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中反覆提到的雍城,對秦國有什麼特殊意義?

2020-12-23 情懷與歷史

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雖然主要講述的是秦滅六國的故事。不過,其大量的篇幅,還是集中在秦國這一個諸侯國身上。在此基礎上,不僅秦國的人物獲得了較多的刻畫,秦國的城池,同樣引起了觀眾的關注。比如在秦國都城鹹陽之外,雍城就是《大秦賦》中反覆提到的城池。在《大秦賦》中,趙姬太后曾長期留在雍城,這也是他和嫪毐生下兩個孩子,卻能夠瞞住秦王嬴政的重要原因。

換而言之,如果是在秦國都城鹹陽的時候,趙姬太后和嫪毐之間的事情,很可能早就東窗事發了。此外,在平定嫪毐之亂前,秦王嬴政曾離開鹹陽,來到雍城舉行加冠禮。因此,對於秦國宗室來說,雍城自然具有比較特殊的地位。那麼,問題來了,《大秦賦》中反覆提到的雍城,到底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和歷史呢?

首先,雍城,是東周時代的秦國都城,自秦德公元年(前677年)至秦獻公二年(前383年)定都此地,建都長達294年,有19位秦國國君在執掌朝政,為秦國定都時間最久的都城。雍城是以河流為城的「城塹河瀕」,是「水上秦都」,秦以水禦敵200年後首築城牆。其位置在今陝西寶雞鳳翔境內,現有秦雍城遺址。換而言之,雍城的定都時間,自然是要遠遠長於鹹陽的。而這,促使雍城有著關內侯等秦國宗室的存在。而秦王嬴政來到雍城舉行加冠禮,自然也有紀念歷代秦國君主的意義。

具體來說,就雍城的歷史來說,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居息繁衍。西周時為周原的一部分,屬西周王畿屬地之一。周厲王、周宣王、周幽王時(前781年以前),西戎勢力發展,深入關中,威脅周室,屢起戰爭。從西周末期開始,雍城被西戎等勢力佔據。

在周幽王死後,太子宜臼即位,這就是周平王。鑑於鎬京殘破,又處於犬戎威脅之下,周平王於公元前770年,在鄭國、秦國、晉國等諸侯的衛護下東遷,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建立了東周。

周平王封秦襄公為諸侯,賜給他岐山以西的土地。並說:「犬戎兇惡無道,掠奪我們岐、豐的土地,只要秦國能攻打並趕走西戎,就可以佔有那些土地。」周平王與秦襄公盟誓,封給他爵位。秦襄公這時才開始建立諸侯國,享有與齊、晉、鄭等國一樣的地位,得與山東各諸侯國互通使節,彼此訪問,這是巨大的飛躍。因此,對於雍城等西戎佔據的疆域,名義也從周王室劃到了秦國名下,只是,秦國需要擊敗西戎,才能真正佔有這些城池。

秦襄公八年(前770年)起,秦與戎、狄戰鬥不息。初,秦敗。秦襄公十二年(前766年)再起兵伐戎、狄,獲得「岐地」。秦襄公歿後,秦人退回「西陲」故居。秦文公四年(前762年),秦獲「千渭之會」,(今眉縣東北15華裡處),從此定居周人故地關中。秦佔領「千渭之會」後,在此築城。面對強大的戎、狄,秦國想要真正佔有雍城等周朝故地,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秦文公十六年(前750年),率兵擊戎,戎敗走,秦國控制了岐西地域。秦德公元年(前677年),始徙都於雍(今鳳翔)。此後,鳳翔成為秦都。對此,在筆者看來,遷都到雍城一帶,是秦國走向強大的一個標誌。眾所周知,秦國原先只是一個邊陲小國。如果不是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邑,秦國還沒有被冊封為諸侯國的機會。

進入到東周時期,秦國歷經多位君主的努力,終於攻佔了原先西周王朝控制的疆域,從而擁有了定都雍城的機會。在此基礎上,秦國的國力雖然比不上晉國、齊國、楚國等大國,卻至少成為了一個中等實力的諸侯國。

到了秦穆公在位時,定都雍城的秦國,更是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元年(前659年),秦穆公正式繼位,繼位後任用百裡奚、蹇叔為謀臣,勵精圖治,擊敗晉國,俘獲晉惠公,滅亡梁國、芮國、滑國等。秦穆公二十三年(前637年),幫助晉懷公回國即位,秦穆公二十四年(前636年),幫助晉文公回國即位,實現秦晉之好。秦穆公三十三年(前627年),秦穆公派兵攻打中原,經歷「崤之戰」和「彭衙之戰」的慘敗,東進之路行不通。

於是,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秦穆公向西發展,任用由余為謀士,逐漸滅掉西戎,受到周天子賞賜金鼓,繼續攻打蜀國和關西(函谷關以西)的國家,開闢國土千裡,被周襄王任命為「西方諸侯之伯」,從而稱霸西戎。秦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安葬於雍城(今陝西省鳳翔縣東南),諡號為穆(一作繆)。因為長期定都於雍城一帶,所以,秦穆公等秦國君主,自然也安葬於雍城(今陝西省鳳翔縣東南)。

在此基礎上,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秦王嬴政來到雍城舉行加冠禮,也是在勉勵自己,繼承秦國歷代君主東出中原的夙願,並祭拜秦襄公、秦穆公等祖先。

最後,公元前383年(秦獻公二年),秦獻公在櫟陽(今陝西省西安市)修築城池,也即將秦國都城從雍城遷到櫟陽。值得注意的是,秦獻公遷都櫟陽,主要是因為戰國初期,魏國奪取了秦國的河西之地,這促使他勵精圖治,選擇遷都櫟陽,以此方便和魏國作戰。在秦獻公去世後,秦孝公即位。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國力大增,秦國的戰略重心轉為東進,於是在前公元350年再將都城遷到鹹陽(今陝西鹹陽),直到秦朝建立,鹹陽仍為國都。當然,因為秦朝在公元前207年就走向了滅亡。所以,秦國在鹹陽的定都時間,只有100多年,遠遠比不上雍城的定都時間。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秦國遷都櫟陽和鹹陽之後,宗廟依然在雍城,一些重要的禮儀活動也在這裡舉行。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掌管秦國宗廟和宗室的關內侯,就是從雍城來到鹹陽的。秦國都城鹹陽爆發嫪毐之亂的時候,雍城確實可以充當秦國的臨時都城。在秦朝之後,漢代在此設雍縣,雍城秦時宮殿仍繼續沿用。據《漢書》載,從漢文帝十五年(前165)到漢成帝綏和元年(前8),西漢諸帝來雍祭祀五畤者共18次,其中漢武帝就達8次之多。漢朝以後,雍城逐漸衰落,至唐朝改名鳳翔縣,沿用至今。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大秦賦》中反覆提到雍城,這個地方對秦人為什麼如此重要?
    大秦賦 雍城熱播劇《大秦賦》中,秦太后離開鹹陽後就居於雍城,秦宗室首領關內侯也居雍城,甚至秦王嬴政加冠禮時,都要前往雍城舉行。這個雍城對秦人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它的地位又是怎樣形成的呢?在秦人發展的四個階段中,對秦的強大打下堅固基礎的,當屬雍秦時期。雍秦時期的時間跨度,上自西周末年的秦襄公,直到秦孝公遷都鹹陽,正是這一時期大秦開始了新的歷史階段。
  • 《大秦賦》秦國子民為何如此麻木?非要等秦王的詔命才肯圍剿叛軍
    本圖片來源於網絡古代的兵符究竟有什麼用途?在《大秦賦》最新的劇情中,我們可以發現大秦的士兵只認兵符而不認人。而在《大秦賦》中,嫪毐之所以可以調動這麼多的大秦兵馬,就是鑽了這個「空子」,他偽造了王命,騙取了兵符。最終使秦國發生了叛亂。
  • 大秦賦:郭開潛雍城欲挾趙姬令秦王,趙姬知情怒訴郭開「二流子」
    被趙佾(李肖寧 飾)抓住把柄,投訴其中飽私囊的郭開(劉冠麟 飾),又被趙王偃(蔣毅 飾)安排去雍城,欲挾秦國太后趙姬(朱珠 飾)以令秦王。這部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長篇古裝歷史劇《大秦賦》,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故事。在最新劇情中,講到了秦國大批驅逐在秦從政的外客。
  • 秦始皇加冠親政,為何不在國都鹹陽,而是一定要去雍城?
    按照周禮,男子一般二十而冠,而天子、諸侯等特殊人員加冠時間往往會提前,有十二歲行冠禮的周文王,也有十五歲行冠禮的周成王。不加冠雖然也能成為秦王,但並沒有「人治」的權力,所以秦國在近十年的時間裡都是大權旁落,操持在趙太后和呂不韋之手。
  • 《大秦賦》賦的是什麼
    《大秦賦》賦的是什麼《工人日報》(2020-12-20 04版) 劉兵近日,大型歷史劇《大秦賦》開播,引起觀眾尤其是歷史愛好者的熱議。該劇改編自孫皓輝的《大秦帝國》,也是這一系列電視劇的最後一部,前三部分別為《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
  • 《大秦賦》秦國在稷下學宮的「校園招聘」給秦國帶來了什麼?
    《大秦賦》第9集,大秦丞相呂不韋為秦國一統天下,治國理政儲備需要的人才,為此開啟了戰國時期的「校園招聘」,此次招聘地點在齊國的稷下學宮。那麼此次招聘成效如何?給秦國帶來了什麼?,哪一位都是布衣之士,秦王重用之,封丞相,拜君侯,領國政,才有今日秦國之強,敬賢愛士之風,也是深入秦人之心懷。
  • 《大秦賦》老百姓得知嫪毐造反,下1秒舉動,詮釋了秦國人的可怕
    從《大秦賦》學點啥第11期我大秦的父老兄弟們,秦法有令,帶甲見王不跪,你等今日雖無甲冑在身,但你們即將成為真正的大秦銳士,你們都是我大秦的熱血男兒啊!—秦王政《大秦賦》中嫪毐趁秦王政在雍城正式加冠親政,鹹陽守軍空虛的情況起兵造反,圍攻呂不韋府邸的同時攻入秦王城。與此同時嫪毐勢力把持的驪山大營數萬軍隊向雍城進發,試圖以此廢掉秦王政。雍城的秦王政聞訊連忙下令邊境駐軍回防平叛。
  • 《大秦賦》中的嫪毐,在歷史上是個怎樣的人?
    前言在最近熱播的歷史劇《大秦賦》當中,秦始皇生母趙姬和假太監嫪毐的宮闈醜聞貫穿了將近一半的劇集。作為這部劇的關鍵人物之一,嫪毐憑藉太后的寵愛,由一屆布衣步步高升至諸侯的人生令人嘖嘖稱奇。那麼嫪毐此人在歷史上是否和劇中一樣呢?他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呢?
  • 《大秦賦》裡反覆吟唱的「豈曰無衣」出自哪裡?都是什麼意思?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今天和大家聊的主題是:《大秦賦》裡反覆吟唱的「豈曰無衣」出自哪裡?都是什麼意思?最近《大秦賦》在央視熱播,震撼的場面和宏大的背景,給人一種氣勢恢宏的感覺,加上跌宕起伏的劇情,成為其熱播的主要原因。
  • 從《大秦帝國》三部曲到《大秦賦》,看秦國一統天下的強國之路!
    《大秦賦》以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57年著名的「邯鄲之戰」開篇,可謂是吸引了不少影迷的關注,然而影迷們本以為《大秦賦》的豆瓣評分會一路扶搖直上,卻沒有想到該劇在維持了一段時間的8.3分後,驟然降到了7.7分。不管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大秦賦》得不到更多影迷的認可,值得肯定的是,《大秦賦》是《大秦帝國》三部曲的延續,完成了秦國一統天下的最後拼圖。
  • 《大秦賦》中的服飾盡力還原秦國歷史,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大秦賦》電視劇中一上映就好評如潮,劇情跌宕起伏,盡力還原歷史真相。而且服飾也做的炫麗多彩非常顯目好看。那麼秦國的服飾究竟是什麼樣的呢?先秦時期,百家爭鳴陰陽家推行五行學說,說五行相生相剋。各諸侯王對此深信不疑。
  • 追大秦賦之前,快惡補下秦國歷史
    追大秦賦之前,快惡補下秦國歷史 2020-12-10 07: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大秦賦》刻畫古禮,顛覆了秦國不講禮的刻板印象
    原創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收錄於話題#大秦賦17#中國古代史81#傳統文化33熱播的影視劇《大秦賦》中,對秦公子嬴異人的的冠禮、婚禮,秦昭襄王、孝文王兩位君主的喪禮等,都有著重刻畫,為我們展現了中國早期禮儀文化。在人們印象中,秦國是最不講禮法的。
  • 大秦賦:嫪毐被封長信侯,幾十年後的趙高官拜丞相,秦國開了先河
    蘇秦算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有了燕王的知遇之恩,佩戴六國相印,好不威風。但要封侯,卻是一定要有功勞。戰國七雄隨隨便便封一個人為侯爺,誰心裡服氣?但是對有功勞,身份卻低微的人封侯呢?在《大秦賦》第35集中,趙姬執意要把身邊的寺人嫪毐封為長信侯。
  • 從大秦賦中渭陽君嬴傒的悲慘遭遇,談談秦國宗室的「落魄」
    《大秦帝國》系列的第四部——《大秦賦》正在熱播當中,要說劇中誰最讓人心疼,莫過於渭陽君嬴傒。嬴傒作為嬴子楚的兄長,在嬴子楚質趙之時,是當時最有可能成為未來秦王的公子,沒想到半路殺出了個呂不韋,不當王就不當王吧,那就專心為秦服務吧。
  • 《大秦賦》趙姬:有美貌無氣質,有權利不會用
    《大秦賦》,名字簡約,霸氣側漏,赳赳老秦,能打能忍。這名字也極其抒情,大開大合的大秦,說殘暴也好,說偉大也好,總歸是歷史巨大的轉折,兩千多年了,秦的制度與思想影響至今。那跌宕起伏的歷史洪流中,不同的人因霸氣、陰謀、殘忍、智慧、學識、德行等等名留後世,大奸大惡、大智大勇、大一統大氣魄,令人或敬仰或唏噓,這也都算是人物。
  • 與《大秦賦》截然相反的歷史:嫪毐之亂,一次無聊的鬧劇
    這幾天一直在看《大秦賦》,不得不感嘆一聲:嫪毐,你終於造反了!大秦賦中的秦始皇。其實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找資料,我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在《史記呂不韋列傳》中有如下記載「始皇帝益壯,太后()不止。《大秦帝國》中的秦惠文王嬴駟但是呂不韋現在畢竟是秦國的丞相,是趙姬兒子嬴政的大臣,所以說太后勾搭他,他肯定會害怕,所以說他把嫪毐丟出來頂缸,在進獻嫪毐之前,他還特地和太后描述,有嫪毐這麼一個人物
  • 這就是我寧願把《大秦賦》當「呂不韋傳」看的原因
    《大秦賦》為何高開低走且評分一路下跌,並非網友太岢刻,而是編劇把一統天下的秦始皇給拍得太氣人了。46集22歲嬴政終於加冠親政了,前期還理解嬴政是需要成長,用嫪毐和呂不韋抗爭來奪權。直到看到關內侯死了,冬兒死了,渭文君死了,嫪毐血洗章臺宮……嫪毐能有如此「成就」,少不了嬴政和李斯在背後的推波助瀾。自古起義奪權哪有不犧牲的,但是嬴政和李斯密謀了十多集,我還以為他們有什麼萬無一失的計謀,結果把嫪毐捧這麼高,捧到謀反的地步。
  • 秦國的逆襲:從養馬家奴到問鼎天下,這才是《大秦賦》該有的劇本
    最近網上最火的電視劇,自然非《大秦賦》莫屬!這部劇在播出之前,雖然沒有太多的宣傳,但一經播出,卻還是引發了劇烈的反響;不過隨著劇情的推進,這部劇的網上評分卻是高開低走,很多網友感慨:好好一部《大秦賦》,最後又落入宮鬥戲的俗套!
  • 《大秦賦》中的兩位秦國名相,呂不韋和李斯,誰的功勞更大?
    作為《大秦帝國》最後一部的《大秦賦》近期登陸央視,在前4集播出後評分一度達到了8.9分,但隨著嬴異人的退場,嬴政的繼位,評分開始一路下滑,現在已經跌到了7.9分。除了張魯一的秦始皇飽受爭議外,另一位主演呂不韋的扮演者段奕宏也受到了不少質疑,很多網友都覺得段奕宏演繹呂不韋的方式和他在《我的團長我的團》中演繹龍文章的方式太過相像。還有就是李斯的出場似乎也有些過於早了,這一階段的李斯應該還沒有得到秦始皇如此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