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桌子的生活觀」
看到這個熱搜的時候,我是很驚訝的。
前NBA明星德隆蒂·韋斯特,在近日被網友偶遇,發現他在沿街乞討。
他舉著小紙板,上面寫著:希望好心人能夠給他一些錢。
這一發現,實在令人無比唏噓。
在他的籃球生涯,總薪金超過1600萬美元。無論如何,也不至於淪落到沿街乞討的地步。
但事實上,韋斯特的落魄之前就有端倪。
在不久前,他被爆在家具店打工,還在社交網絡上,求好心人士為他的孩子買藥。
他還被粉絲拍到,在街頭被人毆打,衣不蔽體,樣子極其窘迫。
原本以他的條件,去當個教練指導如何打籃球,不是什麼難事,可時運不濟,美國疫情的爆發,加劇了他生活的艱難。
從天堂跌落到泥潭,不過是轉瞬之間的事情。
可見,人不可能一輩子一帆風順,有起有落才是生活常態。
2020年,是真的很難。
風頭十足的球星,會淪落到街頭乞討,而普通人,也在這艱難的世道裡,奮力地掙扎著生活。
我不禁想到這幾天的另一個新聞。
廣東佛山,一名男子在工廠自殺身亡,一條鮮活的生命,一個家庭的頂梁柱,就這樣猝然地離開了人世。
男子留下的紙條,讓人唏噓不已:
工作壓力好大,身體不舒服,應付不過來,失眠呼吸困難。內分泌失調,請假休息,公司要辦離職手續。2020年是非常特別的一年,失業後如何生存?在這公司工作6年了,好像出去也找不到工作,與社會脫離。累又睡不著,睡不著更加無力工作,孩子還小,父母年老......
每一個字讀來,都讓人感到深深的無力,透過屏幕都能夠感受到他內心的迷茫與無望。
生活的出路,究竟在哪裡?我們不知道這樣悲觀的念頭,在他的心裡轉過多少遍。
或許在他看來,人生已經走到了困局:
工作進入了平臺期,不知道失業之後還能去幹嘛,所以不敢衝動辭職。孩子尚年幼,父母年事已高,全家上下,好像全部都要依靠他,更加不敢辭職。
不能請假,又不敢辭職,身體又實在吃不消,一直陷在這個困境裡面,以至於最後用了最決絕的方式。
《人間喜劇》裡,艾倫對富二代朋友說:
我的故事簡單,我就是想多掙點工資,然後再攢錢買個房子,周末能去下個館子,給媳婦能買一個嘚瑟點的衣服。我的事,都是小事,照樣壓死人。
有時候一些質樸的願望,也照樣是跨不過去的難關。
人生有豐年也有荒年,而我們過慣了豐年的日子,沒有想到荒年的日子這麼難。
之前看到一位博主發微博,在計程車上,一位年薪30多萬的高管痛哭。
他的房子月供5000,車子月供7000。本打算今年大幹一場,爭取還清貸款。
可一場疫情過去,公司宣布倒閉,他到處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最後急得在計程車上痛哭。
豐年的時候,我們以為站到風口上,一切都不是問題,可是人生到了荒年,一切都變成了問題。
生活充滿了太多無常和困境,有太多的感嘆和落寞,就像在第37屆香港金像獎的頒獎典禮上80多歲高齡楚原導演說的那樣:
人生大概就是由歡聲和淚盈四個字砌成的。我曾經打破過香港最賣座電影的記錄,一夜之間老闆給我工資漲了10倍,十幾年後,我的戲不賣錢了,我又變成了最難堪的導演。
人生就是在大起大落之間轉換,我們一定要保持好心態。
在豐年的時候,千萬不要大意,要做好迎接荒年的準備,在荒年的時候,也千萬別灰心,只要活下去就有翻盤的機會。
很多時候我們在當時覺得翻不過去的大山,可是多年之後再回頭看看,那其實不過就是茫茫人生中的一粒灰塵。
人生荒年時期到底有多難?
視頻《過昭關》裡面有一個人,讓我印象深刻。
一個青年,因為撒一次謊,父親不分青紅皂白地給了哥哥一巴掌,受了委屈的哥哥喝農藥自殺。
愧疚的父親,也選擇了上吊自殺。
嫂子扔下兩個孩子改嫁了。一個家庭死的死,走的走,竟然就這樣散了。
他因為極度的愧疚,也準備自殺,可他要是死了,哥哥的兩個孩子,該怎麼辦?
為了彌補自己從前的錯誤,他選擇苟且偷生活了下來,將兩個侄子拉扯長大。
而他給自己的懲罰,就是永遠都不再開口說話,生生把自己熬成一個啞巴。
兩個侄兒在他的養育下,都成長得很好,最後成人成才。
現在回過頭來想想,當初那種一心想要以死謝罪的念頭,都不如好好養育兩個無辜的孩子長大成人。
深陷黑暗和困境的時候,覺得人生毫無指望,覺得放棄生命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可堅持下去,你總會發現,命運自有他的安排。
跟你們講一個故事吧,當你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想想,有人為此堅持了12年。
他就是哥倫比亞舉重運動員,奧斯卡·菲格羅亞,一個值得敬佩的人。
對於運動員來說,金牌,無疑是對他們努力的最好回饋,可對菲格羅亞來說,奪金之路,布滿了荊棘。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後,他遇到自己人生的荒年,面臨運動生涯的最低谷。
賽前他的身體就出現了狀況,但還是堅持站上了賽場,然而他三次試舉失敗,多次右手脫力,連決賽的資格都失去了。
教練棄他而去,國內輿論指責他是不想比賽,根本沒人相信他生病了,他幾乎被整個哥倫比亞給拋棄。
然而更糟糕的是,他患的病,搞不好可能會癱瘓,就算花時間治好了,也過了一個運動員的黃金年齡。
然而,他並沒有被命運打倒,而是在備受質疑中,被貶低和孤立中,渾身傷痛地站了起來。
29歲,倫敦奧運會,經歷了重大手術的菲格羅亞,再次站上賽場,經久不息的掌聲從會場爆發,無數人用最直接的方式,向這名堅韌的運動員致敬。
那一年,他獲得了銀牌,離最高領獎臺,只有一步之遙。
4年後,在重大比賽前的6個月,菲格羅亞再次受傷,必須接受手術。手術之後,他用最快的速度返回訓練場。
6個月後,裡約奧運會,他成功了!他給哥倫比亞帶去了首枚舉重金牌!
在最高領獎臺上,他強忍眼淚,最終,還是沒忍住,他深情地吻了吻金牌,然後哭了。
那一年他33歲,這時距離他第一次徵戰奧運會,已經過去了12年。
12年,什麼事情都有可能改變,可一顆想要獲得肯定的心,沒有絲毫改變。
12年,他經歷了傷病、詆毀、被放棄,最終,他用行動,堵住了悠悠眾口。
12年,命運的困境讓他跌至谷底,可他憑藉自己的能力,一步步爬上來了。
站在最榮耀的那個講臺上,回望過去十幾年的運動員生涯,那些覺得熬不過去的痛苦,那些因為被輿論拋棄而夜不能寐的夜晚,都雲淡風輕了。
終於,他的人生從「荒年」變成了「豐年」。
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拿到人生劇本,不知道什麼時候有「豐年」,就好像在黑夜裡行走,我們根本不知道天什麼時候會亮,但我們唯一知道的,就是走著走著,天就亮了。
每一個人都有低谷的時候,當下的那一刻確實難熬。
但挺住,就意味著一切。
我人生也有荒年的時候。
記得剛參加工作那會兒,手上沒有什麼錢,租住在一個逼仄的房子,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
剛好那段時間,媽媽生病了,要來我所在的城市在做手術。
每天,我下了班,先去出租屋,做好清淡好消化的東西送到醫院,陪著媽媽吃了飯,服侍她睡下。回到家,已經是深夜,打開電腦,安排第二天的工作。
有次,工資還沒發下來,付完該交的水電房租,我身上就剩十幾塊錢。
我用最後這筆錢買了十塊錢的肉,給媽媽煮粥喝,剩下的幾塊搭公交。
在等待粥熟的間隙,我聽著咕嚕咕嚕冒泡的聲音,那一瞬,崩潰地大哭。
我不知道那一段人生為什麼如此艱難,甚至在那一瞬間,有過自暴自棄的念頭。
可最後,我還是收拾好了心情,去了醫院,畢竟,還有媽媽需要我照顧呢。
時過境遷,當初那段心酸的時光,我也終於可以輕鬆地說出來。
從「荒年」走到「豐年」,我甚至可以說,正是那段難熬的日子,鑄就了今天的我。
我不感謝命運的磨礪,我只感謝,沒有放棄的自己。
今年,我不止一次聽到,2020年,是很難的一年。
在這一年裡,很多剛走出社會的年輕人,感覺到了現實的殘酷。工作多年的中年人,在工資縮水和經濟壓力巨大的拉扯中,疲憊不堪。
這些困境被無限放大,就成了很多人心裡,過不去的坎。
喪並不可恥,在困境面前,害怕和擔憂,這是人之常情。
但還有一個詞,叫「恐而不懼」,也就是說,你會害怕、擔憂,但你不會懼怕到放棄,投降。
這其實是一種勇敢,明明知道自己會害怕,但是你還是在害怕中勇敢地行走,這其實就是一種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鮮血的勇敢。
我很喜歡這樣一幅漫畫。
你以為你的人生是這樣的:
可是實際上,你的人生卻是這樣的:
是的,失敗和挫折,恐懼和害怕,可能會蔓延你的一生,這就是人生的真相。
那麼,你是在當時的那個失敗和挫折的困境裡面自怨自艾呢,還是接受失敗和挫折已然成為你人生的一部分,並且在失敗和挫折中向你的目標出發。
有句話說的很好,那些殺不死我們的,終將使我們變得強大。
很多情況下,不是生活把我們怎麼樣了,而是在它還沒有對你怎麼樣,你就已經先繳械投降了。
汗水,眼淚、甚至是痛苦,都是我們活著的證明,唯有努力堅持下去,才能體會到收穫的豐美。
人生「荒年」不可怕,可怕的是只能過「豐年」,而不能在「荒年」裡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