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是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主演的劇情運動片。
該片的時間線跨越中國女排首奪世界冠軍的1981年到裡約奧運會中巴大戰的2016年,用鏡頭講述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的傳奇經歷。
目前《奪冠》才上映3天,就已經斬獲超1.6億的票房,同時豆瓣平臺也拿下了7.3的評分分,可以說是叫好又叫座。
片中最讓觀眾嘖嘖稱道的莫過於鞏俐飾演的郎平,然而除去佔據絕對主角地位的郎平外,彭昱暢和黃渤分飾青年和中年的陪打教練一角也相當亮眼。
觀影過後一定有許多觀眾奇怪,一眾女排選手在片中都有對應的真實姓名,哪怕在銀幕上一閃而過的美國、巴西、日本選手也都有姓名注釋。為什麼唯獨這位陪打教練不能擁有姓名?
要知道,這位陪打教練可是影片《奪冠》的第二主角,同樣也是片中串聯女排數代球員和共同詮釋女排精神的靈魂人物,換誰不署名也不該輪到他吧?
當然,有以上疑問的多半是不太關注過去女排的年輕一代觀眾。
事實上,但凡對中國女排的歷史有些許了解,哪怕不指名道姓,在看完片子後這位陪打教練的原型也是一目了然、呼之欲出。
他就是曾帶領中國女排奪得2003年世界盃冠軍以及2004年雅典奧運會金牌的功勳教練——陳忠和。
雖然陳忠和曾出席《奪冠》的開機儀式,但後來卻因為影片中的一些爭議鏡頭和片方意見相左。
《奪冠》上映前也曾傳出陳忠和要求刪除影片中與自己有關的部分,並建議對這部電影嚴格審核的消息。
據說《奪冠》原版預告中,有一段彭昱暢飾演的青年版陳忠和在食堂大吵大鬧搶雞腿的戲份,頗有些醜化原型之嫌疑。
如果真是如此,《奪冠》會招致陳忠和本人反感也不奇怪。
不過在目前影院播出的版本當中,老裕我沒有發現任何對陪打教練刻意矮化的跡象。
彭昱暢飾演的青年版陪打教練雖然在影片剛出場的片段中有些愣頭青的感覺,但那是符合當時的人物定位的。
我們不知道被刪減的部分還有哪些內容鏡頭,但如果當事人認為其有醜化之嫌,那確實不便搬上銀幕。
但畢竟陪打教練是片中的關鍵人物,相關演員也為此奉獻出了時間和精力,如果全盤抹去這個角色,不僅是對所有幕後工作的不尊重,也會導致整個劇情主線支離破碎。
更重要的是去掉陪打教練一角後會導致劇情完全脫離現實,這自然是任何人都不能接受的。
所以導演陳可辛和片方在充分考慮後選擇刪減爭議鏡頭和抹去陪打教練姓名的方式來表示最大的妥協,真要追究起來也無可厚非。
不過有一說一,如果陳可辛導演及編劇在開拍之初就嚴格按照現實情況制定劇本進行拍攝,而不是為了成片效果在角色特點上做過分的藝術加工,甚至在一些不必要的地方過度自由發揮,那這些麻煩從一開始就不會發生。
那樣的話,陪打教練也能夠堂堂正正地擁有姓名,陳忠和這個名字也能和郎平一樣響噹噹地被印在大屏幕上。
另外,還有的人說,片中陪打教練不標準、比較喜感的普通話是也有抹黑的嫌疑,但我卻不那麼認為。
陳忠和是福建人,所以陪打教練的福建口音並不是空穴來風,而且片中這一口的方言口音是點到為止,只讓人覺得親切,並不沒有到了過猶不及、讓人反感的地步。
相反,《奪冠》中陪打教練的許多細節習慣都能看到主創們塑造和豐滿這個人物時的用心。
熟悉陳忠和的人都知道,他最大特點是愛笑,哪怕是作為主教練站在賽場邊也總是保持一個嘴角上揚的表情,而且笑容極有感染力、很有特點。
而彭昱暢和黃渤這兩位演員恰恰在這個特點上都和陳忠和完美重合。
另外,陳忠和喜歡喝茶,平時世界各地帶隊出徵都不忘了帶上茶具,片中也很好地還原了這個愛好。
我們可以看到片中中美排球大戰前夕,就有好幾處黃渤喝茶的鏡頭。
不過必須要提的一點是,中國女排首次奪冠之時,陳忠和就曾因為陪打教練的身份無緣出徵、不能出現在頒獎現場,而當過一次「無名英雄」。
雖然原因不同,但時隔多年後的今天,類似的情況卻又在《奪冠》的大銀幕中上演,這無論對於影迷還是女排迷們都無疑是一大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