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直通車】盂縣竹品教育舉行一場「崔達道的家鄉情懷」攝影展...

2020-12-23 騰訊網

【五哥放羊 楊志忠攝影報導】為了深入開展學生社會實踐教育活動,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內化,更好的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加強語文實踐活動在校區的深入開展,塑造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校區文化,讓學生在活動中提升自信、獲得真知、提升素質、樹立理想。竹品教育12月20日組織學生開展了一場冬日「崔達道的家鄉情懷」攝影展及講座。全體師生聆聽了《老崔家鄉的情懷》攝影展及講座。讓愛國、愛家鄉永遠紮根在孩子心頭。

攝影家崔達道還為學生們籤名提詞。希望學生們通過影展,在思想道德文化建設,做一個對社會有用人才。

隨後,學生們觀賞每一幅參展作品。一幅幅照片都吸引學生們駐足觀看,使學生們能通過多元化的視角去發現攝影作品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了盂縣優美的風光和悠久的歷史。一幅幅作品讓同學們跟隨鏡頭走進了拍攝者的世界,學生們認真地觀看著每一幅圖片,品味著作品背後的故事,感受著故事帶來的感動和攝影的無窮魅力。學生們感受的絕不僅僅是一場視覺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交流與牽引。這是看得出的聲音,聽得見的色彩,聞得到光影。一個個精彩的瞬間,在鏡頭,更在心意間,連綴成永恆的畫卷。

通過攝影展的方式,展現家鄉經濟社會快速協調發展,從而激發廣大師生看家鄉、贊家鄉、愛家鄉、建家鄉的真切情懷,共築美麗中國夢。

栽好一棵樹,開一樹花,結一樹果。此次開展對學生的家鄉情懷的德育教育,力求用影像樹立學生們的品德修養,培養他們良好的品格。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崔達道結合自身與六十年攝影生涯,講述了崔老的思想境界,展現了他的人格魅力,還通過大量的作品,向學生們展現了六十年代的艱苦歲月,讓學生們直觀的感受到了現在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在學生與老攝影家崔達道互動中,一位學生提問崔老:您對攝影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崔老講:我最大的收穫是給盂縣人民留下了寶貴資料。

他用相機丈量歲月,崔老道達是記錄盂縣發展的一部相機,是對外窗口的一張名片。他的作品曾多次獲獎,曾獲「華美杯」全國攝影大賽鼓勵獎、山西省科技攝影優秀獎、山西省首界好新聞二等獎、平遙國際攝影金獎。

鏡頭,幾乎是崔達道一生的語言。這種無聲的傾訴與紀錄,長達數六十年,每一幀畫面都融入了他的心血,似乎再也分不開。

崔達道從事攝影和創作工作60多年,他的創作基地始終在故鄉這片土地上。他在鄉土上遊走,他在鄉土上創作,他在鄉土上思考。時光,吸引了他的思考,時光,磨礪了他的思考,時光,堅定了他的思考。

故鄉是根,故鄉是脈,所以崔老一拍就是60年。在記錄故鄉生活的漫長歲月裡,他手中的相機也同時記錄故鄉的人和事,記錄鄉親是一種鄉戀情懷,它給鮮活的故鄉增添了更加鮮活的親和力。記錄鄉村是一種鄉愁情懷,它為鮮活的故鄉增添了更加鮮活的衝擊力。鄉村攝影的鄉土精神。就是根脈文化精神,就是從農耕源頭散發出來的文明氣息。質樸,和諧,本分,規矩是它的體現。

通過講座激勵學生以名人為學習榜樣,傳承名家美德,提升文化自信,長大為家鄉的建設發展做自己應有的貢獻,增強學生愛國愛家鄉的高尚情操;通過這次活動,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生善於發現美的能為,在實踐中提升學生口語表達、寫作能力。

母有養育之恩,師有知遇之恩,鄉有哺育之恩。無論何種恩情學生們都應深深銘記!

相關焦點

  • 崔達道:一位八旬老人的國防情懷
    「2019感動山西國防動員新聞人物」頒獎典禮正在隆重舉行。當主持人讀到「涓流見證滄桑,鏡頭連著國防。一幅幅照片、一次次尋訪、一個個故事背後,是他甘為春蠶絲不盡的家國情懷……」頒獎詞時,舞臺中央,聚光燈下,一位身穿紅色上衣、佩戴「陽泉市國防教育義務宣傳員」紅色徽章的老人右手握拳,振臂說道:「能為國防教育盡一份力,我驕傲!」  全場掌聲雷動。
  • 【三晉直通車】盂縣好玩的地方——李賓山
    細細梳捋,會發現有一條線索如草蛇灰線綿延不絕,在盂縣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伏筆千裡,時隱時現。是的,就是一種隱居文化,但我更願意稱之為「藏文化」。之後再到明初諸將軍隱居諸龍山,明末清初傅山先生為反清復明流寓盂縣,形成了這一具有盂域特色的「藏文化」現象。抱拙守樸、深沉內斂是為藏,蔑視強權、不流世俗是為藏,峻潔高蹈、潛心砥礪是為藏,而藏之後則有厚積薄發、光華四射,則有大開大合、縱橫捭闔。他們結緣盂縣,青睞盂縣,盂縣因之成就了名山勝水,同時鑄就和塑造了盂地生民忠義包容、勤勞善良的精神品格,盂縣文化也有幸在華夏文明的燦爛星河裡星光閃爍。
  • 盂縣元吉老陳醋坊開業大酬賓」醋」處精彩
    山西盂縣上元吉醋開業隆重啟幕。據悉,這是上元吉醋「立足盂縣、紮根陽泉、輻射全省、影響全國」戰略的重要一步。        牛村鎮後元吉村「迎中秋 慶國慶」鄉村特色產業攝影展分別在盂縣人民廣場和後元吉醋園展出,張張圖片格外醒目,增加醋文化內涵,圖版圖文並茂,每一張照片,都是時光的標本。
  • "魅力芝山 文化盂縣"2018芝山詩會
    10月1日國慶節日,為了紀念「王珻芝山詩會」(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303周年,弘揚盂縣進士群體「為學勤奮、為政清廉,為人正道」的優良傳統,為繼承和弘揚仇猶文化內涵,增強盂縣文化創新發展的活力,創造文化品牌,由盂縣文化研究會、盂縣政協文史委、萇池鎮人民政府主辦,盂縣作家協會、盂縣詩詞楹聯學會、盂縣老年攝影協會協辦共同舉行以「魅力芝山,文化盂縣」為主題的「2018年芝山詩會」。
  • 「人說山西好風光」大型三晉採訪活動在離石區信義鎮永紅村正式啟動——用呂梁精神「喝彩山西 讚美家鄉」
    「人說山西好風光」大型三晉採訪活動在離石區信義鎮永紅村正式啟動——用呂梁精神「喝彩山西 讚美家鄉」。  梁美麗 攝2月16日,「人說山西好風光」大型三晉採訪活動在呂梁市離石區信義鎮永紅村正式啟動。山西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編輯任靈傑,呂梁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尉文龍,呂梁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郭曉頻,呂梁市離石區委副書記、區人民政府副區長、代區長李軍,三晉都市報社社長楊改民,呂梁市新聞中心主任彭斌,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瑞春,副區長李源春,白志榮以及離石區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一同參加了啟動儀式。
  • 父女自辦攝影展 再講「抗疫」故事
    日前,臺頭鎮連城村村委大院內,一場名為「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的攝影展正在舉行,36個展板、百餘幅照片,從醫療衛生、日常防控、居家生活、復工復產等多角度,講述了壽光人民團結一心、共抗疫情的故事。展覽的舉辦者是臺頭鎮攝影愛好者劉忠、劉媛父女。
  • 【關注】盂縣400年前的一位縣長 在位五年 政績斐然!
    盂縣原為仇猶國舊地,晉文公重耳做太子時曾在仇猶國做過小官,對民眾很仁愛,當地民眾懷念晉太子愛民之德,在盂縣東北七裡許的仇山上建有晉太子祠,年久失修,為使民眾有崇功報德之所,蔡璜捐資重修晉太子祠並著《重修晉太子祠小引》。  盂縣去芹泉驛(芹泉驛在盂縣南七十裡,在壽陽縣東,明洪武初於此置驛,今石太鐵路必須經過的地方。壽陽,晉置壽陽縣,唐代仍然叫壽陽,清屬山西平定州。
  • 【三晉直通車】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教導隊駐宋家莊村舊址
    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教導隊駐宋家莊村舊址位於盂縣上社鎮宋家莊村。 文字來源:盂縣抗日鬥爭史 圖片攝影:五哥放羊 楊志忠
  • 仁和中方山西分公司攜手盂縣平陽大藥房有限公司助力盂縣中高考
    【五哥放羊 楊志忠攝影報導】6月30日上午,由仁和中方山西分公司攜手盂縣平陽大藥房開展的「助力中高考活動」在盂縣一中、二中舉行。盂縣工商聯(總商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李春天、縣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馮雲生、縣委統戰部副部長、民族宗教局局長梁志宏、盂縣一中、二中領導、仁和中方山西陽泉分公司經理肖福州、盂縣平陽大藥房有限公司董事長趙保善、總經理魏志平等參加了捐助儀式。本次捐贈物資共有:100件六分子(富硒)水、1600個醫用口罩、800份愛心包。
  • 【聚焦】2020「最美丹東」文化旅遊在線攝影展舉行頒獎儀式
    【聚焦】2020「最美丹東」文化旅遊在線攝影展舉行頒獎儀式 2020-08-18 20: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三屆金磚國家媒體聯合攝影展在聖保羅舉行
    新華社總編輯何平致辭國際在線消息(記者孫宇、宮祥誠、馬潔):當地時間30日上午,第三屆金磚國家媒體聯合攝影展在巴西聖保羅文化中心開幕。由金磚五國15家主流媒體提供的近百幅照片與公眾見面,展現了金磚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人文交流、自然風光和合作成果等。
  • 山西省陽泉市盂縣
    山西省陽泉市盂縣旅遊風景著名人物風俗美食小吃地名:盂縣隸屬:陽泉市
  • 「三晉巾幗大宣講」主場示範活動在忻州舉行
    這是省婦聯日前在忻州舉行的「三晉巾幗大宣講」主場示範活動中的一幕,也是當下各地婦聯積極開展「三晉巾幗大宣講」活動的一個縮影。與劉桂珍一同宣講的還有五臺縣西米市社區黨支部書記張秀珍、靜樂縣鵝城鎮窯會村第一書記劉冬梅和忻州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武玉蘭。
  • 忠義之山--山西盂縣藏山,《趙四孤兒》故事的發生地,冬日也美麗!
    山西盂縣有座山,以忠義文化聞名於世。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趙四孤兒》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 【活動--視頻】烏河行丨盂縣——陽泉自由兵俱樂部
    烏河行丨盂縣文/高山(活動攝影師;芳兒)丨烏河的傳說 烏河在哪裡?它曾經在盂縣的行政區劃中。它川流不息、日夜奔騰,自盂縣西部的兩嶺山一帶噴湧而出,又經東梁鄉、西煙鎮、西潘鄉最後匯入美麗的滹沱河。兩嶺山在哪裡?
  • 元末明初的盂縣移民
    盂縣隸屬太原府,地處晉冀交界之處,在壽陽設有芹泉驛。所以說,盂縣既是各地移民往來頻繁的地區,也是重要的移民遷出地區。  上南莊村王氏一家六口於明洪武十二年來到盂縣上南莊村。北莊村王氏「原籍本省洪洞縣人,於明初遷徙盂邑縣北三裡許北莊村,遂居於仇山之陽」。香河田氏於明洪武初由陝西米脂遷盂為家。大橫溝石氏大明初由洪洞來盂。杏村劉氏於洪武初年由洪洞縣棘針溝來盂。
  • 抖音攜手《我和我的家鄉》,記錄美好家鄉見證故土情懷
    其中超過1650萬用戶參與線上使用#我在家鄉告白祖國 活動貼紙,在線分享家鄉視頻、為祖國慶生。站內話題#我和我的家鄉 總播放量超過31億...楊麗萍、王珮瑜、「小香玉」等多位名人大咖,講解國粹文化,傳承傳統藝術,收穫超高關注。   抖音通過深度內容合作與多樣化玩法,讓國慶期間的人們在線下觀影《我和我的家鄉》時,也能在線上互動中深化家鄉情懷,看見不一樣的「最美家鄉」。
  • 盂縣第一富婆,竟然是她?
    盂縣地處晉東,太行山西麓,與河北省平山、井陘,本省五臺、定襄,陽曲、壽陽及本市平定、郊區接壤。盂縣是一個資源大縣,擁有煤炭、鐵礦、鋁礬土、大理石等礦藏30多種,尤以煤鐵為最,煤炭地質儲量37億噸      是山西省的主要產煤大縣之一。
  • 《面對——錢捍抗疫生活影像日記》攝影展巨幅照片捐贈儀式舉行
    【錢眼2020】8月30日,是青島市美術館「面對一一錢捍抗疫生活影像日記」攝影展」展出最後一天,感謝青島熱情的觀眾,感謝中德交流合作協會的策劃組織。致敬英雄!「錢捍抗疫生活影像展」巨幅照被青島政協文史館永久收藏2020年8月29日下午,《面對——錢捍抗疫生活影像日記》攝影展的巨幅照片捐贈儀式在青島市美術館B展廳舉行。攝影展作者錢捍分別向青島市政協文史館、青島英派斯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捐贈了巨幅照片,青島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向青島市中德交流合作協會頒發了榮譽證書。此次向青島市政協文史館捐贈的《致敬,抗疫英雄!》
  • 行走三晉:山水間互生
    三晉東有太行山,西有呂梁山,中間是汾河,屬難得「兩山夾一水」的好地方。三晉的山,論高度沒有優勢,難得的是它草木豐盛,且動植物繁多,直接拉升了全省的森林覆蓋率。水有九種美德,比如犧牲精神、方向感、勇敢、低處等,這些都可以在三晉的水看到。山有瀑布,可以見證水的勇敢,一江春水向東流,可以感知水的方向感。至於犧牲精神,是隨時可見的,水以自己的髒換來了乾淨。三晉的水,沒有汪 洋恣肆之態,大都是緩緩的平流,在山間可以聽到譁譁歡快的聲音,正如這裡的人們的從容。水的清澈是顯而易見的,所謂的清澈見底,在這裡是隨處可見的,就像你接觸到的三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