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新冠疫情「大流行」 國際社會應如何聯手「破題」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抗擊新冠肺炎)防控新冠疫情「大流行」 國際社會應如何聯手「破題」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電 題:防控新冠疫情「大流行」 國際社會應如何聯手「破題」

作者 郭超凱 張素 張子揚

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全球性大流行的威脅近日引發熱議。如何界定全球性大流行?面對或將升級為「大流行」的疫情,全球又該如何應對?

如何界定全球大流行?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9日在日內瓦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全球性大流行(Pandemic)的威脅「已經變得非常真實」。此前,世衛組織一直堅持使用流行病(Epidemic)的提法。

記者注意到,傳染病在英文裡有5種形容詞,從輕到重分別是Sporadic(零星的)、Endemic(地方性的)、Hyperendemic(高度地方性的)、Epidemic(流行的)、Pandemic(大流行的)。換言之,大流行(Pandemic)是用來形象波及全球、嚴重程度最高的傳染性疾病。

美國麻省州立大學醫學院教授、病毒疫苗學家盧山在接受採訪時說,判定「全球性大流行」主要有三條標準。首先,疾病是在幾個洲同時暴發;其次,人群比例大;第三,疫情「像到處燒的野火一樣」失去控制。

事實上,被世衛組織認定或歷史公認的「全球大流行病」,包括14世紀黑死病、19世紀末天花、1918年西班牙流感等。而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也被世衛組織認定為全球大流行病。這場波及全球214個國家和地區的H1N1疫情歷時16個月,造成1.85萬人死亡。

截至北京時間3月11日12時,除中國以外,全球114個國家和地區累計確診病例37449例,累計死亡1136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馮子健11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稱:「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的成功經驗值得世界各國借鑑。但面對新冠疫情演變成全球大流行的形勢,各國都像中國這樣採取堅決有力的措施,並能承受如此巨大的社會經濟代價,是很困難的事情。」

全球大流行是否可控?

新冠肺炎演變成「全球性大流行病」,不僅說明疫情嚴重程度的提升,也意味著抗疫難度的升級。不過譚德塞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是歷史上首次可控的大流行病。

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研究員湯蓓看來,譚德塞做出以上判斷主要出於兩方面的考量:一是基於中國、新加坡、日本等國的防控經驗,目前中國每日新增病例已降至兩位數,新加坡防控成效也得到認可;二是隨著疫情擴散,現階段各國民眾的防控意識更強,防護物資的生產也開足了馬力,這些都有利於疫情的全球防控。

正如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所言,中國所採取的疫情防控措施為世界樹立了標準,有中國的經驗,其他國家不必「從零開始」。世衛組織前任總幹事陳馮富珍、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等專家也對中國抗擊疫情的成效給予積極評價。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世衛組織仍未明確宣布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大流行病。此前,世衛組織曾於1月31日將新冠肺炎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並在2月28日將疫情全球風險級別由「高」上調至「非常高」。

馮子健指出:「世衛組織即使宣布『大流行』,對各國也沒有約束力,更多是倡導各國加強防控,提供各種策略和指導意見,防控成效還要看各國決心。」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教授麥克勞斯則表示,各國催促世衛組織宣布疫情為「大流行」,目的是讓全人類正視疫情,這有助於相關部門獲得應對疫情的所需資金。

國際合作難點如何突破?

事實上,比起世衛組織何時宣布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大流行病,更重要的是各國如何強化國際合作,共同應對疫情。

外界注意到,當前國際合作並非一帆風順。湯蓓指出,抗擊疫情國際合作至少存在三個難點,一是目前不少國家的資源聚焦於本國或本地區,無法保證國際合作必要的資金和人力支持,比如世衛組織呼籲成員國捐款的6.75億美元資金目前到位不足一半;二是很多發展中國家本身就面臨多種公共衛生挑戰;三是各機構組織之間還未形成有效機制,難以確保資源在國際範圍內得到相對公平而有效的分配。

對於上述難點,湯蓓表示,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既意識到疫情之嚴峻,又積累了應對疫情的有效經驗,因此可以也已經在國際合作方面發揮引領作用。她進一步分析,中國有南南合作的基礎,善於把相對簡單、低成本但有效的方式推廣給發展中國家,幫助他們因地制宜地抗擊疫情。

3月10日晚,義大利緊急求助中國,兩國外長約通電話。3月11日,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梁宗安等人組成的中國抗疫專家組啟程馳援義大利。此前,中國醫療專家組已先後赴伊朗、伊拉克等國開展支援工作。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亦與歐洲呼吸學會候任主席安妮塔·西蒙斯博士進行視頻連線,向歐洲呼吸學會介紹中國抗擊疫情的成果和經驗。(完)

相關焦點

  • 中國發布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推進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紀事
    希望國際社會在共同抗擊新冠病毒的同時,也繼續共同反對、抵制陰謀論等「政治病毒」。  ◆中國和東協各國臨床醫學專家召開視頻會議,重點圍繞診療方案和救治經驗進行交流。  2月21日  ◆新華社報導,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會議指出,要深化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
  • 【疫情防控】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這些知識必須了解!
    (4)要強化支撐保障:加快檢測試劑和設備研發,提高核酸檢測能力,擴大檢測範圍,對重點人群「應檢盡檢」,其他人群「願檢盡檢」。要發揮大數據作用,推動各地落實「健康碼」互通互認。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落實主管責任,強化對各地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和支持。各企事業單位要落實主體責任嚴格執行疫情防控規定。
  • 疫情防控丨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這些知識必須了解!
    《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健康教育手冊》。(4)要強化支撐保障:加快檢測試劑和設備研發,提高核酸檢測能力,擴大檢測範圍,對重點人群「應檢盡檢」,其他人群「願檢盡檢」。要發揮大數據作用,推動各地落實「健康碼」互通互認。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落實主管責任,強化對各地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和支持。各企事業單位要落實主體責任嚴格執行疫情防控規定。
  • 【常態化疫情防控知識】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這些知識必須了解!
    (4)要強化支撐保障:加快檢測試劑和設備研發,提高核酸檢測能力,擴大檢測範圍,對重點人群「應檢盡檢」,其他人群「願檢盡檢」。要發揮大數據作用,推動各地落實「健康碼」互通互認。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落實主管責任,強化對各地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和支持。各企事業單位要落實主體責任嚴格執行疫情防控規定。
  • 新冠肺炎疫情升級為「大流行」,歷史上此前4次大流行
    來源:中金在線網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全球性大流行的威脅近日引發熱議。如何界定全球性大流行?面對升級為「大流行」的疫情,全球又該如何應對?世衛組織說新冠肺炎疫情可稱為大流行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1日說,新冠肺炎疫情從特徵上可稱為大流行。
  • 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總體要求有哪些?
    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總體要求有哪些?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轉為常態化後,各地各部門要全面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體防控策略,堅持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有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 元旦春節期間如何防控疫情?
    如何看待12月份以來6地出現疫情?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吳尊友: 進入冬季以後,呼吸道傳染病屬於高發季節。新冠肺炎作為呼吸道傳染病出現小幅度的反彈,符合呼吸道傳染病流行的特徵。另一方面,入冬以後,境外絕大多數國家出現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大幅度上升,感染的人數和汙染的物品在增加。
  • (受權發布)習近平: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2月23日,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同志們:  今天,我們召開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主要是分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部署下一步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徐彤武:「新冠疫情: 重塑中國與全球的公共衛生...
    6月4日晚,我們有幸聆聽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社會組織與公共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社科MPA導師徐彤武老師為我們講述「新冠疫情:重塑中國與全球的公共衛生安全」。本次授課由蔡禮強院長主持。
  • ...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 介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醫療國際...
    央廣網北京4月2日消息(記者車麗)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今天(2日)下午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醫療國際合作工作情況,國家衛健委相關負責人和專家回答媒體提問。
  • 專訪吳尊友:我國新冠疫情已有成體系防控措施,不會再出現大規模流行
    對疫情是否會捲土重來,吳尊友表示,「我國已完善了一整套成體系的防控措施,能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控制,不會出現(新冠疫情)大規模流行。」01冬季疫情會否捲土重來?不會出現大規模流行新京報:最近全國各地在冬季陸續出現了疫情反覆,是否說明進入冬季以來,疫情的防控又發生了新變化?很多百姓會擔心疫情捲土重來。吳尊友:在夏季時候,普通的物流不會把病毒帶進來,因為溫度比較高。到了冬季以後,天氣寒冷,這些物流卻都能把病毒帶進來了,感染的風險也更多了。
  • 施工現場新冠疫情防控_2020年施工現場新冠疫情防控資料下載_築龍...
    文後附防疫資料合集近期,多數房屋市政工程工地、基建項目陸續開復工。在建工地如何做好防控疫情的指導?如何做好應急處置預案?  近期,多數房屋市政工程工地、基建項目陸續開復工。在建工地如何做好防控疫情的指導?如何做好應急處置預案?
  • 張清敏: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重塑中國外交議程
    引子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威脅人們生命安全,衝擊國際關係格局,重塑外交議程,推動外交轉型。一、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推動外交轉型作為一種社會形態,外交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並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而變化。促進外交轉型的動力與推動國家對外政策調整的動力一樣可以被劃分為四個方面:一是外部衝擊,即體系的變化;二是內部政體的變化;三是政府的改組;四是領導認知和思維方式的變化。
  • 習近平: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
    2月23日,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同志們:今天,我們召開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主要是分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部署下一步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 歐洲仍是新冠大流行中心:疫情期間,該如何區分感冒、流感和新冠
    至此,他接受採訪,談及疫情,發出很多令人深思的言論。疫情有所好轉,但歐洲仍是新冠大流行中心據世衛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主任克盧格在4月8日表示,雖然目前一些歐洲國家的新冠疫情數據出現積極信號,但依然尚未達到鬆懈的時候。
  • 新冠肺炎疫情升級為「大流行」,疫情幾時才算結束?歷史上此前4次大...
    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全球性大流行的威脅近日引發熱議。如何界定全球性大流行?面對升級為「大流行」的疫情,全球又該如何應對?世衛組織說新冠肺炎疫情可稱為大流行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1日說,新冠肺炎疫情從特徵上可稱為大流行。
  • 新冠疫情:國際政治的新「bug」還是「feature」?
    新冠疫情「大流行」已經成為2020年標誌性的事件,其影響遠遠超出了過去幾個月裡發生的戲劇性事件。疫情不但考驗著全球經濟和金融體系的抗壓能力,也對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運行機制發出了嚴峻挑戰。目前,這種考驗尚未完成,全球「大流行」還遠未結束,新冠病毒(2019-nCoV,SARS-CoV-2或COVID-19)的全球影響還有待評估。不過,四個月的時間足夠我們得出一些初步的結論了。遺憾的是,這些結論大多令人失望。多數官員、專家和記者將注意力放在疫情對經濟和金融影響上:全球貿易和投資會發生什麼變化?國際產業鏈會有什麼調整?
  • 攜手開展好疫情防控國際合作
    世界衛生組織這次在科學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維護國際公共衛生安全方面發揮了重要的組織協調作用,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有效利用國際資源、提供技術援助、評估新冠肺炎疫情的潛在經濟影響、引導經濟社會發展政策支持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醫療國際合作工作情況...
    來源:中國網發布會主席臺(中國網 楊佳)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定於4月2日15時在北京國二招賓館(北京市西直門南大街6號)東樓三層中會議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醫療國際合作工作情況,請國家衛生健康委相關司局負責人和專家回答媒體提問。
  • 新冠病毒抗體檢測,你知道對疫情防控有多重要嗎?
    澳昆士蘭大學分子生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拉麗莎·拉布俄說:抗體檢測是追蹤疫情真實程度的一個重要手段。但免疫系統需要一周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產生抗體,因此仍需核酸和抗體兩種檢測方法並行以準確判斷傳染態勢。為疫情防控「退出」戰略做準備多國加大新冠病毒抗體檢測力度,另一重要原因是為了確定已達到群體免疫的人群,為疫情防控下半場的「退出」戰略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