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飛經》–「山海經」三部曲之第三部–上乘崑崙,下啟滄海

2020-12-12 海洋漫剪

鳳歌的「山海經」三部曲,最後問世的一部就是《靈飛經》,但在「山海經」的故事線中,《靈飛經》上承山之《崑崙》,下啟海之《滄海》。講述的是「山」與「海」之間,明洪武二十七年間發生的江湖故事。

《靈飛經》

主要講述了主角樂之揚,機緣巧合下破解了「靈道石魚」,獲得周天靈飛曲,從而以音樂入武道,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

主角經歷–

樂之揚:

最初與義父樂韶鳳在秦淮河邊賣唱為生,偶然捲入靈道石魚之爭,並且破解靈道石魚得到藏在石魚內部的《妙樂靈飛經》,鰲頭論劍時已達地籟境界,之後為了朱薇牽扯朝廷之爭,最後朱薇自殺,已然心死,但是武功越來越高,與梁思禽的武功切磋不分勝負。

梁思禽是開啟《滄海》的故事關鍵人物,留下了「八圖合一,天下無敵」的絕世傳說。由此可見,樂之揚的不凡之處,他的一聲必然有著傳奇經歷。

不過樂之揚的心依然死寂,由於虧欠葉靈蘇的感情,於小說尾聲處的一次重逢,似乎重獲生機......

經典故事–

最令人難以接受的一點,靖難之役中,小公主朱微自殺於兩軍陣前。雖說從毒王鬼谷之後,樂之揚本想帶著傷愈的朱微離開中土去無雙島隱居,可是劇情的發展急轉直下,樂之揚的身世揭開,平添了樂朱二人之間的隔閡。

而梁思禽委託樂之揚護送燕王世子兄弟,則更是將其推入無邊麻煩之中,抽身之日遙遙無期。劇情的安排再加上字裡行間流露的傷感氣息,讓我已然猜到這一對苦命鴛鴦怕是難以長久,無雙島之約恐怕也是「塞上牛羊空許約」,這一股悲劇感覺撲面而來。

再看命途多舛的小公主,本以為死裡逃生後必有後福,誰知在北平先被兄長燕王帶去大寧勸說親哥寧王,見到最敬愛的親哥後卻並不被待見,反被寧王呵斥污衊,而後見到兄弟反目。因為公主身份,後又被衝和尚劫持,死後餘生又被雲虛劫持以威脅樂之揚。如此遭遇,為什麼偏偏落在了這個本就傷心欲絕的小公主身上,讀來著實令人心疼。

小公主如此天真心善,本該平平安安,本不該見識這人世間險惡,卻親眼見到了親人反目刀劍相向而引發的無邊罪孽。

雖說早已料到小公主的悲劇收場,然而陣前自殺卻顯得極為突兀極不合理。是啊,哪怕親人反目成仇沒人要她,至少還有樂之揚,還有樂之揚等著北平事了帶她去無雙島。再者,小公主不是蕭峰,自殺了事於戰爭毫無影響,徒增笑柄而已。

當時讀到這段,感覺毫無理由,毫無邏輯,內心卻難抑悲痛之情,一時竟不知說些什麼,只得感嘆道鳳歌你好狠的心吶。

小說風格–

靈飛經深具傳統武俠精髓,有過之而無不及,對武功的內在外在刻畫十分詳細,招式刻畫淋漓盡致,堪稱生動形象,不亞於金庸,且文筆流暢,當斷則斷,引經據典,融入歷史,讓人回味無窮。作品堪稱上等武俠之作

起承轉合十分到位,之前讀的崑崙,至今饒有印象,我個人更偏愛滄海,畢竟是山海經裡唯一一部大圓滿結局的作品,靈飛經中通過梁思禽這個「天下一人」,將崑崙滄海緊密相連,並透過各種門派,各種武學,將崑崙中的人物角色自然過渡到本書,並以東島西城之爭對滄海進行鋪墊,諸如西崑侖梁蕭,黑水一脈,金剛門,柳鶯鶯,黑天書等,字裡行間讓人讀起來感受三部作品的氣息,使人回味無窮。

相關焦點

  • 鳳歌山海經三部曲:崑崙崛起滄海求變,靈飛經泯然眾人
    他憑藉「山海經三部曲」而成為大陸新武俠尤其是金庸風格新武俠的佼佼者,稿費口碑雙豐收,留下了武俠的最後一段輝煌記憶。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看武俠20年的武俠迷。今天我和大家聊聊鳳歌山海經三部曲:崑崙崛起滄海求變,靈飛經泯然眾人。首先是《崑崙》。
  • 《崑崙》–「山海經」三部曲之第一部,機關算學玄妙無方
    《崑崙》封面我要給大家推薦共賞的是一個鐵血江湖中的故事,他既不是金庸先生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也不是古龍先生的浪子悲客的愛恨情仇,而是鳳歌的「山海經」系列之《崑崙》。其武俠作品風格效仿金庸之厚重,又有推陳出新之處。 代表作有《鐵血天驕》、《崑崙》、《滄海》、《靈飛經》、《震旦》等。
  • 《滄海》–「山海經」三部曲之第二部「八圖合一,天下無敵」
    上篇已經講述了鳳歌「山海經」三部曲之第一部《崑崙》。機關算學玄妙無方,稀世異寶橫絕而出;宋末江湖幹戈離亂,英雄少年十年磨礪終長成。一個金戈鐵馬,逐鹿江湖的武俠故事令人驚心動魄。在《崑崙》中我們跟隨著梁蕭闖蕩江湖,和他一起經歷喜怒哀樂,一起品嘗酸甜苦辣,一起意氣風發,一起兒女情長。所以當我們發現梁蕭最終一無所有,留下一個命懸一線不得而知的謎時,我們就開始了一種猜測,開始了另外一種期待。梁蕭到底有沒有死,花曉霜最終有沒有陪伴梁蕭左右,柳鶯鶯還會不會歸來,梁蕭的愛情能畫上一個美滿的句號。
  • 鳳歌「山海經」高手排名,「西崑侖」梁蕭只排第二,第一無人不服
    鳳歌是金庸封筆後的武俠作家,他的3部武俠作品《崑崙》《滄海》《靈飛經》被統稱為「山海經」,被譽為後金庸時代的挑大梁者。書中,鳳歌塑造了非常多的高手。那這些高手誰更強呢?今天一起來看看。第七:花生大士。他是金剛門的第二代,九如的弟子。
  • 《山海經》:西王母生於崑崙,崑崙為天帝行宮,那天宮又是哪裡?
    崑崙-帝下之都首先,幾乎所有的神話故事中都說過,崑崙是凡間與天界的中轉站,如《山海經·西山經》曰:「崑崙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意思為崑崙是天帝在人間的行宮,所以要想登天,就得先經過崑崙。那麼,又怎麼證明這個所謂的天就是月球呢?
  • 山海經記載無啟國人能起死回生!或與量子糾纏有關?是真的麼?
    眾所周知,《山海經》是可以說是歷朝歷代最神奇的古籍之一了,而且這個成書時間公認都是上古時代。其間記載了眾多上古時期的神話以及現在無法考證真假的歷史,鑑於《山海經》中對於多種動植物的描述都是有"食之...",眾多研究者推測此書的作者可能是嘗百草的神農氏。畢竟,也不是誰都有能力將這千百種動植物一一品嘗的。
  • 《山海經》:尋找聖地崑崙虛、覲見虎齒西王母之路線指南
    揭露洪荒隱秘,盡在夜述封神大家好,歡迎收看《山海經》系列第22期。崑崙山,又稱崑崙虛、中國第一神山、萬祖之山。崑崙首次是出現於《山海經》,然而無數年來,人們心目中的神山,究竟在哪兒位置,如何抵達,始終是一個謎。而與崑崙山有密切聯繫的是一個大神,她叫西王母。
  • 《山海經》有新發現,證據就在埃及的壁畫上
    ——司馬遷相傳在上古時代,還是帝堯治下的中原就屢遭洪水,賢才大禹想出了疏導之法,帶著人去開鑿溝渠,好將洪水分流進而治理洪水。他日日不休,與百姓們戰鬥在第一線,以至於連續三次經過家門,都沒空進去看看自己剛娶的妻子和後來生下的兒子。
  • 崑崙之丘,野生西王母,怎麼就成為了王母娘娘?
    傳說,古代西域有西王母,是掌管崑崙的神仙。而相關傳說的來源,最早見於《山海經》。薩摩耶的黑流星梳理了一下,整部《山海經》,有三個地方提到了西王母。《山海經·西山經》:又西三百五十裡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 小楷,最美不過《靈飛經》,獨領風騷1000年!
    鍾繇的《宣示表》、《薦季直表》還有顏真卿的小楷以及明朝的王崇之類的小楷屬於「質樸」一類,體現的是一種「大橋若拙」之美。這裡值得一提的是《靈飛經》最適合初學者學習,它上承魏晉,下啟宋元,達到了小楷之美最高的藝術境界。
  • 《山海經》新發現,夏朝帝王是埃及法老,專家:埃及壁畫就是證據
    據專家考證,《山海經》一書所記載的年代,大約是大禹之前所發生的事情,其主要撰寫者應該是大禹手下的臣僚,而西漢劉向父子則只是對已經成型的材料進行了補充與整理,故此我們如今看到的《山海經》,屬於「二次修訂版《山海經》」。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能明白,其實《山海經》所描繪的內容,完全是夏王朝之前的事。
  • 《山海經》新發現,大禹就是埃及法老,專家:證據就在壁畫上
    ,益主記異物,海外山表,無遠不至,以所見聞作《山海經》。"如《山海經·西山經》中記載的:「南望崑崙 ,其光熊熊,其氣魂魂」,專家分析,此中「崑崙」,並不是崑崙山脈,而是金字塔。《山海經·海內西經》記載:「 崑崙南淵深三百仞,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向立崑崙上」中獸身人面「開明獸」,就是獅身人面像等等,這裡我們暫且不加贅述。還有專家指出,古埃及壁畫中的法老,就是夏王朝的創立者夏禹和第二代夏啟。
  • 新假說「埃及說」,《山海經》證明了夏朝帝王真實身份是埃及法老
    例如,《山海經》中沒有關於鐵器的記載,多是玉器,有少數青銅器;而鐵器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出現,而商朝的冶煉青銅的技術也趨於成熟,在大型的祭祀方面更是少不了青銅的影子,而玉器由於材質更寶貴只適用於天子諸侯身份的祭祀活動。可《山海經》一書關於青銅的描寫不多,關於祭祀的描寫更全是玉器。那《山海經》中的世界,必然早於春秋戰國,更有可能早於商朝。
  • 《山海經》新發現,大禹就是埃及法老?專家:證據就在壁畫上
    《山海經》新發現,大禹就是埃及法老,專家:證據就在壁畫上"禹益(伯益)並治洪水,禹主治水,益主記異物,海外山表,無遠不至,以所見聞作《山海經》。"大家一提起《山海經》,印象中就是其中的珍禽異獸,但是《山海經》其實是一部記載中國古代國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巫術、宗教、醫藥、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現象的負海涵、包羅萬匯。司馬遷看完之後,高呼"語言古怪,情節離奇",他不敢多想,所以《史記》沒敢採用山海經的內容。
  • 崑崙神山的來歷與演變
    總之,崑崙給人的感覺是一種古老、神聖,而崑崙山則一種神秘之所在。「崑崙」之名,首先見於《尚書·禹貢》,它是一個西方小國的名字,不可不說國家雖小,但是名字取得好呀。在奇書《山海經》裡面,崑崙是一座山的名字,崑崙神山的起源也在於此。關於《山海經》成書於何時,現在還有爭論,有學者堅持認為是成書於西周時期,而有些學者則質疑這部荒誕的書是後來偽作的。
  • 唐朝寫經體中的「精品」,不輸《靈飛經》,掌握此作些將大受裨益
    抄經生在抄寫經書時須保持虔誠之心,做到心若止水、心無雜念,心平氣和、神志寧和,才能進入玄妙之境界;同時抄寫時既要保持質量又要保持速度,做到工整規範、整齊有致,以便誦經者疾讀。其中《靈飛經》被稱為「天下第一小楷」,筆勢靈動綽約,富有節奏感,充滿靈氣。
  • 顧頡剛:東方朔是否寫了兩部比山海經更神奇的書,班固說去問劉向
    傳中又說:朔之詼諧,逢佔射覆,其事浮淺,行於眾庶,童兒牧豎莫不眩耀,而後世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語附著之朔,故詳錄焉。他這樣的重言申明,足見當時假託的東方朔故事實在太多了,他真成了滑稽的箭垛!不想到了南北朝時代還有兩部他的假書新做出來,為酈道元所見而採入《水經注》。這兩部書,一名《神異經》,是模仿《山海經》的,所以也以「荒經」標題。
  • 崑崙之丘|春秋諸侯「會盟於丘」的神地之意
    在巫系文本中,卻被視為西土的最高丘,是掌管西土的西王母居住之所。《山海經·大荒西經》言: 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