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如果在臺灣問題上突然攤牌,就相當於他們給世界和平扔了一顆原子彈。我們一定要給予破壞和平的人和力量最嚴厲的懲罰。
任期已進入數秒階段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3天之內兩度在臺灣議題上表演「最後瘋狂」。繼7日放風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本周將訪臺後,當地時間9日,蓬佩奧宣布取消美國與臺灣官員交往的所有自我限制。美國國務院沒有說明美臺互動現狀將發生哪些變化,但這無疑是對臺灣問題上中美共識的嚴重侵蝕,也必然威脅兩岸和平穩定,還給拜登政府製造了又一個「外交燙手山芋」。
川普與蓬佩奧(資料圖)
而更現實的擔憂是,可能把瘋狂進行到底的蓬佩奧之流在最後10天還會幹什麼?一種觀點是,甚至不能排除急切撈取政治油水的蓬佩奧突訪臺灣。蔡英文當局10日忙不迭地又是歡迎,又是高呼「臺美關係獲重要進展」。但島內輿論質疑被稱為「煤炭業老闆娘」的克拉夫特(其丈夫是美國著名的「煤老闆」——編者注)赴臺,美國是不是要在強推萊豬(含瘦肉精的美豬)之後又「賣煤」。
臺灣《聯合報》不禁感嘆,美國「友臺空頭支票」不懷好意,臺灣不過仍是淪為拉升對大陸仇恨值的棋子和工具。
01
蓬佩奧用心險惡
「儘管歷屆美國政府都放鬆交流限制並對臺售武,但蓬佩奧的做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走得遠。」英國《金融時報》10日報導稱,美臺之間的接觸受一份未被公布的「交往準則」約束,這些準則限制官員可以在何處會面,甚至如何通信。但蓬佩奧9日發表聲明稱,美國行政部門應將國務院之前發布的所有對臺關係「接觸指南」視作無效。除美國在臺協會(AIT)外,美國國務院「外交事務手冊」或「外交事務指南」中指導行政部門與臺灣部門接觸往來的內容也同樣作廢。
臺綠媒援引熟悉美臺關係人士的話稱,這是近年來美國對美臺關係往來準則的最大範圍調整。「這一政策變化是史無前例的決定,」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亞洲高級顧問葛來儀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批評即將離任的川普政府不該在任期最後幾天做出這樣的決定。
蓬佩奧稱,過去對美國外交官、軍人和其他官員與臺灣方面接觸的內部限制是「試圖安撫大陸」,現在不再這樣了。CNN評論說,蓬佩奧解除幾十年來的限制,為美國外交和政府官員可以像與任何國家一樣同臺灣官員打交道掃除障礙。這將從根本上改變美國與臺灣的關係,並激怒大陸。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告訴記者,蓬佩奧此舉有強烈象徵意義,同時在不同的背景下也有非常大的實質意義。主要看兩個因素,一方面是在政權交接這10天內,川普政府是否會有更瘋狂之舉;另一方面是未來拜登政府對此政策如何執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刁大明認為,蓬佩奧意將美臺交往機制化,而眼下,不排除川普政府更高級別官員訪臺的可能性。
美聯社注意到,就在蓬佩奧發表上述聲明的兩天前,針對克拉夫特計劃訪臺,中國警告美方如果執意妄為,「必將為其錯誤行為付出沉重代價」。10日接受採訪的專家認為,中方可以通過針鋒相對的警告、制裁、派軍機巡航臺灣上空等舉措,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同時向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表明中方底線。
在歐巴馬政府負責美中關係事務的高級官員麥艾文10日形容蓬佩奧的做法是「最高等級的公關噱頭」。「這只是在(拜登)就職前將臺灣問題政治化,對臺不利。」本周,蓬佩奧還將出訪歐洲,繼續推銷有關「中國威脅」的謊言。前AIT處長包道格稱自己一直在嘗試區別誰真心替臺灣人民做好事,誰又只想利用臺灣作為刺激大陸的矛。他的結論是,蓬佩奧卸任前最後一刻的行動只是通過展現對大陸的敵意,為自己在國內政治上撈分。
02
拜登新政府又被挖坑
美國國務院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史達偉10日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否認這是政府執政末期倉促做出的決定。「我們一直在努力糾正整個美中關係,這是朝這個方向又邁出一步。」他敦促誓言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立場的拜登政府維持這項新政策。這種說法遭到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託馬斯·賴特駁斥。賴特說:「唯一結論就是蓬佩奧的動機是政治性的——想讓拜登在上任的頭幾周與中國陷入僵局,或者改變拜登軟弱的對華決定。」
美聯社報導稱,拜登政府過渡委員會的一名官員以背景介紹的形式回應此事說,拜登在競選活動中明確表示,將致力於落實「與臺灣關係法」和一個中國政策。他稱拜登上任後將繼續支持和平解決兩岸問題,也計劃努力確保美國對臺灣保持強勁、有原則和跨黨派的支持。
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10日對記者說,從拜登過渡團隊的回應來看,拜登政府涉臺政策有可預期性,可能回歸40多年來美對華政策涉臺議題的以往共識,而且應該會謹慎處理。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回應中沒有提到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不排除拜登在如何界定一個中國等問題上做文章。刁大明認為,蓬佩奧此舉是懸利劍在頭,拜登政府恐難修復不斷被衝擊底線的中美關係。拜登上臺後可能會擱置「取消限制」,更傾向於在意識形態領域強化臺灣的政治樣板。
拜登(資料圖)
AIT前理事主席、布魯金斯學會東北亞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10日對《聯合報》說,他認為拜登上臺後會基於自己定義的「美國利益」對美國的亞洲、大陸和臺灣政策進行全面檢視。但他首先得處理一些國內危機,比如國會山被衝擊事件。關注亞太地區安全問題的智庫「2049項目」研究員傑西卡·德龍告訴英國《衛報》,蓬佩奧在黨派紛爭的焦點時刻和國內政治動蕩的背景下突然宣布這一決定,可能開創一個危險的先例——破壞兩黨共識,使臺灣問題成為黨派問題。
03
臺灣不敢拒絕
對於蓬佩奧的聲明,臺當局10日宣稱這是「臺美關係的重要進展」。臺外交部門則說,臺美會在既有的良好互信基礎上,持續推動並深化臺美關係。臺「立法院長」遊錫堃甚至幻想,臺美夥伴關係持續深化至建立正式「外交關係」。臺灣聯合新聞網評論說,川普政府抓著臺灣刺激大陸,臺灣黨政高層只能被動稱樂見臺美關係「持續突破」。只不過為了維持「臺美關係史上最好」,臺灣光去年就新背1441億元新臺幣的軍購預算,今年還要迎接萊豬。「蔡當局對川普政府辦流水席請客,卻要全民埋單」,同時令兩岸關係急凍,也讓臺灣海峽的軍事緊張重新升溫。
在《聯合報》看來,川普政府的「友臺空頭支票」不懷好意,依然是把臺灣當棋子。該報說,在不確定這份「禮物」的「實用性」之前,臺灣社會不應過於期待。而究川普政府背後動機,無非是在大選失敗後向臺灣拋媚眼,激怒大陸以「爭取些政治溫暖」。
川普政府卸任前送給臺灣的另一份「大禮」,同樣被認為充滿政治算計。克拉夫特將於13日至15日訪問臺灣,並與蔡英文會面。國民黨「立委」馬文君在臉書起底稱,克拉夫特是煤炭業的「老闆娘」兼川普的大金主之一。回想去年美國衛生部長阿扎以「防疫」之名赴臺,結果卻強推萊豬,曾是煤炭業說客的美國環保署長一度也曾要訪臺。「如今老闆娘出馬,又要談些什麼?」
國民黨「立委」吳斯懷哀嘆「國際外交」舞臺上沒有這種玩法,根本是欺負臺灣不敢拒絕。前國民黨副秘書長蔡正元勸「蔡當局不要再當凱子,花了錢還可能得罪拜登團隊」。
《聯合報》評論說,一路押注川普,最後還被其挾持的蔡英文,與拜登的距離越來越遠。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所長兼研究員湯紹成撰文稱,民進黨當局最該做的是積極部署兩岸關係,提出新意做法以打破僵局,這樣也可與拜登上任後的兩岸路線磨合。「獲取兩岸和平紅利,比起空有其表的高官訪臺,才是更佳選擇」。
04
大陸必將給予痛擊
蓬佩奧此舉無論是為了推動拜登政府實際廢除現政府最後日子的瘋狂決定,還是阻止蓬佩奧等在最後時刻做出破底線的實際行動,大陸都需亮明堅決反對美方極限挑釁並且有決心予以迎頭痛擊的態度。
大陸需向美方發出他們必須懸崖勒馬的強烈信號。要讓美方和臺灣民進黨當局都清楚,如果他們膽敢讓蓬佩奧在任期結束前夕訪臺上演,大陸的反應將是排山倒海式的。
屆時解放軍戰機將在第一時間飛臨臺灣上空,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宣示中國對臺灣島的主權。如果臺美方面膽敢做出過激反應,就很可能觸發戰爭,我們將給配合蓬佩奧表演最後瘋狂的臺當局以根本性的懲罰。
我們要正告臺灣當局,如果他們跟著喪心病狂,美國現政府的最後幾天也有可能是臺灣民進黨政權存在的最後幾天。他們切莫以為,一個已被美國人民拋棄的政府所上演的最後瘋狂可以成為臺灣走向「獨立」的墊腳石,恰恰相反,這些瘋狂很可能給他們招來滅頂之災。
蔡英文(資料圖)
我們相信,一旦臺海局勢以各種方式突然攤牌,國際社會將廣泛站在中國和中國人民一邊。因為誰都清楚,川普政府已經失控,他們在以國際規則以及美國憲法所不允許的方式恣意妄為,美國的政治體制出了一個大漏洞,失去了對他們在最後時刻行為的管束力。
拜登陣營以及更多的美國人已經擔心川普政府最後幾天幹出包括使用原子彈的蠢事。他們如果在臺灣問題上突然攤牌,就相當於他們給世界和平扔了一顆原子彈。我們一定要給予破壞和平的人和力量最嚴厲的懲罰。
我們將守護中國的國家主權,守護人類的交往的基本規則和正義,在核心利益上犯我中華者,都將自取滅亡。
來源:綜合環球時報、環球網、臺媒
編輯:張薇
第一時間給你最全臺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