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是中國第一個馬拉松強省:
第一、 二屆全運會馬拉松冠軍,都是內蒙人;
迄今13屆全運會,內蒙共計五度奪得馬拉松男子冠軍,佔比近百分之四十;
其中更有胡鋼軍和韓剛這樣打破全國紀錄的一代名將。
迄今九個全運會女子冠軍,也有一位來自內蒙——第八屆的潘金紅,她以2:26:35和首破2:10大關的胡剛軍一道,為家鄉囊括那一屆的馬拉松男女金牌。
繼2009年韓剛贏得第十一屆(山東)全運會男子冠軍之後,經過2013年第十二屆(遼寧)的短暫沉寂,時隔八年內蒙隊又捲土重來,斬獲2017年第十三屆(天津)的馬拉松女子團體冠軍,展現出強悍的女子整體實力。
而女子個人在全國數一數二的名將何引麗,也是內蒙古人。
不過,內蒙古中長跑的體制,卻有些與眾不同。目前它由兩大系統、三支團隊組成。
這兩大系統是:內蒙古體工隊(二大隊),以及內蒙古體育職業學院。
體工隊的中長跑隊又分兩個組,分別由劉寶和包峰林兩位教練掛帥;而體院的團隊,則以殷長喜教練為首。
這三支團隊平時的訓練、比賽都相互獨立,只有在徵戰全運會時,才會聯袂作戰。
透露全運會奪冠戰術
在內蒙三支中長跑團隊中,劉寶教練率領的這一支,是規模最大的,麾下總共有30名運動員——男18個,女12人。
2017年全運會女團大戰,劉寶團隊也是出人最多、且成績最好的:
■ 宮麗華:2:36:48,第二;
■ 金銘銘:2:41:42,第六;
■ 史立瑩:2:53:02,第十九。
而何引麗(2:40:11)屬於殷長喜團隊;另一名內蒙隊員李科(2:50:06)則來自包峰林團隊(去年排名中國第一的李芷萱以前也是)。
1980年出生的劉寶教練,雖然看上去身材發福,其實也是運動員出身,只是「現在不怎麼跑了」。
他來自包頭,和胡鋼軍及其教練單長明、潘金紅、何引麗等一眾內蒙名將是同鄉。
1996年因為在全國十城市青少年比賽拿了800、1500米兩項第一,他被陶海棠教練相中,從普通中學直接進內蒙體工隊。
「到體工隊後,和體校過來的相比,各方面身體素質稍微差了點。」他回憶說。
1997年全運會後,內蒙體工隊發生大變革,中長跑運動員被併入兩大組:男、女馬拉松組。
到了馬拉松組,只能跑長距離,這讓以前專項練中跑、訓練量小的他不太適應。
而且當時胡鋼軍等師哥都在,劉寶和其他小隊員給這些主將當陪練;「他們跑一萬米,我們分批帶個兩三千。」
2001年,年僅21歲的他選擇退役,上內蒙古師範大學運動訓練系,在校讀了四年。
畢業後他進內蒙古體育職業學院工作,後來受命組建中長跑團隊。
2017年拿到全運會女團金牌後,劉寶團隊被調到體工隊,但他的人事關係至今仍在體院,工作單位也沒變。
「剛組隊時很困難,總共就四名運動員(兩男兩女)。通過自己一點點的努力,才到今天。」他感慨說。
金銘銘是他的大弟子(「她跟了我12年」),宮麗華、史立瑩先後於2010和2013年入隊。
關於內蒙中長跑「三足鼎立」的現象,劉寶澄清說:
「有篇文章說我們三個不和,實際這根本不存在,我們教練之間是很團結的。你想我們2017年全運會拿團體冠軍,就是一起努力的結果呀。」
他向我們回顧起三年前內蒙隊奪冠的經過:
2017年全運會馬拉松女子團體比賽規定,各省可以上六名選手,取前四個最好成績相加。
為了確保四個重點隊員零失誤,我們對比賽作了充分準備。
賽前我看了江蘇等對手的上場隊員名單,分析說比賽日天氣很炎熱,要跑出高水平不太現實——全運會畢竟以金牌為主;前面估計都是很穩的跑。
我讓隊員先跟著看看情況。如果對手領跑,速度又壓得很慢,而我們感覺還可以,就上去帶一帶。帶到我規定的時間範圍要求,這樣把握就很大。
因為如果配速一直很低,大家體能都消耗不大,最後拼速度,我們好多人可能不佔優勢,可能會失敗;結果真的像我說的那樣。
後來我讓我們一個參加單項的運動員,去完成這個戰術配合。有許多比賽照片顯示,內蒙的幾個排成一溜(笑)。
宮麗華的成績比單項冠軍慢3分鐘,但據劉寶指出,實際上她是有所保留;
「當時如果她全力去衝擊單項的話,第一拿不了,拿第二沒有問題。」(註:單項亞軍曹茉婕成績是2:36:06,只比宮麗華快42秒)
「我們都在不停地計算時間,怕運動員體能耗竭,別暈倒了。」
內蒙隊還在每5公裡的飲水點,部署專職工作人員;教練們通過對講機讓他們告訴場上隊員:行了,不用太快,前面都是單項的。
「賽前我們覺得拿團體金牌比單項有把握,事實證明這個決定很正確。」劉寶總結道。
團隊主將
三朵金花
劉寶教練團隊的三大主力女將,恰巧都是通遼人。
她們中馬拉松PB最快的是宮麗華。1993年5月出生、在劉寶團隊中最年長的的她,2018年在首爾跑出2:31:05,年度排名中國第三,僅次於李丹(2:30:13,武漢)和李芷萱(2:30:20,上海)。
1997年11月出生的史立瑩,PB是2:32:27(2019北京);1996年12月出生的金銘銘則是2:33:20(2016重慶)。
「三朵金花」水平相近,誰能先破2:30大關?
「我覺得她們三個人都能進。宮麗華和金銘銘的傷已經完全好了。」劉寶說。
原來2018年宮麗華在憑藉首爾的成績,代表中國徵戰雅加達亞運會時,坐骨結節受了傷,一年多來一直在恢復。
採訪時我們沒有見到她,是因為教練給她放假,讓她回了趟家。
上周末(19日),她在家鄉參加通遼科爾沁馬拉松,以2:42:41奪冠。
「我覺得很滿意了,因為我們沒有準備——她是在身體還在康復、沒有太多量的情況下跑的。」劉寶說。
「從傷愈到慢慢達到巔峰狀態,有一個很長的過程,需要把身體素質練得很全面,預防傷病再次產生,感覺沒問題了,才會接近馬拉松專項強度。」
三人中雖然金銘銘PB最慢,但劉寶卻相當看好她:
金銘銘還有很大空間。她以前5000、10000米水平也很高,多次拿全國冠軍。去年徐州選拔賽前,她從冬訓到賽前練得,都是有史以來最好的。
我們的目標一方面是拿到世錦賽入場券,另一方面就是打奧運會標準2小時29分半。當時如果賽前沒受傷的話,我很有信心地講,她可能是中國第一個能達奧運標的人。
她是為人很低調、很謙虛的一個孩子。根據訓練的水平,我問她大概能跑多少,她毫無保留地說,能跑兩小時28分多肯定沒問題。
因為我們訓練段落的強度、訓練水平已經到那兒了。
比如我們在楚雄訓練,跑40公裡。她在很有餘力的情況下,跑了2小時30分18秒。而且是在場地裡,海拔1800多。
我們20公裡的強度基本按比賽節奏走,她71分多跑過三回。
所以說各方面都具備了,包括運動員的賽前競技狀態。真的是練得太好了,很可惜因為腳傷,錯過這麼一個機會。
賽前她打完封閉(相當於麻藥)還是不行,說明傷勢已經很嚴重了。
當時我們田徑中心的領導開會,決定放棄這場比賽,直接從徐州轉診上海華山醫院——劉翔看傷的最好(運動傷科)醫院。專家會診結論是:腳面骨髓水腫。
為了保護運動員,接下來一年中她基本沒怎麼參賽,然後還要應付體制內比賽規則要求。
去年五六月,她在傷沒完全好、基本沒怎麼練的情況下,參加洛陽和重慶兩場大獎賽,而且都拿到5000、10000米冠軍。
後備力量
嶄露頭角
放眼明年西安全運會,劉寶指出從比賽規則看,女子馬拉松是否仍有團體賽尚未確定:
「有團體更好,沒有團體我有信心我們單項也不差。我們就按沒有去準備,先完善自己。我們有集團優勢,水平2:31到2:33之間就有三四個人。」
在男隊員方面,他帶的男孩起步晚一些,現在手裡最大的男隊員是1997年的;「有幾個我相信未來也會嶄露頭角。」
事實上,他的一些男隊員已經初露鋒芒。其中1998年出生的謝超,今年1月在四川仁壽半馬暨全國半馬錦標賽反超一路領跑的肯亞選手和雲南名將楊定宏,以1:04:27奪冠。
和四川新秀楊克古一起過線、並列第五的魏靖珂(1:05:19)也是劉寶的徒弟。女子冠軍則是史立瑩(1:15:39)。
上周末在通遼馬拉松,謝超(也是通遼人)以2:23分排名第二;冠軍(2:21)和季軍分別是來自殷長喜團隊的李春暉和劉洪亮。
劉寶認為,自己團隊的強項除女子馬拉松,還有男子5000米,主力是魏靖珂。
對於自己手下2003到2006年出生的梯隊建設小隊員,他也感覺「以後會很好」,因為他們已經在自治區和全國U16比賽中拿到第一,比較優秀。
「我現在更希望延長他們的馬拉松壽命,先從5000、10000米和半程,慢慢提高他們的專項強度。」
說起麾下幾名主力隊員,劉寶還有一點非常驕傲:
「他們沒受到商業比賽的衝擊,一直在進行有條不紊的專業訓練,希望一年好好跑一兩場馬拉松,達到高的水平。
他最後特別強調:對於明年的奧運選拔賽,自己非常有信心。
「全能運動員」變身教練
在內蒙中長跑三支人馬中,殷長喜教練的團隊規模排名第二,隊員共有20人。
1975年出生的殷長喜,說話有點東北口音——他來自位於內蒙東部、毗鄰吉林省的興安盟烏蘭浩特,該市曾被劃歸吉林管轄。
1986年他小學一畢業,就到業餘體校練中長跑。
1991年進內蒙隊,專項是1500米、3000米障礙和5000米,最長跑到10000米。到2001年退役,他在體工隊總共待了10年。
運動員年代的他和胡鋼軍一樣,也留一頭長髮;「那時候大家都喜歡留。」
當年的殷長喜,是個中長跑領域的全能選手:「我從800米到馬拉松,都跑全了。有些人雖然跑長跑,但障礙跑不了;我是專項跑障礙的。」
馬拉松是他當教練以後才跑的,從2003年開始,跑了五六年。
他的全馬PB 2小時21分,2003年北馬國際第15,國內第八;
半程1:06:27,2005年北馬半程第二(第一、三名都是日本人)。
退役後,他先與呼和浩特體校老師合辦俱樂部(2002年,在呼市體育場),2006年被內蒙體院聘為教練。
相比以「娘子軍」為主的劉寶團隊,殷長喜手下只有兩個女隊員,團隊三大主將為兩男一女:李春暉、劉洪亮和何引麗。
不過,月底還會來幾個女孩,都是2008、09年出生,小學剛畢業,老師推薦來的(他很少出去選材)。
「來了先練練看,我覺得行就留下。主要看看耐力。沒有基礎的跑五六公裡,最多到10公裡。看一段時間,就能看出個大概。」
他的隊員在冬訓期間或者秋季準備馬拉松比賽時,周跑量在200公裡左右;其他時候一百四五十公裡,「不是特別多。看比賽吧,馬拉松賽前沒有量不行」。
他們外出訓練較少。夏天有時會去地處呼市北郊、海拔1600米的武川;去年冬訓赴海拔2050米的雲南馬龍(曲靖市轄區)——別人推薦的,他覺得挺好。
疫情期間,殷長喜團隊在馬龍練了七十幾天。
回來後因為體院不開學(市裡統一規定),不讓返校,他們只得在位於呼市以西六十幾公裡的哈素海旅遊區滯留了100天,到7月份才獲準返校,此後一直在校內練。
學校對人員進入管理相當嚴,有重要比賽才可以外出,沒有就不讓出去,因此好多學生都放半年多假,但他們一直沒放假(體工隊也是如此)。
男子主將
退役一半
殷長喜坦言,自己團隊現在的實力不如四五年前:「這兩年成績下降,人就少了嘛。關思揚、趙佰東現在都退役了。」
馬拉松PB 2小時15分、徵戰2015年北京世錦賽的關思揚,早在2013年秋天就開始進天津豐田公司工作。
此後大賽前他都是請假回內蒙訓練,直到後來公司不讓請假才退役,但「他也還練呢」。
另一員大將趙佰東以前一直帶傷訓練。「那是個優秀運動員。」殷長喜對他評價頗高。
「他跟我練兩年多一點,就拿全國城運會(第七屆,2011年江西)5000米冠軍;2012年北京馬拉松2小時17分;2013年全運會10000米第六。」
2018年雨中廈馬,他的團隊包括國內前兩名:李春暉第一,趙佰東第二。
「當時李春暉跑不過趙佰東,一路都是他帶著李春暉跑。但他因為腰傷,最後跑得都要吐了,想衝也沒敢衝,所以才只拿第二。」殷長喜透露。
他甚至斷言:趙佰東要是狀態正常,全中國都很少有人能跑過他;例如他曾在貴陽越野錦標賽輕鬆超董國建。
無奈的是,趙佰東腰傷嚴重:脊柱發育沒長正,側彎20度,很明顯。儘管如此,他從2009年春天進隊,到2018年底退役,前後也練了10年。
上屆全運會,這支團隊除何引麗拿到馬拉松女團冠軍之外,其他人也表現不差:李春暉萬米第四,關思揚馬拉松第五。
回顧2017年全運會馬拉松,殷長喜告訴我們:
「那天天氣熱,雲南、西藏的隊員、包括多布傑都拼暈了,出發就跑兩分五十幾秒。
「我們這些運動員都穩穩地跑。關思楊32公裡還在10名以後。當時我看他正瘸著腿跑——他髖關節有傷,後來到終點跑了第五。
「我要求他們,別人快不要亂跟,把自己耗盡。關思楊如果出發就跟他們跑,那連前八名也進不去。
「實際上那次李春暉能進前三。按訓練水平,他比關思楊強一些。後來有個大夫給他針灸,扎的手法太重了,第二天身體軟得跑不動。」(註:最終李春暉第19名,:32;趙佰東第22名,2:37)
主將退而復進
新人表現驚豔
在殷長喜看來,「(好成績)全靠苦練唄。」
2018年李春暉、劉洪亮退役,去年底兩人重新恢復註冊,代表內蒙參賽。「沒有他倆在全國長跑比賽上頂著,內蒙沒有人,其他人差好幾個檔次。」
何引麗也經歷了退役又重新註冊的過程,但情況有所不同:她是跑完2017年全運會之後,2018年自己提出退役並得到批准的。
「大家覺得她年齡大了——快30歲了,練不了多長時間。但他們沒想到,她又堅持幾年,去年年底讓何引麗又重新註冊了。」
這三員主將均於年初恢復註冊,明年全運會都會參加。
明年團隊有兩大任務:一是何引麗好好備戰春天的奧運會選拔賽,二是準備下半年的全運會。
鑑於團體賽可能取消,何引麗將參加個人賽;李春暉跑10000米和馬拉松,劉洪亮5000、10000米和馬拉松都參加。
定於9月26日在內蒙古多倫舉行的國人競速精英賽,他們團隊會派四人上陣(劉寶團隊不參加);除上述三人外,還有他們的師弟任吉祥。
「他是兩小時二十幾分的水平,正常發揮的話,應該能跑2小時24、25分,但這孩子不穩定。」殷長喜指出。
至於其他人的成績預測,他坦言:「現在不好說。何引麗前一段時間血色素有點低,一直就這樣湊合練著,調調練練;劉洪亮練得不系統;李春暉練得比較系統,但通遼剛跑了個全程,一周時間太短了。」
目前他的團隊年滿20歲、能跑馬拉松的,就這麼四個(半馬16歲就可以跑)。
對於新人儲備,殷長喜信心十足,因為有些十八九歲的小運動員,在訓練上已經超過劉洪亮和李春暉——從10公裡到40公裡。
「就在這兒的場地,穿普通跑鞋,10000米跑30分35秒,而且還很輕鬆,我看還有餘地,是給李春暉留面子。再過兩年,等20歲一出場,絕對是(馬拉松)高手。」
新人的名字他暫時保密。另外,「十五六歲的有兩個也不錯,都能接上來」。
劉寶和殷長喜兩位教練的樂觀態度都在預示,內蒙古這個馬拉松強省,未來應該還能續寫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