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升級為「大流行」,歷史上此前4次大流行

2020-12-16 新浪財經

來源:中金在線網

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全球性大流行的威脅近日引發熱議。如何界定全球性大流行?面對升級為「大流行」的疫情,全球又該如何應對?

世衛組織說新冠肺炎疫情可稱為大流行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1日說,新冠肺炎疫情從特徵上可稱為大流行。他說,疫情的傳播程度和嚴重性令人深感擔憂,「因此我們評估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從特徵上可稱為大流行」。

世衛組織每日疫情報告顯示,截至歐洲中部時間11日10時(北京時間11日17時),中國以外確診病例較前一日增加4596例,達到37371例;中國以外死亡病例較前一日增加258例,達到1130例。全球範圍內,確診病例達到118326例;死亡病例達到4292例。

譚德塞表示,未來幾周內預計確診病例數、死亡人數、以及受影響國家和地區數量還將進一步攀升。

「我們以前從未見過冠狀病毒引發的大流行。我們以前也從未見過得到控制的大流行。」 他再次呼籲各國採取緊急的、積極的行動。「我們已經響亮而清楚地敲響了警鐘。」

譚德塞強調:「對於許多正在應對大規模聚集性感染或社區傳播的國家來說,挑戰不在於它們能否做到這一點,而在於它們有多大意願去這樣做。」

他呼籲各國圍繞預防感染、拯救生命、減輕影響,採取全政府、全社會的戰略,並將這一戰略總結為充分準備、加強檢測保護和治療、減少傳播、創新和學習共四個方面。

他說,雖然大家都在關注「大流行」這個詞,但「讓我給你一些更重要、更可操作的詞:預防、準備、公共衛生、政治領導,最重要的是——人。我們團結在一起,冷靜地做正確的事情,保護全世界的公民,這是可行的。」

如何界定全球大流行?

此前,譚德塞9日在日內瓦已經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全球性大流行(Pandemic)的威脅「已經變得非常真實」。世衛組織也一直堅持使用流行病(Epidemic)的提法。

記者注意到,傳染病在英文裡有5種形容詞,從輕到重分別是Sporadic(零星的)、Endemic(地方性的)、Hyperendemic(高度地方性的)、Epidemic(流行的)、Pandemic(大流行的)。換言之,大流行(Pandemic)是用來形象波及全球、嚴重程度最高的傳染性疾病。

美國麻省州立大學醫學院教授、病毒疫苗學家盧山在接受採訪時說,判定「全球性大流行」主要有三條標準。

首先,疾病是在幾個洲同時暴發;

其次,人群比例大;

第三,疫情「像到處燒的野火一樣」失去控制。

事實上,被世衛組織認定或歷史公認的「全球大流行病」,包括14世紀黑死病、19世紀末天花、1918年西班牙流感等。而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也被世衛組織認定為全球大流行病。這場波及全球214個國家和地區的H1N1疫情歷時16個月,造成1.85萬人死亡。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馮子健11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稱:「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的成功經驗值得世界各國借鑑。但面對新冠疫情演變成全球大流行的形勢,各國都像中國這樣採取堅決有力的措施,並能承受如此巨大的社會經濟代價,是很困難的事情。」

全球大流行是否可控?

新冠肺炎演變成「全球性大流行病」,不僅說明疫情嚴重程度的提升,也意味著抗疫難度的升級。不過譚德塞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是歷史上首次可控的大流行病。

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研究員湯蓓看來,譚德塞做出以上判斷主要出於兩方面的考量:

一是基於中國、新加坡、日本等國的防控經驗,目前中國每日新增病例已降至兩位數,新加坡防控成效也得到認可;

二是隨著疫情擴散,現階段各國民眾的防控意識更強,防護物資的生產也開足了馬力,這些都有利於疫情的全球防控。

正如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所言,中國所採取的疫情防控措施為世界樹立了標準,有中國的經驗,其他國家不必「從零開始」。世衛組織前任總幹事陳馮富珍、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等專家也對中國抗擊疫情的成效給予積極評價。

此前,世衛組織曾於1月31日將新冠肺炎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並在2月28日將疫情全球風險級別由「高」上調至「非常高」。

馮子健指出:「世衛組織即使宣布『大流行』,對各國也沒有約束力,更多是倡導各國加強防控,提供各種策略和指導意見,防控成效還要看各國決心。」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教授麥克勞斯則表示,各國催促世衛組織宣布疫情為「大流行」,目的是讓全人類正視疫情,這有助於相關部門獲得應對疫情的所需資金。

國際合作難點如何突破?

事實上,比起世衛組織何時宣布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大流行病,更重要的是各國如何強化國際合作,共同應對疫情。

外界注意到,當前國際合作並非一帆風順。湯蓓指出,抗擊疫情國際合作至少存在三個難點,一是目前不少國家的資源聚焦於本國或本地區,無法保證國際合作必要的資金和人力支持,比如世衛組織呼籲成員國捐款的6.75億美元資金目前到位不足一半;二是很多發展中國家本身就面臨多種公共衛生挑戰;三是各機構組織之間還未形成有效機制,難以確保資源在國際範圍內得到相對公平而有效的分配。

對於上述難點,湯蓓表示,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既意識到疫情之嚴峻,又積累了應對疫情的有效經驗,因此可以也已經在國際合作方面發揮引領作用。她進一步分析,中國有南南合作的基礎,善於把相對簡單、低成本但有效的方式推廣給發展中國家,幫助他們因地制宜地抗擊疫情。

3月10日晚,義大利緊急求助中國,兩國外長約通電話。3月11日,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梁宗安等人組成的中國抗疫專家組啟程馳援義大利。此前,中國醫療專家組已先後赴伊朗、伊拉克等國開展支援工作。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亦與歐洲呼吸學會候任主席安妮塔·西蒙斯博士進行視頻連線,向歐洲呼吸學會介紹中國抗擊疫情的成果和經驗。

相關焦點

  • 新冠肺炎疫情升級為「大流行」,疫情幾時才算結束?歷史上此前4次大...
    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全球性大流行的威脅近日引發熱議。如何界定全球性大流行?面對升級為「大流行」的疫情,全球又該如何應對?世衛組織說新冠肺炎疫情可稱為大流行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1日說,新冠肺炎疫情從特徵上可稱為大流行。
  • 世衛組織:新冠肺炎疫情可稱為「大流行」,歷史上此前僅有四次……
    來源:中國財經報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全球性大流行的威脅近日引發熱議。如何界定全球性大流行?面對升級為「大流行」的疫情,全球又該如何應對?世衛組織說新冠肺炎疫情可稱為大流行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1日說,新冠肺炎疫情從特徵上可稱為大流行。
  •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意味著什麼?
    世衛組織:新冠肺炎疫情已「全球大流行」當地時間11日,世衛組織發布最新一期新冠肺炎情況每日報告。2010年,世衛組織網站給出「大流行」的簡單定義,即「一種新疾病在全球範圍內傳播」。目前,世衛組織已不再使用6級分類評估流感等傳染病,改為4大階段。但人們還是常用「大流行」這個詞來形容傳染病的全球性傳播。因此,「大流行」並非嚴格的定義而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具有操作上的彈性。
  • 新冠肺炎定為「大流行」 歷史上有哪些大流行病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3月11日在日內瓦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可稱為大流行」。「大流行」(pandemic)原是世衛組織對流感的定級之一。世衛組織將流感分為6級,其中最高的就是「大流行」。從概念上講,過去的「大流行」指的是流感病毒的影響範圍,而不是疫情的嚴重程度和致死率。歷史上過去只有少數幾次流感疫情被定性為「大流行」,它們包括:1918年西班牙流感(由甲型H1N1病毒引發):西班牙流感於1918年7月底爆發,造成了2千萬至4千萬人死亡,超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的人數。
  • 防控新冠疫情「大流行」 國際社會應如何聯手「破題」
    (抗擊新冠肺炎)防控新冠疫情「大流行」 國際社會應如何聯手「破題」中新社北京3月11日電 題:防控新冠疫情「大流行」 國際社會應如何聯手「破題」作者 郭超凱 張素 張子揚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全球性大流行的威脅近日引發熱議
  • 新冠肺炎疫情海外肆虐 世衛組織說的"大流行」是什麼意思?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1日在日內瓦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稱,鑑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傳播程度和嚴重性,新冠肺炎疫情已具有大流行(Pandemic)特徵。
  • 張清敏: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重塑中國外交議程
    引子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威脅人們生命安全,衝擊國際關係格局,重塑外交議程,推動外交轉型。領導人認知變化引發的轉型屬於政策方向和項目規模上的變化,如中國對戰爭與和平認知的變化和改革開放的影響。外交轉型和變化主要是由國內外力量共同推動的,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給這種轉型提供了新動力。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對衛生與外交兩者關係的影響前所未有。歷史上,衛生與外交的關係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一國對外政策忽視甚至阻礙衛生和健康。
  • 歷史上的幾次傳染病大流行是怎麼結束的?
    新冠肺炎繼續肆虐全球之際,人們期盼疫苗和新藥,祈願疫情早日退去,但歷史上幾次大流行的致命病毒、病菌其實還在我們身邊,與人類共存。我們來看看歷史上一些流行病疫情是怎麼結束的。 霍亂– 低收入國家的地區性流行病 到目前為止曾多次爆發疫情,1817年有一次大流行 再後來,約8代人之前,賈莉莉的祖先經歷了霍亂瘟疫。 霍亂通過被病菌汙染的食物和水傳播。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歷史上發生過7次霍亂大流行,奪走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 新冠疫情何時能結束?從大流行的歷史中尋找答案……
    然而專家告訴我們,即使有了成功的疫苗和有效的治療方法,新冠病毒也可能永遠不會消失。即使在世界某個地區大流行被遏制了,它也可能在其他地方繼續發生,從而在其他地方繼續造成感染。即使它不再是目前這種大流行級別的威脅,新冠肺炎也很可能成為地方病。這意味著它會緩慢、持續地傳播下去。新冠病毒將繼續引起較小規模的疫情爆發,就像季節性流感一樣。
  • 世衛組織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這意味著什麼?
    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肺炎具有大流行特徵。當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世衛組織為疫情傳播的嚴重程度及部分政府的不作為深感憂慮,因此評估新冠肺炎已具備全球大流行特徵。早在2月2日,世衛組織一直對宣布新冠肺炎為全球大流行病十分謹慎,稱不希望在「沒有謹慎和清晰地分析事實情況之前」倉促宣布疫情為全球「大流行病」。
  • 什麼是疾病「大流行」?盤點歷史上最致命的5次疫情和流行病
    因此,WHO認為COVID-19現在可以被表述為大流行病。截止3月12日(中歐時區上午10時)全世界受新冠病毒影響的國家和地區什麼是疾病的「大流行」? 流行 (epidemic)在某地區,如果某疾病的發病率較通常水平顯著升高,就可以認為疾病處於「流行」狀態。 大流行 (pandemic)當疾病迅速蔓延,短時間內跨越國界甚至洲界時,就可稱之為「大流行」。所以「全球大流行」描述的是一種疾病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
  • 疫情「大流行」!一大批股市走熊、C羅隊友確診、NBA無限期停賽...
    來源:金融界網站北京時間今日凌晨0點32分,世衛組織正式宣布,新冠肺炎被定義為「大流行」疾病。3月11日歐洲疫情進一步惡化,義大利當日新增2313例,累計確診超12000例,全國停止所有非必要的商業活動。
  • 義大利研究所:新冠病毒去年9月就在意傳播 或重塑疫情大流行歷史
    來源:觀察者網原標題:義大利研究所:新冠病毒去年9月就在意傳播,可能會重塑疫情大流行歷史(觀察者網訊)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表明,早在去年12月武漢出現疫情之前,新冠病毒就已在多國出現。據路透社16日報導,義大利米蘭國家癌症研究所(INT)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在去年9月就開始在義大利傳播,遠早於武漢出現疫情的時間。較目前義大利首例新冠患者出現時間2月21日,也提前了5個月。這項研究已在INT所屬的醫學雜誌《腫瘤雜誌》(Tumori Journal)上發表。
  • 從西班牙流感到HIV,歷史上最嚴重的四次大流行
    自從首次發現Covid-19以來,它已傳播到除南極洲以外的地球上的每一片大陸,影響了100多個國家,並在全球感染了100,000多人。旅行禁令席捲全球,英國預計將進入疫情「延遲」階段。世衛組織總幹事特德羅斯·阿丹諾姆·格布雷耶蘇斯(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博士指出,不採取行動和全球感染率增長了三倍是將病毒升級為大流行病的原因。
  • 聚焦「全球大流行」:疾病陰影下的世界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苑天琪 趙利(健康學人)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3月12日凌晨,世界衛生組織 (WHO) 正式將新冠疫情定義為"全球大流行" (pandemic)。截至這一消息發布時,疫情已波及全球114個國家,造成超過十一萬例感染和4291例死亡,預計病例數和死亡人數還將進一步攀升。這是首例由冠狀病毒引發的大流行。
  • 新冠肺炎大流行造成亞馬遜購物體驗異於平常
    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在亞馬遜購物體驗和平常並不一樣。 「兩天送達」感覺更像是「某天送達」。許多物品似乎永久「不可購買」,美國部分州檢察長正在向亞馬遜施壓,同時要求警方對價格進行欺詐調查。同時,該亞馬遜不再保留其最受歡迎的商品類別,而是滿足消費者對更重要物品的需求。亞馬遜以前被認為是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和物流典範公司。
  • 世衛組織:不否認新冠肺炎國際疫情緊急 但定義為「大流行」為時尚早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賽國際在線專稿:據法國費加羅報(Le Figaro)報導,隨著新冠肺炎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加速,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某些國家的病例暴發「令人吃驚」,但稱疫情「大流行」為時尚早。首先是韓國,截至當地時間24日下午4時,累計確診病例已達833例。
  • 譚德塞:全世界「可以開始夢想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終結」
    參考消息網12月5日報導據美聯社聯合國消息,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當地時間4日表示,新冠肺炎疫苗試驗取得的積極結果意味著全世界「可以開始夢想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終結」。但他強調,富國和強國一定不能在「爭搶疫苗的過程中」無視貧困和邊緣化群體。
  • 新冠以外的疫情——霍亂大流行
    霍亂的歷史由來已久,但卻在19世紀出現了大流行性的暴發。儘管現在人們已經控制住它,但每隔若干年,霍亂都會暴發一次。至今已出現過七次全球霍亂大流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每年霍亂感染1.3-4百萬人,致死人數有2萬到14萬左右。什麼是霍亂?
  • 卡巴尼亞斯說:新冠肺炎大流行繼續惡化美國和拉丁美洲之間的關係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已經給世界各國都帶來了災難,一些發展比較落後的國家,國內的醫療體系和經濟更是遭受到了巨大的危機,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各國而言,帶來的不僅僅是挑戰,也是機遇。美國狠心拋棄「自家後院」阿根廷地緣政治分析人士胡安·馬丁·岡薩雷斯·卡巴尼亞斯表示,新冠肺炎大流行影響了拉丁美洲的力量平衡。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是美國可以增強其在拉丁美洲影響力的一次機會,可是美國卻忙著打壓其他國家自顧不暇,捨本逐末的行為,導致美國現在國內疫情仍舊十分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