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紅,現定居天津,兩年前對一種美輪美奐的小球一見傾心。出於好奇,她於是翻閱文獻,查找資料,才得知這個叫做「鞠球」的小傢伙竟然有著悠久的歷史。鞠球起源於中國,據載,古代的「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內實米糠,後經技術革新逐步成球,重在實用而非裝飾。現代的鞠球,用線纏繞於外,內裹稻穀殼或碎茶葉等。
鞠球製作技藝傳習者——侯立紅
隨著對「鞠球」了解的深入,侯立紅愈加割捨不下對它的喜愛,甚至放棄了經營多年的青年旅舍,開始悉心鑽研鞠球製作方法。鞠球最快也要幾個小時製做完成,是象徵幸福的禮物。一個個有著美好寓意的小球在侯立紅手中誕生,蘊含著她的匠心,更傳遞著對幸福人生的期許。
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以下簡稱天津非遺保護中心):據了解,目前鞠球的大眾認知度並不高,您為何義無反顧選擇它作為自己的事業呢?
侯立紅:我的老師是國內鞠球名師黃秀娟,她和她的團隊傳播和推廣這門技藝已經有十年左右的時間,如果說最初是「鞠球」獨特的美感吸引了我,那麼現在我的堅守就是源於老師的影響與教誨。民間技藝傳承是每個人的責任,我愛它,選擇它,就想一直堅持下去,況且,做自己喜歡的事,也是一件有情懷的美事呀!天津非遺保護中心:古代鞠球現在還有實物可考嗎?現代人製作鞠球難度不小吧?
侯立紅:《水滸傳》裡描寫市井潑皮逆襲成功的「球星」高俅有一段精彩的蹴鞠表演。鞠球是運動消耗品,極易損壞,很難保存至今。從元代畫家錢選所作的《宋太祖蹴鞠圖》中,依稀可見古代鞠球的樣子。古時候師傅教徒弟都是口傳心授,如今我們除了面授,還有網絡視頻。這是一個充實感爆棚的過程,每一點進步都是在老師不厭其煩地講解中慢慢獲得的。在黃老師的指導下,我還查閱了一些資料充實自己。既然要傳承這門手工技藝,無論是古為今用還是吐故納新,都要先踏踏實實學習,只有尊重歷史才能更好地傳承精粹,這也是黃老師教導我的。現在我得到黃老師的誇獎越來越多了,更捨不得半途而廢啦!天津非遺保護中心:您覺得今天的鞠球有些什麼特質能夠抓住現代人挑剔的眼光?
侯立紅:我覺得很多民間手工藝之所以沒有了生命力,就在於失去了土壤。鞠球跟隨時代而改變,可以說已舊貌換新顏。從大小到材質,從主體內殼到外部絲線,從纏繞方法到色彩搭配,從圖案設計到製作過程,它都能讓參與者體驗手作的寧靜安然。而且鞠球製作的過程也是一個創作的過程,比如說我可以做仙鶴、菊花等傳統吉祥紋樣,也可以將點線面設計理念融進去,做一個酷酷的鞠球,還能將拳頭大小的鞠球縮小為櫻桃大的耳墜、胸針、鑰匙扣等,這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過程,鞠球帶來的這種成就感對我來說特別可貴。天津非遺保護中心:您對鞠球的未來有什麼規劃或者設想嗎?
侯立紅:太多了!我已經取得了鞠球製作技藝方面的高等證書,正在努力研修鞠球製作技藝的師範證書。通過兩年的學習與實踐,我深深地感受到,為了自己熱愛的事情付出時間精力,是多麼快樂的一件事,我更想將這份快樂傳遞給更多的人。鞠球真的很美!今後我們計劃利用講座、展覽、雅集等形式,讓更多的人了解這個相對小眾的技藝,讓大家都能感受那份手作的美好與幸福。鞠球年度聯展「糖果x手鞠」主題展侯立紅參展展品
消息來源|天津非遺中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歡迎關注微博@天津旅遊
投稿&合作郵箱:TJtour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