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直通車】盂縣好玩的地方——李賓山

2021-02-08 全媒三晉直通車

  【圖:五哥放羊 文:李彥青】近年來在挖掘盂縣歷史文化資源的過程中,文化研究者陸續整理出忠義藏山、水神烈女、李賓釋經、傅山寓盂、劉秀避難、仇猶古國、進士之鄉、文人長虹、二程講學、士貴名門、慈善世家、石器先祖等十幾張文化名片。細細梳捋,會發現有一條線索如草蛇灰線綿延不絕,在盂縣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伏筆千裡,時隱時現。是的,就是一種隱居文化,但我更願意稱之為「藏文化」。


  春秋時期的程嬰帶著趙氏孤兒深隱藏山,於悲憤隱忍之中韜光養晦,立志於一雪家仇國恨,藏山和盂人以寬廣善良的胸懷予以容納了他們;漢代劉秀為避王莽新政權追殺,一路避難來到盂縣境內,留下諸多傳說;唐代李長者雲遊天下,終在盂縣駐足,注釋《華嚴經》,逝後更是葬在盂地;後周柴世宗之女柴花公主國破家亡之際,不屑於依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趙宋政權,一介女流毅然出宮顛沛流離,寒衣薄衾苦候佳音,復國無望終是飲恨水神山,至今盂人念之敬之。之後再到明初諸將軍隱居諸龍山,明末清初傅山先生為反清復明流寓盂縣,形成了這一具有盂域特色的「藏文化」現象。抱拙守樸、深沉內斂是為藏,蔑視強權、不流世俗是為藏,峻潔高蹈、潛心砥礪是為藏,而藏之後則有厚積薄發、光華四射,則有大開大合、縱橫捭闔。他們結緣盂縣,青睞盂縣,盂縣因之成就了名山勝水,同時鑄就和塑造了盂地生民忠義包容、勤勞善良的精神品格,盂縣文化也有幸在華夏文明的燦爛星河裡星光閃爍。


  作為盂縣「藏文化」現象的文化高地之一,南婁鎮的李賓山是當之無愧的文化名山。李賓山又名北寺山,之前只知山上有座元代舍利塔傾斜了,2008年在文管所趙培青先生主持下修舊如舊又修正了。市文聯主席侯詎望先生寫過相關文章,拳拳愛鄉之心可見一斑。已故盂縣文化研究會會長韓萬德先生首開關注和研究李賓山的先河,斯人已去,風範長存。


  北寺山雖然早已不復典籍中的古木森然、蒼翠無垠、虎吟猿嘯、鶴繞禽飛之象,倒也植被茂盛,鬱鬱蔥蔥。


  李長者本名李通玄。開元七年(719年),李通玄從五臺山至盂縣,研究注釋《華嚴經》。到開元十八年(730年)三月二十八日逝世。寓居盂縣十一年。


  宋徽宗趙佶於崇寧二年(1103年)追賜長者法號為「顯教妙嚴長者」。在一些史籍中,有的因其注釋《華嚴經》出名,稱其李華嚴;有的因其好穿白色衣服,稱其白衣長者。盂縣明、清縣誌中,則因其寓居縣境,邑人以賓客禮待,故稱其李賓;又因其高齡長壽和賜法號之由,亦尊稱為李長者。

  想當年在五臺山的李通玄,已經立下重新注釋當時《華嚴經》的新譯本《八十華嚴》的宏願,因五臺山氣候寒冷,他便一路向南而來。從唐開元七年(719年)來盂,作了十一年這麼長時間的寓居,他居盂所著的《決疑論》四卷、《十玄六相論》一卷等,「纂錄要闋四十餘軸」(唐天祐四年(907年)五月十四日處士王居仁撰《神福山靈跡記》),這些論著和李長者的其他論著在唐宣宗大中年間,經福州開元寺比丘志寧,將其匯入經文之下,成120卷。到宋乾德年間,閩僧惠研重更條理,續編成《華嚴經合論》,成為注釋《華嚴經》的巔峰力作。李長者的地位和影響力毋庸置疑,他寬衣大袖,紅棗果腹,柏葉充飢,間或流連於盂地山水,傾心於講經說法,教化盂人。盂縣何其有幸!


  我們是否可作這樣的假設?從五臺山往南出發之初,博覽群書、胸有丘壑的李長者分明已經對春秋時期藏孤救孤的典故瞭然於心,對忠肝義膽的盂邑情有獨鍾,其心既嚮往之,斯人斯地必定也是注釋佛經大論的福地善所。再加之盂地夏季不太炎熱難耐,冬季不太嚴寒奇冷,就是它了,盂縣。而盂地也的確沒有讓他失望,從唐天祐四年(907年)五月十四日處士王居仁撰《神福山靈跡記》一文看,李長者從開元七年(719年)來盂到開元十八年(730年)三月二十八日去世,寓居盂縣整整十一年。其中在大賢村居三年,村民高山奴一家從居所到飲食,竭盡所能,傾心善待,使李長者安心著論。在馬家谷(似今鹿峪村之雙鶴山)居五年,這在明嘉靖《盂縣誌》中有明確記載:「昔唐李玄通於雙鶴山修真煉性」,留下雙鶴化作妙齡少女陪伴長者汲水焚香的美妙傳說。之後來到秀寨村隱於李賓山三年,於此繼續潛心著述,此於明、清縣誌中均載。又據載,鄉民聽從李長者建議在山上建了蘭若二寺,故今稱李賓山為南、北寺山。在長者閒暇往返於北寺山和雙鶴山的過程中,冠蓋村民攔住長者懇請講學,長者慨然應諾,村名也改為攔長,此後諧音為攔掌村。還有一說長者途經冠蓋村遇一猛虎攔路,猛虎安臥於地,長者說我想注釋《華嚴經》,你能給我找個地方嗎?虎即背負長者的經書袋子,把長者引到神福山,即今盂縣、壽陽交界之方山,在一山龕中安頓下來。龕之四旁原無泉澗,長者遷來之後,一日風雷暴作拔去一松,化為一潭,後人稱為長者泉。在此處長者居住五年,繼續朝夕苦著。閒暇之餘,長者流連於盂邑的山水鄉野,將自己的著述心得廣泛傳揚,教化鄉民,澤被一方。縱觀長者在盂的經歷,無論樂善好施的鄉人,無論神奇美妙的傳說,盂邑的一草一木、萬物生靈,都對李長者尊崇有加。李長者尋忠義足跡而來,他的十餘年寓居經歷卻更加成就了盂邑一地的既忠且義。

  說到李長者之葬所,宋代著名大居士張商英在《決疑論後記》中,寫道:「以天福三年再造石塔,葬於山之東七裡,今在盂縣境上。」明嘉靖《盂縣誌》記載「迎於太山之北,甃石為墳而葬之。葬之日,有二班鹿、雙白鶴,雜類鳥畎若悲戀之狀雲」。現存於李賓山北寺的一通石碑,上刻《重建蘭惹寺記》碑文,為明代正統十四年(1449年)十月刊刻,碑文為山西太原府盂縣儒學教諭霅川馬能撰並書。碑文中寫道:縣治去西,山曰李賓,寺曰蘭惹……其先則有玄通法師歸真於此,而其靈物異跡,載諸神傳,不可枚舉。清初盂邑西小坪人大儒武全文曾作《南寺李長者墓》:「冠蓋當年誰伏虎,南寺古渡餘衰柳。雙鶴不鳴天姥老,一甃還為長者有。」眾多典籍記載:李賓山古有北寺和南寺,北寺在秀寨的北寺山,南寺在北寺山南麓,即大賢村和南上社兩村之間。該處原有一石丘,丘下耕地中原有一座九層高塔,1972年被拆毀。種種史載證據鑿鑿,長者墓就在此處無疑,它只是隨歲月淹沒,遺址無存,但並不等於它隨意遷至他處。1998年曾有媒體報導《壽陽發現唐代華嚴學者活動遺址》,報導者認為方山縣的唐墓才是李通玄墓,說:「國家宗教局曾向山西省宗教局專門詢問此事,並經省考古研究所專家考察,確認山北石丘李通玄陵墓為唐代墓園。」省考古專家只確認此墓為「唐代墓園」,並未考證這個墓園就是李通玄墓。


  歷史的車輪馳至1645年,此時已是大名鼎鼎的李賓山,有幸又和明清之際的著名思想家、學者傅山結緣,成就了又一段奇緣美談。1644年是明清兩朝的分界線,這一年崇禎帝吊死於煤山,明帝國土崩瓦解,山河愴然,清王朝鐵蹄破關,大加殺伐,氣勢洶洶。當年8月,明朝遺民傅山即在壽陽太安驛拜郭靜中為師出家當了道士,自稱「朱衣道人」,開始了他反清復明的曲折道路。1645年是他寓居盂縣的第二年,這年,他從藏山移居李賓山,寫下《盂邑北寺》。


  傅山隱居於此,面對朱明皇室的腐敗無能,慟作《李賓山松歌》,又作《記李賓山》一文讚美李賓山之松。在他的筆下,樹豈止是樹,他寄情於樹,借景抒情,借樹闡理,抒發一腔抱負,滿腹憤懣。一代英才的愛國志節昭昭於日月,名垂於青史,李賓山又一次因之華光四射。


  山以史傳,史以文傳,關於紀述、吟詠、憑弔李長者寓盂期間的文章多達百篇,不僅有關於李賓山的,而且關於鹿峪村雙鶴山的文章也同樣數量不少。細述起來長者在雙鶴山的隱居時間多達五年,有關的各類故事傳說同樣精彩神奇。至今雙鶴山上的石塔、寺廟以及據傳是長者釋經的窯洞等遺址尚存,當年規模之宏大、人氣之旺盛依稀可見。它同樣是南婁鎮開發「李賓釋經」這一歷史文化名片的重要人文旅遊資源。

  不由記起侯詎望主席文中所提到的,據乾隆年間《重修卷棚碑》記載:李賓山原有瀑布一簾,山上古松森然,李長者見這裡山水秀美,就勸鄉民在此建了蘭若寺,即北寺。

  臺南有座山,名曰李賓山。李賓山,穿越歷史時空巍然不倒,美談至今。


相關焦點

  • 【三晉直通車】盂縣竹品教育舉行一場「崔達道的家鄉情懷」攝影展...
    一幅幅照片都吸引學生們駐足觀看,使學生們能通過多元化的視角去發現攝影作品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了盂縣優美的風光和悠久的歷史。一幅幅作品讓同學們跟隨鏡頭走進了拍攝者的世界,學生們認真地觀看著每一幅圖片,品味著作品背後的故事,感受著故事帶來的感動和攝影的無窮魅力。學生們感受的絕不僅僅是一場視覺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交流與牽引。這是看得出的聲音,聽得見的色彩,聞得到光影。
  • "魅力芝山 文化盂縣"2018芝山詩會
    10月1日國慶節日,為了紀念「王珻芝山詩會」(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303周年,弘揚盂縣進士群體「為學勤奮、為政清廉,為人正道」的優良傳統,為繼承和弘揚仇猶文化內涵,增強盂縣文化創新發展的活力,創造文化品牌,由盂縣文化研究會、盂縣政協文史委、萇池鎮人民政府主辦,盂縣作家協會、盂縣詩詞楹聯學會、盂縣老年攝影協會協辦共同舉行以「魅力芝山,文化盂縣」為主題的「2018年芝山詩會」。
  • 【關注】盂縣400年前的一位縣長 在位五年 政績斐然!
    大災過後,蔡璜對當地的風土民情進行了認真的考察,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省刑薄斂,使民人得以休養生息,促進了災後生產生活的開展,地方經濟實力得以恢復。  盂縣有通曉經學的閻叟,七十餘歲,學問文章很好,建「五倫閣」於城北大道,採集群書,把古代偉人事跡繪圖於牆壁,以教育感化當地人。蔡璜對閻叟不為功名進仕,只留心於「倫明民親」的精神很佩服,特選擇農曆十五日親自到五倫閣觀瞻,拜訪閻叟,並著有《五倫閣序》引導地方重視文教,振興文教,為大興文運,積極捐資倡立義學,使盂縣有更多子弟能夠接受教育。
  • 盂縣元吉老陳醋坊開業大酬賓」醋」處精彩
    山西盂縣上元吉醋開業隆重啟幕。據悉,這是上元吉醋「立足盂縣、紮根陽泉、輻射全省、影響全國」戰略的重要一步。        牛村鎮後元吉村「迎中秋 慶國慶」鄉村特色產業攝影展分別在盂縣人民廣場和後元吉醋園展出,張張圖片格外醒目,增加醋文化內涵,圖版圖文並茂,每一張照片,都是時光的標本。
  • 【三晉直通車】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教導隊駐宋家莊村舊址
    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教導隊駐宋家莊村舊址位於盂縣上社鎮宋家莊村。 文字來源:盂縣抗日鬥爭史 圖片攝影:五哥放羊 楊志忠
  • 山西省陽泉市盂縣
    :·盂縣旅遊·盂縣特產·盂縣十大特產·盂縣十景·盂縣名人·陽泉旅遊·陽泉特產·陽泉十大特產·陽泉十景·陽泉名人·山西品牌網·山西旅遊·山西特產·山西十大特產·山西十景  盂縣古名仇猶,歷史悠久,是山西最古老的縣份之一,現屬陽泉市管轄。
  • 元末明初的盂縣移民
    盂縣隸屬太原府,地處晉冀交界之處,在壽陽設有芹泉驛。所以說,盂縣既是各地移民往來頻繁的地區,也是重要的移民遷出地區。  上南莊村王氏一家六口於明洪武十二年來到盂縣上南莊村。北莊村王氏「原籍本省洪洞縣人,於明初遷徙盂邑縣北三裡許北莊村,遂居於仇山之陽」。香河田氏於明洪武初由陝西米脂遷盂為家。大橫溝石氏大明初由洪洞來盂。杏村劉氏於洪武初年由洪洞縣棘針溝來盂。
  • 忠義之山--山西盂縣藏山,《趙四孤兒》故事的發生地,冬日也美麗!
    山西盂縣有座山,以忠義文化聞名於世。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趙四孤兒》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 盂縣第一富婆,竟然是她?
    盂縣地處晉東,太行山西麓,與河北省平山、井陘,本省五臺、定襄,陽曲、壽陽及本市平定、郊區接壤。盂縣是一個資源大縣,擁有煤炭、鐵礦、鋁礬土、大理石等礦藏30多種,尤以煤鐵為最,煤炭地質儲量37億噸      是山西省的主要產煤大縣之一。
  • 仁和中方山西分公司攜手盂縣平陽大藥房有限公司助力盂縣中高考
    【五哥放羊 楊志忠攝影報導】6月30日上午,由仁和中方山西分公司攜手盂縣平陽大藥房開展的「助力中高考活動」在盂縣一中、二中舉行。盂縣工商聯(總商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李春天、縣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馮雲生、縣委統戰部副部長、民族宗教局局長梁志宏、盂縣一中、二中領導、仁和中方山西陽泉分公司經理肖福州、盂縣平陽大藥房有限公司董事長趙保善、總經理魏志平等參加了捐助儀式。本次捐贈物資共有:100件六分子(富硒)水、1600個醫用口罩、800份愛心包。
  • 漫談盂縣泥河村李氏家族
    明萬曆四年(1576年),舉家遷居盂縣泥河村,距今400餘年。祖上躬耕好善,忠厚傳家,發展到清朝中期至民國初年,族人名聲顯赫,成為盂縣一大望族。  泥河村位於盂縣秀水河畔南岸,既有山坡草地,又有嶺梁梯田、河川窪地,宜種、宜林、宜牧、宜礦,可多業並舉。且距縣城六七裡遠,交通便利,信息靈通。
  • 行走三晉:山水間互生
    三晉東有太行山,西有呂梁山,中間是汾河,屬難得「兩山夾一水」的好地方。三晉的山,論高度沒有優勢,難得的是它草木豐盛,且動植物繁多,直接拉升了全省的森林覆蓋率。不管是哪一個季節,行走在這樣一個山巒起伏、茂林修竹環繞的地方,就像在畫中漫遊,說是仙境,那是不過的。這裡生長有大片上千年的紅豆杉,就是「紅豆生南國,此物最相思」的紅豆。紅豆杉對生成的環境極其苛刻,對水質、空氣、土壤要求很高,能在三晉大片的生長,說明環境不是一般的好。
  • 三晉之地一「黑馬」縣,地處交通要道,資源豐富有望「進一步」
    此外,在過去的一年裡,太原GDP貢獻超過4000億元,也成功成為一個新的二線城市,此外三晉之地其他城市也即將崛起,比如陽泉。陽泉這幾年發展的很好。在城市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這裡的未來也很光明。陽泉的地理位置極其特殊,豐富的礦產資源可以說是令人嘆為觀止。它曾經依靠豐富的礦產資源,不斷進步,不斷的進步以及飛速發展的,這裡有很多旅遊景點,比如獅腦山、翠峰山。
  • 山西省盂縣西煙鎮是晉文公重耳妃子季隗、趙衰夫人叔隗故裡
    作者:芮彬種養  來源:百家號    山西省盂縣自古以來就流傳著趙氏孤兒的故事
  • IF中文網陽泉運營中心正式成立 落戶三晉直通車
    陽泉是三晉門戶,晉冀要衡,地處太原、石家莊兩個省會城市的中間位置,相距均為100公裡。陽泉又處於東部發達地區與中西部的結合地帶,還位於環渤海與長江三角洲的兩大經濟區的合理運輸扇區內,經天津、青島、黃驊港可東出渤海。境內有萬裡長城第九關、娘子關,有藏山旅遊景區,有冠山書院,有石評梅故居,有梁家寨溫泉,還有以百團大戰紀念建築群體為主的獅腦山森林公園。
  • 【活動--視頻】烏河行丨盂縣——陽泉自由兵俱樂部
    烏河行丨盂縣文/高山(活動攝影師;芳兒)丨烏河的傳說 烏河在哪裡?它曾經在盂縣的行政區劃中。它川流不息、日夜奔騰,自盂縣西部的兩嶺山一帶噴湧而出,又經東梁鄉、西煙鎮、西潘鄉最後匯入美麗的滹沱河。兩嶺山在哪裡?
  • 2017盂縣第四屆網絡春晚展播之七《滿堂紅》
    冠名:今合網山西省盂縣4S服務機構贊助:北京積雲教育招生辦主辦:盂縣舞蹈家協會承辦:盂縣青少年活動中心          盂縣在線>協辦:盂縣喜洋洋婚慶文化傳媒          五哥放羊          盂縣有情傳媒          盂縣黑馬娛樂傳媒          盂縣大臺北婚紗攝影
  • 盂縣開展「四好」行動釋放集聚人才「心引力」
    近年來,盂縣縣委把人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事業用才、政策引才、平臺聚才、環境留才,努力營造良好的用人環境,為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區域強縣提供了重要支撐。優化系統鏈條,構建聚才「好體系」。通過以上措施大力引進優秀高校畢業生到盂縣工作,有力緩解了縣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短缺的現狀,同時進一步優化了盂縣幹部隊伍結構。積極推進柔性引才,充分利用盂縣交通區位優勢,對接先進地區、重點院校,吸引優秀人才到盂縣掛職或者兼職。實行有力舉措,打造育才「好平臺」。
  • 盂縣梁家寨:冬日景色別樣美 冰凌冰瀑奇觀
    盂縣隸屬於山西省陽泉市,位於山西省東部,是山西省陽泉市所轄的一個縣。地處太行山西側,東西長75公裡,南北寬 63公裡,總面積2442平方公裡(2013年)。盂縣乃春秋晉大夫盂丙之邑,故城在今陽曲縣東北大盂鎮。因縣境山巒回合,中低如盂得名。盂縣轄8鎮6鄉453個行政村,全縣人口305519人(2009年)。縣人民政府駐地秀水鎮。2009年,盂縣生產總值據6.81億元。
  • 盂縣:謝變良回娘家驚動了一村人
    村裡的文化活動中心暖氣也被燒得熱氣烘烘,還專門進城做了一幅歡迎的條幅掛在了室內,用這樣的待遇迎接一個回娘家的人,應該說在盂縣北下莊鄉獐兒坪村來說規格之高前所未有。  2015年10月,在紀念抗戰勝圳70周年之際出版了剪紙作品集,從2016年9月開始登上講臺,在盂縣職業中學、牛村中學、仙人中學定期舉辦剪紙課,深受學生喜愛,2017年四月份作品《以家為和》獲太原市剪紙大賽二等獎,《清明上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