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好好做教育,我是王老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史鐵生的《那個星期天》。
星期天是一個多麼普通的字眼,一個什麼樣的星期天能讓作者銘記心中呢,現在我們就走進課文,去品味那個星期天的苦楚與心酸,去體會母親的苦辣酸甜……
史鐵生(1951-2010),中國作家、散文家。原籍河北涿州縣(今涿州市),1951年出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於1972年回到北京。代表作有散文《我與地壇》、小說《我的丁一之旅》。
課文共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我」對第一次盼望記憶猶新。
課文開篇就點明了「那個星期天」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的原因是(那個星期天承載著「我」的第一次盼望);關聯詞語「從……到……一直到……」說明「我」盼望了一整天。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寫那個星期天,母親答應帶「我」出去玩,「我」焦急地從早晨盼到下午,一直盼到天色昏暗,母親一直在辛勤地勞作,生平的第一次盼望沒能實現,「我」的心裡非常難過。
第2自然段寫母親答應星期天帶「我」出去玩,「我」十分盼望這一天。第4句話強調「第一次」,說明這次盼望在「我」心裡很重要。
第3自然段寫那個星期天早上,「我」急迫地期待和母親一起出門,可母親卻說買完菜後才能出去。首句是環境(景物)描寫,既描寫了春天早晨美麗的景色,又烘託了「我」興奮、激動的心情。後面幾句「我」的內心是迫不及待的(「我跑出去,站在街門口」表現了「我」迫不及待的心情;「我藏在大門後,藏了很久」表現了「我」等的很不耐煩的心情。)
第4自然段寫「我」一個人焦急而又興奮地在院子裡等待母親買菜回來,既孤獨又無聊。(首句引領下文用具體的事情具體表現「這段時光不好挨」。)
第5自然段寫母親買菜回來後,又翻箱倒櫃地忙開了,「我」跟在母親的身後追問她什麼時候出門去玩。(母親的繁忙,「我」的不放棄;本段多次提到母親的「腿」-不停頓,說明「我」那時年紀很小,還不是十分懂事,同時說明母親為了一家人的生計,從早到晚事情繁多,非常辛勞,忙的停不下來,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更表現了「我」心中盼望、焦急的心情。)
第6自然段寫「我」午覺醒後,看著母親洗不完的衣服,「我」忽然明白,母親的工作永遠也做不完的,因此「我」的第一次盼望也是實現不了的。
本段的三次「一聲不吭」反映了「我」什麼樣的心理變化呢?
第7自然段寫那個星期天,盼望沒能實現,看著母親辛勤的勞作,「我」難過得哭了。「我感到母親驚惶……拉進她的懷裡。」是對母親的動作描寫,通過母親的做法「我」體會到了母親對孩子的愧疚,也表現出了母親對孩子的愛。
《那個星期天》是母親一輩子辛勤勞作的縮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們為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母親點讚:媽媽,您辛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