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0月6日消息(記者胡晶 胡鋮鋮 宋波)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中國之聲系列報導《曾經跨過鴨綠江》,10月6日推出《黃忠茂:捨生忘死立戰功,解甲歸田葆忠誠》。
老兵檔案:黃忠茂,湖北恩施人,1929年10月出生,1949年10月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被編入中國人民志願軍42軍124師,受命隨部隊第一批跨過鴨綠江入朝作戰。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他英勇善戰,曾6個月不下火線,在槍林彈雨中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
初秋時節,從湖北恩施巴東縣城出發,沿著蜿蜒的山路驅車一個多小時來到廖家埡村。剛進村,91歲的黃忠茂老人坐在家門口,那是一棟簡易的農家二層小樓,見到記者,老人很高興,起身邀請大家進屋喝茶,品嘗著茶的清香,一起重溫70年前那段烽火歲月。
記者:爺爺,還記不記得您當時參軍的時候啊?
黃忠茂:參軍,49年10月的。
黃忠茂老人告訴記者,解放前,他因生活所迫在地主家做過童工、長工。新中國成立後,20歲的他報名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並隨部隊開赴東北,到北大荒拓荒種田。
1950年韓戰爆發,美軍將戰火燒到了中國邊境。在東北參加墾荒的黃忠茂被編入42軍,隨先頭部隊開赴鴨綠江前線進入朝鮮。黃忠茂老人回憶,當時作戰任務緊急,他所在部隊一邊趕路,一邊負責運送戰略物資。當他們步行一天一夜抵達前線時,所有人的腳上全是水泡、凍瘡。由於戰況吃緊,他們不顧嚴寒和疲憊,立即投入戰鬥。
記者:爺爺,第一次打仗您還記得在哪嗎?
黃忠茂:第一次出國啊,黃草嶺啊。
記者:您講一下那個地方的打仗經歷吧,您還記得嗎?
黃忠茂:他是這樣的,上級給的任務,只準前進一寸,不準後退一尺,我們在這個山上,他(美國)一天要來幾回,首先是飛機、大炮,再就是坦克、步兵,在那個地方有十多天都沒下山。
黃草嶺位於長白山脈南麓的長津湖地區,當時是朝鮮東北部的軍事要衝。那裡大小山峰縱橫,叢林密布,到處是懸崖峭壁。黃草嶺戰役中,美軍派出了精銳部隊,人數超過8萬,不僅掌握著制空權,還擁有大量坦克、大炮等先進裝備。而黃忠茂所在的42軍不僅武器裝備落後、裝備數量有限,作戰人數也只有美軍的一半。黃忠茂說:「我們在山上挖戰壕,睡在戰壕裡,他來了,首先不惹他,要隔我們只有十幾米了再一起開槍,開槍、手榴彈、機槍,就一起的,打退了,我們就把打死的死人身上的武器、槍拿到我們陣地上,用他的槍又打他。我們打十多天。」
黃草嶺戰役異常激烈,黃忠茂和戰友們卻憑著「死守陣地,決不後退一寸」的鋼鐵意志,與敵軍拼殺,採取白天守、晚上攻的方式,用血肉之軀擊退了美軍一次次猛烈攻擊。期間,黃忠茂咬牙堅持了十三晝夜沒下戰場。黃忠茂因為英勇善戰,榮立三等功。時隔70年重提這次戰役時,黃忠茂老人幾次哽咽,他反覆說自己很幸運,沒有受傷,那麼多犧牲的戰友才是真正的英雄。
黃忠茂:沒有受過傷。
記者:那您是怎麼做到沒有受傷的?
黃忠茂:怎麼做到啊?它這個戰鬥的摸索有一些經驗。飛機來了就隱蔽……
戰場上危機四伏,時刻面臨著生死考驗。經歷過多次戰鬥的黃忠茂在槍林彈雨中,摸索出一套躲避美軍空襲的辦法。美軍經常會連續投放炸彈,看見有炮彈炸出的大坑,他就立即跳進去作為掩護,因為很少有炮彈會投在同一個位置。黃老說,作戰時並不怕死,也沒想著還能活著回國,但在戰場上還是要儘可能保全自己,人在,才有戰鬥力。黃忠茂說:「沒經歷過戰鬥,開始上戰場還是有點怕,時間搞長了都不怕了,有決心和敵人打仗,那都不怕。怕也不行,沒想到還要回中國,還會成家,那沒想到。」
時光荏苒,如今已經91歲的黃忠茂老人,仍然十分關心國家大事,喜歡看新聞,尤其喜歡看軍事方面的內容。受他的影響,正在讀高三的孫子立志報考軍校,要成為像爺爺一樣的人。同樣深受老人影響的還有村支書黃厚山,他說從小就愛聽老人講戰場上的故事,後來也如願參軍入伍。黃厚山說:「他原來參加黨員會,我們到清點人數的時候,其他的黨員就是點下名字,比如張三,他說來了,李四,來了,你點到黃忠茂的時候,他一頭站起來,到!搞得場上的人都望他,他還是像部隊點名一樣。他在我們這塊,人家都蠻尊敬他,蠻崇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