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支付成為2020年最為火爆的市場之一。
京東金融今年6月18日發布數據稱,「618」當日,京東白條交易額3分鐘突破10億元;期間京東白條免息商品累計銷售5000萬件;「白條免息+金貼」的優惠方式,助力合作商家客單價提升超過60%。
而蘇寧金融發布的數據則顯示,6月18日0點至12點,蘇寧信用支付產品「任性付」交易量同比增長432%,分期訂單佔比75%,免息補貼金額佔比92%。亮眼的數據表明,信用支付已經成為電商平臺促銷的「神器」。
此外,各網際網路巨頭也加大了在信用支付領域的布局力度。今年6月份,360金融、微信分別推出了各自的信用分產品,直接對標阿里的芝麻信用分;而阿里巴巴、美團、滴滴等巨頭也陸續上線了基於自身應用場景的信用支付產品。
擁有香港虛擬銀行牌照的WeLab集團,也在今年3月份於內地上線了信用支付產品「錢夾穀穀」,產品定位為全場景支付與智慧理財的電子錢包,由合作銀行提供電子帳戶服務,目前具備線上快捷支付消費、線下掃碼消費等功能。
巨頭「跑步入場」背後,一場萬億級的市場爭奪戰已經悄然打響。
1、信用支付萬億市場開啟
中國信用支付的發展與電商行業密不可分。2014年,京東正式推出京東白條,率先打響電商行業信用支付第一槍。憑藉「先消費,後付款」、「30天免息,隨心分期」等服務,白條在網購群體中大受歡迎。
阿里巴巴自然不甘落後,1年之後,螞蟻花唄橫空出世,憑藉淘寶在電商領域的強勢領導地位,花唄迅速崛起,一時風光無限。此後,各大網際網路平臺紛紛推出了自己的信用支付產品,美團有月付,蘇寧有任性付、唯品會有唯品花、滴滴有信用付......從電商、出行到社交,信用支付的滲透呈現出快速擴張趨勢。
巨頭們憑藉自身的行業影響力,很快地完成了對信用支付的用戶教育。2019 年,全球化監測和數據分析公司尼爾森發布的首份中國 90/95 後年輕人消費信貸現狀報告顯示,超過 8 成的中國年輕人會使用包括信用卡、花唄、京東白條等在內的信用金融產品,用於購房、購車、衣食住行等應用。報告據此認為,信用消費已經成為年輕人消費升級的重要途徑。
還有數據顯示,中國近1.7億90後中,超過4500萬人開通了花唄,平均每4個90後,就有1人用花唄進行信用支付。
與此同時,信用支付市場的規模也快速增長。數據顯示,花唄的貸款餘額在2017年上半年就已經達到992億元;京東白條91.94%的債務人年齡在40歲以內,從筆數和本金餘額來看,30歲以下的債務人佔比超過半數,而截至2019年6月末,京東白條應收帳款餘額達到了411.32億元。
有機構預測,到2020年,消費信貸將達到10萬億元級以上規模!
2、巨頭加碼信用支付
進入2020年後,新冠疫情的突然爆發,讓很多人的財務狀況受到考驗,而信用支付所倡導的「先支付後還款」的消費模式因而大受消費者歡迎;同時,商家急需恢復正常生產經營,也希望通過信用支付產品刺激銷售。看到這一商機,各大網際網路平臺也紛紛加碼信用支付市場。
除360金融和騰訊外,阿里巴巴在上半年也推出了一款新產品——「借唄卡」,其額度、利率與借唄本身保持一致;而百度閃付也聯合百信銀行推出了「百度閃付借錢」。
從巨頭目前的布局來看,信用支付產品已經全方位覆蓋了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吃喝玩樂到衣食住行,日常生活的各個場景幾乎都能看到信用支付的身影,而擁有自己的信用支付產品,也成為了一家頭部金融科技公司的標配。
巨頭加緊布局信用支付市場,主要出於3個方面的考慮。
第一,信用支付市場相對成熟,用戶習慣已經養成,搶佔市場的時機已經到來。目前信用支付開始進入藍海階段,截至2019年末,中國信用卡授信總額為17.37萬億元,應償信貸餘額為7.59萬億元,而網際網路信用支付總規模尚不到信用卡存量規模的5%,有著巨大的提升空間。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在2019年中國消費金融報告中指出,2017年銀行消費貸款規模約30萬億,非銀行機構提供的消費金融貸款僅有2.7億元,佔比7%。報告預計,我國消費金融仍會有5年以上的高速成長期,表內消費金融佔總信貸規模可能突破25%以上。
第二,信用支付業務利潤喜人。螞蟻金服公布的2019年前三個季度營收數據顯示,螞蟻花唄9個月實現營收超過41億,淨利潤超過10億元。螞蟻花唄和京東白條「珠玉在前」,賺得缽滿盆滿,後來者自然眼紅,加碼信用支付也就不足為奇了。
第三,信用支付能有效反哺主體業務。「先消費後還款」的支付模式,實際上提高用戶的隱形消費能力,刺激了用戶的消費欲望;而先付後還、帳單分期等功能可以提升客戶體驗;綁卡、還款等功能又可以強化用戶黏性,通過信用支付提升用戶粘性,將用戶習慣留在其體系內部,從而推動自身生態相互轉化。
美團月付數據顯示,美團月付可有效提升美團的支付訂單轉化率,試運營期間,月付用戶的美團訂單量平均提升超20%,交易金額平均提升超15%。業內人士認為,京東和淘寶能持續發展壯大,白條和花唄功勞匪淺。
隨著新冠疫情進入尾聲,國內提振消費的工作也出現積極信號。尼爾森今年5月的調查顯示,75%的企業受訪人認為第二季度情況樂觀或沒有影響,這一比例遠高於3月份的40%。後續,推動消費回升、提高居民消費意願和能力成了政府部門的工作重點,社會消費的回升,有望帶動信用支付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3、虛擬卡成行業「黑馬」
在信用支付領域眾多的產品中,依託於銀行二類戶的虛擬卡產品近期強勢崛起,成為行業內的一匹黑馬,目前市面上的虛擬卡產品主要有錢夾穀穀、借唄卡、微眾錢包等。
從產品體驗上來說,虛擬卡的使用感與銀行卡的線上使用體驗類似,綁定在微信支付、支付寶、銀聯手機Pay上就能使用,基本上可以滿足所有的日常消費場景,其中很多消費場景是目前花唄、京東白條暫時無法觸及到的,而這也是虛擬卡產品的優勢之一。
圖片來源:天冕大數據實驗室
虛擬卡的目標用戶,是信用卡無法下卡、下卡額度不夠的狹義消費貸人群,同時,上述用戶也面臨花唄、京東白條等傳統信用支付產品額度不足的問題,其使用虛擬卡的主要目的,是為小額、高頻的場景消費而非資金的緊急周轉。
值得注意的是,虛擬卡對如網際網路公司的風控能力、用戶積累都有嚴格的要求。目前試水虛擬卡的,基本上都是金融科技頭部玩家。
以錢夾穀穀為例,它背後的運營主體Welab(匯立)是亞洲領先的金融科技集團,透過創新科技為超過4200萬用戶提供純線上金融服務體驗,其業務版圖覆蓋中國香港、中國內地、印尼三地市場,更是香港首批虛擬銀行經營者之一。另外,借唄卡的背後的支付寶、微眾錢包背後的微眾銀行,都是業內的佼佼者。
虛擬卡交易結構及使用流程
圖片來源:天冕大數據實驗室
虛擬卡成為行業黑馬,被認為是信用支付行業未來的重要趨勢,與當前行業內「場景為王」的大勢有關。對運營方來說,虛擬卡使其有了更多控制風險的主動權,對每一筆消費進行核查,對存在風險的資金可以隨時叫停,降低了運營風險。
另外,虛擬卡的特點對消費者也很有吸引力,其具備還款靈活、可以滿足所有的日常消費場景的特點,另外,虛擬卡能做到用多少借多少,無需提現,相較從消費金融機構借貸一整筆款來說,更節省資金成本。天冕大數據研究院深入研究行業數據後發現,虛擬卡用戶在使用過程中表現出復購率高、忠誠度高、粘性強等特點。
在金融機構逐步撤出純流量、無場景平臺的背景下,虛擬卡的出現為行業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時,它也符合監管「暫停發放無特定場景依託、無指定用途的網絡小額貸款」的要求,它的出現對網際網路公司、銀行和消費者是一個三贏的選擇。
天冕大數據實驗室獲取的數據顯示,虛擬卡市場目前的規模預計為3000億,未來幾年內年增長率預計為20%。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信用支付領域新的「王者」將在這裡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