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鞠」新疆帕米爾高原 古老馬球運動蓄勢待發

2021-02-07 中國喀什網

手握黃色球桿,33歲的居瑪巴依·米爾孜買買提騎著馬,如風般向著地上滾動的球衝過去,一擊命中,球飛進球門。在歡呼聲和手鼓聲中,居瑪巴依的隊伍以4:3贏得了這場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舉行的馬球賽。

在6月底的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以下簡稱「塔縣」)端午節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中,居瑪巴依擔任隊長的達布達爾鄉代表隊再次贏得塔吉克族馬球比賽第一名。近年來,他們的隊伍所向披靡,幾乎包攬了所有縣級馬球比賽的冠亞軍。

在塔縣提孜那甫鄉,居瑪巴依·米爾孜買買提在一場馬球比賽獲勝後慶祝(6月26日攝)。(攝影:新華社記者胡虎虎)

在塔縣達布達爾鄉的一處牧場,居瑪巴依·米爾孜買買提(中)和隊友在進行訓練(6月17日攝)。(攝影:新華社記者胡虎虎)

在塔縣達布達爾鄉的一處牧場,居瑪巴依·米爾孜買買提在訓練結束後清理馬掌(6月17日攝)。(攝影:新華社記者胡虎虎)

「打馬球講究的是『人馬合一』,要快、穩、準,團隊合作也是取勝關鍵。」居瑪巴依說。

馬球是中國傳統的競技遊戲,古稱「毛丸」或「擊鞠」,曾是端午傳統表演之一,但近代因各種原因,馬球運動在中國發展滯後。而在帕米爾高原東麓的塔縣,打馬球的習俗傳承至今。

塔縣近81%的人口為塔吉克族,過去當地居民多以遊牧為生,基本家家戶戶都有馬,馬球等馬背競技運動非常流行,在塔縣的石頭城遺址附近仍有古時馬球場的遺蹟。居瑪巴依13歲學會騎馬,14歲開始打馬球,從小玩到大。

其實,馬球運動在帕米爾高原也曾遭遇「缺氧」時刻。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柏油路代替了碎石路,摩託車和小汽車逐漸走進塔吉克族家庭,取代馬成為主要的代步工具。「騎馬的人少了,養馬的人就少了,有段時間想組織個比賽都湊不齊馬。」居瑪巴依回憶道。

2008年,塔吉克族馬球獲批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項古老的運動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從2009年開始,塔縣定期組織各鄉鎮進行馬球比賽,如今每個月都至少有一場,不僅有免費提供的運動裝備,還設立獎金鼓勵表現優異的馬球隊。

在塔縣提孜那甫鄉,居瑪巴依·米爾孜買買提(前左)在一場塔吉克族馬球比賽中(6月26日攝)。(攝影:新華社記者胡虎虎)

在塔縣達布達爾鄉的一處牧場,居瑪巴依·米爾孜買買提在訓練間隙檢查馬嘴套韁繩處的磨損情況(6月17日攝)。(攝影:新華社記者胡虎虎)

在塔縣達布達爾鄉的一處牧場,居瑪巴依·米爾孜買買提在進行訓練(6月17日攝)。(攝影:新華社記者胡虎虎)居瑪巴依如今是喀什地區塔吉克族馬球的代表性傳承人。他的球隊日益壯大,已經有18名隊員,來自鄉裡各村,涵蓋計程車司機、護邊員和洗車店老闆等許多職業。20歲的先比·吾拉木是年紀最小的隊員,「有了比賽,我們打起球來就更起勁了,大家也能在相互切磋中開眼界,練技術。」
2019年,塔縣實現脫貧摘帽,同年其所在的帕米爾旅遊區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域旅遊方興未艾,除了傳統節日、婚嫁和定期比賽之外,塔吉克族馬球有了更多展示的場合。
馬球隊本身也感受到了近幾年生活的變化。「以前路不好,去縣裡比賽只能騎馬,10多個小時都花在路上,馬累,人也累。現在路好了,車載著馬去縣裡,省時省力。」居瑪巴依說。
隨著收入提高和展示機會的增加,帕米爾高原上養馬的人慢慢變多了。居瑪巴依今年年初花四萬多元買了兩匹馬。「馬球、叼羊、賽馬……既能豐富文體生活,還能帶動增收和傳承文化,現在馬的用武之地很多。」

在塔縣提孜那甫鄉,居瑪巴依·米爾孜買買提在一場馬球比賽中幫助球隊扳平比分後慶祝(6月26日攝)。(攝影:新華社記者胡虎虎)

在塔縣提孜那甫鄉,居瑪巴依·米爾孜買買提(左二)在一場馬球比賽獲勝後策馬慶祝(6月26日攝)。(攝影:新華社記者胡虎虎)

在塔縣提孜那甫鄉,居瑪巴依·米爾孜買買提在一場馬球比賽中進球後撫摸馬匹(6月26日攝)。(攝影:新華社記者胡虎虎)

在塔縣達布達爾鄉的一處牧場,居瑪巴依·米爾孜買買提在進行訓練(6月17日攝)。(攝影:新華社記者胡虎虎)

在塔縣達布達爾鄉的一處牧場,居瑪巴依·米爾孜買買提(左二)和隊友們準備進行訓練(6月17日攝)。(攝影:新華社記者胡虎虎)

在塔縣提孜那甫鄉,居瑪巴依·米爾孜買買提(左一)在一場馬球比賽中拼搶(6月26日攝)。(攝影:新華社記者胡虎虎)

在塔縣達布達爾鄉的一處牧場,居瑪巴依·米爾孜買買提(左)和隊友在進行訓練(6月17日攝)。(攝影:新華社記者胡虎虎)

在塔縣達布達爾鄉的一處牧場,居瑪巴依·米爾孜買買提(左一)帶領隊友在進行射門訓練(6月17日攝)。(攝影:新華社記者胡虎虎)

在塔縣達布達爾鄉的一處牧場,居瑪巴依·米爾孜買買提(左一)在指導球隊裡年齡最小的隊員先比·吾拉木(右二)擊球射門(6月17日攝)。(攝影:新華社記者胡虎虎)

在塔縣達布達爾鄉的一處牧場,居瑪巴依·米爾孜買買提(左)與隊友在進行訓練(6月17日攝)。(攝影:新華社記者胡虎虎)

在塔縣達布達爾鄉的一處牧場,居瑪巴依·米爾孜買買提(右)與隊友在進行訓練(6月17日攝)。(攝影:新華社記者胡虎虎)

在塔縣達布達爾鄉的一處牧場,居瑪巴依·米爾孜買買提(右三)在訓練間隙與隊友們聊天(6月17日攝)。(攝影:新華社記者胡虎虎)

在塔縣達布達爾鄉的一處牧場,居瑪巴依·米爾孜買買提在訓練結束後整理馬具(6月17日攝)。(攝影:新華社記者胡虎虎)

在塔縣達布達爾鄉文化站,居瑪巴依·米爾孜買買提在展示球隊所獲得的獎項(6月17日攝)。(攝影:新華社記者胡虎虎)

責編:張燕 汪玉珍 編輯:阿曼姑·吐爾遜

投稿郵箱:xjksljl@163.com   聯繫電話:0998—2673715

相關焦點

  • 全民健身——健身「大咖」:高原騎士 馬背「擊鞠」(16)
    新華社照片,烏魯木齊,2020年7月3日(體育·專題)(16)全民健身——健身「大咖」:高原騎士 馬背「擊鞠」馬球是中國傳統的競技遊戲,古稱「毛丸」或「擊鞠」。位於帕米爾高原東麓的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以下簡稱「塔縣」),近81%的人口為塔吉克族,過去當地居民多以遊牧為生,基本家家戶戶都有馬,馬球等馬背競技運動非常流行,在塔縣的石頭城遺址附近仍有古時馬球場的遺蹟。今年33歲的居瑪巴依·米爾孜買買提,家住塔縣達布達爾鄉,是喀什地區塔吉克族馬球代表性傳承人。居瑪巴依師從其父,13歲學會騎馬,14歲開始打馬球。
  • 全民健身——健身「大咖」:高原騎士 馬背「擊鞠」(15)
    新華社照片,烏魯木齊,2020年7月3日(體育·專題)(15)全民健身——健身「大咖」:高原騎士 馬背「擊鞠」馬球是中國傳統的競技遊戲,古稱「毛丸」或「擊鞠」。位於帕米爾高原東麓的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以下簡稱「塔縣」),近81%的人口為塔吉克族,過去當地居民多以遊牧為生,基本家家戶戶都有馬,馬球等馬背競技運動非常流行,在塔縣的石頭城遺址附近仍有古時馬球場的遺蹟。今年33歲的居瑪巴依·米爾孜買買提,家住塔縣達布達爾鄉,是喀什地區塔吉克族馬球代表性傳承人。居瑪巴依師從其父,13歲學會騎馬,14歲開始打馬球。
  • 新疆|我在帕米爾高原等你
    上一期:新疆|我在喀什老城等你這一期:新疆|我在帕米爾高原等你帕米爾高原帕米爾古代稱不周山、蔥嶺,在海路尚未開通之前,帕米爾是東西方之間來往交流的必經之路。帕米爾高原是地球上兩條巨大山帶 (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帶和帕米爾-楚科奇山帶)的山結,也是亞洲主要山脈的匯集處,匯集了喜馬拉雅山脈、喀喇崑崙山脈、崑崙山脈、天山山脈、興都庫什山脈五大山脈,它群山起伏,連綿逶迤,雪峰群立,聳入雲天,故號稱「亞洲屋脊」。
  • 「擊鞠」在杜拜
    Polo,馬球,在中國古代也被稱為「擊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團體運動之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1世紀。馬球起源於遊牧民族的馬術運動,最初是騎兵衛隊的訓練遊戲,後來則成為貴族們廣泛參與的一項社交運動,被視為培養傳統禮儀和鍛鍊領袖精神的重要項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被稱為「國王運動」的馬球也漸漸風靡全球開始在世界範圍內流行。
  • 帕米爾高原為什麼不屬於我國四大高原之一?
    在清朝全盛時期,帕米爾高原全境屬於中國所管轄,1890年間,由於俄國亟欲指染中國新疆、英國對西藏有野心,因此兩國籤定英俄協定,由英國取得瓦罕帕米爾,俄國取得北帕米爾高原。帕米爾高原位於中亞東南部、中國的西面,地跨塔吉克斯坦、中國和阿富汗。目前除東部傾斜坡仍為中國所管轄外,大部分屬於塔吉克斯坦,只有瓦罕帕米爾屬於阿富汗。
  • 早春帕米爾高原杏花+南疆古老民俗5日遊!火熱報名中...
    今天我們主要講帕米爾高原的杏花!所有的美好都集中在這裡,但,這確實是真實存在的景色!沿314國道喀喇崑崙公路,(中巴友誼公路)途經蓋孜驛站、紅山、布倫口山風景區、沙山、沙河,領略天地造化之神韻的公格爾峰﹑公格爾九別峰,感受帕米爾高原的神秘。
  • 自駕帕米爾高原,尋找「生命之海」,夜宿在接近天空的村莊
    關於大美新疆、高山、湖,我認為與之匹敵的只有西藏, 自駕遊新疆是閱讀新疆大美最直接的觀光方式, 我很驚訝在老帕米爾高原上,沿著中巴公路,新疆真是個好地方,新疆的美麗景色令人印象深刻,許多美麗的風景在路邊,如白沙山、白沙湖。
  • 新疆帕米爾高原,世居著「高山之鷹」塔吉克人,她們個個顏值超高
    在中國新疆西南部,有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隸屬於新疆喀什地區,它與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邊境線長888.5公裡,總面積2.4萬多平方公裡,人口只有4萬左右,是塔吉克族在中國的主要聚居地。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位於帕米爾高原東部,世界第二高峰海拔8611米的K2就在其境內,"塔什庫爾幹 "在當地語言中是 "石頭城 "的意思,因縣城北部有一座古老的石頭城堡而得名,這裡雖然地廣人稀,但作為以塔吉克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地,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情。
  • 帕米爾高原,讓我再看你一眼...
    你肯定想像不到,如今寂寥廣闊的帕米爾高原,2.8億年前曾是波濤洶湧的遼闊海洋。這片海域橫貫21世紀的歐亞大陸南部,被稱為「古地中海」。古老的海洋變遷成荒涼的高原,被連綿高聳的雪山圍裹的廣闊谷地,冰磧平原和荒漠平原...無數使者、將帥、王侯、藝家、文人、僧侶以及往來跋涉的商賈駝隊,在這裡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 在中國新疆帕米爾高原的雪山上,有一幅中國地圖
    新疆很大,大到從阿勒泰到和田就要2000多公裡。新疆很美,美到每一季每一刻都是風光無限。新疆的路很多,獨庫公路、沙漠公路、新藏公路...在這其中有一條路叫做雪山公路的國道,它是通往帕米爾高原紅其拉甫口岸連接巴基斯坦的中巴友誼雪山公路,國道314,全長1948公裡。
  • 擊鞠與驢鞠
    唐代  彩繪馬球俑一組觀復博物館藏擊鞠現在通俗形象的命名為「馬球(POLO)」,史稱「打毬」、「擊毬」、「擊球」等,是騎在馬背上用長柄球杖拍擊木球的運動。關於馬球的起源發展,目前尚沒有確切的說法,一說是由漢代的足球(蹴鞠)發展而來,所以又稱"擊鞠",在東漢後期,曹植《名都篇》中就有"連騎擊鞠壤,巧捷惟萬端"的詩句來描寫當時人打馬球的情形。另唐代詩人蔡孚著名的《打球篇》中提到的德陽宮即為東漢末年被董卓燒毀的宮殿。「德陽宮北苑東頭,雲作高臺月作樓。金錘玉鎣[yíng]千金地,寶杖雕文七寶球。
  • 中國唯一的純血統白種人,帕米爾高原上的「明珠」
    在中國新疆的最西部,世界屋脊——帕米爾高原上,居住著這樣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民族,他們擁有純正的歐羅巴血統,顏值逆天!
  • 帕米爾系列之帕米爾高原塔吉克人的衣著和美食
    帕米爾高原生活著這樣一群人,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民族,他們擁有純正的歐羅巴血統,男女顏值很高,他們高鼻梁、大眼睛,他們就是「高山之鷹」,他們就是「冰山上的來客
  • 中國古代體育知多少——擊鞠
    擊鞠(也就是現代的馬球)亦稱打毬或擊毬,出現在唐代。
  • 新疆喀什塔縣建起溫室拱棚 帕米爾高原上結出「熱帶果」
    【小康中國】新疆喀什塔縣建起溫室拱棚 帕米爾高原上結出「熱帶果」近日,新疆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幹縣提孜那甫鄉一座溫室拱棚內阿依木汗·夏買克將一顆顆色澤鮮紅、個頭飽滿的火龍果摘下入籃。帕米爾高原上的塔縣區域內冰川雪山遍布。高原耕地少,全年無霜期不足60天。2017年,在當地政府及深圳福田區的支持下,塔縣提孜那甫鄉先後建設起12座溫室拱棚,2019年正式成立塔什庫爾幹昌茂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除西紅柿、黃瓜等各類蔬菜外,已成功在溫室拱棚中種植了火龍果、油桃等水果。
  • 行攝南疆——帕米爾高原-喀拉庫勒湖
    帕米爾高原地跨中國新疆西南部、塔吉克斯坦東南部、阿富汗東北部,是崑崙山、喀喇崑崙山、興都庫什山和天山交會的巨大山結。面積約10萬平方千米。歌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一部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中的著名插曲。電影的故事就發生在祖國的最西端,南疆的帕米爾高原上——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境內。
  • 新疆自駕遊走上帕米爾,看高原壯美風光和海拔最高國門
    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公格爾峰(海拔7649米)、公格爾九別峰(海拔7530米),三山聳立,如同擎天玉柱,屹立在帕米爾高原上,是帕米爾高原上最迷人的景觀。 6、帕米爾高原,途中一些地方沒有通訊信號。
  • 帕米爾,新疆最美的一片淨土!一生定要去一次!
    但是你去過美麗的帕米爾高原嗎?這個中國的最西端,被稱為世界屋脊的美麗高原嗎? 如果說北疆的美在喀納斯,那麼南疆的美就在帕米爾高原了。也可以根據實際路況,自主遊玩,進帕米爾高原要辦理邊防證,個人可以在喀什的公安局辦理,這裡海拔高,一定要注意保暖,帶一些藥品,帶上氧氣袋。
  • 奇域南疆│探尋帕米爾高原美景……
    羅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們生活在塔裡木河畔,不種五穀,不牧牲畜,唯以小舟捕魚為食。千百年來他們與世隔絕,保持著原始的風俗習慣,百歲老人甚多,其生活充滿了神秘色彩。一路沿著中巴公路,以60公裡的限速,向帕米爾高原東部的塔什庫爾幹方向蜿蜒駛進。
  • 南疆 #早春花海#帕米爾高原探秘
    為什麼我們要跑去帕米爾高原?」「當然,答案是肯定的,伊犁杏花近幾年非常搶眼」 南疆的帕米爾高原,雪山峽谷春風吹來,就變成了人間的夢幻仙境【穿越】穿越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裡程碑式的紀念【秘境】隱匿於帕米爾深處的色彩,粉色春之花海,蔚藍葉兒羌河。【民族】新疆古樸傳統的主體少數民族--維吾爾族,神秘好客的高原民族-塔吉克人,鷹的後裔,冰山上的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