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振起「趕考」精神
大家熟知,用「趕考」這個詞來形容我們黨所面臨考驗的第一人,是毛澤東同志。那是1949年3月23日,新中國成立前夕,黨中央機關和毛澤東同志即將離開「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西柏坡,前往北京(時稱北平)的時候。
他以警省語氣,深情感慨地說有兩種精神狀態。一種是李自成,「進了北平就變了」,精神懈怠,貪圖享受;另一種是我們共產黨,「決不當李自成」,我們要「進京『趕考』去」!毛澤東同志的警語,成為幾代中國共產黨人把經受重大考驗叫作「趕考」的由來。
黨的十八大閉幕後不久,新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就到西柏坡調研。他在同縣鄉村幹部和群眾座談時這樣說:當年黨中央離開西柏坡時,毛澤東同志說是「進京趕考」。60多年過去了,我們取得了巨大進步,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富起來了,但我們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依然嚴峻複雜,應該說,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請看,這又是何等清醒自覺、語重心長啊!
中國共產黨一成立就踏上了「趕考」路,在新民主主義大革命中考出了農村包圍城市這一獨特的中國革命道路,考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毛澤東思想,考出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新中國
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落後挨打,民族陷入災難深淵,社會長久處在大動亂中。封建主義那一套不行了,從西方學來的那一套如君主立憲制、多黨制、議會制等也試過,都失敗了。直到一批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找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革命的面目才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本身就是在中國人的長期「趕考」中考出來的。
《趕考》,北京日報理論部主編,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
從1921年到1949年再到1956年這35年,中國經歷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中國共產黨經歷了從上井岡山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又從抗日戰爭勝利後「兩個中國之命運」的決戰到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總共四次「大考」。要問中國共產黨考出了什麼?考出了農村包圍城市這一獨特的中國革命道路,考出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成果——毛澤東思想,考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新中國。歸根到底,考出了一個既是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又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
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以「趕上時代」為使命踏上新的「趕考」路,考出了真正活躍起來的中國,考出了新一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考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以「趕上時代」為使命開始了新的「趕考」。
從鄧小平同志為我們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打開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到黨的十八大,這34年「趕考」路,事非經過不知難。
正如鄧小平同志所指出的,趕上時代是改革要達到的目的。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八大前這34年,中國共產黨以「趕上時代」為使命踏上新的「趕考」路,考出了一個真正活躍起來的中國,考出了由鄧小平同志開啟並以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接力推進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成果——包括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考出了一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以黨的十八大為標誌,中國共產黨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開始了新的歷史性「趕考」
黨的十八大明確宣布,我們的任務依然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我們完成這一歷史任務的機遇依然存在,人民群眾對我們的期望越來越高。
但與此同時,我們面對的國際環境複雜嚴峻,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啃硬骨頭」的改革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難度之大是罕見的,思想文化領域出現的多元化態勢與網絡化相互推動的複雜局面前所未有,黨的建設也到了迫切需要全面從嚴治黨的時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又面臨新的多方面歷史性考驗。現在回過頭來看,習近平同志在西柏坡提出「『趕考』遠未結束」的警示,意義何等重大!
面對「趕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確立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制定了一整套攻堅克難的行動綱領和路線圖。短短幾年,黨中央秉持「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的理念,從中央政治局抓起,把教育與懲治結合起來,大刀闊斧全面從嚴治黨;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這兩個被稱為「姊妹篇」的行動綱領,形成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制定了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和引領的「十三五」規劃。總而言之,開局好,難度大,有大希望。
總之,定下心來,韌性戰鬥,確保中央已定政策不走樣、不變形,確保中央的政策落地生根,我們新的歷史性「趕考」之路一定能越走越寬廣。
「趕考」歸根到底考的是黨,考出了「兩個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而趕上「新的群眾的時代」則是黨所面對的最新考題
「趕考」路上,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一個50餘人的小黨,歷經千難萬險、犧牲奮鬥,到今天成為擁有9000多名萬黨員的大黨。黨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堅定不移,同時又矢志不渝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領導人民獨立自主搞革命、獨立自主搞建設、獨立自主搞改革,在當前和今後很長一個歷史時期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應當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這樣的黨,舉世無雙!
「趕考」路的歷史經驗反覆證明:「趕考」,歸根到底考的是黨。而黨之所以能夠奮鬥90多年,並且還要繼續奮鬥下去,當然不是由於黨一貫正確、沒有錯誤,而是由於黨能夠為人民完善自己、修正錯誤,擁有極其重視自身建設、勇敢糾正自身錯誤的高度自覺。這就是為什麼黨在各種各樣的嚴峻考驗面前能夠經受風險、浴火重生的根本原因。
黨能夠自覺修正錯誤,是一個方面;而黨能夠面向未來,保持對時代的清醒理解和把握,是另一方面。「趕考」,說到底就是「趕上時代」。事實就是這樣:90多年來,正是世界大變動、中國大變動的歷史要求,啟動了中國共產黨的「趕考」並「倒逼」著黨的馬克思主義新覺醒;中國共產黨「趕考」所實現的馬克思主義新覺醒,又反過來持續啟動和引導了中國一波又一波的歷史大變動,持續啟動和引導了中國「趕上時代」。「趕上」本身,就包含要「超越」、要「引領」。
「趕上時代」有國際大局和國內大局兩個方面。就國際大局來說,這裡強調一點:在清醒把握時代主題和國際關係的前提下,我們還要深入觀察、精心把握當代世界各個領域各個側面呈現的新特點及其發展勢頭。比如,新的社會生產力大飛躍的歷史特點,新的科技、教育、文化大發展的歷史特點,新的社會政治制度(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國防體制)優劣相較量的歷史特點,國際深度合作與激烈競爭並存的歷史特點,和平發展與危險衝突(冷戰、熱戰危險)交織的歷史特點,等等。這樣的一系列新特點,我們現在也許還不能見其全貌,但是它們的演化和趨勢正在展開,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注意。
再就國內大局來說,千頭萬緒,要求我們更加認真注意。這裡只強調一點:我們今天所面對的,是新的時代、新的群眾,是新的群眾的時代。人民群眾是我們的「上帝」,這是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上說過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他還說,必須「和新的群眾相結合」「和新的群眾的時代相結合」。
在今天,我們國家和社會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當中一個最大、最值得我們重視的變化是,我們面對的是21世紀的新的時代的群眾,而這樣的「新的群眾」已經成為我們的勞動大軍、科技大軍、教育大軍、文化大軍、國防大軍還有創業大軍,已經成為我們黨的隊伍和幹部隊伍的新生力量。新的時代的群眾不僅朝氣蓬勃、創新精神更足,而且自我意識更強。
肯定無疑的是,他們將是我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代表著中國的未來。這就要求我們黨下功夫學會善於聯繫和依靠「新的群眾」。這可是一個極關緊要的最新大考!這也就意味著,我們黨歷史上曾經凝聚了億萬人心的群眾路線,今天應當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並且應當得到更大的發展。
黨的十八大號召我們: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新的時代的「偉大鬥爭」已經來臨!新的時代的「趕考」已經來臨!此時此刻,更需要我們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下,同心同德,齊心協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為原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中共中央黨校學術委員會主任。本文為《趕考》一書代序一)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作者 鄭必堅
編輯:袁昕
流程編輯: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