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私募股權投資
來源:常壘資本
作者:馮斯基
攝影:Bob君
前言
資管新規之後,對於VC來說純金融的主力通道被關閉了。現在除了政府引導基金以外,產業資本,在一級市場股權投資領域是一股重要的力量。與純財務LP不同,投資的目的更是大相逕庭。今天我們就聊聊,產業公司,咋投股權?
公司對股權投資的驅動力是什麼?
在馮斯基看來,基本實業公司分兩種:一種是生意公司,主要目的是經營賺利潤的;另外一種呢,就是可資本化的生意公司。什麼叫可資本化?就是公司有機會IPO上市的,或被併購的。這樣的公司股權就有了溢價價值的。(遠期收益折現)。
對於生意公司,很好理解,就是琢麼怎麼賺錢就行了。報表都是扯淡,還不如看看銀行現金流水的正負,以及稅務優化上多學習學習。到時候交完稅,利潤進股東口袋,這才是股權價值。
這類公司對於股權投資的驅動力沒有那麼強的。股權投資多貴啊!動輒京滬幾套房的價格。在傳統行業,經營性利潤普遍薄的像紙片的情況下,咋可能把辛苦血汗錢拿出來投股權呢。生意公司,投股權是為了賺錢?還是為了產業布局?這種很難說,也不尷不尬。
生意型的公司(多以中小為主),融資渠道不多,可以說是非常少。向銀行貸款,還都得拿股東的房產證來抵押才行。為什麼?因為你不是公眾公司,你的股權不能在公眾市場讓廣大股民交易。股權不能炒,當然不值錢;炒家少,也不太值錢。(參看新三板)
這裡一定有朋友會問:很多一級市場的公司估值也很貴啊,ABCDEFG一輪輪融資,也有老股退出,新股東接盤進入。馮斯基,這個你怎麼說?想想如果假如一個公司永遠不能IPO進入二級市場,它還會那麼貴麼?(參看WeWork)。所以馮斯基一直說,沒有二級就沒有一級。不看二級的喜好投資,都是耍流氓。
股權投資是一項很貴的遊戲,動輒千萬的投資對於大多生意公司來說都是望而卻步的。抵押房子投股權,更是中小企業主萬萬使不得的。有人勸你這麼幹,那不是蠢就是壞!
「當經營生意公司這杯苦咖啡加入了資本化這個調味劑,瞬間就變得美好起來~」
當公司資本化IPO登陸二級市場後,最大的變化就是:融資渠道和之前有了天翻地覆的差別。什麼定增、抵押股份、公司債券......。公司業績好,你不要錢都有機構拼命給你錢。公司市值也變成了你跟銀行貸款、借債評估價的一個重要指標。這個時候大股東笑了:借錢不用抵押房子了。
市值啊市值!「市值」其實就是「視值」,市場看你的情緒。如果這個公司順眼,有前途,嗯,多給點PE倍數那都不是事兒。市值穩步的往上走, 那做什麼事兒都是順風順水兒。
參看A股以及海外上市公司,為什麼優秀上市公司一直在做早期投資和併購呢?
這個秘密也很簡單:上市公司的營收中,肯定不是每一分錢都是來自有高科技含量的買賣。就好像賣十斤牛排,有M4、M6、M9。大多數營收可能都屬於M4,但是我有點M9就放在籃子最上面,看起來這筐肉就好看多了,這可要賣貴點!市場看你這家公司也就更順眼了。客官,再來2斤PE~
所以,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最重要的還是要人民群眾認為你好,才是真的好!那麼審美標準是什麼?要有新東西、新賽道、財務好看·、業務要拓展......
領養多沒技術含量,咱自己生行不?
也有人問,反正都是花錢,新東西,自己搞孵化行不行?從財務角度,確實招人搞孵化,可能算下來還更便宜。但老闆,你得保持清醒的認識:遺憾的是,大公司的內部孵化,尤其是創新領域和產品,大多數是以失敗告終。能在內部不斷孵化新團隊,而且每一支隊伍都幹的不錯的,這樣的公司:鳳毛麟角。我聽過的也就是那幾個風口浪尖的前沿公司:字節跳動、阿里、騰訊、華為......
本質上來說,公司到了一定規模,就形成了特有的的辦公室政治、人員派系、流程管控、行事風格、KPI等等。不是說沒錢養人幹這個新事兒,是從招人,再到這些人融入這個土壤,就很難長出新芽來。看看那些創業公司,在苦日子的時候是怎麼幹活的。那種氣氛,領頭人的積極性,是大公司很難創造的。
買,是不一樣的,買的整套人馬、IP、產品、市場。這是一臺打造好的機器,上來就能獨立跑。換一下CEO、財務,這個公司就接管過來了。當然也有併入之後,母公司搞人事鬥爭,難以融合的失敗案例。但綜合來看,併購的成功率還是遠大於孵化。最痛苦的事兒莫過於:買飼料和母雞的錢兒花了,雞仔兒沒孵出來......
領導,咱公司是投天使、VC還是PE?
演VC還是演PE,這個是私募基金、財務投資機構對自己的定位。其實面對上市公司,討論的應該是投早期的創業公司還是併購中後期的公司。我的觀點是:兩個階段都要搞起來!兩手都要硬(那些有自尊心的好學生,也是這麼幹的)
「中國最大泡沫,不是房地產,而是早期創業公司的估值!」
為什麼上市公司要投早期公司?
這種類VC投資好比放一個鉤子。估值溢價多少不是唯一的指標。在一個新興戰略領域、自己搞不定的孵化,投一個前沿的公司才是目的:
1、可以在產品和新賽道布局;
2、要是發展的不錯,能做出利潤來,到時候也可以收了,當M9牛排放在框裡給別人看。
3、標的選擇要注重退出,併購不了的,就賣股權換利潤。
大家都是開飯店的,做水煮魚,放一盆魚?下面那個是豆芽,魚片放上面,這可就是葷菜。賣貴點!人民群眾是認可這個價的。
創業公司的發展,是用利潤做實自己估值的過程。
對於後期項目,PE財務機構投的是能上市的一級市場頭部股權項目,然後IPO套現。而產業資本應該併購那些發展還行,但是上市有難度的項目。這些項目比那些能自己IPO的更合適上市公司。
實話說:最牛的創業公司,是不會想被收購的。這個預期雙方得控制好。否則兩敗俱傷。
1、自己有IPO能力,賣公司幹嘛?
2、公司的實控人如果不同意賣,強扭的瓜會甜麼?
按照這個套路,其實上市公司收購的最好是中上的公司,而非頂尖的公司。早期布局VC階段,沒長起來的公司不會要;長起來的頂尖公司,不會賣,不如套現股權或者IPO換利潤。而那種發展中上,IPO自己上不去,但是又有利潤,有不錯的產品的,獨立上市有難度,打包進入上市公司土雞變鳳凰,何樂而不為呢?券商分析師的研報又可以開始寫起來了。然後,市場會有情緒。恭喜廣大股民,您持的股票又漲了。
董事長,咱咋投?
一個上市公司,其實就是一個產業裡的龍頭,董事長就是這個行業的人中龍鳳。想想,中國這麼多公司,這麼多行業,每個行業才有多少個上市公司?
圍繞著這個公司,投資早期(類VC)和併購後期項目其實不是一個團隊做的事。也不應該是一個公司主體做的事兒。
上市公司內部投資部其實是搞併購的。這個就是圍繞著自己同業產業擴張、市值管理直接買公司。這樣的標的,有模型、有收入、有利潤。很多東西還是盡調的到。再加上董事長也是行業專家,看後期項目還是能看得準的。剩下的就是盡職盡調以及防騙。比如某「妖股「,去年跨國併購,最後訴訟纏身。這個就是最慘的。買後期公司還買到了空殼。
對於早期股權投資,理論上是要聯合外部力量。早期公司的投資目的在於產業、新技術的放鉤子和賽道布局。對團隊技能和人性考驗更大。從概率上看,投早期,其實沒有幾個產業公司內部團隊做的特別好的。從投資主體上來說,也不要直接投資創業公司。
1、用上市公司直接投資創業公司,絕對是互相傷害。
上市公司是什麼財務制度,一年發多少次債,審計多少次,合規多少次?直接投了創業公司,創業團隊肯定被煩死了。而上市公司的財務呢,也被創業公司的報表煩死。因為很多早期公司是產品和技術見長,報表虧啊,哥哥。花錢買虧損啊。
2、直接投資沒槓桿。
市面上大量的地方引導基金、產業引導基金都是可以配資的。這些母基金的特點是:不能做基石。但如果上市公司投資出1塊,引導基金甚至可以配8毛。總計一塊八進行投資。合作專業VC團隊,然後圍繞上市公司的布局和產業做一隻基金。上市公司和創業公司的財務都解脫了。關鍵中的關鍵,加了一層架構,財務上,公司的報表也好看了。
3、不是專業搞VC的,搞不定股權退出。
早期股權投資的VC團隊和搞併購的,不是一類人,技能也不一樣。關鍵是最好一批技能的人靠百八十萬的年薪也未必找得到。全職招聘的內部團隊,單一投資方,最後很可能是按照董事長的喜好投資。搞不好,本金就沒有。說項目和團隊怎麼好,這個不算難。難的是你投了一筐蘿蔔,那些不併購的你怎麼賣的出去套現?一直放在那一買永套?合作專業的VC團隊,引入其他LP。這就有了基金生命周期和退出壓力。專業的團隊幫你投和退,這樣組合的成功概率會高很多。投的項目,最後不要併購的,賣股權也是可以套現退出提供基金回報率。對於股權退出,絕大多數自建早期團隊,其實都沒有經驗。單一LP出資方,更加缺少了退出動力。最後無非就是老闆換人,該退不出來的,還是退不出來。
到底什麼公司在做股權投資?
這個時候我又要把企名片這個神器給搬出來了。這裡記載的數據,有名氣的大概4200多家企業做了至少一次的股權投資。如果把這個數據調成至少投資了10家以上的公司。就剩下了450家。還是觀摩一下公開資料投資20家以上企業,一共差不多200家,我們就先看看Top50:
序號機構名稱總部地區成立時間投資階段項目數1騰訊投資深圳2011初創期|成長期7282阿里巴巴杭州2008成長期|成熟期|初創期3263京東數科北京2013初創期|成長期2724奇虎360北京2005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2695小米科技北京2010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2586中國人壽北京1949初創期|成長期1787新浪微博北京2011初創期|成長期1788螞蟻金服杭州2014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1629百度投資北京2000初創期|成長期15910好未來北京2008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12811TCL資本深圳2009種子期|成長期|初創期|成熟期11612科大訊飛合肥1999初創期|成長期11113光大控股香港1997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9614中關村發展北京2010成長期9515浙數文化杭州1992初創期|成長期9216中國寶武上海1992初創期|成長期9117紅星美凱龍上海2016種子期|初創期8518聯想控股北京1984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8319銀江股份杭州1992初創期|成長期8120中航信託江西2009成長期7821復星醫藥上海1994初創期|成長期7722達安創谷廣州2015成長期|成熟期7623位元組跳動北京2012初創期|成長期7624常州高新投常州1992成長期|種子期|初創期7525藍色光標北京2002種子期|成長期|成熟期|初創期7426富士康臺灣1974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742758同城北京2005初創期|成長期7128嗶哩嗶哩上海2013初創期|成長期7029清華控股北京2003初創期|成長期6930北汽產業北京2012成長期|成熟期6931同方厚持北京2015初創期6732新東方戰投北京2001初創期|種子期|成長期|成熟期6733奧飛娛樂廣州1993種子期|成長期|初創期|成熟期6734新希望集團成都2010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6535崑崙萬維北京2008初創期6136星輝互動汕頭2000初創期|種子期6037華聞傳媒海南1991初創期|成長期6038紫光集團北京1988成熟期6039中國石化上海1993成熟期5940中國寶安深圳1983成長期|初創期5941天神娛樂北京2010成長期|成熟期5842光線傳媒北京1998初創期|成長期|種子期5743中國交建北京2006成熟期5644中國誠通北京1992成長期|成熟期5645攜程上海1994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5446樂視網北京2004成長期5447上海電氣上海1994成熟期5348歡聚時代廣州2005初創期|成長期5149恒生電子杭州1995成長期|成熟期5150網易資本北京2012初創期|成長期50這個表格也是顯而易見,做股權投資還是上市公司居多,並且,最重要的是我們眼中的科技公司、網際網路公司、好公司,都在做股權投資。投資的標的不僅僅限於成熟期的項目,並且對於早期創業階段也在投。
相比於個人LP及部分民營資本喜歡賺快錢,產業資本有著先天的長期投資屬性,這也決定了後者的募資主力需要以長期股權投資的眼光看待收益,而非簡單財務投資。
上市公司還有一個壓力就是:商譽減值壓力依然存在。
換句話說,你老了,沒有以前那麼美了......
據Wind統計,截至2018年底,A股共有2068家上市公司存在商譽。其中,121家公司的商譽佔淨資產的比值在50%以上,35家公司商譽佔淨資產比值在80%以上。
由於業績對賭失效而導致併購預期不佳,相關公司的市值也蒙受負面影響,而以三年期、五年期對接的股權投資基金又是促成相關初始交易的主要資金來源。因此,隨著併購對賭的集中到期,部分行業內公司也面臨著投資項目業績不達標造成的商譽減值壓力。
據安信證券統計,考慮前三年累計所需達到業績對賭承諾總額,計算機行業在2018年業績對賭的負擔最嚴重,較2017年上漲14.13%,總共完成額為55.98億元。從行業整體趨勢來看,N+2年的併購業績對賭完成率較N+1年有所下降,2018年整體業績對賭完成率較2017年有一定下跌風險。而在前述Wind統計的商譽佔比高企的上市公司中,前十中有三家來自計算機行業。
為什麼對賭失敗?為什麼併購失敗?
最大的原因就是,你根本就不了解這家公司。併購這家公司的時候,以為自己派一幫人盡調可以把這部機器在X光下面看個裡裡外外。其實這都是很有片面性的。到底業務來自於哪裡,實控人人品怎麼樣,依賴不依賴關係等等,這些都是所謂財務法律業務盡調之外的。我相信「妖股」去併購的時候,絕對也是三位一體,自己的團隊、外部財務法律盡調DD。最後的結果是,老大的喜好壓過了所有的報告。
但是假如你選擇併購的是當年你投資的早期公司,這幾年看著公司長大的。你對它的了解肯定更勝一籌。最簡單的道理:面前二位年輕人,一個是第一次見面,穿著西裝看著挺靠譜;另外一個是你看著長大的隔壁老王家小二。選擇一個給一萬塊錢幫忙買個彩電回來,哥哥,你選擇誰去?你有錢,你先答。
和常壘資本關注方向最貼合的二級市場板塊,就是計算機。不管從早期的項目投資還是面向併購的標的篩選,本質上還是尋找「增長」型的企業。扣動扳機的那一刻,還是需要狙擊者的眼光和經驗的。
現在全國各個交易所,都在搞「註冊制」,未來不是一登版,公司就一勞永逸了。該沒人買,還是沒人買。公司搞Facial、美光針是暫時的;核心還是要運動,然後吸收新鮮的血液和細胞。這樣才能保持更長期的白而美。