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福雷斯特·芬恩(Forrest Fenn)選用了一個13世紀羅馬式青銅寶箱裝自己的寶藏。這個精挑細選,精心裝扮的箱子裡,分批放入了鑲有松綠石的銀手鐲、寶石、玉像,還有17世紀的金綠寶石戒指、嵌著254顆紅寶石的手鍊,以及 20.2金衡盎司的黃金。
這些財寶,讓寶箱有大約200萬美元的總價值。在2009到2010年的某個時間段——沒人知道具體時間,芬恩把寶箱放在洛基山脈的某個角落。
這條從加拿大西部橫跨美國西部,綿延到新墨西哥州的山脈,全長超過4800公裡,佔地九十餘萬平方公裡,沒人知道寶箱藏身何處,除了芬恩自己。
2010年,芬恩向世人公布了寶箱的存在,以及尋寶活動的「玩法」。芬恩的遊戲規則很簡單:誰找到就歸誰。寶箱所處地的線索,藏在他發布的24行詩中。
闊別一個世紀已久的淘金熱,正式開始。
這聽起來是一個《尋寶奇兵》式的浪漫冒險故事,事實也近乎如此。在之後的幾年間,數十萬人在財富帶來的狂熱下加入了這場漫無邊際的尋找,有人傾家蕩產,有人改變人生,有人殞命於此。
就在不久之前,故事塵埃落定。芬恩宣布,寶藏已經被人找到了。
在荒野放上一個任人尋覓的寶藏,在資訊時代聽起來有些聳人聽聞,但福雷斯特·芬恩很顯然有這個能力——並的確也這麼做了。
而這件引發數十萬人狂熱的尋寶熱,來自於這位現年89歲的百萬富翁對生命的思考。
1988年,福雷斯特·芬恩被診斷出患有癌症。
在這時,芬恩已經是當地的傳奇人物。越南戰爭時期,他作為美國空軍的飛行員,完成328次飛行任務,獲得少校軍銜,也在心中種下了難以磨滅的戰爭陰影。退役後,他和搭檔開始經營畫廊。
芬恩對藝術品沒什麼興趣,但他異於常人的商業頭腦,讓自己在1980年代在這個行當掙了第一桶金。不到十年內,畫廊聲名鵲起,藏品下至贗品,上至來自圖坦卡蒙陵墓的木乃伊獵鷹。據報導,畫廊年收入約為600萬美元。
但癌症並沒有對這位有著傳奇人生的富豪表現出友好。1988年,擺在他面前的結果是癌症晚期,治療後仍有復發風險。芬恩認為這是他人生的終點,並開始思考自己龐大的遺產如何分配。
在化療期間,他將自己的部分財寶拼湊在一起,放進古董青銅盒中。他的計劃很簡單:如果到了無法治療的地步,他會帶著一瓶麥芽蘇格蘭威士忌、52粒安眠藥還有這個寶箱,走進深山,在那裡結束一切。
——不過芬恩的治療很順利,癌症再也沒有復發。
2009年前後,芬恩將寶箱重新裝點,充實,放入洛基山脈的某個角落,沒有用土埋。因重量過大,他不得不搬了兩趟,寶箱總價值約為200萬美元以上。隨後他於2010年出版了回憶錄《追逐的快感》,書中內容為他的個人傳記,並附加了一首詩。
芬恩告訴所有人,這首詩裡藏著的線索,將指引人來到自己藏下的寶箱。
2010年,美國年度失業率達9.6%。在幾年後的採訪中,芬恩告訴記者:「很多人被迫失去工作,頭條新聞全是絕望,我只是想給人們帶來希望」。
芬恩給出的這首詩並沒有呈現出清晰的線索,而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原詩及一位網友的翻譯
但這並不會妨礙到人們對寶藏的追求。在消息放出後不久,含有這首詩的傳記《追逐的快感》被一售而空。有人質疑這是為了賣書的銷售手段,芬恩在之後宣布,將本書所有獲利捐贈給無法負擔治療費用的癌症患者。
在書出版的兩年後,一篇有關報導將此事傳播開來,尋寶熱潮達到了高峰,在亞馬遜的圖書熱門榜上,《追逐的快感》名列前茅,一本二手書甚至要賣到原價的三倍以上。
面對這首不明所以的詩,大量尋寶者開始做出自己的推測。
例如詩中一句:「Begin it where warm waters halt,And take it in the canyon down」(從溫水止息處開始,下行至峽谷),或可解讀為寶箱在峽谷和河流附近。
但對於同一個可能的線索,一千人會有一千種不同的解讀。網絡上公開的有關推測並不多,只有欲言又止的分享——畢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最終找到寶藏的幸運兒。
這是沒有門檻的尋寶之旅。對尋寶者來說,在根據線索猜測出寶藏可能藏匿的地點之後,所需要做的就只有動身了。
由於可能地點過於龐大,這場尋寶冒險是註定漫無目的的。有人走遍了每一條有可能的河流:
有人認為寶藏一定藏身在森林裡:
在最近幾年,部分尋寶者也開始出動了無人機。
據報導,自芬恩的寶藏被公布之後,當地旅遊產業大大提升,一些森林公園的護林員甚至表示,每一周都會接到幾個詢問寶箱問題的電話。一些教授野外生存的培訓機構,也開始以此為噱頭。
而大部分尋寶者,都在探索完自己推測的地點卻一無所獲後悻悻而歸。但仍有一些人對此痴迷,密西西比州的一位汽船運營商瑞奇·伊德利特(Ricky Idlett)曾表示,自己每天晚上都會在谷歌上尋找線索, 「每天晚上,我每天晚上都在尋找。」 。
一位名為辛西婭的女士,在退休之後成為了職業尋寶人。她給自己改裝了一間尋寶作戰室,裡面滿是地圖和生存手冊。
在這期間,專門用於分享經歷的尋寶網站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大部分都會兼具兜售地圖等有關工具的副業。一位名為達爾·內茲塞爾的網站經營者說,自己已經出發尋找了70多回:「尋寶本身就是一種幻想,就像能夠假裝自己還是6歲一樣。」
在網際網路上,搜索「芬恩的寶藏」可獲得數萬條結果。在Youtube中,甚至有個人自製的尋寶節目;在Facebook,Reddit等社交論壇上,有關「芬恩寶藏」的討論組都有成千上萬的討論成員。
對於一個價值二百萬美金的寶箱來說,它仍未被發現的時間越久,所引發的狂熱也就越強烈。
在2016年到2017年間,尋寶狂熱達到了最高峰。而隨冒險而來的,則是大量的風險。
根據一項相關研究顯示,50%以上的尋寶者在尋寶上已經花了3000美金或更多;10%尋寶者認為自己已經對此上癮;不少人表示,自己在尋寶過程中是獨自前行,還要面對熊,獅子等野生動物。
2016年,一位名為比利厄(Bilyeu)的55歲男子,在河道上偵查兩周後帶上木筏出發,目的是尋找芬恩的寶藏,隨後失蹤。數月後,警方發現了他的遺體。其前妻在採訪中稱,寶藏就是個騙局。
2017年,尋寶者墨菲的遺體被發現,他從一個陡坡上掉落了500英尺;同年,一位牧師被發現死於尋寶的路上;一位名為埃裡克的男子,於2016年搬到科羅拉多州尋找寶藏,在次年因此身亡。
尋寶者墨菲
尋寶的狂熱,至少導致了四人死亡,無數人辭職投入其中。而另一方面,芬恩曾多次表示,這些寶藏並不會藏在危險的地方,「即使是3歲的孩子也可以找到」。他還特意提到,自己存放寶箱時已經到了八十高齡。
芬恩表示,自己每天都會收到100封電子郵件,內容均有關於尋寶。據《紐約時報》報導,芬恩曾多次遭遇上門騷擾,有人會威脅他:「告訴我寶箱藏在哪,不然我就殺了你」,讓這位老人不得不報警求助。
一些尋寶者透露,不少人因為尋寶,花光了自己的所有財產,陷入財務困境,以及因此而婚姻破裂。
正如所有冒險一樣,失敗的後果和風險永遠是人們不願意談及的。大部分尋寶者都認為,尋找這個200萬美元的寶藏的過程,就是他們想尋找的寶藏。
一位尋寶者分享的風景
在一些尋寶日記中,尋寶者們會不約而同地說起一句話:「如果不是因為寶藏,我不會看到這樣的風景」。
尋寶者的照片
芬恩寶藏有關的尋寶論壇有種神奇的生態,在最開始,人們更多的還是在談論線索與工具,而在幾年以後,分享尋寶日記成了最熱門的話題。
一張來自尋寶者的照片
一位尋寶者在日記裡這樣寫道:「我睡在高高的沙漠臺地,和松樹下的河谷裡。我路過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透明溪流,旁邊是高大的松樹和雲杉。我在美麗火山地貌中行駛了數千個塵土飛揚的英裡……每次,我空手而歸,但卻並不空虛。」
「我們從未發現寶藏……但我們找到了寶藏,」2013年,一位加利福尼亞州的尋寶者帶著兩個兒子去尋找寶箱,藉此度過了難以忘懷的親情時光。
尋寶家庭的照片
「什麼也沒找到,除了美麗的風景……真正的寶藏」。
一些人會專門給芬恩發來感謝,因為他創造了這樣一個既遙不可及,又觸手可及的目標。這帶來了許多:旅行的藉口,家人的團聚,目標,希望……尋寶者們開始明白芬恩自傳書名的含義——追逐的刺激。
從2010到2020,在這追逐的十年間,寶藏一直沒有被發現。芬恩估計,約有35萬人參與到這場冒險中。有人問及芬恩是否會在臨終時公布這個秘密,他回答:「永遠,永遠,永遠,永遠,永遠不會,人們可能還會找上一萬年」。
芬恩的寶藏聽起來像是一個精心編制的童話故事:隱藏在遼闊山脈中的寶箱、臨終的老年富豪將線索藏在詩裡、人們死在冒險的路上。而這個童話故事,在最近迎來了屬於它的結局。
幾日前,芬恩公布,已經有人找到了寶箱,並和自己取得聯繫。而這位幸運兒並不願意公布自己的信息。
就在昨日,芬恩公布了寶箱被發現時的照片。
除此之外,芬恩和這位幸運兒沒有透露更多消息,我們仍未——或許永遠無法知道這個寶藏究竟被藏在了哪裡。而關於這點,芬恩在恭喜這位幸運兒時透露了最後的線索:
「它在落基山脈茂密的森林植被中的星空下,沒有離開十多年前我藏其它的那個地方。我不認識找到它的人,但我書中的詩將他引到了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