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多林在《今日亞洲和非洲》雜誌中寫道:
關於柔術搏擊的傳聞在上世紀末日本的「維新」之後,立刻就傳播到了歐洲。那時候,人們交相傳播著關於柔術的種種軼聞,說只要藉助魔術般的柔術就能夠抵制一切甚至是最兇惡的暴力。
日俄戰爭之後,徒手的日本式搏擊的威懾力使沙皇的軍隊惶惶不安。日本專家進入彼得堡後, 在幾年內, 一直在科學大本營裡進行柔術的傳授事業。他們的學生用自己勤奮的勞動創建了徒手技擊基礎,這種技擊後來形成了它的分支一桑勃摔跤術。然而無論是研究柔術奧妙的俄國軍官,還是掌握日本人搏擊經驗的西方特殊身份的職員都沒有想到要去研究一下日本和中國數千年源遠流長的文化歷史。
月羅衣是一種身著鎧甲、進行一對一地角力的最古老的項目 。它被人們認為是柔術——現在全世界都了解的柔道的前身和原型。
有記載說,月羅衣是奈良時代(公元八世紀)由貴族坂榮村麿所發明 。但是事實上, 它是作為戰爭歷史的本身所造就的古老藝術,它被奉為經典的時期是在十四世紀 。
月羅衣的技術關鍵部分是貼近和擒拿。
角力時,兩個對手都竭力想佔據最有利的位置,重要的是抓握對方的手、脖子、關節部位,因為在上述部位,薄層的鐵甲不會妨礙相互搏鬥和彎屈破體 。雖然允許運用拳頭、膝或腳擊對方,但是鐵甲使自身的手或腿受傷的機會總是先於對手的損傷。在這樣的衝撞中,最有利的輔助器械是一把通常被固定在刀鞘中或腰帶上的普通的兩刃刀子。
月羅衣的武庫中有過背摔、過胸摔、倒地過頭摔、過腿摔、過膝摔、前踢、掃腿,同時還有十種使臂和腿疼痛的辦法。另外還有一些被認為是在一對二角力時從被抓握中解脫出來的方法。
總之, 日本流派的無兵器徒手技擊在這一世紀中不止一次地更換名稱,如亞瓦拉、日本柔術、等級柔術、託裡太、科西那、馬瓦裡、哈枯達、秀巴庫、枯 米五裡、 開姆包這樣一些名稱在日本古代小說和文獻中都有記載。
日本古代小說《古老的傳說》(十一世紀的《坎德扎克·物語》)中首先出現了關於柔術(在另一個時期叫亞瓦拉)的評語。而「柔術」 (柔軟藝術) 這一術語本身在中國和朝鮮的搏擊流派中曾被廣泛使用過,中國古代思想家老子的「滴水穿石" 「以柔克剛」就突出了一個「柔」字。
柔術的極盛時期是在十七——十九世紀這樣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中。日本在經歷了幾百年連續不斷的荒亂時代之後,自身才有了發展的機會。柔術的大多數流派不僅創立了自己的體系,豐富了徒手格鬥方法,而且也掌握了徒手對兵器、兵器對兵器的方法,即混合技擊。
為了證實過腿摔、送腿掃或用拳擊鼻根方法的優越性,各流派之間經常發生激烈的爭論。但不管是何種風格何種流派,都把從中國的教科書(關於人體易受損傷部位的專著) 裡汲取的解剖學初步知識列入到自已的教學大綱內。
「步法」和「手法」流派在軍事藝術柔道和合拳的形成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柔道揉合了列入奧運會大綱和早已得到世界公認的東方武力對峙的所有項目的優點, 是古代武藝這棵枝葉繁茂樹上最年輕的一枝嫩枝,它僅僅是在一百年前才形成的。它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在時間上與日本的政治經濟生活發生巨大變革的時期相吻合。這一時期,日本正處在由落後的封建國家變成強盛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歷史階段 。
1868年,在改革者及他們的支持者激烈地進攻下,維持了幾乎三百年的日本將軍統治體制垮臺了 。與建立系統的軍隊相關聯的是王公貴族家族和數以千計的被奪去地盤的放蕩武士,使得「無業者''——浪人的行列壯大起來。為了使浪人事實上與第三階層的民眾平等,1871年,日本發布命令禁止浪人攜帶寶劍。
此後, 一部分武士流入大城市中。他們放棄擊劍和射箭,改事學問、醫務和工程職業。更多的人不得已背叛了自己原來的事業,放下昔日耀武揚威的架子,進入軍隊中供職。然而,許多浪人首先創立了各種各樣的柔術流派,這些流派在那段時期裡共計有七百多支。由於比賽時被禁止攜帶兵器,這樣,他們就自然而然地為民族式角鬥作了義務宣傳。
現代柔道之父嘉納治五郎在他大學時代就認真地考慮過。他認為,在可能達到的條件下,機體與精神應達到協調一致。一個人直到十八歲時,才能最後確定能否獻身於柔術運動。嘉納治五郎本人沒有特別地追求最理想的身體形態。他在大學時期就掌握了較難的擒拿法和摔法。大學畢業後,他於1882年在東京愛索教堂開創了私人運動學講道館——了解未來館 。
在短短五年時間裡,嘉納博士的理智學校得到了整個社會的了解。他的哲學思想的基礎是建立在這樣一個高尚的目標上——培養各種人之間的和諧關係,尊重學生的品行,所有這些都得到了淳樸的人們的好感。講道館在軍事藝術冠軍賽(1886年)上的輝煌成就使人們相信,柔道比古老的柔術優越。不久,柔道技擊便被警察和軍隊所採用,幾年後,又被列入中等和高等學校的教學大綱。
講道館的技術方法在1887年形成,以後十年中也沒有什麼變化。然而在理論上尤其是在道德倫理問題上,對嘉納的軍事藝術的研究卻持續了多年 。
嘉納在日本現代軍事藝術巨匠中是第一位 。他把「道」 (方針或最主要原則)的概念同從前的「柔術」(藝術、技巧、方法)或''快樂」(藝術)相比較,並將其長處汲取充實到自已的藝術中去。
在中世紀,在佛教廟堂下孕育了許多志趣不相同的流派,有很多是具有實戰特點的柔道、合拳、空手道等的分枝。對於柔術流派中有武士職稱的人來說,首先是生活方式和當庭決鬥中安全的保障被延續下來。而拳頭和寶劍的擁有權在多風波的內訌時代直接涉及生與死的問題。
這中間,作為具有高度原則性的''道」的古老概念出現在遠東宗教哲學思想中,並且滲透到中國或者日本所有軍事藝術項目中。在這裡,尤其是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後的政治和科學技術推進時期,人們艱難地尋求精神價值和尚武精神,努力使東方「高尚的"與西方''低下的'' 的道德相對抗 。一直到1945年之前,不斷高漲起來的「日本精神正確」的宣傳深入到所有的文化領域。柔道也是其中之一,被列入大、中學校的大綱中,與西方的宗旨在發展人的身體能力的「無精神支柱」的運動相抗衡。由於借鑑了著名專家們的學說合理的部分,嘉納在自己的流派實踐中使訓練的精神觀點有了獨特的作用 。為了攀登技巧的頂峰和在對峙中培養高度勇敢精神,柔道的練習者應首先掌握基本技術,在身體和精神上要得到嚴密的訓練。
柔道中的絕大多數方法是建立在運用軀體、大腿摔的基礎上的。這比其它項目更多地表現出身體力量的作用 。在相同的技術情況下甚至在某種技術次於對手時,強而有力的運動員總是取勝的把握性大。而技術本領的優越給了身體條件不佳的人以明顯的優勢,因為大家都遵循嘉納確定的原則—— 《最有成效的力量原則》。
柔道高級專家運用的摔法不僅有成效,而且效果非常好,「旋轉」——掃腿過腿摔 (庫洛沙夫的《柔道天才》電視劇中主人公最喜歡的方法)、頂腹過頭仰摔都是最好的絕招 。每個柔道選手都有一套拿手的在關鍵時刻用起來得心應手的摔法,對於冠軍和教練員來說,更不例外。此外,本世紀初嘉納的學生們還創造了纏腿過腿摔這一風行的摔法。
眾所周知, 柔道運動中技擊沒有規定, 但嘉納把它列入了自已的系統中,特別是自衛部分。原因是應該使運動員在意外情況下一面對手持武器的對手或同體力與技術方面佔有明顯優勢的人對峙 。最重要的部分是使用手、腿的各種技擊。
除用手、腿的技擊之外,自衛技術的組成中還包括掌握三個器械項目:刀、槍和棍,大寶劍練習同樣是允許的。
柔道對受傷的治療方法,與歐洲醫學有很大的差別,它們完完全全地是建立在針刺理論的基礎上的。更確切地說,針刺法是由老牌柔術流派的老師從大陸學來的。在日本,使處於昏迷狀態的人甦醒的方法是從解剖學裡來的,叫做「緩和」和「佛法'' 。
昔日, 所有解剖學方法都毫無例外地按最高秘密對峙,由最好的學生從流派的頭面人物那裡學會,再從一個人傳給另一個人的方式傳播。它同如今在摔跤運動中被遺忘了的「點穴」的傳播是相仿佛的。
關於柔道的傳聞還是不完全的。它沒有提到形式化練習 。
形式化練習在蘇聯一無所知,西方也不是很了解,只有在古老的東方武術中不乏其例。嘉納認為,形式化練習是柔道運動員心理準備的絕好的手段 。
(閆建輝 譯自前蘇聯《國外體育》1984年18期)
1,柔道與中國武術的淵源
2,剛柔流空手道的肘膝關節搏擊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