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那個星期天》,體會母親的辛勤勞作

2020-12-23 王老師同步課堂

大家好,歡迎來到好好做教育,我是王老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史鐵生的《那個星期天》。

圖片展示:課題內容說明

星期天是一個多麼普通的字眼,一個什麼樣的星期天能讓作者銘記心中呢,現在我們就走進課文,去品味那個星期天的苦楚與心酸,去體會母親的苦辣酸甜……

圖片展示:多音字組詞、造句

史鐵生(1951-2010),中國作家、散文家。原籍河北涿州縣(今涿州市),1951年出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於1972年回到北京。代表作有散文《我與地壇》、小說《我的丁一之旅》。

圖片展示:近義詞,反義詞

課文共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我」對第一次盼望記憶猶新。

課文開篇就點明了「那個星期天」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的原因是(那個星期天承載著「我」的第一次盼望);關聯詞語「從……到……一直到……」說明「我」盼望了一整天。

圖片展示:詞語解釋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寫那個星期天,母親答應帶「我」出去玩,「我」焦急地從早晨盼到下午,一直盼到天色昏暗,母親一直在辛勤地勞作,生平的第一次盼望沒能實現,「我」的心裡非常難過。

第2自然段寫母親答應星期天帶「我」出去玩,「我」十分盼望這一天。第4句話強調「第一次」,說明這次盼望在「我」心裡很重要。

圖片展示:句子解析

第3自然段寫那個星期天早上,「我」急迫地期待和母親一起出門,可母親卻說買完菜後才能出去。首句是環境(景物)描寫,既描寫了春天早晨美麗的景色,又烘託了「我」興奮、激動的心情。後面幾句「我」的內心是迫不及待的(「我跑出去,站在街門口」表現了「我」迫不及待的心情;「我藏在大門後,藏了很久」表現了「我」等的很不耐煩的心情。)

第4自然段寫「我」一個人焦急而又興奮地在院子裡等待母親買菜回來,既孤獨又無聊。(首句引領下文用具體的事情具體表現「這段時光不好挨」。)

第5自然段寫母親買菜回來後,又翻箱倒櫃地忙開了,「我」跟在母親的身後追問她什麼時候出門去玩。(母親的繁忙,「我」的不放棄;本段多次提到母親的「腿」-不停頓,說明「我」那時年紀很小,還不是十分懂事,同時說明母親為了一家人的生計,從早到晚事情繁多,非常辛勞,忙的停不下來,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更表現了「我」心中盼望、焦急的心情。)

第6自然段寫「我」午覺醒後,看著母親洗不完的衣服,「我」忽然明白,母親的工作永遠也做不完的,因此「我」的第一次盼望也是實現不了的。

圖片展示:「原諒」與「不原諒」

本段的三次「一聲不吭」反映了「我」什麼樣的心理變化呢?

圖片展示:三次「一聲不吭」

第7自然段寫那個星期天,盼望沒能實現,看著母親辛勤的勞作,「我」難過得哭了。「我感到母親驚惶……拉進她的懷裡。」是對母親的動作描寫,通過母親的做法「我」體會到了母親對孩子的愧疚,也表現出了母親對孩子的愛。

圖片展示:「一派荒涼」與「陽光明媚」

《那個星期天》是母親一輩子辛勤勞作的縮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們為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母親點讚:媽媽,您辛苦啦!

相關焦點

  • 部編人教版六年級下語文自主學習過關自查(9.《那個星期天》)
    9《那個星期天》【重點生字】字音:明媚(mèi) 嘮叨(láo dɑo)綻(zhàn)放 撥(bō)弄 原諒(liàng) 耽(dān)誤【主要內容】文章記敘母親答應那個星期天帶「我」出去玩,但由於家務繁忙而沒有實現。寫出了「我」從滿懷期待到徹底失望的心理過程,突出了母親對「我」心理感受的忽視給「我」帶來的痛苦,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母親勞作的辛苦。
  • 讀史鐵生的《那個星期天》
    今兒是星期天,我找出兒子的語文課本隨手翻閱。初讀第九課《那個星期天》,並沒覺得有多麼特別——文中既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生動的故事情節。課文兒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兒在一個星期天裡等候母親帶她出去玩兒的經歷,從一開始的滿懷期待到最終徹底失望的過程。母親要操持家務,又要照顧孩子,隨口應允了孩子的請求,最終因忙碌而推諉的事情,在生活的是稀鬆常見的現象。當我翻過這篇文章之後,開篇的前兩句話卻依然清晰地在我腦海中湧現:"我還記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個星期天,從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 六年語文《那個星期天》,老師竟然也做過這件事,學生表示有同感
    課文《那個星期天》是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的第九課。這篇文章選自史鐵生的長篇小說《務虛筆記》第四章《童年之門》中的一部分,課文中寫了一個小男孩兒在一個星期天裡,等候自己的母親帶他出去玩的經歷,一開始他既興奮、又滿懷期待,後來因為母親做家務一拖再拖而焦急萬分,最後因為母親沒有兌現承諾而失望委屈,乃至絕望。
  • 部編版六下第9課《那個星期天》圖文講解,知識點歸納
    這篇課文也是寫孩子的盼望,文中的「我」殷切地盼望母親帶「我」出去玩,最終卻沒能如願。相信大家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我們一起來體會一下作者是怎麼把自己當時的心情、感受寫得真切動人的,在以後的習作中我們就知道該如何表達內心的真情實感了。課文作者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史鐵生。
  • 六年級語文科下冊第9課《那個星期天》預習案
    學習日期:2020年3月21日學習內容:課本44-47頁《那個星期天》學習連結:六年級語文科下冊課本第二步:關注「i小學」,點擊「課時精講」—「語文下冊」—「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全冊課文精講,選擇第9課,在電子教材上聽讀1遍《那個星期天》,注意聽準難讀的字音。第三步,自己大聲朗讀1遍,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活動二:自主學習,識記生字。
  •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預習方法——以六下第9課《那個星期天》為例
    二、工具性學習目標:1. 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情感的 。學 習表達情感的好辦法。2. 選擇合適的內容寫出真情實感。 學以致用。(開心、愉快、輕鬆 …… )2.定語:那個(1) 已經發生的 。 (2)印象深刻的 。 3.思考:如果讓我以「那個星期天」為題寫一篇作文,我會怎麼寫。
  • 「一分鐘學語文」部編版六語下《那個星期天》思維導圖
    《那個星期天》基礎知識字:媚、耽、惶、偎詞:明媚、縹緲、惆悵作者簡介:史鐵生,他的作品《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分別獲整體感知①主要內容:小男孩等候母親帶他出去玩②寫作順序:時間順序③線索:「我」的心情變化2.
  • 「停課不停學」人教部編版小學語文六下《那個星期天》課文解析
    《那個星期天》是人教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九課。今天,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這篇課文。01關於作者《那個星期天》選自《務虛筆記》,作者是史鐵生。小主人公第一次如此期盼母親能帶他出門,因此,一開始,他的心情是非常興奮,非常期待的。但是,母親太忙了,因為忙於家務,出門的計劃一直拖,一直拖,小主人公的心情從焦急等待到著急無奈。隨著太陽下山,他知道那個星期天已經沒辦法出門了,心中非常委屈,站在母親身邊,失望地無聲哭泣。
  • 《那個星期天》的思維導圖,清晰明了,方便記憶,果斷收藏!
    六下《那個星期天》我們將從作者簡介、生詞積累、課文結構和表達情感的方法四個方面來進行展開。多音字是挨 āi(挨近)ái(挨打);吭 kēng(吭聲)háng(引吭高歌)積累好詞:陽光明媚、耽擱、驚惶、依偎、縹緲、急遽、惆悵、空空落落課文結構課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我」在「那個星期天」
  • 閱讀《那個星期天》,回答下列各項問題
    文中的心理描寫細膩生動,結合《那個星期天》上下文,品味下列語句,說說作者採用了哪些方式描述"我"的心理.(1)我看著天看著雲彩走,等母親回來,焦急又興奮.
  • 部編人教版六下語文課堂作業本第三單元《9那個星期天》答案參考
    母親答應帶我出去——母親說買完菜就去——母親說睡醒午覺再去——母親洗衣服到天黑期盼、興奮——焦急又興奮——一聲不吭地盼著——不出聲的流淚4.讀下面的語段,完成練習。我蹲在她身邊,看著她洗。我現在還能感覺到那光線漫長而急遽的變化,孤獨而惆悵的黃昏到來,並且聽得見母親咔嚓咔嚓搓衣服的聲音,那聲音永無休止就像時光的腳步,那個星期天,就在那天。(1)語段一中「我」盼著(母親快快洗完衣服帶我出去)。作者真實自然地寫出了「盼」的心情。請你用橫線畫出相關的語句。
  • 楊穎素顏和兒子收「雞毛菜」,日常帶娃下地勞作,被贊「接地氣」
    隨著城市生活的快節奏,帶給孩子的也只是書本上的辛苦勞作,而在生活中,孩子們體會不到「憫農」的含義,也感受不到糧食的來之不易。父母帶娃體會「勞作」的好處當父母帶娃體會勞作時,也會讓娃得到這些好處。1、珍惜糧食孩子能學會珍惜糧食。現在的孩子吃的東西高級、吃的東西種類多。
  • 部編版《那個星期天》最硬核筆記,做筆記的方法快收藏給自家孩子
    第二個學生筆記。畫圈批註後,再次朗讀課文或者聽課的時候,就可以快速地區分各類知識點,對學習語文有很好的幫助。二、課上速句上課的時候,老師會把相關知識點通過黑板或者課件展示出來,甚至口頭上也會有重點的知識。
  • 【日語美文】沒有到來的星期天
    訪おとずれなかった日曜日沒有到來的星期天 私が4歳の時、父と母は離り婚こんした。祖そ父ふ母ぼと同どう居きょしていたため父が私を引ひき取とった。母は出て行く日に私を実じっ家かに連つれて行った。在我四歲的時候,父親和母親離婚了。因為一直與爺爺奶奶同住,我交由父親撫養。母親走的那天帶我去了姥姥家。
  • 重新喚醒「勤勞」的精神品格,在勤奮勞作中升華自己
    「勤勞」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農耕文明最核心的精神品格,但因現在過度化的追求,開始在現實社會中出現精神品格的逐步變形;無知和愚昧帶來了欲望的無節制追求,從而變得投機取巧、偷奸耍滑的懶惰,追其根本就是我們越來越好逸惡勞了,忘記了中華文化傳統的美德,忘記了勤奮努力、辛苦勞作的精神品格,一直從小被父母耳提面命的教誨,面對現實的如今,是時候需要我們去重新審視和拾起
  • 【教育論】勞作的訓練
    並令他們閱讀耶穌做木匠和保羅製造帳棚的故事;這兩位都是將手藝勞作與高尚的傳道職分,將屬人的事與屬神的事連結起來。再令他們去閱讀那有五個餅的小孩的故事,看到救主怎樣利用那幾個餅施行了使眾人吃飽的奇妙神跡。還有那善於縫紉的多加怎樣從死裡被喚醒過來,為要使她繼續為窮苦之人縫製衣服。
  • 【鄉韻—永登文旅作品周輯(44)】母親節特輯丨寫給母親的詩
    在17世紀中葉,母親節流傳到英國,英國人把封齋期的第四個星期天作為母親節。在這一天裡,出門在外的年青人將回到家中, 給他們的母親帶上一些小禮物。現代意義上的母親節起源於美國,由Amanm Jarvis(1864-1948) 發起,她終身未婚,一直陪伴在她母親身邊。
  • 辛苦勞作是懶惰,出力流汗是愚蠢,請問王教授:什麼算是勤勞聰慧
    我們看到村裡邊,過得最好的是什麼人呢,那個比較懶惰的,好像遊手好閒的人,他進了城了,考大學了。那個最窮的人是誰呢,就是那個老實巴交的,每天都辛勤勞動的人。辛苦的勞作我早說過是一種真正的懶惰。「過得好的都是遊手好閒的人」,小編生在農村,從沒見過哪一個懶惰、遊手好閒的人過得好,考上了大學,反而是辛勤勞動、出力出汗的人過得更幸福。不了解實際就亂說,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會給學生傳遞怎樣的信息。「我可以懶惰,我可以遊手好閒,因為我最終會過得幸福,會掙大錢。」
  • 五年級作文:我的星期天
    每個人的星期天都很獨特,沒有哪兩個人的星期天是一樣的。我的星期天很平淡,但每個星期天都不一樣。比如,上個星期天,因為超市有活動,只要去了就可以免費領取十到十五個雞蛋,還有禮品送呢!所以那天起得特別早。這個星期天早上,當我還沒睡醒的時候,就隱約聽到媽媽在和別人說話。於是,我就試圖睜開眼睛好好聽,可是等我剛睜開又閉上了。然而,還沒睡夠五分鐘又坐起來,打了一個大呵欠,揉了揉眼睛,對外面看了看,問媽媽:「媽媽,現在到幾點了?」媽媽乾脆地說:「自己看手機。」我拿過手機一看,發現才五點多呢。
  • 懷念 和母親一起收番麥的日子
    白露過後,母親就開始秋收的忙碌了。白露一般在九月初,那個時候我們都在上學,母親只能一個人去地裡勞作,兼顧著按時按點給上學的我和教學的父親做飯。只有在星期天放假的日子,父親才能和我和母親一起去地裡收割莊稼。 其實,秋收最先是從暑假就開始的,那些套種在番麥地裡的四季豆(在一些地方被叫作打豆子)最先成熟,早早就被拔了背回來剝開晾曬歸攏。到收番麥的時候,同樣套種在番麥腳下的老豆子,不論是黃豆黑豆還是綠豆,也已經成熟被一併收回晾在場裡等待打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