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鞠與驢鞠

2021-02-13 觀復博物館

觀復博物館所藏這組藏品為陶製唐代彩繪馬球俑像,從造型各異的陶俑中我們可以看到唐代男女馬球手在運動時的神態特徵。

唐代  彩繪馬球俑一組

觀復博物館藏

擊鞠現在通俗形象的命名為「馬球(POLO)」,史稱「打毬」、「擊毬」、「擊球」等,是騎在馬背上用長柄球杖拍擊木球的運動。所用的球狀小如拳,早期是用質輕而又堅韌的木材製成,中間鏤空,外面塗上各種顏色或雕飾圖案,又被稱為"彩球"、"七寶球"等,也有用皮縫製的,內部添充毛髮、絲綿等物,也稱「軟球」。元人熊夢祥在《析津志》中寫道:「一馬前馳,擲大皮縫軟毬子於地,群馬爭驟,各以長藤柄毯杖爭接之"。

馬球用球杖擊打,球杖長數尺,用於擊打的頭部如半月形,形狀有點像今天的冰球桿,杖身往往雕上精美紋彩,常被稱為"畫杖"、"月杖"等。

馬球運動以草原、曠野為場地,長約千步。地面要求土層堅實,遊戲者乘馬分兩隊,手持球杖,共擊一球,以打入對方球門為勝。鼎盛時期分為單、雙門兩種玩法,門的設置是在木板牆下部開一尺大小的小洞,在洞後布網,以進球多少定勝負。

關於馬球的起源發展,目前尚沒有確切的說法,一說是由漢代的足球(蹴鞠)發展而來,所以又稱"擊鞠",在東漢後期,曹植《名都篇》中就有"連騎擊鞠壤,巧捷惟萬端"的詩句來描寫當時人打馬球的情形。

另唐代詩人蔡孚著名的《打球篇》中提到的德陽宮即為東漢末年被董卓燒毀的宮殿。「德陽宮北苑東頭,雲作高臺月作樓。金錘玉鎣[yíng]千金地,寶杖雕文七寶球。共道用兵如斷蔗,俱能走馬入長楸[qiū]。」

還有一種外來說,是說唐初由波斯(今伊朗)傳入,所以稱「波羅球」,後傳入蒙古和吐蕃(西藏)等地,唐初時由藏蒙等地傳入長安。成為唐代非常流行的一項馬上遊戲和運動項目。而英文Polo或源於藏語Pulu的音譯,意即「球」。

唐太宗李世民是馬球運動的倡導者,《新唐書·兵志》記載,自唐太宗貞觀年間,到唐高宗麟德年間的40年裡,唐朝的軍馬多達706000匹。馬球運動是訓練騎術和馬上砍殺技術的最好手段。由於這一軍事目的,在統治者的提倡下,更促進了馬球運動的發展,風行一時。

到唐中宗時,馬球運動不僅風靡於宮廷、顯貴和軍隊中,也成為唐代社會廣泛參與的體育活動。宋元兩代依舊盛行,而明代商喜所作《明宣宗行樂圖》也有局部呈現打馬球場景圖,至清代則主要流行於宮廷、軍隊及貴族。在進入清代後期以後,隨著西方文化的傳入,馬球逐漸地湮沒了。

明代  商喜《明宣宗行樂圖》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回過頭再看觀復博物館的這組藏品,女性人物髮型和妝容是唐代流行的百合髻或鸚鵡髮髻及桃花妝。除了特色的裝扮,值得一提的是在唐朝那個相對富足和開放的朝代,它同時暗含了女性地位的提升,可謂充分反映了唐代婦女參與新事物的同時勇於追求時尚的可貴精神。後蜀花蕊夫人曾在《宮詞》一詩中生動描繪了女子擊球的矯健身姿:「自教宮娥學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

唐代  彩繪馬球俑

觀復博物館藏

其實唐代的女性除了利用馬作為活動的載體,當時還有借用體型略小的驢來打球的例子,名為「驢鞠」。驢相對來說體型小,跑得也慢,在活動趣味性依舊保留的同時安全性則大大提高。在當時女子的體育運動中,驢鞠深受婦女的喜愛。《舊唐書·郭英乂傳》中記載唐代宗時唐朝將領郭英乂[yì]就很喜歡觀賞女子驢鞠,曾「聚女人騎驢擊鞠」,從而開始了「驢鞠之風氣」。敬宗時,宮中教坊也組織伎女「分朋驢鞠」,以供皇帝觀看取樂。這種驢鞠在宋代的宮中依然存在,被稱做「小打」,以區別於騎馬打球的「大打」。

無論是「擊鞠」亦或是「驢鞠」,難能可貴的是一個文明時期全民運動的影響力和創新力。

而今,如若你走進觀復博物館,站在這樣一組形態、神韻兼備的藏品前面,走進那個時代的運動場景,你又能想到什麼呢?

參考文獻:

唐豪  中國古代的馬球運動·東漢到六朝的馬球

熊麗萍  從唐代女子騎馬俑說起

  往期文章連結:解密

 

特展「嘟嘟」裡的故事——觀復文物秀,期待您的到來!

展覽時間:2017年12月14日—2018年4月15日

展覽地點:觀復博物館·北京館(工藝廳)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體育知多少——擊鞠
    遊戲者必須乘坐於馬上擊球,擊鞠所用的球有拳頭大小,球體的中間被掏空,制球的原料是一種質地輕巧且柔韌的木材,球的外面還雕有精緻花紋。這種 戶外運動歷史上稱作" 擊鞠",就是 打馬球。球有拳頭那麼大,球體中空。
  • 「擊鞠」在杜拜
    Polo,馬球,在中國古代也被稱為「擊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團體運動之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1世紀。馬球起源於遊牧民族的馬術運動,最初是騎兵衛隊的訓練遊戲,後來則成為貴族們廣泛參與的一項社交運動,被視為培養傳統禮儀和鍛鍊領袖精神的重要項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被稱為「國王運動」的馬球也漸漸風靡全球開始在世界範圍內流行。
  • 【海燕專欄· 蓮韻物語|005】國勝連:唐宗宋祖,擊鞠走馬春風裡
    唐宗宋祖,擊鞠走馬春風裡■國勝連  春風初起,楊柳待發的物候,正是詩情勃發的好日子。馬球古稱擊鞠,也叫打球或擊球。始於漢代,東漢太和年間,曹操之子曹植經歷董卓之亂後,再入破敗零落的洛陽時心生感慨作五言詩《名都篇》:「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詩憶早年京洛少年鬥雞走馬、射獵遊戲、飲宴無度的生活,「連翩擊踘壤,巧捷惟萬端。白日西南馳,光景不可攀。雲散還城邑,清晨復來還。」寫活了漢代少年騎馬擊鞠,流連馬球遊戲的情形。馬球風行於唐代。
  • 全民健身——健身「大咖」:高原騎士 馬背「擊鞠」(16)
    新華社照片,烏魯木齊,2020年7月3日(體育·專題)(16)全民健身——健身「大咖」:高原騎士 馬背「擊鞠」馬球是中國傳統的競技遊戲,古稱「毛丸」或「擊鞠」。
  • 全民健身——健身「大咖」:高原騎士 馬背「擊鞠」(15)
    新華社照片,烏魯木齊,2020年7月3日(體育·專題)(15)全民健身——健身「大咖」:高原騎士 馬背「擊鞠」馬球是中國傳統的競技遊戲,古稱「毛丸」或「擊鞠」。
  • 鞠姍姍一個人完成婚禮,穆清岺被下藥精神反常
    鞠姍姍一個人完成婚禮 穆清岺被下藥精神反常,不管天朗有多不願意,婚禮的日子還是如期而至了,天朗紅著眼睛和鞠姍姍並肩進入宴會廳,看到和當日相似的婚禮布置,天朗想起鞠姍姍惡毒地毀掉了自己和清岺的婚禮,便也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眾人看出他的意圖,連忙攔住他,七手八腳地將他帶離了現場。
  • 2018年驢價下跌,2019年養驢怎麼樣驢價能否上漲?
    ,那麼現在很多想養驢和養驢的朋友最想知道2019年養驢怎麼樣驢價會漲價嗎?下面我們就一起分一下:第一驢價的趨勢按照往年驢價分析驢價都是持續上漲幾乎沒有出現過大跌的景象,頂多就是小幅下跌或者季節性的小跌,2018年為什麼下跌相比養驢老人也清楚,活驢價格看驢皮價格,前幾年驢皮被炒的太高,另外20年因為驢產品加工業受到環保因素影響,所以驢價會下跌。這只是暫時因為驢價下跌只是在春夏兩季,目前驢價還是比較理想的。新手萬不可拿前幾年離譜價格比。
  • 匠心天津丨匠心手作 幸福鞠球——訪鞠球製作技藝傳習者侯立紅
    出於好奇,她於是翻閱文獻,查找資料,才得知這個叫做「鞠球」的小傢伙竟然有著悠久的歷史。鞠球起源於中國,據載,古代的「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內實米糠,後經技術革新逐步成球,重在實用而非裝飾。現代的鞠球,用線纏繞於外,內裹稻穀殼或碎茶葉等。
  • [每日一花]-驢蹄草(驢脾氣草)
    (在公眾號回復,獲取活動方式)視頻二:1968年的《新聞聯播》您看過嗎?傳播正能量,拒絕冷漠!從你我做起!分享給朋友!全草含白頭翁素和其他植物鹼,有毒,可試製土農藥;全草可供藥用,有除風、散寒之效。
  • 組圖:萊陽一個山村的實景,名叫鞠家溝,在柏林莊街道境內
    從柏林莊街道駐地到鞠家溝,就要從北小平經焦家店轉到一條山路上,這條路也是開車進出鞠家溝的唯一通道。走到這裡,就來到了鞠家溝村。鞠家溝,顧名思義,是鞠姓人在山溝裡建立的村莊。而根據萊陽地名資料的解釋,村莊的由來也的確如此。不過,後來村莊的姓氏結構也發生了變化,有不少姓氏遷來遷走。
  • 千裡馬、伯樂、驢
    有故事曰:一日,主人放眾驢於曠野,一馬隨之。主人示意眾驢叫之,而馬自以為主人開啟胸襟,選其特異之能者,故長嘶。驢聲之停,而其聲仍存,跳躍奔馳,呈其獨威。眾驢怒之,圍而踢之,馬瞬間而亡。主人問伯樂:「此為馬也,為何放於眾驢之中?」伯樂笑曰:「主人,此為千裡馬也。雖有千裡之能,如若用之,現實信息,無限通暢,再被高人掠之,危及主人之權利也。所以放入眾驢之中,寧可屈之而死。
  • 馬、驢、騾子的區別
    馬、驢和騾子都是常見的家畜,馬為奇蹄目馬科馬屬草食性動物,驢是奇蹄目馬科馬屬驢亞屬3種獸類的通稱,形象似馬,多為灰褐色,騾子是馬和驢的雜交種,大部分為公驢和母馬的雜交後代,很多人分不清馬
  • 驢詩-2
    當時我是孫行者,變個驢皮影戲人。 柬人求驢子[宋] 劉克莊聞在江寧得小驢,價高人說是名駒。行時亦肯過橋否,飢後還能飲澗無。不稱金鞍馱侍女,只宜席帽載貧儒。濡陵雨雪詩家事,乞與它年做畫圖。稚驢黑月光中吼,飢鼠青燈影下遊。豈料乾坤成墮甑,始知身世是虛舟。遙憐海上今塵土,前代風流不肯休。
  • 有關養驢的幾個基本知識,不要認為驢和牛一樣餵
    當前驢價行情雖然並不太理想,但是驢駒價格卻比較有誘惑力,一頭二百多斤的斷奶驢駒三千多元便可以買到,而一頭像樣的牛犢卻要上萬元,因此便有一部分手中資金不太充足的養殖戶選擇養驢,一來投資要比養牛小的多,二來則是碰碰運氣,看看到出欄時驢價能不能上漲。
  • 驢蹄碗的傳說
    村西2公裡處有一座千金山,山下有一常年噴湧的大泉眼,泉眼下方有一嵌入石板,形狀酷似驢蹄的碗狀小泉眼,當地人稱「驢蹄碗」。在我的記憶裡,驢蹄碗雖不出眼,卻充滿傳奇色彩,那泉水常年不斷地汩汩流淌,是冶頭楊家河的發源地,那清澈的泉水滋潤著一代又一代的冶頭人,也滋潤著我的成長,驢蹄碗承載著我無數溫暖的回憶,也銘刻著我對家鄉山水的無限眷戀。
  • 驢價下跌之後,為什麼買驢的那麼多,2019年養驢前景怎麼樣
    說道養驢,中國是一二養殖大國,並且養驢技術也非常古老,當然在很多國家也有古老的養驢傳統,毛驢對於人類來說最早是替代勞動力,毛驢比較溫順,所以適合農村一些苦力工作,像拉車、耕作、拉磨等等,而隨著社會發展毛驢勞動力被機械取代,當然毛驢價值因為驢產品帶動更高,尤其2015-2017年炒出了歷史最高價
  • 現在養驢有補貼嗎?為什麼很少人養驢?原來是因為這個
    驢是馬科、馬屬的哺乳動物,也是外形與馬非常相似的家畜。在我國的南北方很多農村地區,都可以養殖驢子;驢的生長適應性較好,還能吃苦耐勞,在以前也是農村地區重要的勞動工具。有不少朋友就比較好奇,現在怎麼養驢的人更少了呢?回家養驢能不能獲得相應的補貼呢?
  • 二驢回歸直播,「驢嫂牌」三家族聯合,一哥位置動搖
    二驢回歸直播,「驢嫂牌」三家族聯合,一哥位置動搖 二驢回歸直播!一哥位置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