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小文
龍是中國的圖騰,在古代,龍寓意著祥瑞、高貴,同時也是王權的象徵,因此在宮廷中人們處處都能看見有關龍的裝飾物,但畢竟是一種虛構的生物,它是由想像力豐富的古人通過結合九種生物聯想而來的。
在現存的大型生物當中,與龍的外形相接近的生物,人們會聯想到皇帶魚,這是一種生活在熱帶深海的魚類,也是海洋中最長的硬骨魚。
皇帶魚身長為7到15米,人們也稱它為龍宮使者、白龍王或者地震魚,這種兇猛的魚類有時會在地震時浮現在水面上,漁民們通常誤會它是海底裡橫掃一切的「海蛇」。
而除了皇帶魚外,還有一種動物,它無論是外形還是生活環境都和古代中描述的龍非常相似,它就是洞螈。
洞螈是一種兩棲動物,它們的外表為粉色或者灰色,主要棲息在第拿裡阿爾卑斯山脈石灰巖溶洞的地下水脈之中。
洞螈是歐洲唯一的洞穴型脊索動物,由於它們的四肢無比細小,看起來就像一個「小人」,因此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當地居民也把洞螈稱為"人魚"。
洞螈終年棲息在洞穴幽暗的環境中,它們時不時會浮出水面呼吸,這種生物的體長不超過30釐米,皮膚沒有色素,但如果接觸到陽光,洞螈就會變成黑色,在一段時間後才能恢復原狀。
洞螈如果長時間在有陽光的地方生活,它們就會進化出眼睛和膚色,但由於缺失重要的視神經,因此即使擁有眼睛,洞螈也沒有辦法看到東西。
洞螈是一種神奇的生物,它們和中國傳說中的龍一樣,喜愛在陰暗潮溼的地方生長,洞穴中的蝸牛、螃蟹都是洞螈的食物來源。
但洞螈捕捉到食物後不會咀嚼而是直接吞咽,它們對食物消化得非常充分,可以將碳粉和脂肪儲存在自己的肝臟部位,因此,洞螈可以10年不進食。
有人說洞螈可以十年不吃不喝,壽命卻可以長達百年以上,它們的存在就如同神話中的「真龍」一般神秘,曾經有科學家就觀察過洞螈的生存狀況,發現一隻洞螈即使到了60歲身體也沒有出現衰老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