度地方性的)、Epidemic(流行的)、Pandemic(大流行的)。換言之,大流行(Pandemic)是用來形象波及全球、嚴重程度最高的傳染性疾病。

3月8日是菲律賓宣布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後的第一個周日,位於首都馬尼拉CBD馬卡蒂的一間商場,人流明顯減少,過節的情侶也戴著口罩匆匆而過。關向東 攝

美國麻省州立大學醫學院教授、病毒疫苗學家盧山在接受採訪時說,判定「全球性大流行」主要有三條標準。

首先,疾病是在幾個洲同時暴發;

其次,人群比例大;

第三,疫情「像到處燒的野火一樣」失去控制。

事實上,被世衛組織認定或歷史公認的「全球大流行病」,包括14世紀黑死病、19世紀末天花、1918年西班牙流感等。而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也被世衛組織認定為全球大流行病。這場波及全球214個國家和地區的H1N1疫情歷時16個月,造成1.85萬人死亡。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馮子健11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稱:「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的成功經驗值得世界各國借鑑。但面對新冠疫情演變成全球大流行的形勢,各國都像中國這樣採取堅決有力的措施,並能承受如此巨大的社會經濟代價,是很困難的事情。」

全球大流行是否可控?

新冠肺炎演變成「全球性大流行病」,不僅說明疫情嚴重程度的提升,也意味著抗疫難度的升級。不過譚德塞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是歷史上首次可控的大流行病。

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研究員湯蓓看來,譚德塞做出以上判斷主要出於兩方面的考量:

一是基於中國、新加坡、日本等國的防控經驗,目前中國每日新增病例已降至兩位數,新加坡防控成效也得到認可;

二是隨著疫情擴散,現階段各國民眾的防控意識更強,防護物資的生產也開足了馬力,這些都有利於疫情的全球防控。

正如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所言,中國所採取的疫情防控措施為世界樹立了標準,有中國的經驗,其他國家不必「從零開始」。世衛組織前任總幹事陳馮富珍、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等專家也對中國抗擊疫情的成效給予積極評價。

此前,世衛組織曾於1月31日將新冠肺炎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並在2月28日將疫情全球風險級別由「高」上調至「非常高」。

馮子健指出:「世衛組織即使宣布『大流行』,對各國也沒有約束力,更多是倡導各國加強防控,提供各種策略和指導意見,防控成效還要看各國決心。」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教授麥克勞斯則表示,各國催促世衛組織宣布疫情為「大流行」,目的是讓全人類正視疫情,這有助於相關部門獲得應對疫情的所需資金。

國際合作難點如何突破?

事實上,比起世衛組織何時宣布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大流行病,更重要的是各國如何強化國際合作,共同應對疫情。

當地時間3月9日,義大利總理朱塞佩·孔特(Giuseppe Conte)在羅馬基吉宮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隨著義大利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繼續上升,他將籤署一項法令,將倫巴第大區的紅色隔離區範圍擴大到全國,該法令於10日公布後生效。圖為都靈維託裡奧廣場露天咖啡館。

外界注意到,當前國際合作並非一帆風順。湯蓓指出,抗擊疫情國際合作至少存在三個難點,一是目前不少國家的資源聚焦於本國或本地區,無法保證國際合作必要的資金和人力支持,比如世衛組織呼籲成員國捐款的6.75億美元資金目前到位不足一半;二是很多發展中國家本身就面臨多種公共衛生挑戰;三是各機構組織之間還未形成有效機制,難以確保資源在國際範圍內得到相對公平而有效的分配。

對於上述難點,湯蓓表示,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既意識到疫情之嚴峻,又積累了應對疫情的有效經驗,因此可以也已經在國際合作方面發揮引領作用。她進一步分析,中國有南南合作的基礎,善於把相對簡單、低成本但有效的方式推廣給發展中國家,幫助他們因地制宜地抗擊疫情。

3月10日晚,義大利緊急求助中國,兩國外長約通電話。3月11日,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梁宗安等人組成的中國抗疫專家組啟程馳援義大利。此前,中國醫療專家組已先後赴伊朗、伊拉克等國開展支援工作。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亦與歐洲呼吸學會候任主席安妮塔·西蒙斯博士進行視頻連線,向歐洲呼吸學會介紹中國抗擊疫情的成果和經驗。

來源:中國新聞社、新華網

編輯:傅博

相關焦點

  • 新冠肺炎疫情升級為「大流行」,歷史上此前4次大流行
    來源:中金在線網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全球性大流行的威脅近日引發熱議。如何界定全球性大流行?面對升級為「大流行」的疫情,全球又該如何應對?世衛組織說新冠肺炎疫情可稱為大流行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1日說,新冠肺炎疫情從特徵上可稱為大流行。
  • 新冠肺炎疫情升級為「大流行」,疫情幾時才算結束?歷史上此前4次大...
    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全球性大流行的威脅近日引發熱議。如何界定全球性大流行?面對升級為「大流行」的疫情,全球又該如何應對?世衛組織說新冠肺炎疫情可稱為大流行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1日說,新冠肺炎疫情從特徵上可稱為大流行。
  • 新冠肺炎疫情海外肆虐 世衛組織說的"大流行」是什麼意思?
    在世衛組織此前報告中,新冠肺炎疫情一直被認定為Epidemic,它與最新認定的Pandemic有什麼區別呢?  什麼是Epidemic 和Pandemic ?Epidemic  的意思是「流行病、流行的」,指的是在某個社區或城市,同時出現某種疾病的大量病例。
  • 世衛組織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這意味著什麼?
    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肺炎具有大流行特徵。當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世衛組織為疫情傳播的嚴重程度及部分政府的不作為深感憂慮,因此評估新冠肺炎已具備全球大流行特徵。早在2月2日,世衛組織一直對宣布新冠肺炎為全球大流行病十分謹慎,稱不希望在「沒有謹慎和清晰地分析事實情況之前」倉促宣布疫情為全球「大流行病」。
  • 世衛組織公布抗擊新冠肺炎行動時間線
    據央視新聞消息,針對各界對世衛組織及新冠疫情的關注,世衛組織此前發布了抗擊新冠肺炎行動時間線,並將持續更新:2019年12月31日中國報告了湖北省武漢市的一組肺炎病例,最終確認了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根據在SARS和MERS方面的經驗以及已知的呼吸道病毒傳播方式,世衛組織發布了感染防控指導建議來保護衛生工作者,並建議在救治患者時採取的防飛沫和接觸防護措施,建議醫護人員在進行可產生氣溶膠的操作時要採取的防護措施。2020年1月12日中國分享了新冠肺炎的基因序列。
  • 新冠肺炎定為「大流行」 歷史上有哪些大流行病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3月11日在日內瓦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可稱為大流行」。「大流行」(pandemic)原是世衛組織對流感的定級之一。世衛組織將流感分為6級,其中最高的就是「大流行」。從概念上講,過去的「大流行」指的是流感病毒的影響範圍,而不是疫情的嚴重程度和致死率。歷史上過去只有少數幾次流感疫情被定性為「大流行」,它們包括:1918年西班牙流感(由甲型H1N1病毒引發):西班牙流感於1918年7月底爆發,造成了2千萬至4千萬人死亡,超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的人數。
  • 世衛組織:新冠肺炎病毒將長期存在,疫情很容易出現復發
    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大部分西歐國家疫情已穩定或有下降趨勢,非洲、中南美洲、東歐等地區雖確診病例不多,但疫情處於上升趨勢,大部分國家仍處於新冠肺炎流行初期。但世界各地仍有很多差距:只有66%的國家設置了照顧新冠肺炎病人的臨床轉診系統,48%的國家有社區參與計劃,48%的國家擁有預防感染和控制項目及醫療設施內的水源和衛生標準。世衛組織將繼續與各國合作,縮小這些差距。
  •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意味著什麼?
    世衛組織:新冠肺炎疫情已「全球大流行」當地時間11日,世衛組織發布最新一期新冠肺炎情況每日報告。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全球大流行」,這是首個冠狀病毒傳播引發的全球大流行。△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資料圖)世衛組織表示,在過去兩周,中國之外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迅速增加,受影響的國家數量也迅速增加。
  • 世衛組織:哈薩克斯坦「不明肺炎」可能就是新冠肺炎!
    世衛組織:哈薩克斯坦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可能為新冠肺炎病例當地時間7月10日,世衛組織召開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也表示,世衛組織已注意到哈薩克斯坦出現的不明原因肺炎,哈薩克斯坦近期肺炎病例增長有多種解釋,世衛組織正與當地機構合作展開調查。
  • 《自然》:美國退出世衛組織對新冠肺炎和全球衛生意味什麼?
    世界頂級期刊《自然》雜誌5月27日曾發布一篇題為《美國退出世衛組織對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公共衛生意味著什麼》的文章。29日,在川普宣布終止美國與世衛組織聯繫之後,這篇文章被重新編輯刊發。《自然》援引衛生政策專家的話指出,川普的這項決定可能會導致小兒麻痺症、瘧疾等疾病在世界範圍內復發,新冠肺炎疫情的信息流通也會受阻。
  • 世衛組織:不否認新冠肺炎國際疫情緊急 但定義為「大流行」為時尚早
    韓國現已成為新冠肺炎在中國境外的最大聚點。在歐洲,義大利的情況令人擔憂。四天內確診病例從6例增至219例。截至當地時間24日,義大利已記錄6人感染新冠肺炎死亡,均為本已患有其他疾病的老年人。為了找出病毒傳染源,羅馬採取了嚴厲措施:隔離北部的11個城市;超過52,000名居民被限制出行;關閉病毒流行附近的學校和大學。
  • 第二撥新冠肺炎疫情襲擊歐洲?世衛組織:主要是年輕人「惹的禍」
    今年年初,全球暴發新冠肺炎疫情。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歐洲各國疫情得到較好控制,陸續放寬隔離政策。但近期,歐洲多個國家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達到解封以來的新高。這是否意味著歐洲第二撥新冠肺炎疫情即將來襲?歐洲多國再次暴發新冠肺炎疫情?
  • 世衛組織:歐洲仍是新冠大流行中心,新冠肺炎致死率大概是流感10倍
    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主任克盧格8日表示:雖然一些歐洲國家的新冠疫情數據出現積極信號,但尚未到放鬆管制的時候;當前歐洲地區確診病例約佔全球病例的一半,仍是「大流行」的中心。新華社資料圖延伸閱讀:世衛組織:新冠肺炎致死率大概是流感的10倍當地時間4月9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代表團通報會上表示,今天是世衛組織收到新冠肺炎首批報告以來的第100天,已對這種新的病毒有了更多的了解。自兩個月前啟動第一個戰略準備和響應計劃以來,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
  • 世衛組織要給新冠肺炎取個正式名字,這是為啥?
    世衛雖然仍處於賣關子階段,但對於這個新名稱,媒體上已在流傳了好幾個版本,較靠譜的的猜測為:「NCOV」,新冠狀病毒的縮寫。在國內,自疫情開始,它就有一個很長的名字「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後來縮減為「新冠肺炎」。在世衛組織,官方暫定名是「2019-nCov」,2019代表發現此病毒的年分,n代表新型(New or novel)的意思,「CoV」就是冠狀病毒(Coronavirus)的英文縮寫。
  • 全球除南極洲外的六大洲均現疫情 世衛:未全球大流行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全球除南極洲外的六大洲均現疫情,世衛:尚未全球大流行 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沁涵)據CNN 報導,2月26日,巴西、希臘、巴基斯坦、喬治亞均通報發現首例新冠肺炎病例。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26日在疫情通報會上表示,全球共有37個國家通報病例,中國境外報告的新冠肺炎新增病例數量首次超過了中國境內。世衛組織不會貿然宣布本輪疫情為「全球流行病」,但每一個國家都應為此做好準備。在亞洲,除中國之外,日本、韓國疫情引發關注。截至27日上午,日本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894例,死亡7例。
  • 雙語閱讀:世衛組織宣布新冠肺炎為全球性流行病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新冠肺炎已構成「全球性流行病」。他對在抗擊新冠肺炎傳播方面「令人震驚的不作為」深表關注。「世衛組織一直在不間斷地評估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對令人震驚的擴散和嚴重程度以及不作為深感關切。」We have therefore made the assessment that COVID-19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a pandemic.「因此,我們經過疫情評估後認為新冠肺炎已成為大流行。」
  • 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襲擊歐洲?世衛組織:主要是年輕人「惹的禍」
    今年年初,全球暴發新冠肺炎疫情。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歐洲各國疫情得到較好控制,陸續放寬隔離政策。但近期,歐洲多個國家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達到解封以來的新高。這是否意味著歐洲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即將來襲?歐洲多國再次暴發新冠肺炎疫情?
  • 世衛組織:不應假設新冠肺炎具有「季節性」特點
    據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5月25日,世衛組織召開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
  • 從西班牙流感到HIV,歷史上最嚴重的四次大流行
    歷史上最嚴重的四次大流行 這些是過去世界面臨的一些流行病… 1918 年,西班牙甲型流感(H1N1) 據了解,世界上20%至40%的人口受到了西班牙流感的影響,1918年春天西班牙流感在歐洲和美國出現
  • 世衛提醒各國能控制疫情後再解封,沒有國家可假裝新冠肺炎大流行已...
    當地時間8月31日,世衛組織舉行新冠肺炎疫情例行發布會,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世衛組織全力支持重啟社會和經濟,希望看到孩子回到學校,人們回到工作崗位,但這些需要安全地實現。世衛組織總幹事 譚德塞: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假裝新冠肺炎大流行已結束,實際情況是新冠病毒很容易傳播,對所有年齡段的人都可能致命,而且大多數人仍易感染,如果各國認真考慮開放社會,就必須重視控制疫情、拯救生命,對疫情的控制越多,能夠開放的程度就越高,如果沒能控制疫情就開放會造成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