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聯社APP
繼多家網際網路巨頭之後,滴滴也即將加入信用支付的戰場。今日,滴滴金融面向部分用戶推出「滴滴月付」產品,這讓信用支付行業再添新兵。
滴滴方面回應財聯社記者表示,「滴滴月付」產品是滴滴金融近期嘗試性推出的一款「先享後付」的信用支付產品,用戶開通後,可用於支付滴滴平臺上的出行服務,為用戶在支付環節提供更方便的體驗。
據了解,滴滴月付目前的規則是本月消費,下月1日出帳、8日還款,用「開通就送快車券」的方式拉新。該功能還支持自動還款,提前還款等功能,與支付寶花唄、京東白條相似。其主要使用場景是滴滴打車軟體。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已有多家網際網路企業入局信用支付。
今年7月,美團「月付」產品正式上線。開通後,用戶在美團系app消費時,可在團美食、點外賣、住酒店、去旅行等場景下使用美團「月付」授予的信用額度完成支付,到下個月8號再統一還款,最長免息期為38天。11月份,字節跳動也推出「放心花」入局信用支付領域。據媒體報導稱,字節跳動「放心花」入口處於抖音個人中心的「錢包」業內,與另一款名為「放心借」的產品並列。但目前仍處於測試階段。
支付行業專家王蓬博在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網際網路巨頭爭奪C端行動支付市場是順理成章的一件事,這也顯示出滴滴、美團等公司正在嘗試在行動支付領域進行發力,搶奪微信和支付寶的市場份額。隨著字節跳動,拼多多、滴滴等公司的入場,未來,行動支付市場或會迎來新一輪的市場爭奪。
「支付是一切的基礎,它既是商業的入口,也是做所有增值服務的基礎。」王蓬博表示,只有基於支付業務獲得的數據,他們才能夠做更多的交叉性營銷,才能做供應鏈金融、產業網際網路、小微商戶貸款等的業務。
實際上,當下各家網際網路巨頭入局信用支付,主要基於自身場景推進業務,而支付之爭背後是資源的爭奪。
一位支付行業內人士表示,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希望在自身體系內打造閉環場景以搶奪更多的資源,將數據放在自己手中。這個閉環也將促進網際網路巨頭背後電商等場景體系其他業務的發展,為其整體戰略撕開了口子。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當下場景各有差異,各自規模與競爭力均有所不同,信用支付的資源爭奪之戰才剛剛開始,市場還未到紅海階段。而以信用支付為起點,未來可以預見的「戰爭」將主要集中在生活服務、企業服務,特別是產業數位化發展領域。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表示,在嚴監管態勢下,大量網際網路巨頭在金融科技領域布局時愈發淡化自身的金融特徵,強調與外部金融機構的合作,明確自身的數字科技定位。「滴滴的入局相信會借鑑市場現有經驗,未來更加強化數字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